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小病種大賽道:“百糖大戰”後還有獨角獸勝出嗎?

作者:梁雲風 / 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640篇原創首發文章

今天, 如果你在手機應用商店中搜索“糖尿病”, 下載量過萬的應用不過10個左右,

而在2015年移動醫療風口期, 你可以輕易找到上百款糖尿病管理軟體, 如同當年上演的“千團大戰”, 在糖尿病這個單病種領域也曾上演“百糖大戰”。

但退潮後才知道誰在裸泳。 在燒完投資人的錢, 又找不到突破口後, 短短一年多的混戰後, 雖然糖尿病APP市場中, 仍未如移動出行領域一樣產生滴滴、摩拜、ofo這樣足以傲視群雄的獨角獸, 但也早已進入“戰國時代”, 行業內的核心企業不超過5家了, 而且各家平臺都在探索自己的商業模式, 並嘗試“廣積糧高築牆”。

不管怎麼說, 畢竟在這個行業還有“剩者”, 融資還在繼續。 近日, 掌上糖醫公佈消息, 獲得過億元的B1輪融資, 總估值超過10億元, 投資方為VC界知名的基石資本、IDG、經緯創投和平安創投,

這是移動醫療領域今年獲得的單筆最大投資之一。

2016年以來, 有兩個趨勢非常明顯, 一是BAT都已經佈局大移動醫療領域, 比如, 截至今年9月底, 騰訊在醫療領域共投資約33家企業, 投資總額超過200億元, 2015年, 騰訊推出智慧硬體產品“糖大夫”血糖儀, 直接進入慢病管理領域;二是移動醫療公司佈局線下成為一種趨勢, 在使用者規模為王的移動互聯網時代, 核心邏輯就是擁有使用者就擁有市場, 但移動醫療由於用戶分散且隱蔽, 獲客成本極高, 佈局線下成為突圍的選擇。 在糖尿病管理領域, 掌上糖醫、糖醫生、微糖、掌控糖尿病等都開始探索不同形式的線下佈局形式。

| 在2017·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 掌上糖醫正式宣佈發佈母品牌智雲集團, 並將旗下業務進行整合。

從“百糖大戰”時期的To C向To B的轉變, 更多的是從直接面向C端患者轉向和醫院合作, 通過服務醫療機構來獲取客戶, “目前掌上糖醫接入的醫院超過500家。 ”掌上糖醫創始人匡明表示。

從爭奪病友到搭建物聯網

在接受秦朔朋友圈專訪時,

匡明提到最多的仍是效率。 掌上糖醫現在最大的目的, 就是提高整個慢性病在診療過程中的效率, 為醫療機構賦能, 這也是衡量其在醫療體系中是否真正具有價值的一個最重要指標。

從糖尿病切入慢病管理和診斷, 在移動醫療創業者看來, 這裡有其必然性。 首先是糖尿病患者這個群體足夠大。 據國家衛計委和國際糖尿病聯合會2013年權威部門發佈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為11.6%, 處於糖尿病前期的人占總人口的50.1%。 也就是說, 不到10個成年人中, 就有一個糖尿病患者;每兩個成年人中, 就有一個屬於糖尿病前期。 根據這項開展於2010年的調查, 我國糖尿病患病率超過美國(11.3%), 患者人數達1.14億,

超過印度, 成為了名符其實的糖尿病第一大國。

| 2015年成年(20~79歲)糖尿病患者數前10位國家

巨大的患者群體意味著高額的醫療費用支出。 2015年, 中國由糖尿病導致的直接醫療開支達到1734億元, 占全國醫療總支出的13%。 在未來10-20年這一資料仍將飛速增加。

但更重要的是, 糖尿病的診斷對資料的需求比較高,醫生在診斷的時候,不是望聞問切就可以給出意見的。

醫生需要資料,但他們面對的是每一個具體的個體,有資料卻沒有收集大資料的能力;對於糖尿病APP來說,它們有收集大資料的能力,卻苦於沒有收集資料的場景。

除了資料,醫院和移動醫療企業還在效率方面有互補性。從醫生的角度看,對效率有著非常強的訴求。醫療是一個比較抗拒科技的保守環境,在醫院的硬體和系統之間,有著非常多的中斷點,比如古董一般的Windows95系統,各種不同版本HIS/LIS系統和差異化的資料格式,以及大量的紙質和手工操作,落後的資訊化建設,導致了整個醫院的治療效率低下,出錯率高,體驗也不好。

