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個也許系中國歷史上在位最短的皇后

王氏(?—786), 生年不詳, 出身官宦世家, 秘書監王遇之女, 母郕國夫人鄭氏。 唐德宗李適擔任奉節郡王期間納之, 生唐順宗和唐安公主。

上元元年(761), 王氏為李適生下長子李誦, 即後來繼任的唐順宗。 母憑子貴, 生下李誦後, 李適對王氏“特承寵異”(《舊唐書》), 或者說“尤見寵禮”(《新唐書》)。 寶應元年(762), 李適改封魯王, 王氏為嬪。 大曆十四年(779), 李適即位, 冊封王氏為淑妃, 排在眾嬪妃之首。 因唐德宗在位前期沒立皇后, 所以王氏行使皇后權力。

幾年後, 宮廷內部發生了涇原之變。 叛亂的將領攻佔長安。 王淑妃遂與德宗出逃至陝西乾縣。 由於長年奔波, 外加女兒的逝世。 回到長安後, 王淑妃一病不起。 貞元二年(西元786年)十一月, 被立為皇后。 然而, 加冕典禮剛結束。 王皇后就停止了呼吸。 德宗悲傷萬分, 此諡號為“昭德皇后”。

這位皇后堪稱史上最短命的皇后, 只在位半天皇后簡稱為後, 是世界歷史上帝國最高統治者(皇帝)正配的稱號。

“後”與“後”, 古已有之。 “後”字原指君主, 以前的夏啟就稱作夏啟後, 後引申指“君主的妻妾”, 這是一個位份、稱謂, 而不僅僅是”皇帝後面的女人“。 因為漢字被簡化的原因, 我們習慣將”後“與”後“兩字均合併為”後“, 取其”後面“的意思。 這是誤解。 在以前王朝運作中, 外事五權, 內事五枚。 五枚均為”後“所執掌。

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和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后都姓王。 她們一個是明神宗的孝端皇后王氏, 一個是唐德宗的昭德皇后王氏。 孝端皇后母儀天下長達42年, 而昭德皇后佩戴鳳冠卻只有半天。 半天的時間, 對於臥病不起的王皇后來說, 不僅要感受榮光, 還要面對死亡, 當年的她會是怎樣的情形呢?

王氏出身官宦世家, 唐德宗李適擔任奉節郡王期間納之。 上元元年(761年), 王氏為李適生下長子李誦, 即後來繼任的唐順宗。 母憑子貴, 李適對王氏“特承寵異”。 大曆十四年(779年), 李適即位, 冊封王氏為淑妃, 排在眾嬪妃之首。

建中四年(783年), 節度使李希烈圍攻襄城(今河南襄城), 唐德宗發兵東救襄城。 士兵們因為沒受到京兆尹的好好招待, 軍心嘩變, 憤怒的將士們沖進京城, 唐德宗聞訊, 連玉璽都忘了帶, 就拼命逃往奉天(今陝西乾縣)。 慌亂之中, 還是王淑妃沉著冷靜, 把傳國玉璽系在衣帶上帶出京城, 等唐德宗緩過神來準備下詔平叛, 需要玉璽蓋章簽發的時候, 這才發現玉璽不見了。 關鍵時刻, 王淑妃將“國寶”拿出, 解了燃眉之急, 使唐德宗在狼狽流亡之際,

能夠繼續發號施令, 最終平息了叛亂。 鑒於王淑妃的細心和殊功, 唐德宗對她更加寵信。

唐德宗出逃後, 朱泚自稱大秦皇帝, 為了除掉唐德宗, 朱泚全力圍攻奉天城一個多月, 結果失利。 被圍期間, 城中糧食早已用光, 就連唐德宗本人也只能吃一些野菜和粗米, 皇帝如此, 包括王淑妃在內的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 城外硝煙彌漫, 城內缺少營養, 加上近一年的流離驚恐, 興元元年(784年)七月, 回到長安後, 王淑妃便病倒了。

唐德宗擺脫困境後, 本想立即冊立王淑妃為皇后。 由於王淑妃的身體一直沒有康復, 就耽擱了下來。 在以後的兩年裡, 王淑妃的病情一天天加重, 直至病入膏肓。 貞元二年(786年)十一月, 唐德宗宣佈立王淑妃為皇后,

加冕儀式非常隆重, 重病中的王皇后掙扎著與百官見面, 然而加冕典禮剛落下帷幕, 王皇后便撒手人寰。 紅事轉眼變成了白事, 唐德宗悲痛萬分, 又為王皇后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王皇后雖然在位只有半天, 但她生前能得到正式冊立, 這在唐朝中後期的後宮妃嬪中算是幸運的了。 900年後, 康熙第三任皇后, 即在位只有一天的佟佳氏, 成為僅次於王皇后的二號短命皇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