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90%的孩子會撒謊!從這六個案例學習,如何對待孩子撒謊的行為!

很多家長無意中會發現, 自己的孩子竟然會撒謊了。 當第一次發現孩子撒謊時, 家長的態度多數是感到震驚, 害怕孩子學壞了。 研究發現, 兩歲時, 有20%的寶寶會撒謊;三歲時, 有50%的寶寶會撒謊;而到了四歲時, 有90%的寶寶會撒謊。 所以, 孩子撒謊是個普遍現象, 家長並不需要過於擔心。

但是, 我們又不能看著孩子撒謊就不管不問, 卻又不知道該如何去管。 其實孩子撒謊是有很多種原因的, 家長只有瞭解了孩子撒謊的具體原因, 才能有針對性的教育並引導孩子, 幫助其改掉撒謊的習慣。

下面我們從六個案例中, 認識下寶寶撒謊的不同原因, 以及應對的方法。

一、想像和現實傻傻分不清

學校組織秋遊, 去動物園參觀。 飛飛到了動物園, 看到猴子、老虎、獅子、大象、河馬……非常興奮, 原來世界上有這麼多動物, 長相各異。 天鵝長著大大的翅膀;猴子在山上跳來跳去如此靈活;大象的長鼻子,

大塊頭非常有趣。 飛飛就想像著, 如果大象也像天鵝一樣, 長著大大的翅膀, 自己騎著大象飛起來多好玩。 回到家後, 飛飛就告訴媽媽“今天參觀完動物園, 自己是騎著大象飛回來的。 ”

兩三歲的孩子, 隨著見到的東西越來越多, 語言能力逐步發展, 想像力也豐富起來。 他們經常會根據自己的意願去幻想一些東西, 並且用想像來代替現實。 但是這個時期的孩子生活經驗少, 缺乏常識, 記憶力也不是很準確, 導致想像和現實傻傻的分不清。 所以這時候的孩子容易把自己的想像當做現實說出來, 這種謊言和孩子的品行無關。

家長遇到孩子的這種謊言, 要多鼓勵孩子, 滿足孩子想像的欲望。 比如上面的案例,

媽媽可以說“原來是大象帶你飛回來的啊, 太神奇了, 難怪回來這麼快”。 並在以後的生活中, 幫助孩子分清想像與現實,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慢慢就能弄懂了。

二、理解力欠缺導致心理錯位

冬冬調皮好動, 在幼稚園看到別的小朋友拿個好玩的玩具,

就搶過來自己玩, 而那個小朋友就哭著找老師告狀去了。 老師過來後, 把冬冬叫到一邊, 很和藹的跟冬冬說“搶別人的東西時不對, 喜歡的話可以借, 別人同意了才可以拿來玩。 下次你這樣做了, 就還是好孩子。 ”結果, 冬冬聽到了老師說“自己還是好孩子”, 回家後, 就把這句話告訴媽媽, 而沒說自己搶玩具的事。

兩歲的孩子, 才開始運用簡單的語言符號思考, 只是表像思維能力, 不能全部理解語言的含義。 這導致孩子對客觀事物認識不足產生心理錯覺, 進而說出與客觀事實不相符的話。 就像冬冬這樣, 把老師鼓勵的話當做表揚, 回家對媽媽“撒謊”

這種“謊言”並非孩子故意為之, 所以家長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更不要非打即罵,

而應該幫助孩子分析每句話的真正含義, 消除孩子對語言的模糊認識。

三、害怕受到責備

丹丹在家跑著玩時, 不小心把媽媽剛買的杯子碰掉地下摔碎了。 媽媽回來後, 滿臉怒氣的問丹丹, 杯子是怎麼摔碎的。 丹丹嚇得說“是小貓咪從桌子上蹦過去, 把被子碰掉地下的”。媽媽看丹丹把杯子摔碎了,不僅不認錯還撒謊,氣的把丹丹拽過來,往屁股上狠狠的打了幾下。

