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句句經典,這些大詩人在廣東到底經歷了什麼?

跟著詩人游廣東

我們大廣東

不僅好山好水好風光

歷史人文底蘊也是杠杠滴~

自古以來, 文人墨客曾在這裡

或寄情山水, 或慨歎仕途,

或造福四方

留下了他們的千古絕唱

這些詩人與廣東有著怎樣不解的緣分呢

我們一起循著悠悠歷史

找尋昔日的故事

張九齡歸養韶關, 開鑿大庾嶺路

人物簡介:

張九齡, 唐朝政治家、文學家、

名相, 詩人。

張九齡與廣東的關係非同一般, 他本就是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

從小聰敏善文, 長大後更是氣度不凡, 年紀輕輕便得到了皇帝的賞識, 在京城當了大官。 但他為人忠耿盡職, 直言敢諫, 常常與宰相姚崇鬧得不愉快。

在開元四年秋, 張九齡再次以“封章直言, 不協時宰”討了姚崇的嫌, 姚崇雖是賢相, 但也不是沒脾氣的, 之後, 張九齡就被排擠得無法在朝廷立足, 自己辭官回鄉下去了。

嶺南是個好地方啊, 就是太閉塞了, 張九齡以前出入嶺南可沒少折騰, 對其中苦峻險阻深有感受。 雖然他辭官了, 但還是想做點事的。 所以他回鄉後不久, 便向朝廷申請開大庾嶺路, 因為這條路是往來南北的必經之路。 路修成之後, 張九齡撰寫了《開鑿大庾嶺路序》。 從此, 中原文化和嶺南文化交流變得頻繁, 張九齡就這樣做了件造福子孫、影響深遠的大好事。

張九齡在家鄉的時候, 與曲江縣尉王履震、韶州王司馬比較要好, 常常詩酒唱酬, 曾寫下《和王司馬折梅寄京邑昆弟》寄託思念之情。

《和王司馬折梅寄京邑昆弟》

張九齡

離別念同嬉,

芬榮欲共持。

獨攀南國樹, 遙寄北風時。

林惜迎春早, 花愁去日遲。

還聞折梅處, 更有棣華詩。

當地遊玩

梅關古道

梅關古道是全國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驛道, 它橫貫了粵贛兩地連綿群山, 猶如蒼龍般盤桓在南雄市的梅嶺之巔。

漫步于這條悠長的古道上,

可以看到路面鋪著的鵝孵石已然斑駁, 兩邊是繁茂的樹木和蒼翠的青山。

梅嶺的千年古楓, 葉茂如蓋、鬱鬱蒼蒼, 秋天時可以看到火紅的葉子如血般染紅這條古樸的道路, 而寒冬時節, 古道兩旁遍植的梅花絢爛綻放, 千姿百態, 與古道雪景相融, 景色醉人。

帽子峰林場

帽子峰林場素有南粵“九寨溝”的美譽, 秋日的帽子峰林場更是南雄的一張“黃金名片”。 當下正是賞銀杏的好時節, 走在大道上, 一棵棵高大的銀杏帶著金黃的 “大帽子”林立在兩旁, 熱烈而矜持地歡迎著各方遊客。

道路上,屋頂上全是金燦燦的一片,讓印象中蕭瑟的秋天添上了一份明麗與溫暖,一切都煥發著生命的色彩。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大概就是這種美景了吧!

蘇軾被貶惠州,對荔枝一見鍾情

人物簡介:

蘇軾,世稱蘇東坡,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美食家。

說起蘇軾,也算是我們的老朋友啦,他的作品幾乎陪伴了我們整個學習生涯呢。另外,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吃貨這件事也是為世人所知,流傳千古。

蘇軾也算是吃貨界的翹楚了,比如說他不僅能吃,還研究出美食東坡肉,再比如說他被貶到惠州期間,對荔枝愛得如癡如狂,一口氣寫下了數首詠荔枝詩,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惠州一絕 / 食荔枝》。

