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下更大氣力推動科技興軍

擘畫新藍圖, 實現新跨越。

在國防和軍隊改革縱深推進的重要歷史節點, 3月12日下午, 習主席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 加快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 為我軍建設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這是推動科技興軍的時代號角。 習主席的重要講話, 立意高遠、內涵豐富, 充分體現了黨的核心、軍隊統帥對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深謀遠慮。

現場認真聆聽, 會下熱烈討論, 軍隊人大代表豪情滿懷。 大家通過學習深刻感到, 推動科技興軍的目標要求更加明確, 發展思路更加清晰, 奮進步伐更加鏗鏘。

堅持向科技創新要戰鬥力

【常天慶代表】習主席強調, 科技進步深刻改變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 也深刻影響著世界軍事發展走向。 這意味著, 科學技術是軍事發展中最活躍、最具革命性的因素, 每一次重大科技進步和創新都會引起戰爭形態、作戰方式和軍事理論的深刻變革。

當前, 世界格局演進正處於激烈的利益碰撞與矛盾交織期, 國際政治、軍事環境處於深度調整變化期, 軍事技術處於新一輪創新突破期, 世界軍事革命和戰爭形態正在加速演變。 以新生物學和再生革命為核心的科技創新, 將加速催生神經武器、網路戰士和仿生戰士等;以新物理學的時空革命為核心的科技創新, 將進一步加劇“制天權”“制腦權”的爭奪,

主體學科和關鍵技術的不斷突破, 使世界範圍的軍事創新和轉型加速推進。 總之一句話, 我們正處於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前夜, 對此要做好充分準備。

【李清和代表】國防實力的強大, 離不開國家整體實力的強大。 習主席在講話中指出, 隨著科學技術快速發展, 國家戰略競爭力、社會生產力、軍隊戰鬥力的耦合關聯越來越緊密, 國防經濟和社會經濟、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的融合度越來越深。 這一現實與趨勢, 需要我們高度關注。

眾所周知, 一個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必須有經濟實力作基礎。 但是, 經濟發展了並不等於國防就自然會強大。 像我們這樣一個大國, 如果不注重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加強國防建設,

就不可能獲得應有的國際地位, 也難以有效保護經濟建設的成果, 定會處處受制於人。 這要求我們, 通過科學的發展規劃和計畫, 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融入國家現代化建設戰略全域之中, 使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程與國家現代化進程相一致。

當前, 國家安全利益逐漸超出傳統領土、領海、領空範圍, 不斷向海洋、太空和電磁空間拓展, 軍事與經濟、政治、文化、外交的戰略相關性、互動性越來越強。 要注重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軍隊人才和地方人才的相容發展, 使富國與強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進程中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饒開勳代表】“我們必須增強緊迫感, 以更大決心和力度抓緊推動科技創新和進步。

”走出會場, 習主席的這句重要指示要求, 久久回蕩在我的耳邊。

作為新型作戰力量, 戰略支援部隊知識密集、技術密集、人才密集。 我感到, 大力推動科技創新, 既是加快發展、加速提升新質作戰能力的必由路徑, 也是比肩競爭、彎道超車的有效方法。 我們一定要強化政治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 深入研判世界科技創新發展大勢, 緊緊抓住和用好難得機遇, 搞好基礎前沿領域和關鍵共性領域研究, 加強新型作戰領域和顛覆性技術研究攻關, 加大領軍人才、拔尖人才、青年英才和創新團隊的建設力度, 注重加強科技興軍文化建設, 探索走開開放創新、融合創新、共用創新的路子, 著力形成尊崇創新、主動創新、引領創新、持續創新的濃厚氛圍,

不斷開創科技興軍新局面。

【賈曉煒代表】創新, 有賴見之於未萌、識之於未發, 甚至需要“異想天開”。 沒有點兒對科研的專注與堅持, 沒有點兒社會的包容氛圍, 是不行的。 當年, 在極端貧窮落後的條件下, 我們國家都大手筆投入於前沿科技。 今天, 我國已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科技實力大幅提升,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 更有條件有基礎在科技創新領域謀求更多更大的突破。 現在最需要做的, 就是營造大膽創新的良好氛圍, 完善鼓勵創新的制度機制, 讓有志科研的人才各盡其用, 讓專注科研的人才彰顯價值。

【崔永軍代表】能走多遠, 有賴於目光能看多遠。 個人如此,國家亦然。學習習主席重要講話,我更加堅定了這樣的認識:只有大力加強前瞻性、先導性、探索性重大技術研究,積極謀求軍事技術競爭優勢,搶佔科技革命和軍事競爭的戰略制高點,才能始終把軍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周小周代表】加快我軍建設向品質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轉變,我的理解是,必須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推動科技興軍,推進新軍事變革,使我軍向世界一流軍隊跨越更加堅定有力。

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要從思維理念上轉變,從陳舊落後的發展理念和思維定勢中跳出來,自覺把集約高效、科技創新作為部隊建設發展的新思想新觀念立起來落下去;要從制度機制上轉變,結合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樹立新的標準體系,破除各種行業壁壘,緊密結合本單位實際,健全完善有關政策制度體制,加速部隊戰鬥力的生成和轉型、提質和增效。

