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一有空就抱著iPad手機不鬆手,爸媽到底該怎麼解決

近來很多孩子家長跟我抱怨孩子放學回家或者週末只要一有空, 肯定會在第一時間拿起手機或者iPad玩個不停, 一旦進入狀態, 任何別的事物都難以吸引他們的注意。 甚至對有些孩子而言, 手機和iPad甚至超越了馬斯洛需要層次的最底層生理需要, 為了玩iPad甚至可以忘記吃飯和上廁所。

很多家長都明白孩子長期這樣不僅不利於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對視力及脊椎也形成了慢性傷害, 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 在給我們生活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實在給家長朋友們出了個難題。

權威機構的建議是明確的, 除去顯而易見的生理傷害外, 2歲以下的孩子需要接收來自周邊環境中的刺激來促進大腦認知能力、語言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 但電子媒體和電子設備唯一能夠促進的僅僅是孩子手指運動能力的發展, 孰輕孰重,

想必家長朋友們已經非常明確了。

因此, 2歲以下孩子的家長還是快把各種電子設備拿離孩子的視線吧。 對於2歲以上的孩子, 專家的建議是“適度”使用和接觸電子設備, 但這個“度”無疑是對家長朋友們的巨大考驗, 如何把握這個度, 就需要大家採取一些策略了。

第一、以身作則, 在孩子面前控制或完全不使用電子產品

很多新生代家長本人就患有“電子產品依賴症”, 在家裡隨時隨地拿著手機刷屏或者拿著iPad刷劇, 完全沒有顧忌對孩子的影響, 甚至在孩子哭鬧的時候把iPad甩給孩子就覺得萬事大吉了。 事實上, 3-6歲兒童的觀察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 這也是他們的主要學習方式, 如果父母樹立了不好的榜樣形象, 就難怪孩子會把各類電子產品當做他們唯一的小夥伴了。

第二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

第三、制定明確規則, 堅決執行。

很多孩子在想要而得不到的時候會採取“一哭二鬧三上吊”的策略, 把很多家長逼的束手無策, 其實這一問題的根源就是最初的規則沒有樹立好, 或者讓孩子嘗到過成功挑戰規則的甜頭, 一發而不可收拾。 因此, 建議父母在一開始就給孩子制定明確的規則, 比如一周只能玩三次iPad, 每次15分鐘(當然這種規則也可以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各方面能力的發展而有所改變), 並且在執行上不能有絲毫鬆動,

不能讓孩子學會用哭鬧作為勒索家長的手段。

最後

此外, 不要將電子產品作為唯一的獎勵手段。 很明顯, 對很多孩子而言, 玩iPad和看繪本、堆積木等活動根本不是等價的, 雖然玩iPad的獎勵可能更會促進孩子很快完成任務, 但只有多樣化的引導才能促進孩子能力的全面發展。

其實,各大應用商店裡很多早教類APP本身對孩子的成長和能力的發展是有一定幫助的,父母應當利用好這些寶貴的資源,但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能力加以控制和調節,對待任何一樣事物都不能有失偏頗,合理適度地加以利用才是有利而無害的。

其實,各大應用商店裡很多早教類APP本身對孩子的成長和能力的發展是有一定幫助的,父母應當利用好這些寶貴的資源,但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能力加以控制和調節,對待任何一樣事物都不能有失偏頗,合理適度地加以利用才是有利而無害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