《惠州一絕/ 食荔枝》

蘇東坡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軾為什麼會被貶惠州呢?這可要從北宋神宗年間說起啦,當時王安石鬧著要變法,引發了朝廷黨爭,新舊兩黨政權幾十年間頻繁更迭。蘇軾屬舊黨,只要新黨執政,蘇軾不是被抓就是被貶。在蘇軾年近花甲時,他被貶到了惠州。

蘇軾這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毫不在意惠州的偏遠貧瘠,反而廣交好友,流連山水,體察風物,留下了上百篇歌詠惠州風物的詩文佳作,使惠州名揚四海。

但你以為蘇軾與惠州的緣分僅限於此?不不不,他在惠州做的好事可多了,施藥救人、籌建白鶴居、修橋築堤等等。此外,蘇軾在當地推廣教育和先進農具,對惠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清代詩人江逢辰因此賦詩:“一自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而蘇軾對自己“幹的好事”也頗為自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當地遊玩

惠州西湖

惠州西湖可美嘞,山川秀邃、水色瀲灩、浮洲四起,五湖六橋十八景相映成趣,蔥蘢的樹木掩映著古香古色的亭臺樓閣,不管什麼時候都是一派動人景象。

當年蘇軾也被秀麗的西湖迷得神魂顛倒,不僅白天,連夜裡也在遊賞,甚至通宵達旦。說起來,西湖這個名字還是蘇軾起的呢,它原來叫豐湖。

現在到西湖仍能尋到許多蘇軾留下的足跡——保留或重建的和蘇軾有關的蘇堤、泗洲塔、六如亭、東坡園等,還有他與妻子朝雲的愛情故事、在西湖流連忘返的傳說與趣事,以及他為西湖寫下的千古佳作。

羅浮山

蘇東坡詩中提到的羅浮山,也是不容錯過的好地方,這裡山好水好空氣好風景好,當地長壽的老人很多,除了有“蓬萊仙境”之稱,還被稱為“長壽之鄉”呢。

這裡道觀佛寺也很多,是嶺南宗教聖地之一,很多虔誠的信徒慕名而來。層巒疊嶂、奇峰怪石、飛瀑名泉、洞天奇景,處處皆是景啊,這個季節到這裡來個養生旅真是再好不過了。

除了風景好,這裡吃的也很好哦!沿著羅浮大道一路北上,道路兩邊全是地道的特色農莊。雞鴨魚都是放養的,連水也是甘甜的山泉水,綠色健康,口感一流,小夥伴們可以放心大膽地吃吃吃!

潮州山水喜姓韓,

都是韓愈惹的“禍”

人物簡介:

韓愈,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廣東也算是韓愈不堪回首的地方了,因為他曾兩次被貶到這裡,第一次是他因關中大旱,寫了奏章告訴皇上,京兆尹覺得他太討厭了居然打小報告,就使計把他趕到連州陽山去了;第二次是他勸皇上不要迎佛骨了,太勞民傷財,也荒廢朝政,皇上很生氣,就把他貶到潮州去了。

韓愈知道南方環境惡劣,去潮州的途中,忍不住問驛吏潮州的情況,驛吏就嚇唬他:惡溪瘴毒聚,雷電常洶洶。鱷魚大如船,牙眼怖殺儂。

韓愈覺得自己這一把老骨頭可能就有去無回了,心有戚戚,寫下膾炙人口的七言律詩: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可到了潮州之後,韓愈卻把傷心喪氣收了起來,大刀闊斧地改革,又是興修水利,又是大辦教育,還趕走了鱷魚,狂刷百姓好感度,僅僅二百多天便使得潮州面貌煥然一新,幾乎所有潮州百姓都成為了他的粉絲,把他當神一樣崇拜。

雖然韓愈在潮州只有七個月的時間,然而他給潮州帶來了巨大的精神財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後來當地人專門修了一座“祭鱷台”來紀念他趕走了鱷魚,還在他去世之後為其修建了韓文公祠。千百年來,潮州人把韓愈尊為“吾潮導師”,把韓愈祭鱷魚的地方叫韓埔,渡口叫韓渡,大江叫韓江,江上的橋叫湘子橋,江對面的山叫做韓山。