【陳薇代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重要戰鬥力。回顧2016年,“十三五”正式開局,我國科技戰線大事喜事多、創新成果多,不少重大科技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準。我們要善於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加快科技軍民深度融合的步伐。

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講話,作為科技戰線的一員,我深深感到,必須提高部隊建設品質效益,把科技興軍的鮮明導向樹起來,貫穿到各領域全過程,使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成為跨越發展的強力引擎。

搞好頂層設計和戰略籌畫

【吳國華代表】火箭軍是我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是我國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從這三句話可以看出,火箭軍的建設發展必須融入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大盤子”。當前,我們要結合火箭軍的特殊地位作用,找准軍民融合的目標、路徑、重點和突破口,研究制定科技興軍“路線圖”“施工圖”。軍地通用的項目,可共同集中精力研究攻關,避免重複立項,少走彎路,節約時間成本,在提升戰略遏制能力上、提高備戰實戰化水準上、加強戰略運用上實現新突破。

【白建軍代表】習主席的重要講話意義深遠,要求我們站在國家層面謀劃和推動軍隊科技創新事業,搞好頂層設計和戰略籌畫,有機融入科技興國征程。

籌畫科技創新,要樹立“軍地一盤棋”思想,堅定不移地走軍民融合發展道路,在與軍隊建設相關的國家科技創新重要方向領域,加強軍地溝通對接、搞好設計規劃,為科技創新領域軍民深度融合打下堅實基礎。要暢通軍地交流管道,明確軍地的融合內容、方式和權責,研究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從制度層面上規範科技創新領域軍民融合活動,從法理層面上將科技興軍上升為國家意志。

【王方代表】科技創新是為戰鬥力服務的,是為練兵備戰服務的,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因此,任何一個發明創造、任何一項創新成果,任何一個課題立項,都要著眼打贏需求,堅持實戰牽引,注重體系論證。

科技創新部門要堅持戰鬥力標準,堅持系統集成,把科技創新的內容、計畫、保障、成果轉化等一併考慮、一體設計、一同推進。同時,要用好實戰檢驗這個手段,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軍事鬥爭準備一線,置於多樣化複雜戰場環境,進行加鋼淬火,完成改進升級,使科技創新更直接、更徹底、更有效地服務部隊戰鬥力建設。

【王朝田代表】當前,大國之間的競爭和角力,在相當程度上體現為戰略智慧的博弈和比拼。習主席的重要講話,高瞻遠矚、目光敏銳,專門提到要重視發揮專家智庫體系對提高戰略謀劃水準的重要作用,這讓長期躬耕在科技戰線的領軍人物、骨幹力量歡欣鼓舞,倍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當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我國國防和軍隊改革正在深入推進,迫切需要專家智庫開展前瞻性研究、未來問題研究,預判世界軍事發展方向,把握戰爭形態演變趨勢,為科技興軍提供理論先導,確保科技創新的方向不偏、內容全面、計畫可行。要進一步激發專家智庫的活力,宣導嚴謹務實、開放自由的學術研究氛圍,通過做好服務保障、嚴格獎懲措施等辦法,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要切實尊重專家智庫的意見建議,尊重他們的勞動創造,尊重他們研究成果,容許試錯,給予政策扶持,打造人才輩出、成果層出不窮的軍事專家智庫力量體系。

推動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軍民融合

【周興銘代表】學習領會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武器裝備是軍隊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是軍事鬥爭準備的重要基礎,是國家安全和民族復興的重要支撐,是國際戰略博弈的重要砝碼。

當前,國防和軍隊改革正持續向縱深推進,我軍領導指揮體制、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都有了許多可喜的變化,但實話實說,我軍武器裝備建設與能打勝仗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如何補齊這方面的短板?我覺得首先是把武器裝備建設放在國際戰略格局和國家安全形勢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來認識和籌畫,放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來認識和籌畫,放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緊緊抓住。

2013年,習主席在視察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時強調,加快建設具有我軍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努力把國防科大辦成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高地、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高地,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援。回顧過去、審視當下、展望未來,我們一定要牢記習主席重要指示精神,繼續走好軍民融合發展之路,充分發揮國防科大與科技學術界、國防科技製造業、全軍各軍種部隊和科研院所聯繫廣泛密切的特有優勢,推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發展,為我軍武器裝備建設發展搶佔更多科技制勝制高點。