很多心理學家說過:說謊是兒童因為害怕說實話挨駡而尋求的避難所。兩三歲的孩子已經有了基本的是非判斷能力,如果發現自己做錯了後,會本能的害怕家長的責備和懲罰,尤其是之前有過被責備和懲罰經驗的孩子,更是如此。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為了讓孩子說出真話而一直盤問,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孩子的謊話越來越多,越來越圓。而是要為孩子製造一個敢於說真話的寬鬆環境,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會犯錯,但要勇於承認錯誤,下次改正就可以了。並且要在孩子說出真相後,先去表揚孩子,再解決孩子的錯誤。

四、為了取悅父母

歡歡總是看到鄰居家的小姐姐,能歌善舞,聰明懂事,經常受到周圍人的誇獎,而自己的父母也會去誇鄰居家的小姐姐,轉而說自己這也不好,那也不好,弄得換換心情低落。有次幼稚園裡老師教小朋友們剪小紅花,剪完後歡歡就把一隻小紅花塞到自己口袋裡,回家後告訴媽媽,今天老師獎勵了一隻小紅花,終於得到了媽媽的誇獎。

現在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的期望都特別高,如果孩子表現好的話,就會表揚孩子,並滿足孩子的一些要求;如果孩子表現不理想,就會訓斥孩子,導致孩子為了取悅父母而撒謊。如果這種行為沒被發現,而又確實受到父母的誇獎,孩子從中嘗到甜頭,就會強化孩子的撒謊行為。

對於孩子的這種“謊言”,家長也不要馬上訓斥孩子,而是要看看自己對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期望太高超出了孩子的承受範圍,就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壓力,出現這種不良行為。這樣的話,家長要降低一些對孩子的要求,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和尊重,孩子才能健康的發展。

五、過於愛表現

幼稚園裡,老師讓大家比賽畫蘋果。當老師喊“畫好的小朋友請舉手”,這時明明高高的把手舉起來說“我畫好了”,看到老師對他笑笑,明明更加得意了。隨後老師讓明明把畫好的蘋果給大家看看時,明明卻不願展示出來,因為明明根本沒畫完,只是想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

幼兒時期的孩子表現欲是非常強烈的,每學會一首歌,一句詩,一幅畫,一種新遊戲,都要跟父母展示一下。這種表現欲可以增強寶寶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價值感,還可以調動寶寶學習的積極性。而這種表現欲過於強烈的話,孩子就會不自覺的說出一些“大話”,在家長看來就是一種“謊話”。

對於這種情況,家長要用鼓勵的言語鞏固和發展孩子的表現力和表現欲,提高孩子的積極性與自信心。同時要培養孩子客觀的自我認知。

六、受到大人的影響

麗麗有次看到趙阿姨打電話約媽媽出去,而媽媽說自己生病了,不方便過去。麗麗就很奇怪,媽媽沒生病啊,並問起媽媽“你哪裡病了?”,媽媽則趕緊做出手勢,讓麗麗不要說話。不久後的一天,麗麗的同學打電話讓麗麗出去玩,麗麗也說自己生病了,不想去。麗麗媽就說“小孩子不許撒謊”,麗麗反過來說,媽媽上次就是這樣和趙阿姨說的。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大人在生活中無意說的一句話,都會被孩子記在心裡並模仿。如果大人經常當孩子面說謊的話,孩子就會跟著說謊。此外,大人如果承諾給孩子的話,卻沒有兌現,孩子會一直記在心裡,並認為這是大人在說謊,並且覺得自己以後也可以說謊。

身教重于言傳,對於孩子的這種情況,父母要先反思自己,是否給孩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如果自己有問題要及時修正,然後再去教育孩子,否則無論你說多少話,孩子依然不會改的,因為你就是這麼做的。另外,承諾給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萬一無法做到就要及時和孩子解釋清楚,取得孩子的諒解。

對於孩子撒謊,家長切莫操之過急,也不要誠惶誠恐,要靜下心來分析原因,有些情況是這個年齡段孩子正常行為,就不用擔心,有些是家長自身原因,家長要先改變自己,再教育孩子,還有些是孩子自身問題,則要耐心的和孩子溝通。既溫暖又有約束性的教育才是正確的教育。對待孩子撒謊,同樣如此。

