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史探秘:敢在朝堂上懟和珅的人,不是紀曉嵐,不是劉墉,而是他

在很多民間傳說和野史筆記中, 都記載了紀曉嵐、劉墉如何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 來戲弄和回擊乾隆帝的寵臣、大貪官和珅的。

然而, 在正史上, 我們卻根本找不到證據, 來證明這些傳說和野史筆記的真實性。

或許, 這正是古人們心中的一種願望, 希望借此來戲弄一下大貪官和珅, 來抒發出自己對貪官的諷刺。

但與此同時, 在《清史稿》上, 我們卻發現了一個真正敢在朝堂之上、當眾懟和珅的大臣。

此人不是別人, 正是乾隆朝著名的軍機大臣——王傑。

王傑是一個非常不一般的人——祖上是根正苗紅的農民, 他經過多年寒窗苦讀後, 被選為貢生, 出任新疆藍田縣的教育局局長(藍田教諭)。

然而, 還沒等他到任, 父親就去世了。

就這樣, 王傑又回到在陝西韓城的老家, 為自己的父親守孝三年。

這期間, 為了養活自己和老母親, 王傑一邊守孝, 一邊為官府擔任記錄員——應該是寫得一手好字。

守孝結束後, 原本的工作崗位早就有了人。

為了生活, 王傑投靠在了兩江總督尹繼善的門下, 一邊讀書, 一邊為兩江總督尹繼善做幕僚, 出主意。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兩江總督尹繼善給乾隆帝的奏摺, 都是由王傑代筆而寫的。

乾隆二十六年, 王傑終於如願以償, 考中了進士, 而且是第三名——探花。

然而, 當考官把前三名的試卷呈交給乾隆帝后, 乾隆帝一眼便認出了王傑的字——畢竟是隔三差五收到兩江總督的奏摺, 不能不熟悉。

於是, 在得知王傑的經歷後, 乾隆帝當即便讓王傑來擔任狀元,

其他兩人各降一名。

就這樣, 王傑因為寫得一手好字, 在乾隆帝面前混了個面熟, 而意外成為了狀元。

在這之後的十年裡, 王傑由一個普通的皇帝秘書, 快速升遷為內閣學士, 正式進入中央權力核心——要知道, 很多人一輩子能夠成為省部級官員,

就已經算是祖墳上冒青煙了。

乾隆三十九年, 王傑先後被任命為刑部侍郎(刑部二把手)、吏部侍郎(吏部二把手)和左都禦史。

最終, 王傑成了國家級監察機關——都察院的一把手——左都禦史。

九年後, 王傑母親去世, 他回老家守孝。 在這期間, 乾隆帝依舊看中他的傑出才華和良好人品, 任命他為兵部尚書(丁母憂, 即家擢兵部尚書)。

乾隆五十一年,王傑被任命為軍機大臣兼上書房總師傅。

他不僅成了乾隆帝的重要謀臣,而且還成了乾隆帝眾多兒子的老師。

由此可見,乾隆帝是多麼得器重王傑。

與此同時,在當時的朝廷中,有一個人和王傑一樣得寵,兩人在乾隆帝面前的分量旗鼓相當、不分伯仲。

這個人,大家都非常熟悉——他就是臭名昭著的大貪官和珅。

王傑,是一個為人正直的耿直男,處處為國家利益著想;而和珅則是一個圓滑的小人,處處算計著自己的利益。

所以,王傑與和珅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

比如,對於一些軍國大事,乾隆帝都放手讓和珅去處理。

但和珅在處理這些大事的時候,往往會有些自己的小算盤,進而造成國家的損失。

而相關部門的官員,對此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和珅是皇帝的寵臣,萬一自己站出來說話,不僅得罪了和珅,甚至還會被和珅以其他罪名誣陷。