【戎貴卿代表】習主席在講話中強調,要強化軍事需求牽引,最大限度實現民為軍用。我感到,對於西部戰區來說,貫徹落實習主席關於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大戰略思想,必須以深化改革為主線、以戰區作戰需求牽引為主導,加快推進西部戰區方向武器裝備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一是在作戰需求牽引上“統好局”。西部戰區部隊擔負著作戰、邊防管控、非戰爭軍事行動等多樣化軍事任務,武器裝備面臨著高原高寒、沙漠戈壁等特殊環境的考驗。戰區要著眼提高裝備廣泛適應性和作戰針對性,統籌建設需求,確保融合發展為戰服務。二是在裝備體系效能上“把好關”。積極探索武器裝備實戰化運用規律,結合一體化訓練抓好試驗鑒定,提高通用化標準化水準,當好融合發展的“質檢員”。三是在健全融合機制上“搭好橋”。以黨中央決定成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為契機,精准掌握西部地區軍民融合潛力,構建軍地需求共商、資源分享、專案共建、人才共育機制,不斷拓展軍民融合發展範圍。

【黃獻中代表】習主席在講話中,對國防和軍隊建設融入國家經濟建設發展體系進行了深刻論述。我感到,軍事需求是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邏輯起點和源頭。當前我國軍民融合正處於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過渡階段,迫切需要把軍事需求上升到主導地位,強化軍民融合的需求牽引,加強國家層面統籌協調,在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領域進一步完善科學權威的軍事需求生成提報機制、軍地需求對接機制和軍事需求全程管理機制,努力實現需求與研製、供給的無縫連結。

【西西瑪代表】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講話,要緊密結合武警部隊的實際,發揮自身的優勢。據我瞭解,近年來,武警部隊緊緊扭住軍民融合發展實現能力建設的“換擋升級”,為部隊推進現代化建設和更好地履行使命,起到了重要驅動作用。

我感到,貫徹落實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必須緊緊瞄準能力瓶頸和建設短板延伸拓展融合領域,探索建立需求對接機制、效果評估機制,用政策制度固化融合成果。要推動先進民用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加強國防智慧財產權保護,積極引導國防科技成果加速向民用領域轉化應用。要常態化發佈“軍轉民”和“民參軍”目錄,放寬市場准入,擴大開放競爭,引導地方優勢資源參與國防科研生產。要推進軍民通用標準建設,進一步破除壁壘,切實提高軍民雙向轉化效益。

【謝虹代表】習主席在講話中強調,要主動發現、培育、運用可服務於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前沿尖端技術,捕捉軍事能力發展的潛在增長點。我感到,新興領域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是奪取未來戰爭主動權的重要支撐,是強化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的關鍵,必須抓緊推進。

近年來,海洋、網路資訊、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領域軍民融合呈現出加速發展態勢,但也存在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高層次人才短缺、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問題,迫切需要我們更新發展理念、加強頂層設計、優化體制機制、加大政策支持,扭住理論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人才集聚和實踐創新持續用力,使新興領域軍民深度融合實現一個大的跨越。

推動軍地合力培育軍事人才

【李鳳山代表】在戰爭制勝問題上,人是決定因素。誰擁有更多的一流人才,誰就擁有了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

當前,我軍現代化建設和軍事鬥爭準備深入推進,武器裝備和新型作戰力量快速發展,對拓寬人才培養管道、改進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作為培養人才的軍隊院校要走在前列,適應軍隊建設發展需要,創新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等機制,構建“三位一體”的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夠把握世界科技大勢、研判科技發展方向的戰略科技人才,培養一大批善於凝聚力量、統籌協調的科技領軍人才,培養一大批勇於創新、善於創新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使院校充滿創新的生機活力。

【王義代表】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需要按照軍地合力、有統有分、適度超前的原則,合理規劃融合培養的學科專業、數量規模、梯次結構;需要明確軍地院校融合發展的目標思路、任務節點和建設舉措,構建方向明晰、軍地銜接、環環相扣的人才培養鏈。

【陳舟代表】統籌利用國民教育和國防教育資源,使軍事教育和國民教育深度融合,走軍民融合式人才培養的路子,這是大勢所趨,習主席的重要講話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

我認為,要建立人才發展統一規劃機制,把軍事人才培養納入國家人才戰略工程,在國家人才發展的大格局中對軍事人才品質、數量、儲備、軍地交流、培養方式、培養責任分工等作出具體規劃,使軍民融合培養軍事人才協調發展、整體推進。同時,借鑒外軍人才培養的先進經驗,科學預測各軍種部隊在未來高技術戰爭中所需的人才儲備,摸清當前軍地合力培育人才的品質和狀況,動態跟蹤、把握人才培育的進程和效果,不斷提高軍民融合培養軍事人才品質效益。

【孫和榮代表】習主席指出,要發揮國家教育資源優勢和我軍院校特色,健全軍事人才依託培養體系,培養大批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學習貫徹習主席這一重要論述,就要把軍事人才培養融入國民教育體系之中,將軍事人才資源開發與國家人才資源開發統一起來。要探索建立配套的政策制度,使人才引進、培養、使用等各個環節更加順暢。要著眼未來戰爭需求,突出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參謀人才的培養使用,發揮各軍種院校特色優勢,在優勢項目上做好文章。同時,以打贏資訊化戰爭為指向明確人才需求,引導地方高校調整相關專業培養人才,實現國民教育與軍隊需求的無縫對接。

