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慈誠羅珠堪布《稻稈經》最新開示:宏觀世界有因有緣有法則

文:靜怡苑•心靈樂園

《佛說稻稈經》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兩方面, 即緣起、性空。

從世俗的角度講, 萬事萬物的誕生, 都有因和緣。 但深入觀察後,

這一切不過是我們的錯覺, 這些有規律的物質, 其本質是空性, 沒有因和緣。

緣起的本質是空性

前面已經講過, 雖然因不會有由因生果, 果也沒有從因緣而生的思維, 但是因緣和合後, 果法自然而生。 當我們不去思維時, 這些因緣都是成立的, 但若是我們深入觀察, 這些規律都不再成立, 下面講今天的內容:

彼名色芽。 亦非自作。 亦非他作。

自古以來, 有很多的哲學和宗教都在研究這個問題, 只是他們無法借助科學儀器, 而是用邏輯推理的方式得出結論。 科學也是建立在邏輯推理的基礎上, 並在理論成立以後進行實驗。

但是邏輯的層次有所不同, 有些邏輯非常嚴密, 有些依然存在漏洞。 佛教完善了三千多年前的邏輯推理方式,

也就是因明。

非自作的證明

自作、他作、自他俱作是其他宗教得出的結論。

自作, 就是自己讓自己誕生。 因和緣的工作, 是讓果誕生。 假如, 在此之前果就是存在的, 那因和緣也沒有存在的必要。

他作, 我們平時認為, 因和緣是他物, 果由因和緣產生,

所以, 果應該是他作。 不僅是科學、哲學, 這也是我們的普遍認知。

稻芽從稻種產生, 這是自然規律。 “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這是大家都承認的規律。

自, 指的是果, 即豆芽;他, 除果以外的時間、空間、濕度等。

有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外道, 叫數論派。 他們認為豆芽是自己產生的, 一直都存在, 只是我們沒有看見而已。 他們也認為, 太陽升起來的時候並不是誕生了一個新的太陽, 只是這個太陽一直都在一個我們沒有看到的地方。

但是這個觀點不被大眾所接受, 一朵花怎麼能現在就在種子上面呢?這是無法用邏輯證明的。

非他作的證明

稻芽沒有辦法自己創造自己。 這個是我們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我們平時卻認為, 凡是有因有果, 因和果是兩個物質, 所以是“他作”。

因果的順序, 在宏觀世界中, 因緣在前, 果法在後, 這樣無法建立因果關係。 僅僅存在於我們的錯覺中, 因果位於同時, 同樣也不可能建立因果關係。

物質之間, 要麼同時存在, 要麼先後存在, 不可能有第三種關係。 就像同時存在佛塔和佛像之間,

就沒有辦法建立因果關係。 因果關係不是別的關係, 而是因緣讓果產生, 果從因緣中誕生, 這才是因果關係, 否則無法建立因果關係。 佛塔既然已經存在, 佛像如何讓它生起, 又何必讓它生起, 它早就已經存在了啊!

就像播種的時候, 沒有苗芽, 過一段時間以後, 果法才產生, 因果不是同時, 才有可能產生因果關係, 否則一切都是徒勞。

父母和兒女之間, 雖然也是同時, 但產生兒女的父母, 並不是現在的父母, 所以因果也不是同時的。

凡是同時存在的東西, 不可能建立因果關係, 否則因緣已經失去了它的作用, 因為果法已經有了, 不需要因緣的作用。

我們不能因為佛陀講了, 就承認。 應該客觀公正地思考, 有沒有別的邏輯,有沒有別的推理。

如果因果有先後,因緣在前,果法在後呢?是不是就可以成立呢?這就是他生或者他作。

表面上看起來,這是非常合理的,但仔細觀察,所謂有前後,就是因緣存在的時候,果法根本不存在。果誕生的時候,因緣又不存在了。問題就是,因緣如何把力量傳遞給果法,讓它誕生的呢?這個時候,在當下這個宇宙空間,果法根本不存在啊!如何傳遞,力量根本無法發揮。果法如果存在,因緣還有可能對它發揮作用,它根本不存在,又怎能發揮作用呢?如果還沒有誕生,意味著當下根本不存在,因緣往哪兒發揮作用呢?因緣再有力量,也沒有用武之地。只要有前後,其中一個必然不存在,就像虛空一樣,這樣一來,其中存在的一方根本不能毀滅另一方,也不可能讓它誕生。

所以,因果同時存在,因果一前一後,都沒有辦法建立,所以佛教就叫做“不生不滅”。沒有任何因緣讓物質誕生過,不生、不滅、不住,生、住、滅三者都不存在。

往外面觀察,就是中觀;往內觀察就是大圓滿前行很深的一部分,很高級別的特殊加行。”

