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劉備臨終前最後的權衡是什麼?劉禪繼位後是怎樣對待諸多問題的

蜀漢後主劉阿斗, 世人看他如小丑。

聰明未必勝愚蒙, 洛陽城中須縱酒。

夷陵大戰之後的第二年, 劉備病逝, 臨終前白帝城托孤給諸葛亮,

並對諸葛亮說:“阿斗能輔就輔, 不能輔你就取而代之吧。 ”

托孤這種事多了, 可說出這種話的, 好像還真沒有。 劉備說這種話, 估計也是七分無奈加三分真心吧。

如果在一個和平的年代, 寶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劉備肯定會對諸葛亮的權力加以約束的。 可現在天下未定, 蜀漢內憂外患, 離了諸葛亮, 蜀漢肯定得完蛋;完全由諸葛亮掌權, 蜀漢即使完蛋了, 也比落在其他人手裡強。 寶哥覺得這就是劉備最後的權衡。

西元223年, 劉禪登基稱帝, 這一年, 他16歲。 再來看看這位歷史上最被扶不起來的阿斗, 在他眼中這個世界又是什麼樣子的?

劉禪並不是嬌生慣養的公子哥, 他從小就跟隨著老爹東征西竄, 甚至在繈褓之中就差點夭折。

所以在他的成長過程中, 是知道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殘暴的。

劉備臨終前, 當著諸葛亮的面對劉禪說:“你們兄弟對丞相要像對我一樣。 ”劉禪後來也做到了。 可是很容易想到, 劉備在諸葛亮不在場時, 肯定也會對兒子面授心機的。 劉禪後來所做的一切, 又何嘗不是在執行父親的意志和教導呢?

在劉禪眼中, 諸葛亮是怎麼樣一種存在呢?寶哥想, 肯定與漢章帝對霍光、萬曆帝對張居正這些都是一樣的。 劉禪肯定也會有芒刺在背的感覺。 所以只要諸葛亮在, 劉禪能做的, 只能是不犯錯。 如果惹怒諸葛亮, 劉禪會不會變成漢廢帝劉賀, 這也不好說。

大權掌握在權臣手中的皇帝, 大多都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寵信身邊的宦官,

這也就不難理解劉禪身邊有個黃皓了, 所以這一點, 大家不必過份指責劉禪。

諸葛亮死後, 劉禪就不再北伐, 這種做法寶哥認為不是無能, 反而是明智之舉。 寶哥經常會懷疑諸葛亮的六次北伐無功而返, 空耗國力, 真的就對嗎?

後來劉禪在成都不戰而降時, 曾跟不願投降的兒子說過這樣的話:“你要仗著血氣之勇讓滿城流血嗎?”這說明對於投降這件事, 劉禪是有過認真地思考的。

至於劉禪到了洛陽之後最為人所詬病的“樂不思蜀”就更不用推敲了, 這個時候, 他除了表現出沒心沒肺還能怎麼樣呢?非要像那些被殺的亡國之君一樣才好嗎?

總之, 劉禪在位期間, 沒有讓君臣反目, 沒有讓蜀國血流成河, 這是蜀國百姓的福祉。

而他個人能安度餘生, 對他自己也是極大的安慰。

所以, 在寶哥看來, 劉禪至少不應該用愚蠢、無能來簡單地去評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