【楊建華代表】下午的會議結束後,我通過電視、網路等媒體反復學習習主席重要講話。我感到,隨著國防和軍隊改革向縱深推進,大量新型武器裝備不斷列裝,我軍內部結構日益精細複雜,各個崗位的技術要求越來越高,對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我國國民教育作為國家教育體系的主體,在基礎教育領域積澱深厚、資源豐富、優勢明顯,每年能夠為社會輸送大量高素質人才。軍隊人才培養要廣泛植根于國民教育豐沃土壤,充分利用國家優質教育資源,為部隊培養輸送高素質人才,走出一條既符合軍隊需求又效益顯著的人才培養道路,為我軍建設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朱玉青代表】習主席強調,要加大人才培養引進力度,不斷壯大人才隊伍。我感到,習主席的這一重要指示,既符合國情軍情,又順應世界軍事人才培養大勢。

近年來,世界主要國家軍隊普遍把眼光投向社會,採取軍地合力的方式培養軍事人才,目的是借助社會力量搶佔人才制高點,有些經驗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在人才培養上,軍隊有軍隊的優勢,地方有地方的強項。以八一體工大隊為例,很多為國家和軍隊爭得榮譽的人才是地方培養的或者是軍地聯合培養的。他們之所以能夠取得優異成績,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同時吸收了軍地兩方的優質養分。

【高潮代表】強軍興軍,要在得人。要進一步健全軍民融合育才領導管理體制,細化明確軍地有關部門的職責任務,完善需求對接、資源分享等長效機制。要建立科學的訓練機制,堅持科技素質與軍政素質並重,第一任職能力與積蓄發展潛力結合,完善獎懲激勵、接續培養機制,構建起目標明確、相互銜接、逐次遞進的培養模式,不斷提高人才培養的品質。

【王振國代表】習主席在講話中強調,依託國民教育培養軍事人才的路要繼續走下去,同時要堅持軍隊需求主導,聚焦緊缺專業、重點高校、優勢學科,提高人才培養層次和品質。習主席的重要指示,為我們加強人才培養開闊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要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和宏觀管理,把各戰區、軍種急需人才的類型和數量搞清楚,把地方優勢教育資源摸透徹,在全軍層面進行統一籌畫,把全社會的優質教育資源整合好,實現人才培養與部隊需求的精准對接、與軍隊現代化建設深度融合。未來資訊化戰爭說到底是人才的較量,要緊貼軍事需求,下大力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資訊化建設管理人才和新型作戰力量以及科技密集型部隊急需人才,使人才資源充分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戰鬥力。

【馬秋星代表】人才強則事業強,人才興則軍隊興。我們要更加全面深刻地領會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在人才建設方面狠抓人才培養引進工作,以識才的慧眼發現人才,以愛才的誠意感召人才,以用才的膽識用好人才,以容才的雅量善待人才,以聚才的良方吸引人才,真正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要大膽使用青年人才,破除論資排輩、求全責備等觀念,放開視野選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厚植人才成才興業的沃土,形成各類人才創新活力競相迸發的生動局面。

【杜本印代表】習主席指出,要把提高官兵科技素養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我從“基礎性工作”這五個字裡,讀出了軍隊統帥對這項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嚴格要求。

近年來,一大批有志於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高素質人才投身軍營,我軍官兵學歷層次逐步提升,碩士、博士越來越多,人才建設取得喜人成績。青年官兵知識面寬、思維活躍,各級要引導他們積極學習基礎科技知識、熟練掌握與軍事相關科技知識,努力營造敢為人先、敢於冒尖、崇尚創新的良好風氣,促進官兵科技素養不斷提高。

作為知識、科技密集型軍種,海軍體現著國防現代化綜合實力。近年來,大批先進艦艇批量列裝,推動了海軍建設整體轉型。新型艦艇科技含量高,迫切需要官兵提高科技素養,補齊短板,為中國海軍駛向深藍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推動體制機制和政策制度改革

【劉國治代表】習主席的重要講話,著眼世界軍事發展大勢和我軍所處的歷史方位,著眼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就推進科技興軍作了系統闡述,為我們開展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導和遵循。

大力推動科技興軍、創新超越,是軍委科技委必須履行好的重大使命,我深感責任重大。抓好落實,重在具體行動、重在求實效。下一步,我們堅決按照習主席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求真務實、勇於擔當。一是堅持問題導向和發展導向,堅定走改革和創新之路,加強國防科技戰略謀劃設計,重塑優化國防科技計畫體系、力量體系和法規體系,構建宏觀統、具體活的國防科技創新發展格局。二是加快推進國防科技創新園區建設,堅持未來牽引、夢想驅動、求實推進,瞄準顛覆性、強化探索性,努力營造有利於科技創新的生態環境。三是深化科技軍民融合發展,搞好與國家有關部門的協調對接,積極推進科技協同創新平臺建設,抓好軍民融合科技示範工程。四是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抓緊制定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激勵政策,突出知識、智力、創造性勞動的價值,吸引集聚世界一流人才。五是建立完善專家智庫體系,充分發揮專家組織的指導把關作用。六是突出抓好科研作風建設,積極培塑科學、嚴謹、求實、誠信的科研風氣。