夢中的規律

既然自作他作都不是,但不觀察的時候,也有錯覺的規律,就像做夢的時候也有夢中的規律一樣。

現實生活中,我們以為因在前,果在後,幾個星期前這裡播了一顆種子,幾個星期後,這裡長出了苗芽,所以苗芽是種子產生的,我們將其定義為因果。加上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規律,我們就判斷其為千真萬確的因果關係。

但如果從微觀世界去看,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就像高速旋轉的旋火輪一樣。環形火圈就是宏觀世界,微觀世界就是一個個亮點,如果沒有看清微觀世界的真相,我們根本無法知道旋火輪的真相。同樣,要了知世界的真相,宏觀世界的結論都是錯的。當然,人類需要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需要這些錯誤的感官。之所以外面的世界與我們的感官相應,是因為外面的世界都是我們的感官創造的。

比如,當我們在看日出時,所有人都認為,自己看到的,是當下的太陽,但實際上我們看到的太陽已經消失,我們看到的,只是八分鐘之前的太陽。

同樣,高原的星空中,有無數的星星,但其中很多星星,來源於幾千年、幾萬年之前的星球,千百萬年之前,它們已經消失了,我們卻認為自己看到的是現在的星星,這都是錯覺的結果。

豆種和幾周之後的豆芽,沒有任何關係,在超級微觀的世界中,物質根本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樣簡單。

佛教的因果關係,因果規律,就像投影機中投射出的影像一般,只是一種假像。

哲學喜歡將事物歸結為唯心或唯物。但這些都是在宏觀的層面在研討,在佛教的微觀或超微觀觀察中,連唯物唯心都不說,只是阿賴耶識上的東西在發揮作用,就像投影儀的作用,投影儀投射出來的影像,來源於投影儀,但人們卻以為是真實的,就像一隻猴子看電影,會信以為真一樣。這樣一層層往內追究,最後可以到達心的最原始的面目。否則所有向外的、宏觀的觀察,都看不到真相。

為什麼宏觀世界有這樣的規律呢?佛經中講,因為一切都是空性,沒有自己的本質,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佛經中講:物質的力量不可思議,在某種特殊因緣下,一切都可能發生。

所以,非自作也非他作。

佛教的有些派別也認為,自作不可能,他作應該可以成立,後來,龍樹菩薩以超級智慧否決道:除非不觀察,如果仔細觀察到底,自作、他作任何結論都得不到,都不合理。

當然,如果要在這個錯覺中生活,那就不觀察,然後遵從宏觀規律,斷惡行善,這樣就可以。

非自他俱作。

自他共同作更不可能成立,否則自作他作的錯誤都有了。

非自在化。

大自在天,即梵天,當時的印度教,也即現在的婆羅門教的造物主。有些大學教授認為,佛教也這樣講,經過千百年的演化,佛教的一些理論被他們吸收,以至於失去了原來的觀念,連他們內部都不承認。

無論如何,梵天是他們的造物主,他們認為,世界是梵天製造的。

另一個造物主,是遍入天。

佛教認為,大自在天或遍入天只是一種天人,就像人間的國王一樣,只是勢力福報比較大的天人而已,並不是什麼造物主。

亦非時變。

佛教並不是說不需要時間,任何東西的成長,都需要時間。佛教說這句話,主要也是針對某種外道。

當時的某種外道認為,時間是造物主,一切都是時間創造的。

時間不能獨立存在,除了物質的變化以外,沒有獨立的時間,更何況是造物主?

非自性生。

數論外道認為:世界上有一個本性,任何東西都從本質當中誕生。

實際上,數論外道的觀念比其他外道深刻。他們所謂的本性,就是阿賴耶識。他們的修行人打坐,經常安住于阿賴耶識當中,卻沒有突破阿賴耶識,所以他們給阿賴耶識創造了一個名詞——自性。並將其解釋得很奇怪——真實、永恆等等。

佛教認為,也沒有自性生。雖然阿賴耶識中有很多種子可以發揮作用,但也不是造物主。

非假作者。

不需要憑藉任何一個造物主,除了自己的因緣以外,不需要其他因緣。

就像稻種、水、土壤、溫度等等之外,不需要其他因緣一樣。

亦非無因而生。

也不是無因無緣而生。不觀察有因有緣,一經觀察,因果不存在、不成立。

佛教講的不生不滅,只是微觀世界的真相。眼耳鼻舌身的世界,不必去否定。就像我們無需談論旋火輪一樣,如果要談論旋火輪,就要去討論旋火輪的原因,這就進入了微觀世界和超微觀世界。

