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日知錄丨周敦頤:越是有大成就的人 越信奉實至名歸

日知錄

實勝, 善也;名勝, 恥也。 故君子進德修業, 孳孳不息, 務實勝也;德業有未著, 則恐恐然畏人知, 遠恥也。 小人則偽而已。 故君子日休,

小人日憂。

———《通書·務實第十四》

有源頭的活水, 汩汩湧出, 常出不竭, 流至低窪處, 則注滿後繼續前行, 如此不舍晝夜, 漸進而至於海。

七八月的雨水, 忽而豐沛, 溝壑皆滿, 一旦逢旱季, 其乾涸也立等可見, 如此迴圈不已, 終究難成規模。

聲聞名譽亦是如此。

名不過其實, 如水之有源, 隨著日復一日蓄積實力, 豐盛亦不期而至;

虛名勝其實, 如水之無源, 即便一朝一夕僥倖得勢, 繁榮也難以久長。

正所謂“德不配位, 必有災殃。 ”

君子所憂, 在空有過譽之名, 故進德修業, 孜孜不倦, 而不敢稍有懈怠, 如此自能遠恥辱, 福德日臻圓滿。

小人所憂, 在唯恐聲名不揚, 故作偽矯飾, 不遺餘力, 又生怕被人看破, 如此卻是自作孽, 禍患只在自招。

子張曾請教孔子,

一個人如何才能顯達。

孔子反問他, 什麼是他所謂的“顯達”。 子張回答, “顯達”就是“在邦必聞, 在家必聞”。

孔子告訴子張, 名譽著聞只能算作“聞”, 卻不能稱之為“達”。

“名聞”與“顯達”相似而不同, 區別在於虛實誠偽。

一個有“名聞”的人, 專務求名而不務實。

巧言令色, 行實背之;虛譽雖隆, 實德則病。 自以為是, 卻無所愧怍;竊取名聞, 卻心安理得。

己不知其羞, 人不知其非。 如此雖能“在邦必聞, 在家必聞”, 實則誤己害人。

一個能“顯達”的人, 德修於己而能篤實。

性情質直, 心志好義;察人言語, 觀人容色。 卑以自牧, 而謙遜柔順;不事僥飾, 而所行合宜。

雖不求人知, 而人能信之。 如此自能“在邦必達, 在家必達”, 所行皆無窒礙。

“聲聞過情, 君子恥之。 ”

捨本逐末, 只是空有“名聞”;有本有末,

方可謂之“顯達”。

君子務本, 欲求達於外, 必自修於內;欲求“人爵”, 必自“天爵”處修來。

人們總是以為, 名譽是釣來的, 榮利是爭來的, 所以容易執念於“捷徑”。 而越是有大成就的人, 往往越信奉實至名歸, 更願意相信踏實播種和耐心等待。

正如有言道:“不要去追一匹馬, 用追馬的時間種草, 待到春暖花開時, 就會有一群駿馬任你挑選。 ”

得祿之道, 始于言忠信、行篤敬。

善於耕耘和等待, 一切都會及時地到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