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元朝開國皇帝,盲目東征錯失良機,彈丸之國差點就成中國一個省

提起忽必烈, 沒有人不知道。 他是鐵木真的孫子, 大元開國皇帝。 也是騎馬揮刀率領蒙古鐵騎馳騁中原大地, 無人能敵的一代強人皇帝。

忽必烈當上皇帝後, 號稱“海內之國無不臣服”。 這句話並不大, 當時成吉思汗的後代已經打到歐洲地界, 這種霸氣的口號並不是提提而已。

暫且不說其他鐵木真後代的豐功偉績, 單說忽必烈。 1264年12月, 他成為大元首任皇帝後, 並沒有懈怠, 而是繼續征宋。 同時, 也不忘把周邊那些不聽話的屬國一併收復過來。

另外, 忽必烈還派了很多使者聯繫日本, 當然就是想告訴日本, 現在是大元時代了, 要學乖點。 但日本根本不聞不問, 這讓忽必烈很來氣, 也讓他很掉面子。 其他屬國都服了, 彈丸小國的日本居然敢於蔑視大元。

忽必烈雖然是鐵木真的孫子, 他可不是在“溫箱”長大的皇子, 從小就跟著父親、哥哥不斷征伐, 是真正的馬背上皇帝。 他怎麼會忍下這口氣。

說到這裡, 我們不得不提一下日本(古稱倭奴), 一直向中原王朝示好。 有人到過日本, 會感歎日本的建築、服飾很像大唐時期。 其實這就是日本學習中國的結果, 但自唐朝衰敗以來, 中原王朝一直亂作一團, 所以日本就自認為“學高為師”了,

對中原王朝就不那麼尊敬了。 對於從漠北來的鐵騎, 同樣沒放在眼裡。

當時資訊也不發達, 日本並沒有意識到忽必烈厲害。 1274年10月, 忽必烈開始第一次東征日本。 當時元朝東征主帥是忻都, 左副元帥是朝鮮的洪茶丘, 右副元帥是山東人劉複亨。

但這次元軍小勝後, 莫名其妙的撤軍了, 讓後人不解。

1275年2月, 忽必烈認為應該把日本打服了, 就又派當時禮部侍郎杜世忠等人去日本, 但令人吃驚的是, 杜世忠等使臣到了日本後就被當時執政的鐮倉幕府殺了。 這一消息五年後才傳到忽必烈耳朵裡。

是可忍孰不可忍!殺使者就等於宣戰。 於是忽必烈就開始籌備再次征日本的事, 而且把當時南宋投降的將士也徵調過來, 專門成立日本行省。 1281年忽必烈派十多萬大軍浩浩蕩蕩去征伐日本, 但這次元軍失敗了, 而且死傷嚴重。

總結忽必烈征伐日本失敗的原因, 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

首先,準備不足。對於日本這樣的島國,如果不熟悉海戰,盲目去征伐,勝算很小。

其次,將帥不和。據史料記載,忽必烈當時派去的將士,既有元軍,也有高麗軍,還有南宋投降的軍隊。雖說不上雜牌軍,但在短時間內磨合默契很難。而且南宋的將士是帶著亡國之恨去的,怎麼不會有二心。

再次,精力不夠。在忽必烈眼裡,根本就沒把日本放在眼裡。所以征伐日本就沒用上全力,如果忽必烈親征,或許就是另外一種局面。當時忽必烈還要把精力放在征伐南方的安南和緬國上面。

後來忽必烈再沒有征伐日本,如果忽必烈先把精力用在東征日本上,再反過來往南發展,或許日本早已成為中國一個省。

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

首先,準備不足。對於日本這樣的島國,如果不熟悉海戰,盲目去征伐,勝算很小。

其次,將帥不和。據史料記載,忽必烈當時派去的將士,既有元軍,也有高麗軍,還有南宋投降的軍隊。雖說不上雜牌軍,但在短時間內磨合默契很難。而且南宋的將士是帶著亡國之恨去的,怎麼不會有二心。

再次,精力不夠。在忽必烈眼裡,根本就沒把日本放在眼裡。所以征伐日本就沒用上全力,如果忽必烈親征,或許就是另外一種局面。當時忽必烈還要把精力放在征伐南方的安南和緬國上面。

後來忽必烈再沒有征伐日本,如果忽必烈先把精力用在東征日本上,再反過來往南發展,或許日本早已成為中國一個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