本來勝義和世俗的定義,都是各執一詞、無法統一的。但總的來說,微觀世界就像投影儀,超微觀世界就像投影儀中的重要部件,宏觀世界就像投影儀投射出來的畫面。外面的所有畫面,都來自於微觀世界。

雖然。父母和合時。及余緣和合之時。

包括父母和合,以及父母的福報,如果父母福報特別大,中陰身福報特別小,或者反之,都是不可能投生的因緣。雖然有成千上萬的中陰身徘徊在中陰世界,但投胎卻是很難的,具體情況,可以看《阿難入胎經》

無我之法。無我我所。猶如虛空。彼諸幻法。因及眾緣無不具足故。依彼生處。入於母胎。則能成就執受種子之識。名色之芽。

雖然從本質而言,沒有我,也沒有我所,猶如虛空,但這些如夢如幻的法,卻有著現象的錯覺,當所有因緣都萬事齊備的時候,依靠她的母胎——生處,就可以進入母胎,之後就能成就有感受、有覺受、有知覺的視覺、聽覺等識。之後就產生名色的苗芽,十二因緣便從此而起。

《稻杆經》的核心部分,就是宏觀世界有因有緣有法則,微觀世界一切都不存在,猶如旋火輪。

我們經常講聞思修,聽了以後,要深入去展開思考,最後非常清楚自己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裡,我們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去追求的東西是多麼的渺小,之後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更廣闊的天地,以前在意的東西都成為小事。我們的房子、票子等等,我們認為那麼了不起,如果站在月球上去看,地球上的一切都那麼渺小,不值一提,這樣我們就有了開闊的眼界,高瞻遠矚的視野,曾經深深執著的,變得無關緊要,這就是修行的作用。

有沒有別的邏輯,有沒有別的推理。

如果因果有先後,因緣在前,果法在後呢?是不是就可以成立呢?這就是他生或者他作。

表面上看起來,這是非常合理的,但仔細觀察,所謂有前後,就是因緣存在的時候,果法根本不存在。果誕生的時候,因緣又不存在了。問題就是,因緣如何把力量傳遞給果法,讓它誕生的呢?這個時候,在當下這個宇宙空間,果法根本不存在啊!如何傳遞,力量根本無法發揮。果法如果存在,因緣還有可能對它發揮作用,它根本不存在,又怎能發揮作用呢?如果還沒有誕生,意味著當下根本不存在,因緣往哪兒發揮作用呢?因緣再有力量,也沒有用武之地。只要有前後,其中一個必然不存在,就像虛空一樣,這樣一來,其中存在的一方根本不能毀滅另一方,也不可能讓它誕生。

所以,因果同時存在,因果一前一後,都沒有辦法建立,所以佛教就叫做“不生不滅”。沒有任何因緣讓物質誕生過,不生、不滅、不住,生、住、滅三者都不存在。

往外面觀察,就是中觀;往內觀察就是大圓滿前行很深的一部分,很高級別的特殊加行。”

夢中的規律

既然自作他作都不是,但不觀察的時候,也有錯覺的規律,就像做夢的時候也有夢中的規律一樣。

現實生活中,我們以為因在前,果在後,幾個星期前這裡播了一顆種子,幾個星期後,這裡長出了苗芽,所以苗芽是種子產生的,我們將其定義為因果。加上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規律,我們就判斷其為千真萬確的因果關係。

但如果從微觀世界去看,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就像高速旋轉的旋火輪一樣。環形火圈就是宏觀世界,微觀世界就是一個個亮點,如果沒有看清微觀世界的真相,我們根本無法知道旋火輪的真相。同樣,要了知世界的真相,宏觀世界的結論都是錯的。當然,人類需要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需要這些錯誤的感官。之所以外面的世界與我們的感官相應,是因為外面的世界都是我們的感官創造的。

比如,當我們在看日出時,所有人都認為,自己看到的,是當下的太陽,但實際上我們看到的太陽已經消失,我們看到的,只是八分鐘之前的太陽。

同樣,高原的星空中,有無數的星星,但其中很多星星,來源於幾千年、幾萬年之前的星球,千百萬年之前,它們已經消失了,我們卻認為自己看到的是現在的星星,這都是錯覺的結果。

豆種和幾周之後的豆芽,沒有任何關係,在超級微觀的世界中,物質根本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樣簡單。

