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年頭誰還打硬廣,別人的餐廳都開始借美食網紅做行銷

很久以前, 好餐廳的知名度都靠口口相傳。 之後有報紙雜誌的美食專欄的食評人做權威推薦。 隨著網路社交媒體的興起和影響力的擴大,

餐廳想“出名”變得越來越容易了。

去年, 紐約有一家“麵館”入選了當地的十佳餐廳。 這對於一個開業僅半年的中餐廳來說, 確實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這家餐廳叫“好麵館”(Hao Noodle and Tea by Madam Zhu’s Kitchen), 菜品主打面和茶, 以川菜和上海菜為主, 同時兼顧各地風味, 走的是精緻小巧的路線。

▲ 開業僅半年的好麵館獲得了2016紐約十佳餐廳。

獲得紐約十佳, 對好麵館來說卻不是“無心插柳”。 事實上, 他們開業的時候就定下了一個小目標:要在三個月之內拿到《紐約時報》、《紐約雜誌》和《紐約客》三家美食版的評論和推介。 努力的主要方向就是搞定這幾家權威媒體的食評人。

為此他們做了很多工作, 包括:研究紐約各個時評人的經歷、文字和脾性八卦, 記住時評人的長相, 把其中幾個比較著名的列印出來, 作為培訓服務員時的資料。

在紐約, 時評人和美食網站雜誌報社美食版編輯的圈子並不大, 好吃的或者難吃的新餐廳在他們中間很快會傳開。 幸運的是, 好麵館確有實力, 用擔擔麵和豌雜面征服了這些有些“難搞”的食評人,

完成了“小目標”。 隨後而來的是餐廳客流量的增多、有節奏的媒體曝光以及社交媒體上的口碑。

▲ 好麵館的擔擔麵。

這是一個餐廳通過獲得主流媒體認可和曝光來引流和塑造口碑的案例。 事實上, 隨著社交媒體或者說自媒體覆蓋人數和影響力的擴大,

能為餐廳帶來同樣效益的不再僅僅是官方的、主流的食評人, 活躍於社交網路中的美食網紅和美食博主一樣有這樣的能力。

好麵館的走紅同樣借助了Instagram上一些美食博主的分享和推薦。 Instagram是一款主打照片分享功能的社交軟體, 2016年底月活躍用戶數已達6億。 紐約有影響力的美食博主大概有幾百個, 據說其中的幾個還在好麵館搞過聚餐。

▲ Instagram上的美食博主經常分享一些美食照片。

也有很多因“熱愛美食”起步的美食博主, 在積累了一定的粉絲之後, 將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美食變成了一份正式的工作。 經常會有餐廳找到他們,請他們到餐廳試吃,然後通過社交網路分享出去。完成這項工作,美食博主們還可以向餐廳收取一定的費用。

▲ 小有名氣的美食博主會被餐廳請去試吃。

仍將分享作為愛好的美食博主,則相對自由一些。他們試過一家餐廳之後,可以說好,也可以說不好。

對大多數餐廳來說,通過傳統媒介打廣告是一個高成本的事情。而且餐廳也越來越懷疑傳統媒體的作用。但請美食博主到餐廳吃飯,利用博主的影響力做品牌行銷,不僅成本較低,效果也更好。一般而言,這些博主的粉絲也都是真正熱愛美食並有一定消費能力的人群。加之社交媒體使用者廣泛,一家餐廳通過美食博主的宣傳和曝光,也能吸引為數不少的異地消費者。

事實上,現在很多餐廳已經意識到利用網紅做品牌行銷的好處。在“網紅”這個概念之下,餐廳的可選擇項也更多了。除了美食博主,網紅主播也是不錯的選擇。

不知道這算不算也是互聯網+餐飲的一種新玩法?

經常會有餐廳找到他們,請他們到餐廳試吃,然後通過社交網路分享出去。完成這項工作,美食博主們還可以向餐廳收取一定的費用。

▲ 小有名氣的美食博主會被餐廳請去試吃。

仍將分享作為愛好的美食博主,則相對自由一些。他們試過一家餐廳之後,可以說好,也可以說不好。

對大多數餐廳來說,通過傳統媒介打廣告是一個高成本的事情。而且餐廳也越來越懷疑傳統媒體的作用。但請美食博主到餐廳吃飯,利用博主的影響力做品牌行銷,不僅成本較低,效果也更好。一般而言,這些博主的粉絲也都是真正熱愛美食並有一定消費能力的人群。加之社交媒體使用者廣泛,一家餐廳通過美食博主的宣傳和曝光,也能吸引為數不少的異地消費者。

事實上,現在很多餐廳已經意識到利用網紅做品牌行銷的好處。在“網紅”這個概念之下,餐廳的可選擇項也更多了。除了美食博主,網紅主播也是不錯的選擇。

不知道這算不算也是互聯網+餐飲的一種新玩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