【宋琨代表】黨中央決定成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習主席親自擔任主任,開啟了軍民融合發展的新篇章。建議軍地各級參照黨中央的做法,成立相關機構,完善組織領導和議事協調等運行機制,加強對軍民融合發展的統一領導。要把軍民融合發展效益納入政績考評,強化各級領導責任擔當,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加快建立國家主導、需求牽引、市場運作相統一的工作運行體系,系統完備、銜接配套、有效激勵的政策制度體系,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提供保障。

【謝曉波代表】當今世界,國防經濟與社會經濟、軍用技術與民用技術的融合越來越深,軍隊建設、戰爭行動和非戰爭軍事行動都是軍民一體的,對經濟、科技、社會發展和能源的依賴性空前增強,不走融合發展之路將難以持續。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要弘揚軍政軍民團結優良傳統,彙聚起科技興軍的強大力量。

“軍民一家親”“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等優良傳統,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法寶。今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搞好軍民融合,推動科技興軍,更要弘揚我軍這些優良傳統。

推動科技興軍,作為我們共同的事業,要形成軍民一條心、軍政一盤棋。不僅在政策制度上融,也要在心靈情感上融。希望地方各級黨委政府一如既往地積極支援部隊搞好全面建設,滿腔熱情地為科技興軍辦實事、解難題。

【盧勝軍代表】這次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推進力度之大、觸及利益之深、影響範圍之廣前所未有。落實各項改革任務,需要黨政軍民齊心協力。

建議地方各級要適應改革帶來的新情況新變化,著力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認真落實退役軍人安置政策,妥善安置轉業、復員、退休幹部和退役士兵、傷病殘退役軍人等;針對改革中軍人調整交流、異地任職增多等實際,進一步細化完善軍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軍人子女教育優待等政策措施,幫助官兵解除後顧之憂;發動社會力量積極為家庭困難官兵排憂解難,把黨、政府和廣大群眾的關愛送到官兵的心坎上,鼓舞和激勵他們積極投身改革強軍實踐。

本版圖片由本報記者馮凱旋、李三紅攝

個人如此,國家亦然。學習習主席重要講話,我更加堅定了這樣的認識:只有大力加強前瞻性、先導性、探索性重大技術研究,積極謀求軍事技術競爭優勢,搶佔科技革命和軍事競爭的戰略制高點,才能始終把軍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周小周代表】加快我軍建設向品質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轉變,我的理解是,必須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推動科技興軍,推進新軍事變革,使我軍向世界一流軍隊跨越更加堅定有力。

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要從思維理念上轉變,從陳舊落後的發展理念和思維定勢中跳出來,自覺把集約高效、科技創新作為部隊建設發展的新思想新觀念立起來落下去;要從制度機制上轉變,結合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樹立新的標準體系,破除各種行業壁壘,緊密結合本單位實際,健全完善有關政策制度體制,加速部隊戰鬥力的生成和轉型、提質和增效。

【陳薇代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重要戰鬥力。回顧2016年,“十三五”正式開局,我國科技戰線大事喜事多、創新成果多,不少重大科技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準。我們要善於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加快科技軍民深度融合的步伐。

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講話,作為科技戰線的一員,我深深感到,必須提高部隊建設品質效益,把科技興軍的鮮明導向樹起來,貫穿到各領域全過程,使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成為跨越發展的強力引擎。

搞好頂層設計和戰略籌畫

【吳國華代表】火箭軍是我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是我國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從這三句話可以看出,火箭軍的建設發展必須融入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大盤子”。當前,我們要結合火箭軍的特殊地位作用,找准軍民融合的目標、路徑、重點和突破口,研究制定科技興軍“路線圖”“施工圖”。軍地通用的項目,可共同集中精力研究攻關,避免重複立項,少走彎路,節約時間成本,在提升戰略遏制能力上、提高備戰實戰化水準上、加強戰略運用上實現新突破。

【白建軍代表】習主席的重要講話意義深遠,要求我們站在國家層面謀劃和推動軍隊科技創新事業,搞好頂層設計和戰略籌畫,有機融入科技興國征程。

籌畫科技創新,要樹立“軍地一盤棋”思想,堅定不移地走軍民融合發展道路,在與軍隊建設相關的國家科技創新重要方向領域,加強軍地溝通對接、搞好設計規劃,為科技創新領域軍民深度融合打下堅實基礎。要暢通軍地交流管道,明確軍地的融合內容、方式和權責,研究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從制度層面上規範科技創新領域軍民融合活動,從法理層面上將科技興軍上升為國家意志。

【王方代表】科技創新是為戰鬥力服務的,是為練兵備戰服務的,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因此,任何一個發明創造、任何一項創新成果,任何一個課題立項,都要著眼打贏需求,堅持實戰牽引,注重體系論證。