對於移動醫療企業來說,在To C階段,有兩個問題難以解決,一個是資料,一個是業務場景。從資料來看,中國雖然有一億多的糖尿病患者,但由於13億的人群大基數,用傳統的獲客方式成本非常高。從業務場景來看,要給患者建議、諮詢、診斷、管理,都依賴于對患者的瞭解,空對空事實上基本上缺乏客戶粘性。

於是,雙方一拍即合。

在一年多的時間,匡明和他的團隊就已談判部署進入500多家醫院,為此他們針對醫院的硬體和系統,開發了一系列的外掛程式和外掛,這個被稱為醫院資訊化SaaS平臺“醫匯”的深度接入,將醫院傳統但是品質很好的硬體全部智慧化,實現資料在硬體和雲端的同步傳輸和回饋,甚至實現預警和報警的功能,這就好像把連接醫院各個系統與硬體之間的路修好了,資料和任務就能從雲端到個體之間進行傳輸了。診療過程也愈加標準化、資訊化、智慧化、流程化。

| 匡明和他的創業團隊

簡單地說,由於掌上糖醫的介入,幫醫院建立了一個物聯網,從而極大提高了醫院的效率和服務體驗。

資料就是“護城河”

由於糖尿病管理APP的目標人群和流量中心仍然在傳統的醫院,從To C向To B的調整,獲益的不僅僅是醫院,匡明認為,為醫院搭建物聯網獲得的海量資料,作為慢病管理企業,掌上糖醫也得以建立真正的“護城河”。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移動醫療評估專案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評估移動醫療應用有效性四大指標為基準,即“符合美國FDA對MMA應用定義、符合《中國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具有較大的用戶使用和體驗與Bluestar(美國第一個醫生處方APP)有類似功能。”

Bluestar是經美國FDA認證的處方APP,其主要產品特徵與國內市面上的糖尿病APP並無不同,主要的差別在於基於真實世界資料積累而開發出的輔助臨床決策演算法,以及個性化治療方案、患教內容和消息提醒。

這說明,真實世界的資料量越大,對演算法的訓練就越有益。匡明同樣認為,在糖尿病管理企業中,從技術的角度看,兩個方面是較深的“護城河”。首先是對疾病的理解,在醫療和AI領域,都會有一些通用的模型,如果你對疾病本身的理解不夠,資料再大,分析再久,本身也沒意義,這方面,掌上糖醫和哈佛醫學院進行合作,研究糖尿病的診療和管理的演算法和模型;其次是資料,演算法如果沒有海量的資料去訓練,演算法本身也沒有用。換句話說,如果演算法的差異性沒有大到顛覆性的情況下,資料來源和資料量級就是最大的差異。

這也是掌上糖醫等移動醫療企業轉向和醫院合作的原因,“我們現在和這麼多實際應用場景合作,持續產生的資料龐大,除非你的演算法有突破性的進展,否則資料的規模和持續產生的資料可以讓我們一直保持這樣的先進性。”匡明說。擁有了穩定的海量資料來源,掌上糖醫在整個AI智慧醫療上的野心更加凸顯。由SaaS業務收集到的大量資料,正被團隊應用到機器學習中,並初步構建出“AI輔助診斷系統”。

在和醫院的合作之後,B端的資料不斷產生、處理、再加工後,和醫院的粘性也越來越強,醫生開始提更多的需求,因為目前糖尿病在慢性病中只占30%左右。更多的資料在慢病的管理中產生。除了糖尿病,常見的慢性病還有心腦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我國目前有超過4億的慢性病患者,每年因慢病死亡的人數占到了死亡總人數的85%。

| 2016年世界衛生日,WHO發佈一組驚人資料。中國死因構成比,其中糖尿病雖然只占總死因的2%,但是作為影響全身各系統尤其是心腦血管的疾病,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聯繫不可忽視。

“我們目前已經開始嘗試第二種,第三種慢病的研究了。”匡明說。

“剩者為王”邏輯下如何活下去

自2015年的“百糖大戰”後,掌上糖醫經過艱難轉型,營收不斷增加,預計2017年營收接近2億元。但這些光鮮的數字背後,和所有移動醫療企業一樣藏著的是如何商業化變現的難題。

匡明介紹,和醫院的合作,收取的是處理資料的費用,按條收費。“我們在和醫院的合作中,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覆蓋運營費用。”

事實上,從目前整個移動醫療領域來看,在醫院強勢的情況下,要在資料處理上盈利幾乎不可能。

要活下去,並且支撐不斷抬高的估值,商業化的探索就不可能停止。

筆者在對比目前仍活躍的糖尿病APP後發現,它們共同選擇的商業化道路包括:醫藥電商,和藥企以及器械廠家合作,探索國外HMO模式,即保險+醫療+資料,線上+線下全方位管理患者,向患者收取一定的會員費,合作B端企業的付費等。