當地遊玩

廣濟橋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已經有幾百年歷史了,橫臥在滾滾的韓江之上,景色相當迷人。如果趕上漲水的時候,河面變的寬闊,十八梭船連成一線,就會看到長龍臥波的壯麗美景。

當然啦,就算沒遇上好時機,它“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建築風格,也是非常值得人一探究竟的。有句話這麼說來著: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遭。

牌坊街

牌坊街在潮州老城區內,說它是最有潮味的地方也當之無愧,因為這裡不僅集聚了眾多潮州地道的小吃,還保留了潮州府城的歷史記憶。

沿街有很多騎樓建築,還有22座牌坊,每一座牌坊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它們跨街而立,古韻悠悠,耐人尋味。

街上的潮州美食更是不可辜負,潮州手打牛肉丸、芋泥餅、鴨母撚等都挺有特色的,要送親戚朋友的話,佛手老香黃、黃皮豉和老藥桔這“潮州三寶”是不錯的選擇。

忠義愛國,

文天祥在外伶仃島寫詩明志

人物簡介:

文天祥,南宋末年文學家,愛國詩人,民族英雄。

南宋末年,蒙古異軍突起,嘩啦啦南下搶地盤,南宋軍民掙扎了半個世紀,最終還是不得不退守臨安。朝廷讓文天祥去同元軍講和,元軍將領趁機威逼利誘想把他招降,文天祥哪肯啊,逃走後還組織了南方宋朝軍民起來抗爭,但還是在廣東五坡嶺與元軍激戰時被俘虜了,囚禁在戰船上。

文天祥在船上目睹了慘烈無比的崖山之戰,國家滅亡,他悲痛欲絕。在被押往北方,路過零丁洋時,他寫下了流傳千古的《過零丁洋》。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當地遊玩

珠海外伶仃島

外伶仃島位於珠江入海口萬山群島,島上自然風光很美,有名的“伶仃八景”更是一絕。這裡山水兼得,冬無寒涼,夏無酷暑,氣溫很舒適,一年四季都可以玩,夏天可以去游泳釣魚,冬天就可以去爬山。

伶仃峰雖然不是很高,但斜坡多,爬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沿途可以俯瞰海洋、島鎮,還可以欣賞山上雲霧飄渺、怪石嶙峋的美景。清晨黃昏時爬上山頂看看日出日落,聽聽海浪的聲音,整個人都變得很純粹,什麼煩惱都沒有了。

另外,這裡盛產海膽、將軍帽、狗爪螺等海鮮產品,價格也很實惠。欣賞著美景,吃著鮮甜的海鮮,再配上一杯紅酒,簡直不要太享受!

胡適演講不成,在廣州玩了兩天

人物簡介:

胡適,近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

胡適當年第一次南遊,頗負盛名,在香港呆了五天,廣西呆了十四天,然而在廣州只呆了兩天半!這是為什麼呀?

事情大概是這樣子滴:當年胡同學南下,接受香港大學授予其名譽博士學位,順便赴兩廣講學。胡博士對自己在香港的五次演講都頗為滿意,之後,就風風光光的到了廣州。

但是當時的“南天王”陳濟棠總司令對他在香港的言論非常不滿,原本陳大司令是準備給剿匪部隊訓話去的,最終還是抽空要見胡博士一面。兩人談話一個半小時,卻都是各說各的理,各念各的經,毫不相讓,最後不歡而散。

胡同學算是領略了這位“南天王”的目中無人、驕橫跋扈,陳大司令也領教了這位新文化運動風雲人物的巧舌如簧。司令寶寶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所以原計劃在廣州轟轟烈烈的十場演講,就這樣給取消了。

