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朝的結局,朱元璋開國時曾找一個“半仙”算了這樣的結果!

張獻忠起義

崇禎八年(1635年), 大隊農民軍兵臨桐城, 百姓簞食壺漿, 以迎“義師”——掙扎于死路的平民, 以為這回看到了活路。 一個老農攔住幾名兵士, 向他們傾訴自己的苦難, 民軍一個小頭目說:“哎呀——既然那麼苦, 何必活在世間?”順手一刀, 把老農殺了。

置民於活路, 又置民于死路, 張獻忠拉起的就是這樣一支隊伍……

周昉《流民圖》局部

張獻忠日後的道路, 與天下大亂有關。 而最早亂套的, 恰恰在張獻忠的家鄉。 據說朱元璋開國時曾找半仙諮詢過, 半仙賣力地運算半天, 最終給出明朝的國運:“始于東南, 終於西北。 ”

半仙的科研成果, 其實撂在當時就該打二折半——朱元璋起家的地盤, 就連半傻都都知道, 哪用得著半仙?剩下的五折, 還要打五折——除了西北, 還有東北。 一個是內亂, 一個是外擾, 幾乎同時在搗亂。

張獻忠起義軍佈告

西北最早出現內亂的時候, 當時世界上還沒有張獻忠。 不過, 那時鬧的動靜不太大, 最多也就幾十個人搶搶有錢的人家。 因為是集體行動, 所以幹完一票後, 大搖大擺地回家就太愚蠢了, 一般選擇上山為匪。 這種地方治安性質的動亂, 最大的因公犧牲者無非是知縣, 還不涉及社會穩定問題。 到崇禎元年,

事態猛然變得不可收拾, 陝西、甘肅一帶民變四起, 運氣差的巡撫都會因公殉職。 更可怕的是, 這幫人幹完殺人越貨的事, 再也不進山避避風聲, 而是幹完一地換一地, 經常找沒被搶過的地方搶——這跟不在一隻羊身上薅羊毛是一個道理, 因為屬於流動作案, 所以史書上稱之為“流賊”或“流寇”。

李自成起義

流賊都有誰?一丈青、飛天虎、飛山虎、混天王、王和尚、黑殺神、大紅狼、小紅狼、上天龍、過天星……這是崇禎元年陝西巡撫上交給皇帝的黑名單。 這些名字似曾相識, 有些像古典小說上的, 有些像當代網路上的, 人都是真的, 名字肯定是假的。 幹壞事還留真名, 似乎有點傻。

周昉《流民圖》局部

這種網名, 其實還是群名。 每個人後面, 往往有幾十個不知名的。 政府對他們為什麼不管呢?政府軍當然不是吃素的, 別看昨天露面的團隊是五十人, 今天露面還是五十個人, 事實上有兩十個是新註冊進來的, 另兩十個已被永久“銷號”了。 流賊像韭菜一樣割不盡, 關鍵是老天在幫忙:崇禎元年,

陝西旱災;崇禎二年, 陝西旱災;崇禎三年, 陝西旱災;崇禎四年, 陝西旱災……有個舉人陳其猷, 將進京會試沿途見聞上呈皇帝:道旁刮人肉者如屠豬狗, 既不忌諱行人, 行人也習以為常。 有個婦人邊哭邊煮一死嬰, 陳舉人問她, “既欲食之, 何必哭?”婦人回答:這是我的兒子, 丟棄別人會吃掉, 自己充饑又……

說著說著, 老女人就再也說不下去了。

崇禎帝朱由檢

明朝弄成這樣,與腐敗還真沒有多大關係。今天的《中國近五百年旱澇分佈圖》及相關論著,一再從科學的高度,以災害性的氣象危機,證實王朝的可憐——明朝中葉(1500年)後,氣溫驟降,“小冰河期”來臨。1600—1644年,氣溫驟然下降到了千年來的最低點,萬年來的次低點,百萬年來也是第六、七個極度寒冷的時期之一。極度寒冷時期的驟然加劇,糧食產量驟然下降,這對於一個人口龐大的帝國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北方的酷寒使降雨區域普遍南移,導致明朝全國各地幾乎連年遭災——先秦晉,後河洛,繼之齊、魯、吳越、荊楚、三輔,並出現全國性的大旱災。這樣長時間和高密度的災害,極度削弱了明朝的國力,國家財政開始枯竭。氣候給明季帶來了複雜的社會問題,一位路經延安的官員馬懋才,向崇禎的書面報告才是實事求是:“現在之民,止有抱恨而逃,飄流異地,棲泊無依。恆產既無,懷資易盡,夢斷鄉關之路,魂銷溝壑之填,又安得不相率為盜乎?”

張獻忠政權貨幣

張獻忠趕上的就是這麼一個時代,所以選擇了殺人謀生。他最早選擇的老闆是老回回。“老回回”同樣類似“網名”,只有回民資訊是真實的。陝、甘地區回民較多,這一帶的回民有個謀生傳統,就是麥熟時節便攜帶妻小輾轉流徙,靠拾麥穗等維持生活。現在災荒連年,麥秸都難得一見,拾麥穗就屬於天方夜譚了。老回回的腦子比大家好使點,果斷轉行,帶大家造反,實際上也只是混口飯吃,不過是要殺掉別人自己才會有吃的……

周昉《流民圖》局部

崇禎帝朱由檢

明朝弄成這樣,與腐敗還真沒有多大關係。今天的《中國近五百年旱澇分佈圖》及相關論著,一再從科學的高度,以災害性的氣象危機,證實王朝的可憐——明朝中葉(1500年)後,氣溫驟降,“小冰河期”來臨。1600—1644年,氣溫驟然下降到了千年來的最低點,萬年來的次低點,百萬年來也是第六、七個極度寒冷的時期之一。極度寒冷時期的驟然加劇,糧食產量驟然下降,這對於一個人口龐大的帝國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北方的酷寒使降雨區域普遍南移,導致明朝全國各地幾乎連年遭災——先秦晉,後河洛,繼之齊、魯、吳越、荊楚、三輔,並出現全國性的大旱災。這樣長時間和高密度的災害,極度削弱了明朝的國力,國家財政開始枯竭。氣候給明季帶來了複雜的社會問題,一位路經延安的官員馬懋才,向崇禎的書面報告才是實事求是:“現在之民,止有抱恨而逃,飄流異地,棲泊無依。恆產既無,懷資易盡,夢斷鄉關之路,魂銷溝壑之填,又安得不相率為盜乎?”

張獻忠政權貨幣

張獻忠趕上的就是這麼一個時代,所以選擇了殺人謀生。他最早選擇的老闆是老回回。“老回回”同樣類似“網名”,只有回民資訊是真實的。陝、甘地區回民較多,這一帶的回民有個謀生傳統,就是麥熟時節便攜帶妻小輾轉流徙,靠拾麥穗等維持生活。現在災荒連年,麥秸都難得一見,拾麥穗就屬於天方夜譚了。老回回的腦子比大家好使點,果斷轉行,帶大家造反,實際上也只是混口飯吃,不過是要殺掉別人自己才會有吃的……

周昉《流民圖》局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