其中與商業保險的合作成了包括掌上糖醫、大糖醫、糖護士、掌控糖尿病、血糖高管、微糖等的共同選擇。比如糖護士牽手泰康人壽推出“泰康甜蜜人生A款”糖尿病健康關愛計畫,為糖尿病患者這一特定人群設計專屬產品,提供糖尿病嚴重併發症保險;掌上糖醫還與其投資方共同推動與平安保險推出相關新險種,與太平保險合作推出了“太平糖尿病併發症險”等。

然而,搶食保險這塊蛋糕的,除了移動醫療企業,包括大病眾籌、普惠金融類企業都虎視眈眈,更不用說傳統的險企和銀行,筆者在採訪水滴籌創始人沈鵬時,沈鵬也表示,水滴籌將來的商業化方向主要就是賣保險。但是保險能否支撐這麼多十億美元甚至百億美元企圖的獨角獸呢?

當然,在今天的慢病管理領域,現在談獨角獸還為時過早。不少人都對2015年的“ 百糖大戰”記憶猶新,糖醫生、糖大夫、糖護士、糖小護、益糖、糖訊等讓人傻傻分不清楚的各式APP前赴後繼地湧入戰局,都在2014-2015年拿到了數額不小的融資。但今天,仍能持續拿到融資並且活下來的已經所剩無幾,市場已經進入“剩者為王”的下半場。這一輪互聯網創業的邏輯依然是,只要活著,你就贏了!

參考資料:

1.“百糖大戰”過後,2B模式如何走通?健康點,蔔豔

2.百糖大戰後,“大糖醫”再次出發!品途網

3.劍橋畢業生獲投1500萬美元,他的掌上糖醫要做獨角獸,青年創業網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路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qspyqswhz

糖尿病的診斷對資料的需求比較高,醫生在診斷的時候,不是望聞問切就可以給出意見的。

醫生需要資料,但他們面對的是每一個具體的個體,有資料卻沒有收集大資料的能力;對於糖尿病APP來說,它們有收集大資料的能力,卻苦於沒有收集資料的場景。

除了資料,醫院和移動醫療企業還在效率方面有互補性。從醫生的角度看,對效率有著非常強的訴求。醫療是一個比較抗拒科技的保守環境,在醫院的硬體和系統之間,有著非常多的中斷點,比如古董一般的Windows95系統,各種不同版本HIS/LIS系統和差異化的資料格式,以及大量的紙質和手工操作,落後的資訊化建設,導致了整個醫院的治療效率低下,出錯率高,體驗也不好。

對於移動醫療企業來說,在To C階段,有兩個問題難以解決,一個是資料,一個是業務場景。從資料來看,中國雖然有一億多的糖尿病患者,但由於13億的人群大基數,用傳統的獲客方式成本非常高。從業務場景來看,要給患者建議、諮詢、診斷、管理,都依賴于對患者的瞭解,空對空事實上基本上缺乏客戶粘性。

於是,雙方一拍即合。

在一年多的時間,匡明和他的團隊就已談判部署進入500多家醫院,為此他們針對醫院的硬體和系統,開發了一系列的外掛程式和外掛,這個被稱為醫院資訊化SaaS平臺“醫匯”的深度接入,將醫院傳統但是品質很好的硬體全部智慧化,實現資料在硬體和雲端的同步傳輸和回饋,甚至實現預警和報警的功能,這就好像把連接醫院各個系統與硬體之間的路修好了,資料和任務就能從雲端到個體之間進行傳輸了。診療過程也愈加標準化、資訊化、智慧化、流程化。

| 匡明和他的創業團隊

簡單地說,由於掌上糖醫的介入,幫醫院建立了一個物聯網,從而極大提高了醫院的效率和服務體驗。

資料就是“護城河”

由於糖尿病管理APP的目標人群和流量中心仍然在傳統的醫院,從To C向To B的調整,獲益的不僅僅是醫院,匡明認為,為醫院搭建物聯網獲得的海量資料,作為慢病管理企業,掌上糖醫也得以建立真正的“護城河”。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移動醫療評估專案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評估移動醫療應用有效性四大指標為基準,即“符合美國FDA對MMA應用定義、符合《中國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具有較大的用戶使用和體驗與Bluestar(美國第一個醫生處方APP)有類似功能。”

Bluestar是經美國FDA認證的處方APP,其主要產品特徵與國內市面上的糖尿病APP並無不同,主要的差別在於基於真實世界資料積累而開發出的輔助臨床決策演算法,以及個性化治療方案、患教內容和消息提醒。