胡適想:我演講開不成,遊玩一下總可以吧。於是在廣州留了兩天,遊覽了黃花崗、觀音山、魚珠炮臺、六榕寺、鎮海樓、中山紀念堂和紀念碑等。在乘船北上的途中,他用剛學會的粵語寫成《黃花崗》詩一首:

《黃花崗》

胡適

黃花崗上自由神,手摣火把照乜人。

咪話火把唔夠亮,睇佢嚇倒大將軍。

當地遊玩

越秀公園

越秀公園是羊城八景之一,園內山水相依,風景秀麗,歷史文物和古跡眾多——古之楚庭、佛山牌坊、古城牆、四方炮臺、五羊石像等。

著名的古跡鎮海樓,又叫五層樓,是很有氣勢和民族特色的古建築,登上最高層眺望遠方,可以看到珠江和白雲山。

除此之外,公園內的東秀湖、南秀湖景色幽美,適合繪畫、寫生、垂釣;而北秀湖綠蔭低垂,可以在這裡一邊划船,一邊看看風景,可以說是情侶約會聖地了。

陳家祠

陳家祠,又稱“陳氏書院”,是廣東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築。

它集中了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巧妙運用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銅鐵鑄和彩繪等藝術,裝飾精巧、造型生動、題材廣泛、色彩豐富。

行走其中,璀璨豐富的工藝品讓人目不暇接,讚歎連連,喜愛工藝品的小夥伴一旦來到,想必會變得“毫無抵抗力”。

昔人不再,風景猶存

他們留下的詩句、故事

將會在這片土地上久久迴響

成為廣東歷史文化璀璨的一部分

今日話題:說說你最喜歡的一句詩或者一位詩人。

在下方留言告訴小編~

道路上,屋頂上全是金燦燦的一片,讓印象中蕭瑟的秋天添上了一份明麗與溫暖,一切都煥發著生命的色彩。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大概就是這種美景了吧!

蘇軾被貶惠州,對荔枝一見鍾情

人物簡介:

蘇軾,世稱蘇東坡,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美食家。

說起蘇軾,也算是我們的老朋友啦,他的作品幾乎陪伴了我們整個學習生涯呢。另外,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吃貨這件事也是為世人所知,流傳千古。

蘇軾也算是吃貨界的翹楚了,比如說他不僅能吃,還研究出美食東坡肉,再比如說他被貶到惠州期間,對荔枝愛得如癡如狂,一口氣寫下了數首詠荔枝詩,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惠州一絕 / 食荔枝》。

《惠州一絕/ 食荔枝》

蘇東坡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軾為什麼會被貶惠州呢?這可要從北宋神宗年間說起啦,當時王安石鬧著要變法,引發了朝廷黨爭,新舊兩黨政權幾十年間頻繁更迭。蘇軾屬舊黨,只要新黨執政,蘇軾不是被抓就是被貶。在蘇軾年近花甲時,他被貶到了惠州。

蘇軾這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毫不在意惠州的偏遠貧瘠,反而廣交好友,流連山水,體察風物,留下了上百篇歌詠惠州風物的詩文佳作,使惠州名揚四海。

但你以為蘇軾與惠州的緣分僅限於此?不不不,他在惠州做的好事可多了,施藥救人、籌建白鶴居、修橋築堤等等。此外,蘇軾在當地推廣教育和先進農具,對惠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清代詩人江逢辰因此賦詩:“一自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而蘇軾對自己“幹的好事”也頗為自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當地遊玩

惠州西湖

惠州西湖可美嘞,山川秀邃、水色瀲灩、浮洲四起,五湖六橋十八景相映成趣,蔥蘢的樹木掩映著古香古色的亭臺樓閣,不管什麼時候都是一派動人景象。

當年蘇軾也被秀麗的西湖迷得神魂顛倒,不僅白天,連夜裡也在遊賞,甚至通宵達旦。說起來,西湖這個名字還是蘇軾起的呢,它原來叫豐湖。

現在到西湖仍能尋到許多蘇軾留下的足跡——保留或重建的和蘇軾有關的蘇堤、泗洲塔、六如亭、東坡園等,還有他與妻子朝雲的愛情故事、在西湖流連忘返的傳說與趣事,以及他為西湖寫下的千古佳作。

