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培養孩子的競爭力之:老師教IQ,父母養EQ

在職場我們可能都聽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憑IQ得到一個好的職位, 但是憑EQ開始發展自己。 也就是說, 讓孩子成才的決定因素不僅僅是智商,

從社會賣踐來看, 情商顯得尤為重要。

比爾·蓋茨說:“智商不是無可替代的, 想要成功還必須要知道該如何作出明智的抉擇, 以及擁有寬廣的思考力。 ”一個人的智商可以使他具有非常豐富的知識, 使他能順利地得到一份工作。 如果他有適應環境的能力, 對外界和上司、同事沒有什麼過分的要求, 對自己有正確的評價, 不會讓外界影響到自己的情緒, 在受到挫折時有重新再來一次的激情, 並可以對自身的心理素質進行不斷的提高, 不會怨天尤人或悲觀失望, 那麼他的智商和潛能就會得到充分發揮, 從而在工作中遊刃有餘, 走向成功。

一個人是否成功, 情商與智商的作用一樣重要。

現在, 中國的孩子在IQ方面所花的時間占絕大多數,

而外國人對孩子在EQ方面的教育要遠遠多於IQ方面。

中國孩子回家, 父母一般會問:“寶寶, 老師今天教了什麼?”而美國媽媽會這麼問:“彼得, 你今天問了老師些什麼?”在美國, 老師在上面努力地教, 下面在不停地問, 講究互動;在中國, 學生都是安靜地坐在下面。

在美國, 我發現課堂中最沉默、最安靜、最不願意起來講話的都是中國學生;跟老師站在一起辯論, 跟老師吵得面紅耳赤的, 拿著書給老師看, 還從圖書館找資料給老師看的都是外國學生。

大學畢業的同班同學, 去美國讀書, 讀了一年以後, 就胃出血, 每次上課一輪到他講話, 他就胃出血, 後來他就退學了。 他是嚇得胃出血。 可見, 他多麼的緊張。 其實, 他大學很優秀,

他託福也考了630多分, 這樣優秀的人, 會緊張得胃出血, 真是難以想像。 其實, 他不是怕面對大家, 而是怕丟臉。 中國人太重視學歷、IQ這些東西, 把孩子都壓死了。

中國父母現在對於孩子IQ的關注是一個悖論, 孩子的IQ培養在很大程度上父母能夠參與的比較少, 很多先天的遺傳基因和學校的教育, 會影響孩子的IQ水準。

對於孩子的成長, 很多父母把責任推給了學校和社會, 抱著一種“別告訴我過程, 我只想知道結果”的態度。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思想與習慣上的差別, 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有良好的習慣和正確的觀念, 必將幫助他在未來取得成功。

孩子的情感體驗要遠遠提前于思維認知的發生。 如果父母的教養方式過於嚴厲,

往往會造成孩子的情感障礙。 當孩子沒有機會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時, 他和父母間就不會形成健康的依戀關係。 這樣的孩子很難感知外部世界, 感知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感知身體的邊界, 最終致使心理發展延遲或自閉。

提高孩子的EQ應先由父母做起, 家庭是孩子學習情商的第一所學校, 是孩子情感發展的基石。 在家裡, 孩子將學到許多基本資訊知識, 比如他們的自我觀察, 別人對自己的反應, 如何看待自己的感覺, 如何洞悉別人的情緒與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 等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