這說明,真實世界的資料量越大,對演算法的訓練就越有益。匡明同樣認為,在糖尿病管理企業中,從技術的角度看,兩個方面是較深的“護城河”。首先是對疾病的理解,在醫療和AI領域,都會有一些通用的模型,如果你對疾病本身的理解不夠,資料再大,分析再久,本身也沒意義,這方面,掌上糖醫和哈佛醫學院進行合作,研究糖尿病的診療和管理的演算法和模型;其次是資料,演算法如果沒有海量的資料去訓練,演算法本身也沒有用。換句話說,如果演算法的差異性沒有大到顛覆性的情況下,資料來源和資料量級就是最大的差異。

這也是掌上糖醫等移動醫療企業轉向和醫院合作的原因,“我們現在和這麼多實際應用場景合作,持續產生的資料龐大,除非你的演算法有突破性的進展,否則資料的規模和持續產生的資料可以讓我們一直保持這樣的先進性。”匡明說。擁有了穩定的海量資料來源,掌上糖醫在整個AI智慧醫療上的野心更加凸顯。由SaaS業務收集到的大量資料,正被團隊應用到機器學習中,並初步構建出“AI輔助診斷系統”。

在和醫院的合作之後,B端的資料不斷產生、處理、再加工後,和醫院的粘性也越來越強,醫生開始提更多的需求,因為目前糖尿病在慢性病中只占30%左右。更多的資料在慢病的管理中產生。除了糖尿病,常見的慢性病還有心腦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我國目前有超過4億的慢性病患者,每年因慢病死亡的人數占到了死亡總人數的85%。

| 2016年世界衛生日,WHO發佈一組驚人資料。中國死因構成比,其中糖尿病雖然只占總死因的2%,但是作為影響全身各系統尤其是心腦血管的疾病,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聯繫不可忽視。

“我們目前已經開始嘗試第二種,第三種慢病的研究了。”匡明說。

“剩者為王”邏輯下如何活下去

自2015年的“百糖大戰”後,掌上糖醫經過艱難轉型,營收不斷增加,預計2017年營收接近2億元。但這些光鮮的數字背後,和所有移動醫療企業一樣藏著的是如何商業化變現的難題。

匡明介紹,和醫院的合作,收取的是處理資料的費用,按條收費。“我們在和醫院的合作中,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覆蓋運營費用。”

事實上,從目前整個移動醫療領域來看,在醫院強勢的情況下,要在資料處理上盈利幾乎不可能。

要活下去,並且支撐不斷抬高的估值,商業化的探索就不可能停止。

筆者在對比目前仍活躍的糖尿病APP後發現,它們共同選擇的商業化道路包括:醫藥電商,和藥企以及器械廠家合作,探索國外HMO模式,即保險+醫療+資料,線上+線下全方位管理患者,向患者收取一定的會員費,合作B端企業的付費等。

其中與商業保險的合作成了包括掌上糖醫、大糖醫、糖護士、掌控糖尿病、血糖高管、微糖等的共同選擇。比如糖護士牽手泰康人壽推出“泰康甜蜜人生A款”糖尿病健康關愛計畫,為糖尿病患者這一特定人群設計專屬產品,提供糖尿病嚴重併發症保險;掌上糖醫還與其投資方共同推動與平安保險推出相關新險種,與太平保險合作推出了“太平糖尿病併發症險”等。

然而,搶食保險這塊蛋糕的,除了移動醫療企業,包括大病眾籌、普惠金融類企業都虎視眈眈,更不用說傳統的險企和銀行,筆者在採訪水滴籌創始人沈鵬時,沈鵬也表示,水滴籌將來的商業化方向主要就是賣保險。但是保險能否支撐這麼多十億美元甚至百億美元企圖的獨角獸呢?

當然,在今天的慢病管理領域,現在談獨角獸還為時過早。不少人都對2015年的“ 百糖大戰”記憶猶新,糖醫生、糖大夫、糖護士、糖小護、益糖、糖訊等讓人傻傻分不清楚的各式APP前赴後繼地湧入戰局,都在2014-2015年拿到了數額不小的融資。但今天,仍能持續拿到融資並且活下來的已經所剩無幾,市場已經進入“剩者為王”的下半場。這一輪互聯網創業的邏輯依然是,只要活著,你就贏了!

參考資料:

1.“百糖大戰”過後,2B模式如何走通?健康點,蔔豔

2.百糖大戰後,“大糖醫”再次出發!品途網

3.劍橋畢業生獲投1500萬美元,他的掌上糖醫要做獨角獸,青年創業網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路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qspyqswhz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