科技創新部門要堅持戰鬥力標準,堅持系統集成,把科技創新的內容、計畫、保障、成果轉化等一併考慮、一體設計、一同推進。同時,要用好實戰檢驗這個手段,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軍事鬥爭準備一線,置於多樣化複雜戰場環境,進行加鋼淬火,完成改進升級,使科技創新更直接、更徹底、更有效地服務部隊戰鬥力建設。

【王朝田代表】當前,大國之間的競爭和角力,在相當程度上體現為戰略智慧的博弈和比拼。習主席的重要講話,高瞻遠矚、目光敏銳,專門提到要重視發揮專家智庫體系對提高戰略謀劃水準的重要作用,這讓長期躬耕在科技戰線的領軍人物、骨幹力量歡欣鼓舞,倍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當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我國國防和軍隊改革正在深入推進,迫切需要專家智庫開展前瞻性研究、未來問題研究,預判世界軍事發展方向,把握戰爭形態演變趨勢,為科技興軍提供理論先導,確保科技創新的方向不偏、內容全面、計畫可行。要進一步激發專家智庫的活力,宣導嚴謹務實、開放自由的學術研究氛圍,通過做好服務保障、嚴格獎懲措施等辦法,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要切實尊重專家智庫的意見建議,尊重他們的勞動創造,尊重他們研究成果,容許試錯,給予政策扶持,打造人才輩出、成果層出不窮的軍事專家智庫力量體系。

推動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軍民融合

【周興銘代表】學習領會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武器裝備是軍隊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是軍事鬥爭準備的重要基礎,是國家安全和民族復興的重要支撐,是國際戰略博弈的重要砝碼。

當前,國防和軍隊改革正持續向縱深推進,我軍領導指揮體制、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都有了許多可喜的變化,但實話實說,我軍武器裝備建設與能打勝仗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如何補齊這方面的短板?我覺得首先是把武器裝備建設放在國際戰略格局和國家安全形勢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來認識和籌畫,放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來認識和籌畫,放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緊緊抓住。

2013年,習主席在視察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時強調,加快建設具有我軍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努力把國防科大辦成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高地、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高地,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援。回顧過去、審視當下、展望未來,我們一定要牢記習主席重要指示精神,繼續走好軍民融合發展之路,充分發揮國防科大與科技學術界、國防科技製造業、全軍各軍種部隊和科研院所聯繫廣泛密切的特有優勢,推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發展,為我軍武器裝備建設發展搶佔更多科技制勝制高點。

【戎貴卿代表】習主席在講話中強調,要強化軍事需求牽引,最大限度實現民為軍用。我感到,對於西部戰區來說,貫徹落實習主席關於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大戰略思想,必須以深化改革為主線、以戰區作戰需求牽引為主導,加快推進西部戰區方向武器裝備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一是在作戰需求牽引上“統好局”。西部戰區部隊擔負著作戰、邊防管控、非戰爭軍事行動等多樣化軍事任務,武器裝備面臨著高原高寒、沙漠戈壁等特殊環境的考驗。戰區要著眼提高裝備廣泛適應性和作戰針對性,統籌建設需求,確保融合發展為戰服務。二是在裝備體系效能上“把好關”。積極探索武器裝備實戰化運用規律,結合一體化訓練抓好試驗鑒定,提高通用化標準化水準,當好融合發展的“質檢員”。三是在健全融合機制上“搭好橋”。以黨中央決定成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為契機,精准掌握西部地區軍民融合潛力,構建軍地需求共商、資源分享、專案共建、人才共育機制,不斷拓展軍民融合發展範圍。

【黃獻中代表】習主席在講話中,對國防和軍隊建設融入國家經濟建設發展體系進行了深刻論述。我感到,軍事需求是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邏輯起點和源頭。當前我國軍民融合正處於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過渡階段,迫切需要把軍事需求上升到主導地位,強化軍民融合的需求牽引,加強國家層面統籌協調,在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領域進一步完善科學權威的軍事需求生成提報機制、軍地需求對接機制和軍事需求全程管理機制,努力實現需求與研製、供給的無縫連結。

【西西瑪代表】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講話,要緊密結合武警部隊的實際,發揮自身的優勢。據我瞭解,近年來,武警部隊緊緊扭住軍民融合發展實現能力建設的“換擋升級”,為部隊推進現代化建設和更好地履行使命,起到了重要驅動作用。

我感到,貫徹落實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必須緊緊瞄準能力瓶頸和建設短板延伸拓展融合領域,探索建立需求對接機制、效果評估機制,用政策制度固化融合成果。要推動先進民用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加強國防智慧財產權保護,積極引導國防科技成果加速向民用領域轉化應用。要常態化發佈“軍轉民”和“民參軍”目錄,放寬市場准入,擴大開放競爭,引導地方優勢資源參與國防科研生產。要推進軍民通用標準建設,進一步破除壁壘,切實提高軍民雙向轉化效益。

【謝虹代表】習主席在講話中強調,要主動發現、培育、運用可服務於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前沿尖端技術,捕捉軍事能力發展的潛在增長點。我感到,新興領域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是奪取未來戰爭主動權的重要支撐,是強化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的關鍵,必須抓緊推進。

