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如何治癒“雙十一後遺症”

每年雙十一後都會出現的網購後遺症:暴力分揀、快遞物流龜速、快遞小哥腳踢包裹……今年, 一如既往地向消費者撲來。 法律專家表示,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 商家發貨後貨物在物流過程中出現損毀或丟失的情況下應由商家向買家作出賠償(補發商品或退款), 其後再由商家向物流公司索賠。 在未收到貨物的情況下, 買家無須為此承擔責任。 (11月14日《北京青年報》)

雖然相關法律專家作出了解釋, 但消費者還是“心有千千結”。 好不容易搶單成功, 正在“盼星星盼月亮”, 結果遭遇到了“雙十一後遺症”, 怎麼可能讓人安心。

而商家似乎也很無奈, 畢竟這是快遞的問題, 自己控制不了。

在我看來, 雙十一相當於一場足球賽, 包括上下半場。 上半場是指從海量商品中下單, 買到滿意的商品;而下半場則是指及時收到、完美使用貨品。 雙十一已經迎來了9個年頭, 現在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上半場, 大家都在關心雙十一完成了多少成交量, 又創造了什麼紀錄。 能夠做好上半場是很不容易的。 但站在消費者的角度, 只有貨到了手, 用得舒服, 這才是一次美好的消費體驗。 現在碰到了“雙十一後遺症”, 不僅不知道商品何時到手, 即使到手了, 也可能會出現一些不應該出現的情況, 顯然極大影響到了消費體驗。

類似“雙十一後遺症”, 其實是老問題, 只不過在雙十一這樣的節點集中迸發出來。

對於下半場的問題, 現在有一種聲音是勸消費者要有包容之心, 理解“快遞小哥”的艱辛與不易。 消費者確實要有包容之心, 但更值得思考的是如何讓下半場像上半場一樣出色, 這必然指向快遞轉型。

雖然有著現代物流業的標籤, 但快遞業依然存在向現代化轉型的必要。 在雙十一成長過程中, 快遞業做出了極大貢獻, 但快遞業本身存在的問題, 已在一定程度上拖了後腿。 解決這些問題, 需要快遞業的自我奮進, 但電商也不能只作“壁上觀”。 不必諱言, 現在的快遞業基本上還停留於低層次的同質化競爭階段。 在推動快遞業轉型升級的進程中, 電商能不能做好合理的利潤分配, 能不能發揮出引領與推動作用,

這是值得社會思考的。

現在, 消費者購物更多的還是看中商品本身。 但隨著消費者更加重視消費體驗, 在消費選擇中, 快遞權重會逐漸增加, 直到衝破臨界點。 並不排除有一天, 消費者在購物的時候, 會在意商家選擇什麼樣的快遞, 快遞將直接影響消費選擇。 “雙十一後遺症”, 很可能讓消費者在心中形成自己的黑名單, 因為快遞問題而不願意下單。 這一天遲早會到來, 電商和快遞做好準備了嗎?

再創記錄的雙十一不能虎頭蛇尾, 要努力走好下半場。 靠什麼治癒“雙十一後遺症”?答案只有兩個字:轉型。 讓快遞業展現出現代模樣, 這需要發揮社會的合力。

(燕趙都市報 毛建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