把被子碰掉地下的”。媽媽看丹丹把杯子摔碎了,不僅不認錯還撒謊,氣的把丹丹拽過來,往屁股上狠狠的打了幾下。

很多心理學家說過:說謊是兒童因為害怕說實話挨駡而尋求的避難所。兩三歲的孩子已經有了基本的是非判斷能力,如果發現自己做錯了後,會本能的害怕家長的責備和懲罰,尤其是之前有過被責備和懲罰經驗的孩子,更是如此。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為了讓孩子說出真話而一直盤問,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孩子的謊話越來越多,越來越圓。而是要為孩子製造一個敢於說真話的寬鬆環境,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會犯錯,但要勇於承認錯誤,下次改正就可以了。並且要在孩子說出真相後,先去表揚孩子,再解決孩子的錯誤。

四、為了取悅父母

歡歡總是看到鄰居家的小姐姐,能歌善舞,聰明懂事,經常受到周圍人的誇獎,而自己的父母也會去誇鄰居家的小姐姐,轉而說自己這也不好,那也不好,弄得換換心情低落。有次幼稚園裡老師教小朋友們剪小紅花,剪完後歡歡就把一隻小紅花塞到自己口袋裡,回家後告訴媽媽,今天老師獎勵了一隻小紅花,終於得到了媽媽的誇獎。

現在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的期望都特別高,如果孩子表現好的話,就會表揚孩子,並滿足孩子的一些要求;如果孩子表現不理想,就會訓斥孩子,導致孩子為了取悅父母而撒謊。如果這種行為沒被發現,而又確實受到父母的誇獎,孩子從中嘗到甜頭,就會強化孩子的撒謊行為。

對於孩子的這種“謊言”,家長也不要馬上訓斥孩子,而是要看看自己對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期望太高超出了孩子的承受範圍,就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壓力,出現這種不良行為。這樣的話,家長要降低一些對孩子的要求,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和尊重,孩子才能健康的發展。

五、過於愛表現

幼稚園裡,老師讓大家比賽畫蘋果。當老師喊“畫好的小朋友請舉手”,這時明明高高的把手舉起來說“我畫好了”,看到老師對他笑笑,明明更加得意了。隨後老師讓明明把畫好的蘋果給大家看看時,明明卻不願展示出來,因為明明根本沒畫完,只是想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

幼兒時期的孩子表現欲是非常強烈的,每學會一首歌,一句詩,一幅畫,一種新遊戲,都要跟父母展示一下。這種表現欲可以增強寶寶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價值感,還可以調動寶寶學習的積極性。而這種表現欲過於強烈的話,孩子就會不自覺的說出一些“大話”,在家長看來就是一種“謊話”。

對於這種情況,家長要用鼓勵的言語鞏固和發展孩子的表現力和表現欲,提高孩子的積極性與自信心。同時要培養孩子客觀的自我認知。

六、受到大人的影響

麗麗有次看到趙阿姨打電話約媽媽出去,而媽媽說自己生病了,不方便過去。麗麗就很奇怪,媽媽沒生病啊,並問起媽媽“你哪裡病了?”,媽媽則趕緊做出手勢,讓麗麗不要說話。不久後的一天,麗麗的同學打電話讓麗麗出去玩,麗麗也說自己生病了,不想去。麗麗媽就說“小孩子不許撒謊”,麗麗反過來說,媽媽上次就是這樣和趙阿姨說的。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大人在生活中無意說的一句話,都會被孩子記在心裡並模仿。如果大人經常當孩子面說謊的話,孩子就會跟著說謊。此外,大人如果承諾給孩子的話,卻沒有兌現,孩子會一直記在心裡,並認為這是大人在說謊,並且覺得自己以後也可以說謊。

身教重于言傳,對於孩子的這種情況,父母要先反思自己,是否給孩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如果自己有問題要及時修正,然後再去教育孩子,否則無論你說多少話,孩子依然不會改的,因為你就是這麼做的。另外,承諾給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萬一無法做到就要及時和孩子解釋清楚,取得孩子的諒解。

對於孩子撒謊,家長切莫操之過急,也不要誠惶誠恐,要靜下心來分析原因,有些情況是這個年齡段孩子正常行為,就不用擔心,有些是家長自身原因,家長要先改變自己,再教育孩子,還有些是孩子自身問題,則要耐心的和孩子溝通。既溫暖又有約束性的教育才是正確的教育。對待孩子撒謊,同樣如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