自己丟官罷職也就罷了,若是因此遺禍了自己的家人,就實在是得不償失了。

所以,面對和珅的胡作非為,官員們都選擇了沉默。

然而,耿直男王傑卻並不買和珅的賬——一連數次在朝堂上,當眾揭發和珅的種種不法行為。

對此,雖然和珅恨得牙根直癢癢,也沒有絲毫的辦法來對付王傑(和珅雖厭之而不能去)。

因為和珅深知,乾隆帝對王傑的寵愛,絲毫不比自己差。

有一件事情,和珅記憶猶新——那是在乾隆四十八年的時候,和珅跟隨乾隆帝南巡。

在老家守孝的王傑,來到乾隆帝的行營中請安。乾隆帝不僅先向王傑詢問身體情況,而且還直接表明了自己對他的想念。

這一件事,和珅是永遠不會忘記的,他甚至對此有些記恨。

乾隆五十二年,王傑晉升為東閣大學士,正式成為宰輔重臣。

後來,和珅見無法排擠王傑,便想和他搞好關係。

所以,和珅便故意接近王傑,借機拉攏他。

一天,王傑下朝後在辦公室閉目養神,和珅主動走上前去,拉起了王傑的手,笑著說道:“你的手,是多麼的柔軟啊(和珅執其手戲曰:何柔荑乃爾)!”

面對和珅同志般的讚揚,王傑非常嚴肅地回了一句話——“我的手雖然好,但卻不能向百官要錢(王傑手雖好,但不能要錢耳)”

就這樣,和珅被晾在了那裡,啞口無言,很久臉色才恢復了正常,悻悻地離開了那裡。

乾隆五十一年,王傑被任命為軍機大臣兼上書房總師傅。

他不僅成了乾隆帝的重要謀臣,而且還成了乾隆帝眾多兒子的老師。

由此可見,乾隆帝是多麼得器重王傑。

與此同時,在當時的朝廷中,有一個人和王傑一樣得寵,兩人在乾隆帝面前的分量旗鼓相當、不分伯仲。

這個人,大家都非常熟悉——他就是臭名昭著的大貪官和珅。

王傑,是一個為人正直的耿直男,處處為國家利益著想;而和珅則是一個圓滑的小人,處處算計著自己的利益。

所以,王傑與和珅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

比如,對於一些軍國大事,乾隆帝都放手讓和珅去處理。

但和珅在處理這些大事的時候,往往會有些自己的小算盤,進而造成國家的損失。

而相關部門的官員,對此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和珅是皇帝的寵臣,萬一自己站出來說話,不僅得罪了和珅,甚至還會被和珅以其他罪名誣陷。

自己丟官罷職也就罷了,若是因此遺禍了自己的家人,就實在是得不償失了。

所以,面對和珅的胡作非為,官員們都選擇了沉默。

然而,耿直男王傑卻並不買和珅的賬——一連數次在朝堂上,當眾揭發和珅的種種不法行為。

對此,雖然和珅恨得牙根直癢癢,也沒有絲毫的辦法來對付王傑(和珅雖厭之而不能去)。

因為和珅深知,乾隆帝對王傑的寵愛,絲毫不比自己差。

有一件事情,和珅記憶猶新——那是在乾隆四十八年的時候,和珅跟隨乾隆帝南巡。

在老家守孝的王傑,來到乾隆帝的行營中請安。乾隆帝不僅先向王傑詢問身體情況,而且還直接表明了自己對他的想念。

這一件事,和珅是永遠不會忘記的,他甚至對此有些記恨。

乾隆五十二年,王傑晉升為東閣大學士,正式成為宰輔重臣。

後來,和珅見無法排擠王傑,便想和他搞好關係。

所以,和珅便故意接近王傑,借機拉攏他。

一天,王傑下朝後在辦公室閉目養神,和珅主動走上前去,拉起了王傑的手,笑著說道:“你的手,是多麼的柔軟啊(和珅執其手戲曰:何柔荑乃爾)!”

面對和珅同志般的讚揚,王傑非常嚴肅地回了一句話——“我的手雖然好,但卻不能向百官要錢(王傑手雖好,但不能要錢耳)”

就這樣,和珅被晾在了那裡,啞口無言,很久臉色才恢復了正常,悻悻地離開了那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