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具民族大義和國之大愛的攝政王爺 多爾袞(參不透的人性)

他是一位開疆擴土、戰功卓著的將軍;他還是一位手握重兵、近於皇位的權臣, 他更是一位深謀遠慮、盡忠為國的攝政王爺。 他、他、他、他就是順治皇帝的九叔, 歷史上只有半個貝勒之名的多爾袞。

多爾袞出自正統, 父親是大清太祖, 母親是努爾哈赤最喜歡的女人大妃阿巴亥。 在父王努爾哈赤病逝後, 母親被所謂的遺詔而殉葬。 阿濟格、多爾袞、多鐸這一母同生的三兄弟便成了沒娘的孩子。 父母的同時離世, 對少年的多爾袞的成長與後來的政治生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十六歲, 開始隨軍出征。 征蒙古、伐朝鮮、討大明, 得獲傳國玉璽, 戰攻卓著, 終得皇太極封為和碩睿親王。 如果說, 十六歲的多爾袞對於母親的死, 只是有一種失去至親的痛苦。 那麼, 隨著年齡與閱力的增長, 以多爾袞的思維能力不可能不想到、不聽說、不懂得母親阿巴亥的殉葬, 更多的是政治鬥爭中的犧牲品。 而他並沒有因為個人的得失而去遷怒皇太極, 而是把這種心裡的痛苦轉化為工作的動力。 不斷的謀劃, 盡力的征戰。 終於使得自已成為繼努爾哈赤、皇太極之後, 大清建國功勞史上的第三人。

歷史記載, 在皇太極死後, 多爾袞是有無限種可能成為皇帝的人。 但是多爾袞選擇了輔政。 把滿清進關建國的豐功偉績給了當時只有六歲的順治皇帝。 人在權力面前, 很多時候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欲望的, 但多爾袞作到了。 在多爾袞集團與豪格集團對於皇位的繼承權你爭我奪之時,

多爾袞完全可以學習趙匡胤, 採用皇袍加身, 欲罷不能來解決。 但是多爾袞對事態的冷靜分析, 對民族存亡的大義考慮, 推出順治皇帝。 而自己只當個攝政王。 攝政王官是不小了, 可是必竟生殺大權還在皇帝。 自己為了民族不內鬥, 為了大清能更好的統治中國, 選擇幕後工作, 誰又能說這不是一種盡忠為國的表現呢?

其實多爾袞當政攝政王期間, 順治帝叛逆的性格也是令他頭痛的。 多爾袞完全有能力發動一場宮廷政變, 讓自己坐上皇帝的寶座。 但是還是為了國家的穩定, 民族的霸業, 而選擇輔政。 最終在死後卻被順治帝以謀逆罪, 消爵, 毀墓掘屍。

在這裡小編想問,如果多爾袞想謀逆,您順治皇帝未必能登上皇位,未必能有機會去虔心向佛吧?您定個什麼罪不好,哪怕是受賄罪、貪污罪都可以,可是您卻可笑的定了個謀逆罪。以至於您的曾孫乾隆帝都不認可您的作法,為多爾袞平了反。哎,欠考慮啊!

在這裡小編想問,如果多爾袞想謀逆,您順治皇帝未必能登上皇位,未必能有機會去虔心向佛吧?您定個什麼罪不好,哪怕是受賄罪、貪污罪都可以,可是您卻可笑的定了個謀逆罪。以至於您的曾孫乾隆帝都不認可您的作法,為多爾袞平了反。哎,欠考慮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