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3分鐘帶你看懂盆景

首先, 什麼是盆景呢?

盆景是藝術美的創造, 同山水畫和山水園林有著相似之處, 很重視寫意和抒情。 雖然師法造化, 以自然為藍本, 但又不僅僅是單純地摹擬自然景物。 在創作上常常採取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手法, 以達到源于自然又高於自然的審美效果。

盆景不同於盆栽的道理就在於此:盆栽僅僅是一種栽培方式, 在盆缽中栽植樹木花草.未經藝術加工。 而盆景則是栽培技術與造型藝術高度結合的產物, 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優美的造型風格。 同時, 盆景中的樹木山石必須與盆缽、幾架相配合,

互相協調襯托, 才能構成真正完善的盆景藝術。

盆景是大自然景物的縮影, 是集園林栽培、文學、繪畫等藝術, 互相結合, 溶為一體的綜合性造型藝術。

盆景藝術在歷史的沿革過程中, 形成樹木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

樹木盆景以木本植物工為主要素材, 是活的生命體, 其製作技術較為複雜, 大致有挖掘、種植、整形、攀紮、修剪、上盆、養護等步驟。 藝術上則要求具有老幹虯枝, 清奇古雅, 生機勃勃, 意韻深遠的效果。

簡單地說, 盆景就是在花盆裡面造景, 來表現大自然的景致。 根據主要要素的不同, 植物占主導的就是樹木盆景, 山石占主導則稱為山水盆景。

那麼問題來了, 高大上的盆景應該如何欣賞呢?這裡小編從業餘觀賞者的角度, 提供一種盆景欣賞的方法, 以便各位裝逼。

盆景作為一種發展了千百年的獨立藝術, 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經典樣式圖式, 他們各有名稱和所表之意。 他就類似於學習繪畫的人會從練習《芥子園畫譜》開始一樣, 從套路入手嘛!

所以當你畫完一棵松樹的時候, 輕描淡寫的說我這是“馬遠畫法”的時候, 似乎會顯得有一種“取法乎上”的牛逼感, 為此, 懂得一些盆景樣式, 也能有同樣效果哦!

!!!

本文重點

傳統的盆景樣式大都從這些基本的樣式出發為植物賦形。我們也可以從這幾種基本的圖式開始認識盆景。這裡也順便舉幾個適合裝逼的栗子,以後再做(qiu)詳(guan)解(zhu)。

懸崖式

懸崖式顧名思義就是表現大自然懸崖上的樹姿:主幹懸出盆外,探向深處。這種圖式在黃山的旅遊宣傳標準照裡應該不少見吧。

雲頭雨腳

雲頭雨腳是古人用來形容茶湯表麵湯花的用語。古人點茶,放入茶末,用茶筅調和攪動,形成茶水一體的湯花。湯花是雲頭,湯花邊緣的水痕叫做雨腳。雲頭雨腳,在構圖上可簡單地理解為上大下小,倒三角式造型。有時會結合附石來實現。

類似醬紫↑

其實是醬紫↓

素仁式

“素仁”其實不是任何一種自然姿態,而是人名!

素仁,俗名陳素仁,他十幾歲拜鼎湖山慶雲寺亮思長老為師,後成為廣州海幢寺主持。

素仁式嶺南風格的創始人之一,其風格特點是扶疏挺拔,兀立雲霄,技托雖少而簡括,高雅自然。大概類似於盆景界的極簡主義吧!

素仁作品舊影

流派

由於地域遼闊,所以大家套路都多少有點不同,所以盆景發展到現在,基本上可以分成五個流派。

這可有點少林、武當、華山、峨嵋、昆侖的意思呢!所以這次番禺盆景大展可些舞林大會的趕腳!!

揚州派——棕絲紮縛,成雲成片,追求枝無存直。

蘇州派——剪為主,紮為輔,多為樹樁盆景,古樸蒼勁。

四川派——追求規則性彎曲,以彎、拐為特色的幹型格式。

上海派——紮剪並重,強調主題。

嶺南派——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孔泰初先生以蓄枝截幹的技法和素仁和尚以高、瘦、稀的造型參仿自然樹木,以近樹造型和大樹縮影為理念,創立了嶺南派。前者“寫實”,後者“寫意”。

孔泰初作品舊影

孔泰初素仁作品舊影

幹嘛種盆裡呢?