近年來,海洋、網路資訊、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領域軍民融合呈現出加速發展態勢,但也存在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高層次人才短缺、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問題,迫切需要我們更新發展理念、加強頂層設計、優化體制機制、加大政策支持,扭住理論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人才集聚和實踐創新持續用力,使新興領域軍民深度融合實現一個大的跨越。

推動軍地合力培育軍事人才

【李鳳山代表】在戰爭制勝問題上,人是決定因素。誰擁有更多的一流人才,誰就擁有了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

當前,我軍現代化建設和軍事鬥爭準備深入推進,武器裝備和新型作戰力量快速發展,對拓寬人才培養管道、改進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作為培養人才的軍隊院校要走在前列,適應軍隊建設發展需要,創新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等機制,構建“三位一體”的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夠把握世界科技大勢、研判科技發展方向的戰略科技人才,培養一大批善於凝聚力量、統籌協調的科技領軍人才,培養一大批勇於創新、善於創新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使院校充滿創新的生機活力。

【王義代表】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需要按照軍地合力、有統有分、適度超前的原則,合理規劃融合培養的學科專業、數量規模、梯次結構;需要明確軍地院校融合發展的目標思路、任務節點和建設舉措,構建方向明晰、軍地銜接、環環相扣的人才培養鏈。

【陳舟代表】統籌利用國民教育和國防教育資源,使軍事教育和國民教育深度融合,走軍民融合式人才培養的路子,這是大勢所趨,習主席的重要講話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

我認為,要建立人才發展統一規劃機制,把軍事人才培養納入國家人才戰略工程,在國家人才發展的大格局中對軍事人才品質、數量、儲備、軍地交流、培養方式、培養責任分工等作出具體規劃,使軍民融合培養軍事人才協調發展、整體推進。同時,借鑒外軍人才培養的先進經驗,科學預測各軍種部隊在未來高技術戰爭中所需的人才儲備,摸清當前軍地合力培育人才的品質和狀況,動態跟蹤、把握人才培育的進程和效果,不斷提高軍民融合培養軍事人才品質效益。

【孫和榮代表】習主席指出,要發揮國家教育資源優勢和我軍院校特色,健全軍事人才依託培養體系,培養大批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學習貫徹習主席這一重要論述,就要把軍事人才培養融入國民教育體系之中,將軍事人才資源開發與國家人才資源開發統一起來。要探索建立配套的政策制度,使人才引進、培養、使用等各個環節更加順暢。要著眼未來戰爭需求,突出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參謀人才的培養使用,發揮各軍種院校特色優勢,在優勢項目上做好文章。同時,以打贏資訊化戰爭為指向明確人才需求,引導地方高校調整相關專業培養人才,實現國民教育與軍隊需求的無縫對接。

【楊建華代表】下午的會議結束後,我通過電視、網路等媒體反復學習習主席重要講話。我感到,隨著國防和軍隊改革向縱深推進,大量新型武器裝備不斷列裝,我軍內部結構日益精細複雜,各個崗位的技術要求越來越高,對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我國國民教育作為國家教育體系的主體,在基礎教育領域積澱深厚、資源豐富、優勢明顯,每年能夠為社會輸送大量高素質人才。軍隊人才培養要廣泛植根于國民教育豐沃土壤,充分利用國家優質教育資源,為部隊培養輸送高素質人才,走出一條既符合軍隊需求又效益顯著的人才培養道路,為我軍建設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朱玉青代表】習主席強調,要加大人才培養引進力度,不斷壯大人才隊伍。我感到,習主席的這一重要指示,既符合國情軍情,又順應世界軍事人才培養大勢。

近年來,世界主要國家軍隊普遍把眼光投向社會,採取軍地合力的方式培養軍事人才,目的是借助社會力量搶佔人才制高點,有些經驗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在人才培養上,軍隊有軍隊的優勢,地方有地方的強項。以八一體工大隊為例,很多為國家和軍隊爭得榮譽的人才是地方培養的或者是軍地聯合培養的。他們之所以能夠取得優異成績,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同時吸收了軍地兩方的優質養分。

【高潮代表】強軍興軍,要在得人。要進一步健全軍民融合育才領導管理體制,細化明確軍地有關部門的職責任務,完善需求對接、資源分享等長效機制。要建立科學的訓練機制,堅持科技素質與軍政素質並重,第一任職能力與積蓄發展潛力結合,完善獎懲激勵、接續培養機制,構建起目標明確、相互銜接、逐次遞進的培養模式,不斷提高人才培養的品質。

【王振國代表】習主席在講話中強調,依託國民教育培養軍事人才的路要繼續走下去,同時要堅持軍隊需求主導,聚焦緊缺專業、重點高校、優勢學科,提高人才培養層次和品質。習主席的重要指示,為我們加強人才培養開闊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要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和宏觀管理,把各戰區、軍種急需人才的類型和數量搞清楚,把地方優勢教育資源摸透徹,在全軍層面進行統一籌畫,把全社會的優質教育資源整合好,實現人才培養與部隊需求的精准對接、與軍隊現代化建設深度融合。未來資訊化戰爭說到底是人才的較量,要緊貼軍事需求,下大力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資訊化建設管理人才和新型作戰力量以及科技密集型部隊急需人才,使人才資源充分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戰鬥力。

