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撇開其他,郭沫若在這一方面的業餘研究,成果遠超普通專家!

郭沫若

郭沫若

郭沫若是中國近代文化史上繞不開的一位人物, 今天不談其他, 就談談郭沫若作為外行人如何研究出了內行專家都仰望的成果。

郭沫若, 1892年生於四川樂山, 小時候熟讀四書五經

一九一三年考入天津陸軍軍醫學校。

一九一四年赴日本, 就讀于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預備班醫科。

一九一八年就讀于九州帝國大學醫科。

看到了吧, 郭沫若的專業實實在在是醫學。

到了1919年, 五四運動爆發, 醫學生郭沫若投身文學創作領域, 先後創作出《鳳凰涅槃》等詩歌;

1921年, 發表第一本新詩集《女神》, 這也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之作。

一九二三年九州帝國大學醫科畢業後, 先放棄醫學而從事文學創作, 而後投筆從戎, 參加北伐, 後來反對常凱申, 參加南昌起義, 並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8年2月被迫流亡日本。

接下來重點來了

郭沫若一個醫學生, 後來棄醫從文, 再投筆從戎,

這經歷可以算是夠曲折了, 但是他從1928年被迫流亡日本, 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回國參加反侵略鬥爭這十年時間內, 郭沫若又幹出一件讓國內研究者刮目相看的事情。

1928年6月, 剛流亡到日本才幾個月的郭沫若在日本東京的書店, 看到羅振玉所著《殷墟書契考釋》, 特別感興趣, 於是開始了他的甲骨文研究。 到了1929年8月1日, 短短一年時間郭沫若的《甲骨文字研究》一書就已經正式完成。

1930年, 他撰寫了《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通過引用當時的歷史文獻資料與馬克思主義關於人類社會學發展規律的論斷, 證明中國同樣經歷過原始社會、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 郭沫若由此在中國開創了唯物史觀派。

1932年, 郭沫若幾乎訪遍了日本所有的收藏者,

掌握了大量的實物資料。 於是郭沫若選釋傳世甲骨, 編成《卜辭通纂》一書, 1933年在日本東京出版。

而《甲骨文字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卜辭通纂》……等多部著作奠定了郭沫若在國內甲骨文研究第一人。

【甲骨四堂】

上排:董作賓、羅振玉 下排:王國維 郭沫若

著名學者陳子展教授在評價早期的甲骨學家的時候寫下“甲骨四堂, 郭董羅王”就是指中國近代四位研究甲骨文的著名學者:郭沫若(字鼎堂)、董作賓(字彥堂)、羅振玉(號雪堂)、王國維(號觀堂)。

而郭沫若在甲骨文方面的大部分成就竟然是在1928年才開始接觸甲骨文, 到了1933年已經出版了多部專著。 對於醫學生的郭沫若來說, 在這短短幾年時間中, 且處於流亡日本的狀態下取得的了全新行業--甲骨文方面的卓然成就, 時至今日, 也不得不佩服其才華。

我是頭條號:以史為鑒, 埋沒的歷史真相、誤解的歷史人物、不為外人所知的關係……我來為您講述, 歡迎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