佛教的因果關係,因果規律,就像投影機中投射出的影像一般,只是一種假像。

哲學喜歡將事物歸結為唯心或唯物。但這些都是在宏觀的層面在研討,在佛教的微觀或超微觀觀察中,連唯物唯心都不說,只是阿賴耶識上的東西在發揮作用,就像投影儀的作用,投影儀投射出來的影像,來源於投影儀,但人們卻以為是真實的,就像一隻猴子看電影,會信以為真一樣。這樣一層層往內追究,最後可以到達心的最原始的面目。否則所有向外的、宏觀的觀察,都看不到真相。

為什麼宏觀世界有這樣的規律呢?佛經中講,因為一切都是空性,沒有自己的本質,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佛經中講:物質的力量不可思議,在某種特殊因緣下,一切都可能發生。

所以,非自作也非他作。

佛教的有些派別也認為,自作不可能,他作應該可以成立,後來,龍樹菩薩以超級智慧否決道:除非不觀察,如果仔細觀察到底,自作、他作任何結論都得不到,都不合理。

當然,如果要在這個錯覺中生活,那就不觀察,然後遵從宏觀規律,斷惡行善,這樣就可以。

非自他俱作。

自他共同作更不可能成立,否則自作他作的錯誤都有了。

非自在化。

大自在天,即梵天,當時的印度教,也即現在的婆羅門教的造物主。有些大學教授認為,佛教也這樣講,經過千百年的演化,佛教的一些理論被他們吸收,以至於失去了原來的觀念,連他們內部都不承認。

無論如何,梵天是他們的造物主,他們認為,世界是梵天製造的。

另一個造物主,是遍入天。

佛教認為,大自在天或遍入天只是一種天人,就像人間的國王一樣,只是勢力福報比較大的天人而已,並不是什麼造物主。

亦非時變。

佛教並不是說不需要時間,任何東西的成長,都需要時間。佛教說這句話,主要也是針對某種外道。

當時的某種外道認為,時間是造物主,一切都是時間創造的。

時間不能獨立存在,除了物質的變化以外,沒有獨立的時間,更何況是造物主?

非自性生。

數論外道認為:世界上有一個本性,任何東西都從本質當中誕生。

實際上,數論外道的觀念比其他外道深刻。他們所謂的本性,就是阿賴耶識。他們的修行人打坐,經常安住于阿賴耶識當中,卻沒有突破阿賴耶識,所以他們給阿賴耶識創造了一個名詞——自性。並將其解釋得很奇怪——真實、永恆等等。

佛教認為,也沒有自性生。雖然阿賴耶識中有很多種子可以發揮作用,但也不是造物主。

非假作者。

不需要憑藉任何一個造物主,除了自己的因緣以外,不需要其他因緣。

就像稻種、水、土壤、溫度等等之外,不需要其他因緣一樣。

亦非無因而生。

也不是無因無緣而生。不觀察有因有緣,一經觀察,因果不存在、不成立。

佛教講的不生不滅,只是微觀世界的真相。眼耳鼻舌身的世界,不必去否定。就像我們無需談論旋火輪一樣,如果要談論旋火輪,就要去討論旋火輪的原因,這就進入了微觀世界和超微觀世界。

本來勝義和世俗的定義,都是各執一詞、無法統一的。但總的來說,微觀世界就像投影儀,超微觀世界就像投影儀中的重要部件,宏觀世界就像投影儀投射出來的畫面。外面的所有畫面,都來自於微觀世界。

雖然。父母和合時。及余緣和合之時。

包括父母和合,以及父母的福報,如果父母福報特別大,中陰身福報特別小,或者反之,都是不可能投生的因緣。雖然有成千上萬的中陰身徘徊在中陰世界,但投胎卻是很難的,具體情況,可以看《阿難入胎經》

無我之法。無我我所。猶如虛空。彼諸幻法。因及眾緣無不具足故。依彼生處。入於母胎。則能成就執受種子之識。名色之芽。

雖然從本質而言,沒有我,也沒有我所,猶如虛空,但這些如夢如幻的法,卻有著現象的錯覺,當所有因緣都萬事齊備的時候,依靠她的母胎——生處,就可以進入母胎,之後就能成就有感受、有覺受、有知覺的視覺、聽覺等識。之後就產生名色的苗芽,十二因緣便從此而起。

《稻杆經》的核心部分,就是宏觀世界有因有緣有法則,微觀世界一切都不存在,猶如旋火輪。

我們經常講聞思修,聽了以後,要深入去展開思考,最後非常清楚自己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裡,我們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去追求的東西是多麼的渺小,之後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更廣闊的天地,以前在意的東西都成為小事。我們的房子、票子等等,我們認為那麼了不起,如果站在月球上去看,地球上的一切都那麼渺小,不值一提,這樣我們就有了開闊的眼界,高瞻遠矚的視野,曾經深深執著的,變得無關緊要,這就是修行的作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