羅浮山

蘇東坡詩中提到的羅浮山,也是不容錯過的好地方,這裡山好水好空氣好風景好,當地長壽的老人很多,除了有“蓬萊仙境”之稱,還被稱為“長壽之鄉”呢。

這裡道觀佛寺也很多,是嶺南宗教聖地之一,很多虔誠的信徒慕名而來。層巒疊嶂、奇峰怪石、飛瀑名泉、洞天奇景,處處皆是景啊,這個季節到這裡來個養生旅真是再好不過了。

除了風景好,這裡吃的也很好哦!沿著羅浮大道一路北上,道路兩邊全是地道的特色農莊。雞鴨魚都是放養的,連水也是甘甜的山泉水,綠色健康,口感一流,小夥伴們可以放心大膽地吃吃吃!

潮州山水喜姓韓,

都是韓愈惹的“禍”

人物簡介:

韓愈,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廣東也算是韓愈不堪回首的地方了,因為他曾兩次被貶到這裡,第一次是他因關中大旱,寫了奏章告訴皇上,京兆尹覺得他太討厭了居然打小報告,就使計把他趕到連州陽山去了;第二次是他勸皇上不要迎佛骨了,太勞民傷財,也荒廢朝政,皇上很生氣,就把他貶到潮州去了。

韓愈知道南方環境惡劣,去潮州的途中,忍不住問驛吏潮州的情況,驛吏就嚇唬他:惡溪瘴毒聚,雷電常洶洶。鱷魚大如船,牙眼怖殺儂。

韓愈覺得自己這一把老骨頭可能就有去無回了,心有戚戚,寫下膾炙人口的七言律詩: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可到了潮州之後,韓愈卻把傷心喪氣收了起來,大刀闊斧地改革,又是興修水利,又是大辦教育,還趕走了鱷魚,狂刷百姓好感度,僅僅二百多天便使得潮州面貌煥然一新,幾乎所有潮州百姓都成為了他的粉絲,把他當神一樣崇拜。

雖然韓愈在潮州只有七個月的時間,然而他給潮州帶來了巨大的精神財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後來當地人專門修了一座“祭鱷台”來紀念他趕走了鱷魚,還在他去世之後為其修建了韓文公祠。千百年來,潮州人把韓愈尊為“吾潮導師”,把韓愈祭鱷魚的地方叫韓埔,渡口叫韓渡,大江叫韓江,江上的橋叫湘子橋,江對面的山叫做韓山。

當地遊玩

廣濟橋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已經有幾百年歷史了,橫臥在滾滾的韓江之上,景色相當迷人。如果趕上漲水的時候,河面變的寬闊,十八梭船連成一線,就會看到長龍臥波的壯麗美景。

當然啦,就算沒遇上好時機,它“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建築風格,也是非常值得人一探究竟的。有句話這麼說來著: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遭。

牌坊街

牌坊街在潮州老城區內,說它是最有潮味的地方也當之無愧,因為這裡不僅集聚了眾多潮州地道的小吃,還保留了潮州府城的歷史記憶。

沿街有很多騎樓建築,還有22座牌坊,每一座牌坊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它們跨街而立,古韻悠悠,耐人尋味。

街上的潮州美食更是不可辜負,潮州手打牛肉丸、芋泥餅、鴨母撚等都挺有特色的,要送親戚朋友的話,佛手老香黃、黃皮豉和老藥桔這“潮州三寶”是不錯的選擇。

忠義愛國,

文天祥在外伶仃島寫詩明志

人物簡介:

文天祥,南宋末年文學家,愛國詩人,民族英雄。

南宋末年,蒙古異軍突起,嘩啦啦南下搶地盤,南宋軍民掙扎了半個世紀,最終還是不得不退守臨安。朝廷讓文天祥去同元軍講和,元軍將領趁機威逼利誘想把他招降,文天祥哪肯啊,逃走後還組織了南方宋朝軍民起來抗爭,但還是在廣東五坡嶺與元軍激戰時被俘虜了,囚禁在戰船上。

