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杜甫這首廣為傳頌的詩,寫盡了暮年悲壯,被後世譽為七律之冠

《登高》這首七律詩, 是杜甫在長期的漂泊流浪歲月中, 登高所見的秋江景色, 此時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 老病孤愁的鬱悶情結, 其慷慨激越、動人心環的情境, 使世人對杜甫憂國憂民的心境一覽無餘, 為後人廣為稱頌, 並被後世譽為“七律之冠”!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詩文翻譯:

風聲急促、天空高遠, 猿猴的啼叫顯得十分悲哀, 江水清澈、河洲沙白, 飛鳥在上方盤旋。

無邊無際的樹木, 有落葉蕭蕭飄下, 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望穿了江面卻看不到它的盡頭。

在這悲傷的秋景中, 萬里漂泊的遊客今日獨自登上高臺, 感慨百病纏身難以擺脫這道束縛。

我已白髮蒼蒼歷經了艱難苦恨, 衰頹滿心, 落魄失意今日又暫別了我那盞渾濁澆愁的酒杯。

詩文賞析: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此四句是杜甫登高所見, 詩人圍繞夔州的自然風貌, 用“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等景色, 塑造一種哀怨幽離的意境。 詩人將這種悲哀引入了自己的內心世界, 表現了一種特定的憂愁哀傷, 在詩中更增添一股孤楚傷感的氣氛。

杜甫在這一望無際的蒼茫大地中, 俯視奔流不息而去的江水, 似有一種深沉的情境在其中。 詩中的“無邊”、“不盡”、“滾滾”等, 不單形象地呈現出了景色的特徵, 更是渲染出一種洶湧磅礴的氣勢。 是啊, 韶光易逝, 壯志難酬, 多少憂愁在其中。 杜甫用這種沉鬱頓挫的筆觸, 將宏麗壯闊的自然寄寓寄託其間, 更顯得大氣洶湧。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此詩作於安史之亂之後四年, 天下將安而未全定的多事之秋。 杜甫, 此時也告別了自己久居三年的成都草堂, 乘舟南下, 帶病歸鄉。 杜甫在這艱辛的生活下, 依舊是關心國事, 登高臨眺, 百感交集。 杜甫登高所見之景, 激起了他心中的感慨, 這種蕭瑟的清涼景色更增添一種身世飄零的感觸, 將杜甫老病孤楚的悲哀展現的淋漓盡致!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人世間還有什麼事情比這現狀更讓人煩惱,更讓人懷恨,我也只能是放下手中的酒杯,僅此而已!詩人以自己的所見所感,表達了一種人生恍然,壯志未酬的胸襟,這是一個年近六旬的孤苦老人所特有的胸襟!《登高》這首詩由於其精湛的表現形式、 高超的思維價值以及磅礴壯闊的筆觸,被後人稱為古今第一登高之作!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人世間還有什麼事情比這現狀更讓人煩惱,更讓人懷恨,我也只能是放下手中的酒杯,僅此而已!詩人以自己的所見所感,表達了一種人生恍然,壯志未酬的胸襟,這是一個年近六旬的孤苦老人所特有的胸襟!《登高》這首詩由於其精湛的表現形式、 高超的思維價值以及磅礴壯闊的筆觸,被後人稱為古今第一登高之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