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即使鄭和七次下西洋為什麼也沒能開啟中國的“大航海時代”!

大家都知道三寶太監鄭和是在朱棣還是燕王時就跟著他的, 在朱棣發起的“清君側”的靖難之役中立過大功, 最終的他是一個太監, 是自己的“家奴”, 所以深受朱棣的信任, 並把下西洋的重要予以鄭和。

鄭和的第一次下西洋, 始於1405年。 比歐洲的大航海時代足足早了半個世紀。 最遠到達過東非, 紅海和美洲大陸!船隻最多達240多艘、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是歐洲船隊無法比擬的。

因為明成祖朱棣的皇位是從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奪過來的, 其合法政權受到質疑, 所以他急需通過一些列“文治武功”來加強自己的政權。 鄭和七次下西洋其主要目的也是這個, 通過下西洋向周邊及世界上的國家宣揚大明朝的國威, 讓其來大明朝貢以此來承認朱棣的合法政權。 最有名的就是下西洋和修《永樂大典》。

當然, 還有一些野史也認為朱棣派鄭和下西洋的另一個目的就是尋找建文帝朱允炆。 因為有消息稱朱允炆逃到海外, 所以下西洋的過程中一邊尋找朱允炆, 一邊宣揚大明國威, 順帶用些茶葉、絲綢和瓷器交換些大明所缺少的香料、黃金寶石。

所以因為這些目的, 大明朝即使發現世界之外的國家, 甚至是美洲大陸, 也沒有想過去侵略佔領這些土地。 而且長期以來中國受儒家思想的影響秉承著“禮儀之邦”的想法, 也不可能去開發殖民, 否則就是“窮兵黷武”“與民爭利”, 朱棣就會被掌管筆桿子的儒家寫成一個“暴君”。

相比較西方的大航海時代, 那目的就是非常明確的!就是對金錢和土地的嚮往, 否則馬可波羅也不可能在書中寫到“遍地是黃金”這樣的語句。 歐洲在文藝復興後, 科學進步, 明智開啟帶著對財富的嚮往, 開闢新航路, 打通世界貿易, 開拓殖民地。 為歐洲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實用主義至上, 這些在明朝是萬萬不可能發生的, 尤其是在明後期。

至此, 東方沒落, 歐洲人開啟了大航海時代的新紀元, 領導了世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