因為地貴啊?

沒錢造園子搞個盆子還是可以的?

從盆景的歷史看,賞玩盆景處理盆景製作的匠人,主要還是達官貴人居多,甚至不少還是放在園子裡的。所以經濟還不是盆景產生的主要原因。

其原因是一種中國流傳已經的思想,所以說是一種源自漢代的“法術”——縮地術!

據《神仙傳》裡記載,東漢有一個叫壺公的人,身懷縮地之術。他每天在街市裡賣藥,下班就縮小身子偷偷鑽進自己的葫蘆裡。一日,這一行為被一個叫費長房的人從樓上窺探到。好奇寶寶費長房因為拜訪壺公,更應邀一起進入壺中,才發現裡面別有一番天氣,遂拜壺公為師,學習可使“千里存在目前”的縮地術。

這種“天地小型化”的思想一直影響著匠人造物。

再舉幾個栗子:博山爐,硯山,當然如果素材是花木樹石,那就是盆景了。

那麼,盆景從哪裡來?

沒錯,盆景的發源地就是中國。

而且至遲在唐宋時期就已經達到成熟。

小編有圖和詩為證:

章懷太子墓甬通壁畫上仕女托盆景圖

“一盆躑躅綻熏風,移置幽窗寂寞中。”

”鑿破蒼苔地,偷他一片天。白雲生鏡裡,明月落階前。“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梢初中已齊生。”

……

從上面的唐詩看,唐代的盆景被叫為“盆池”,到了宋代則有盆花,盆草,盤松,盆窠等稱呼,後代還有些子景、占景盤等雅稱。值得注意的是,在盆景藝術也相當發達的日本,盆景直接稱為“盆栽”,而現代盆景的英文還有一些保留了當初日文翻譯而稱的“Bosai”。

最後,就是考試時間啦!

帶著各種圖式,一起看看這次展覽的精品吧!

靜聽松韻-赤松-100×100×95cm-溫州博園

回眸一笑-石榴-95×85cm-石玉華

回眸一笑滿園春-勒杜鵑-190×130×120cm-陳昌

虎嘯南天-相思-100×160×75cm-何文開

古樹雄姿-雀梅-50×90×50cm-馬建贊

楚魂-雀梅-45×80×105cm-楊耀其

風起雲湧-勒杜鵑-110×120cm-郭培

風姿歲月-黃楊-140×80×80cm-關山

根深基固滿目春-紅果-74×74×43cm-仇伯洪

更上一層樓-三角梅-飄長100×40cm-周衍文

蒼鷹展翅-福建茶-140×80cm-彭永賢

無題-鐵包金-24×100cm-馮卓展

八美爭春-相思-60×110cm-葉銘煊

南國三月-兩面針-85×78cm-黃震宇

太極新姿-山松-110×150×60cm-麥兆基

蒼龍奔江-九裡香-吳成發

傳統的盆景樣式大都從這些基本的樣式出發為植物賦形。我們也可以從這幾種基本的圖式開始認識盆景。這裡也順便舉幾個適合裝逼的栗子,以後再做(qiu)詳(guan)解(zhu)。

懸崖式

懸崖式顧名思義就是表現大自然懸崖上的樹姿:主幹懸出盆外,探向深處。這種圖式在黃山的旅遊宣傳標準照裡應該不少見吧。

雲頭雨腳

雲頭雨腳是古人用來形容茶湯表麵湯花的用語。古人點茶,放入茶末,用茶筅調和攪動,形成茶水一體的湯花。湯花是雲頭,湯花邊緣的水痕叫做雨腳。雲頭雨腳,在構圖上可簡單地理解為上大下小,倒三角式造型。有時會結合附石來實現。

類似醬紫↑

其實是醬紫↓

素仁式

“素仁”其實不是任何一種自然姿態,而是人名!

