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出撫河北:劉秀與郭聖通政治聯姻重建大漢王朝

出撫河北:劉秀與郭聖通政治聯姻重建大漢王朝

在昆陽之戰中立下首功的劉秀, 馬不停蹄的南下攻城掠地, 此時一個噩耗傳來,

劉秀的長兄大司馬劉縯被更始帝冤殺。

哥哥無故被殺, 對劉秀來說, 無疑是一個莫大的打擊。 但是, 劉秀強忍悲傷, 益發謙遜, 且悲憤不形於色, 彰顯出劉秀韜光養晦、隱忍負重的心計。 為了不受更始帝的猜忌, 他急忙返回宛城, 向劉玄謝罪。 對大哥的部將不私下接觸, 雖然昆陽之功首推劉秀, 但他不表昆陽之功, 並且表示兄長犯上, 自己也有過錯。

更始帝本因劉縯一向不服皇威, 故而殺之, 見劉秀如此謙恭, 反而有些自愧, 畢竟劉秀兩兄弟立有大功, 因此, 劉秀不但未獲罪, 反而被封武信侯。 劉秀回到宛城, 受封武信侯後不久, 在宛城即迎娶了他思慕多年的新野豪門千金—陰麗華。

但是, 劉秀心裡明白, 即便是一時讓更始帝不猜疑自己,

以後也可能會得到與兄長劉縯一樣的下場, 畢竟自己聲名遠播、功高震主。

當時, 新莽王朝雖然覆滅, 但是, 河北(黃河以北)各州郡都在持觀望態度, 未曾歸附更始政權。 赤眉軍在山東發展迅速、聲勢日益壯大, 還有“河北三王”、銅馬、尤來、隗囂、公孫述等等割據勢力。

劉賜對劉玄說:“劉秀是去河北招撫的最佳人選。 並且, 河北一帶只能是劉秀去才合適。 ”能不能擺平河北, 決定了更始政權日後的命運。 當時, 南方流行一個童謠:“得不得, 在河北。 ”

可是, 以大司馬朱鮪為代表綠林軍出身的將領, 強烈反對劉秀出巡河北。 當初, 劉玄殺劉縯, 就是朱鮪和李軼的強烈提議的, 朱鮪他們不讓劉秀去的原因很簡單, 不想讓他的的勢力太壯大了。

劉玄很為難, 朱鮪這邊的反對意見也是很有道理的, 讓他去, 勢力會壯大, 太危險;不讓他去, 河北的招撫工作做不好, 更危險。 就在劉玄猶豫不決的時候, 馮異給劉秀出了一條錦囊妙計, 馮異勸劉秀, 一定要想辦法巴結左丞相曹竟, 劉秀聽從了馮異的建議, “厚結納之”。

更始元年(西元23年)十月, 更始帝劉玄派遣劉秀代行大司馬事, 北渡黃河, 鎮慰河北州郡。 路上, 劉秀的摯交鄧禹杖策北渡, 追趕上劉秀。 對劉秀言, 劉玄必敗, 天下之亂方起, 勸劉秀:“延攬英雄, 務悅民心, 立高祖之業, 救萬民之命, 以公而慮, 天下不足定也!”

鄧禹的話, 正合劉秀的心意。 劉秀到河北後不久, 前西漢趙繆王之子劉林, 擁戴一個叫做王郎的人在邯鄲稱帝, 而前西漢在河北的另一王室、廣陽王之子劉接也起兵相應劉林。

一時間, 劉秀的處境頗為艱難, 甚至有南返逃離河北之心, 幸得上谷、漁陽兩郡的支持, 尤其是上谷太守耿況之子、少年英雄耿弇, 一身豪氣, 對劉秀言道:“漁陽、上穀的突騎足有萬騎, 發此兩郡兵馬, 邯鄲根本不足慮”。 劉秀高興的指著耿弇道:“是我北道主人也”。 不久, 劉秀率軍在更始帝派來的尚書令謝躬和真定王劉楊的協助下, 攻破了邯鄲, 擊殺了王郎等人。 值得一提的是, 為了促成和真定王劉楊的聯盟, 劉秀親赴真定王府, 以隆重的禮儀迎娶了劉楊的外甥女—郭聖通。 作為一樁為爭天下進行的政治婚姻, 距劉秀在宛城迎娶陰麗華尚不足一年。

見劉秀在河北日益壯大,

更始帝極為不安, 他遣使至河北, 封劉秀為蕭王, 令其交出兵馬, 回長安領受封賞, 同時, 令心腹尚書令謝躬就地監視劉秀的動向, 並安排謝躬做幽州牧, 接管幽州兵馬。 劉秀以河北未平為由, 拒不領命。 不久, 劉秀授意手下悍將吳漢, 將謝躬擊殺, 其兵馬也為劉秀所收編。 而更始帝派到河北的幽州牧苗曾與上穀等地的太守韋順、蔡允等也被吳漢、耿弇等人所收斬。 自此, 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

劉秀髮幽州十郡突騎, 進擊佔據河北州郡的銅馬、尤來農民軍, 經過激戰, 迫降了數十萬銅馬農民軍, 並將其中的精壯編入軍中, 實力大增, 當時, 關中的人都稱河北的劉秀為“銅馬帝”。

建武元年(西元25年)六月, 已經是“跨州據土, 帶甲百萬”的劉秀, 在眾將擁戴下,在河北鄗城(今河北邢臺柏鄉固城店)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為表重興漢室之意,劉秀建國仍然使用“漢”的國號,史稱後漢(唐末五代之後,根據都城洛陽位於東方而稱劉秀所建之漢朝為東漢),劉秀是為漢世祖光武皇帝。

(本篇完)

在眾將擁戴下,在河北鄗城(今河北邢臺柏鄉固城店)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為表重興漢室之意,劉秀建國仍然使用“漢”的國號,史稱後漢(唐末五代之後,根據都城洛陽位於東方而稱劉秀所建之漢朝為東漢),劉秀是為漢世祖光武皇帝。

(本篇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