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音樂界的魯迅在"戰火中譜寫民族之聲,琴弦裡奏出中華之魂"

英雄未必都要拿槍, 歌聲也是武器。 著名音樂家冼星海為全民族抗戰奉獻了《黃河大合唱》《太行山上》等不朽傑作, 而自己卻積勞成疾, 英年早逝。 清明時節, 他的女兒重讀烽火家書, 讓我們再次感受音樂家對祖國、對人民、對生活的熱愛。

一、冼星海寫給母親的家書, 這才叫"苟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岳飛看了這些家屬也會慚愧的。

“1、親愛的媽媽, 我是在上海開火後五天離開那素稱安逸的上海的, 同行十四人一樣也不顧一切向前。 但, 媽媽, 你得明白我們並不是逃難, 我們十四個都是救亡的勇士。

2、雖然還沒有實現我們預期的願望, 可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明瞭自己對國家應負的責任。 我是一個音樂工作者, 我願意擔起音樂在抗戰中的偉大任務, 希望把宏亮的歌聲震動那被壓迫的民族, 慰藉那負傷的英勇的戰士, 團結起那一切苦難的人們。

3、如果將來中國打勝仗以後, 那一切的母親們和兒子們都能有團敘的一天。 國家如果被敵人亡了的話, 即使僥倖保存性命, 但在貪生怕死的生活和不純潔的靈魂的痛苦中,

比一切肉體的痛苦更甚。 "

冼星海(1905~1945), 中國近現代著名的音樂家, 中國作曲家。 曾用名黃訓、孔宇。 祖籍廣東番禺, 。 1905年6月13日生於澳門一個貧苦船工的家庭, 1918年入嶺南大學附中學小提琴, 1926年入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國立藝專音樂系學習。 1928年進上海國立音專學小提琴和鋼琴, 並發表了著名的音樂短論《普遍的音樂》。 1929年去巴黎勤工儉學, 從師於著名提琴家帕尼·奧別多菲爾和著名作曲家保羅·杜卡。 1931年考入巴黎音樂院。 在肖拉·康托魯姆作曲班學習。 留法期間, 創作了《風》《遊子吟》《d小調小提琴奏鳴曲》等十餘首作品, 1935年回國後, 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 創作了大量戰鬥性的群眾歌曲, 並為進步影片《壯志淩雲》《青年進行曲》,

話劇《復活》《大雷雨》等譜寫音樂。 抗戰開始後參加上海救亡演劇二隊, 後去武漢與張曙一起負責開展救亡歌詠運動。 1935年至1938年間, 創作了《救國軍歌》《只怕不抵抗》《遊擊軍歌》《路是我們開》《茫茫的西伯利亞》《祖國的孩子們》《到敵人後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種類型的聲樂作品。 1938年任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 並在“女大”兼課。 教學之餘, 創作了不朽名作《黃河大合唱》和《生產大合唱》等作品。 1940年去蘇聯學習、工作, 1945年10月30日卒於莫斯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