素仁,俗名陳素仁,他十幾歲拜鼎湖山慶雲寺亮思長老為師,後成為廣州海幢寺主持。

素仁式嶺南風格的創始人之一,其風格特點是扶疏挺拔,兀立雲霄,技托雖少而簡括,高雅自然。大概類似於盆景界的極簡主義吧!

素仁作品舊影

流派

由於地域遼闊,所以大家套路都多少有點不同,所以盆景發展到現在,基本上可以分成五個流派。

這可有點少林、武當、華山、峨嵋、昆侖的意思呢!所以這次番禺盆景大展可些舞林大會的趕腳!!

揚州派——棕絲紮縛,成雲成片,追求枝無存直。

蘇州派——剪為主,紮為輔,多為樹樁盆景,古樸蒼勁。

四川派——追求規則性彎曲,以彎、拐為特色的幹型格式。

上海派——紮剪並重,強調主題。

嶺南派——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孔泰初先生以蓄枝截幹的技法和素仁和尚以高、瘦、稀的造型參仿自然樹木,以近樹造型和大樹縮影為理念,創立了嶺南派。前者“寫實”,後者“寫意”。

孔泰初作品舊影

孔泰初素仁作品舊影

幹嘛種盆裡呢?

因為地貴啊?

沒錢造園子搞個盆子還是可以的?

從盆景的歷史看,賞玩盆景處理盆景製作的匠人,主要還是達官貴人居多,甚至不少還是放在園子裡的。所以經濟還不是盆景產生的主要原因。

其原因是一種中國流傳已經的思想,所以說是一種源自漢代的“法術”——縮地術!

據《神仙傳》裡記載,東漢有一個叫壺公的人,身懷縮地之術。他每天在街市裡賣藥,下班就縮小身子偷偷鑽進自己的葫蘆裡。一日,這一行為被一個叫費長房的人從樓上窺探到。好奇寶寶費長房因為拜訪壺公,更應邀一起進入壺中,才發現裡面別有一番天氣,遂拜壺公為師,學習可使“千里存在目前”的縮地術。

這種“天地小型化”的思想一直影響著匠人造物。

再舉幾個栗子:博山爐,硯山,當然如果素材是花木樹石,那就是盆景了。

那麼,盆景從哪裡來?

沒錯,盆景的發源地就是中國。

而且至遲在唐宋時期就已經達到成熟。

小編有圖和詩為證:

章懷太子墓甬通壁畫上仕女托盆景圖

“一盆躑躅綻熏風,移置幽窗寂寞中。”

”鑿破蒼苔地,偷他一片天。白雲生鏡裡,明月落階前。“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梢初中已齊生。”

……

從上面的唐詩看,唐代的盆景被叫為“盆池”,到了宋代則有盆花,盆草,盤松,盆窠等稱呼,後代還有些子景、占景盤等雅稱。值得注意的是,在盆景藝術也相當發達的日本,盆景直接稱為“盆栽”,而現代盆景的英文還有一些保留了當初日文翻譯而稱的“Bosai”。

最後,就是考試時間啦!

帶著各種圖式,一起看看這次展覽的精品吧!

靜聽松韻-赤松-100×100×95cm-溫州博園

回眸一笑-石榴-95×85cm-石玉華

回眸一笑滿園春-勒杜鵑-190×130×120cm-陳昌

虎嘯南天-相思-100×160×75cm-何文開

古樹雄姿-雀梅-50×90×50cm-馬建贊

楚魂-雀梅-45×80×105cm-楊耀其

風起雲湧-勒杜鵑-110×120cm-郭培

風姿歲月-黃楊-140×80×80cm-關山

根深基固滿目春-紅果-74×74×43cm-仇伯洪

更上一層樓-三角梅-飄長100×40cm-周衍文

蒼鷹展翅-福建茶-140×80cm-彭永賢

無題-鐵包金-24×100cm-馮卓展

八美爭春-相思-60×110cm-葉銘煊

南國三月-兩面針-85×78cm-黃震宇

太極新姿-山松-110×150×60cm-麥兆基

蒼龍奔江-九裡香-吳成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