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客家習俗之五鬼弄金獅

獅子是漢族的辟邪獸, 客家人是中原漢族的後裔, 所以客家人喜歡獅子, 也特別喜歡舞獅, 在客家地區這個信仰繁雜的民系裡, 人們深信獅子能驅邪, 能給人們帶來吉祥安康。

據碧峰寺僧人、“席獅”第二代傳承代表釋彰龍法師回憶, 從清末至20世紀“文革”前, 席獅舞在梅州城區民眾的“香花佛事”中發展興旺, 十分盛行。 席獅舞時, 由一個和尚就地卷起草席作為“獅子”, 另一個和尚拿“青”(多用長命草作“青”)持扇伴舞, 表演程式有出獅、引獅、舞獅、種青、偷青、藏青、搶青、逗獅、入獅等數個環節, 整個表演約20分鐘, 用鑼、鼓、鈸、客家大鑼鼓伴奏。

雖然席獅舞的道具和伴奏都很簡樸, 但顯現出一種特有的質樸、親和美, 頗有“鼓盆而歌、長歌當哭”的意境, 並有祝願和保佑在世之人安康祥和之意。 席獅舞的流傳與客家人特殊的人文地理環境有關。 客家人多依山近水而居, 房舍矮小, 居住極為分散, 辦喪風俗都是日夜通宵, 時間較長, 眾多宗親族戚、朋友的住宿成為大問題, 緣於此, “香花佛事”中的席獅舞就成了深受人們歡迎的必備項目。

五鬼弄金獅是流傳於大埔, 紫金縣一帶的獅舞, 它取材於唐僧取經的一段民間傳說。 相傳唐僧取經途中遭遇毒霧作瘴, 訪悉獨有靈山之仙獅能除此害, 特令弟子前往, 用請、引、弄等方法, 求得仙獅出山驅邪除害。 活動以兩個孫悟空、一個沙僧、一個豬八戒、一個駝背佛(俗稱五鬼)與金獅對舞、互相逗弄為主要情節。 表演上糅合武功、雜技表演。 如五鬼逐金獅(一般跳越兩至三張並連的八仙桌或四方台),

孫悟空亦跳桌緊追。 此外, 還有“猴子騎桌角”、“翻高架”, 以及豬八戒、沙僧、駝背佛詼諧有趣的表演, 屬於別具一格的獅子舞。

耕作人/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