文天祥在船上目睹了慘烈無比的崖山之戰,國家滅亡,他悲痛欲絕。在被押往北方,路過零丁洋時,他寫下了流傳千古的《過零丁洋》。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當地遊玩

珠海外伶仃島

外伶仃島位於珠江入海口萬山群島,島上自然風光很美,有名的“伶仃八景”更是一絕。這裡山水兼得,冬無寒涼,夏無酷暑,氣溫很舒適,一年四季都可以玩,夏天可以去游泳釣魚,冬天就可以去爬山。

伶仃峰雖然不是很高,但斜坡多,爬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沿途可以俯瞰海洋、島鎮,還可以欣賞山上雲霧飄渺、怪石嶙峋的美景。清晨黃昏時爬上山頂看看日出日落,聽聽海浪的聲音,整個人都變得很純粹,什麼煩惱都沒有了。

另外,這裡盛產海膽、將軍帽、狗爪螺等海鮮產品,價格也很實惠。欣賞著美景,吃著鮮甜的海鮮,再配上一杯紅酒,簡直不要太享受!

胡適演講不成,在廣州玩了兩天

人物簡介:

胡適,近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

胡適當年第一次南遊,頗負盛名,在香港呆了五天,廣西呆了十四天,然而在廣州只呆了兩天半!這是為什麼呀?

事情大概是這樣子滴:當年胡同學南下,接受香港大學授予其名譽博士學位,順便赴兩廣講學。胡博士對自己在香港的五次演講都頗為滿意,之後,就風風光光的到了廣州。

但是當時的“南天王”陳濟棠總司令對他在香港的言論非常不滿,原本陳大司令是準備給剿匪部隊訓話去的,最終還是抽空要見胡博士一面。兩人談話一個半小時,卻都是各說各的理,各念各的經,毫不相讓,最後不歡而散。

胡同學算是領略了這位“南天王”的目中無人、驕橫跋扈,陳大司令也領教了這位新文化運動風雲人物的巧舌如簧。司令寶寶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所以原計劃在廣州轟轟烈烈的十場演講,就這樣給取消了。

胡適想:我演講開不成,遊玩一下總可以吧。於是在廣州留了兩天,遊覽了黃花崗、觀音山、魚珠炮臺、六榕寺、鎮海樓、中山紀念堂和紀念碑等。在乘船北上的途中,他用剛學會的粵語寫成《黃花崗》詩一首:

《黃花崗》

胡適

黃花崗上自由神,手摣火把照乜人。

咪話火把唔夠亮,睇佢嚇倒大將軍。

當地遊玩

越秀公園

越秀公園是羊城八景之一,園內山水相依,風景秀麗,歷史文物和古跡眾多——古之楚庭、佛山牌坊、古城牆、四方炮臺、五羊石像等。

著名的古跡鎮海樓,又叫五層樓,是很有氣勢和民族特色的古建築,登上最高層眺望遠方,可以看到珠江和白雲山。

除此之外,公園內的東秀湖、南秀湖景色幽美,適合繪畫、寫生、垂釣;而北秀湖綠蔭低垂,可以在這裡一邊划船,一邊看看風景,可以說是情侶約會聖地了。

陳家祠

陳家祠,又稱“陳氏書院”,是廣東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築。

它集中了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巧妙運用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銅鐵鑄和彩繪等藝術,裝飾精巧、造型生動、題材廣泛、色彩豐富。

行走其中,璀璨豐富的工藝品讓人目不暇接,讚歎連連,喜愛工藝品的小夥伴一旦來到,想必會變得“毫無抵抗力”。

昔人不再,風景猶存

他們留下的詩句、故事

將會在這片土地上久久迴響

成為廣東歷史文化璀璨的一部分

今日話題:說說你最喜歡的一句詩或者一位詩人。

在下方留言告訴小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