【馬秋星代表】人才強則事業強,人才興則軍隊興。我們要更加全面深刻地領會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在人才建設方面狠抓人才培養引進工作,以識才的慧眼發現人才,以愛才的誠意感召人才,以用才的膽識用好人才,以容才的雅量善待人才,以聚才的良方吸引人才,真正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要大膽使用青年人才,破除論資排輩、求全責備等觀念,放開視野選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厚植人才成才興業的沃土,形成各類人才創新活力競相迸發的生動局面。

【杜本印代表】習主席指出,要把提高官兵科技素養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我從“基礎性工作”這五個字裡,讀出了軍隊統帥對這項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嚴格要求。

近年來,一大批有志於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高素質人才投身軍營,我軍官兵學歷層次逐步提升,碩士、博士越來越多,人才建設取得喜人成績。青年官兵知識面寬、思維活躍,各級要引導他們積極學習基礎科技知識、熟練掌握與軍事相關科技知識,努力營造敢為人先、敢於冒尖、崇尚創新的良好風氣,促進官兵科技素養不斷提高。

作為知識、科技密集型軍種,海軍體現著國防現代化綜合實力。近年來,大批先進艦艇批量列裝,推動了海軍建設整體轉型。新型艦艇科技含量高,迫切需要官兵提高科技素養,補齊短板,為中國海軍駛向深藍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推動體制機制和政策制度改革

【劉國治代表】習主席的重要講話,著眼世界軍事發展大勢和我軍所處的歷史方位,著眼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就推進科技興軍作了系統闡述,為我們開展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導和遵循。

大力推動科技興軍、創新超越,是軍委科技委必須履行好的重大使命,我深感責任重大。抓好落實,重在具體行動、重在求實效。下一步,我們堅決按照習主席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求真務實、勇於擔當。一是堅持問題導向和發展導向,堅定走改革和創新之路,加強國防科技戰略謀劃設計,重塑優化國防科技計畫體系、力量體系和法規體系,構建宏觀統、具體活的國防科技創新發展格局。二是加快推進國防科技創新園區建設,堅持未來牽引、夢想驅動、求實推進,瞄準顛覆性、強化探索性,努力營造有利於科技創新的生態環境。三是深化科技軍民融合發展,搞好與國家有關部門的協調對接,積極推進科技協同創新平臺建設,抓好軍民融合科技示範工程。四是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抓緊制定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激勵政策,突出知識、智力、創造性勞動的價值,吸引集聚世界一流人才。五是建立完善專家智庫體系,充分發揮專家組織的指導把關作用。六是突出抓好科研作風建設,積極培塑科學、嚴謹、求實、誠信的科研風氣。

【宋琨代表】黨中央決定成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習主席親自擔任主任,開啟了軍民融合發展的新篇章。建議軍地各級參照黨中央的做法,成立相關機構,完善組織領導和議事協調等運行機制,加強對軍民融合發展的統一領導。要把軍民融合發展效益納入政績考評,強化各級領導責任擔當,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加快建立國家主導、需求牽引、市場運作相統一的工作運行體系,系統完備、銜接配套、有效激勵的政策制度體系,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提供保障。

【謝曉波代表】當今世界,國防經濟與社會經濟、軍用技術與民用技術的融合越來越深,軍隊建設、戰爭行動和非戰爭軍事行動都是軍民一體的,對經濟、科技、社會發展和能源的依賴性空前增強,不走融合發展之路將難以持續。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要弘揚軍政軍民團結優良傳統,彙聚起科技興軍的強大力量。

“軍民一家親”“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等優良傳統,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法寶。今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搞好軍民融合,推動科技興軍,更要弘揚我軍這些優良傳統。

推動科技興軍,作為我們共同的事業,要形成軍民一條心、軍政一盤棋。不僅在政策制度上融,也要在心靈情感上融。希望地方各級黨委政府一如既往地積極支援部隊搞好全面建設,滿腔熱情地為科技興軍辦實事、解難題。

【盧勝軍代表】這次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推進力度之大、觸及利益之深、影響範圍之廣前所未有。落實各項改革任務,需要黨政軍民齊心協力。

建議地方各級要適應改革帶來的新情況新變化,著力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認真落實退役軍人安置政策,妥善安置轉業、復員、退休幹部和退役士兵、傷病殘退役軍人等;針對改革中軍人調整交流、異地任職增多等實際,進一步細化完善軍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軍人子女教育優待等政策措施,幫助官兵解除後顧之憂;發動社會力量積極為家庭困難官兵排憂解難,把黨、政府和廣大群眾的關愛送到官兵的心坎上,鼓舞和激勵他們積極投身改革強軍實踐。

本版圖片由本報記者馮凱旋、李三紅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