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家鄉的旋律

《家鄉的旋律》

文/ 甯興梅

圖/鄧洪攝影

“滇北鎖鑰”是霞客先生的足跡所印之地, 亦是我心田上的音樂盒。 從我第一次睜開眼, 去感受大千世界開始,

我就足夠幸運地成為了上帝的寵兒, 擁有這獨特的禮物。 足下的每一寸土地, 單曲迴圈, 你可知, 它有多美?

輕 調

還不等睡意褪去, 枝頭的鳥兒就迫不及待的互相敘說昨夜的趣事, 都在抱怨山谷裡的晚風太招搖, 引得一陣陣歡喜。 待你還未見其影, 先聞其聲, 懷著一顆泛著淡淡暖意的心, 準備展開一天的活動之際, 別提放眼望去的對面之山有多麼動人了。 在這個群山環繞的背景下, 生活的小調輕輕升起。 晨氣氤氳, 紅花多姿。 誘人的山茶在龍納河附近的山坡上, 早已脫去了別致的精美禮服, 而後, 傲然挺直身軀, 換上下一套上天給予的外套。 媽媽說, 山茶花在那隱蔽的土地上等待著我們的拜訪。 我們一行人,

便於每年的好時機都去赴約。 花瓣紅如烈焰, 卻未滿張揚之氣, 恰到好處的鮮美。 尋覓豔花, 沾點清流, 久久環繞心底。 自然的語言實在神秘, 我便只好與清水對話, 龍納河的清波輕輕的翻身兒, 而後觸摸兩岸陡壁, 又向前挪去。 幾隻小流分叉到山路上, 又形成了幾處, 用被人削去了半截的小來引出晶透的山泉。 這甘甜之味直至血液, 暖過眾人的心靈。 還有那青松更是不甘示弱, 神曳多姿的晃過了多少個四季輪回。 而我也晃出了小時候的記憶。 每逢春節, 幾天前我便抑制不住激動的情緒, 想要去採摘松葉。 背著小籮筐, 等待著屋中被鋪滿松葉, 好嬉戲打鬧一番。

故鄉的自然是素潔的輕調, 起舞眼前。

圖/鄧洪攝影

快 曲

踏著晨光出門, 披著星月歸來。 小村莊裡的農耕是無比熱烈的, 村民飽含激情地迎來一場又一場楊梅豐收的節日與拾菌的日子。 富民擁有著聞名遐邇的楊梅, 而這些果粒豐盈, 晶瑩剔透的可愛之物, 是人們辛勤勞動換來的。 從黎明至日出, 抬著鋤頭的壯年陸陸續續趕至農田。

就算是灼燒人心的毒辣辣的太陽在頭頂直射, 在空中燃燒, 你也能見到他們。 躬著身, 赤著腳, 亦是踩著裹滿黃泥的舊鞋, 大把大把抹去止不住溢出的汗。 不一會兒, 仿佛後背將要被這熊熊“大火”燃破。 可謂“力盡不知熱, 但惜夏日長”。 再過些許時光, 當五月悄然而至, 一場盛宴實在引人注目。 男女老少皆在楊梅地裡, 享受甜中帶著一絲絲耐人尋味的微酸的果實。 我們在他們的身旁守望, 一起走過它們由澀綠變為黑紅的時光。 待山頭的菌爬滿叢林, 一堆堆的小夥伴尾隨著大人去採摘。 那些讓人垂涎三尺的時節裡, 山上人頭攢動。 晚飯過後, 無論是人們精疲力竭或無事可做, 村莊裡的老樹下, 均會定時圍聚一團,
茶餘飯後的家常隨晚風輕輕飄走。 尤其是在過年時, 擁有最大庭院的人家, 會迎來全村共度的篝火晚會——彝家跌腳舞。

故鄉的農耕是火熱的快曲, 挑撥心弦。

圖/段紹雲攝影

挽 歌

很小的時候, 去姑媽家長時寄居的假期, 是讓我可以充滿期待的夜不能寐的時刻。 大概因為這裡是最富民的農莊,它毫不遜色的表達了家鄉山多平地少的地形。可又不僅僅是秀美的自然讓我心潮澎湃。相比之下,親切和藹的村民,好像擁有神奇的魔力,可以讓一個大約三歲的小女孩,放下對待所有陌生人兒的膽怯,沒有都市的冷漠與孤傲之感。當我眨巴著眼睛,疑惑的望向一個個從門前經過的大人,他們每個都會駐足於我面前,要麼咧著嘴逗我玩,要麼投給我一個溫暖的懷抱和明朗的笑容。如沐春風如吮甘露,如照暖陽。更不用說每個開朗活潑的兒童,無論年齡相差或大或小,總會融洽地相聚一團。在此刻回首,我只記得那時的我總在疑問,為什麼只有在這個地方才能擁有處處是家人的溫暖?這個謎團現在似乎早已有了答案……每逢哪戶人家辦喜事和喪事,全村的婦女個個積極參與,當作自家的必要勞作般對待。在隆冬中,捋起衣袖,奮力清洗,放任鍋碗瓢盆在水中碰撞。一邊說笑著近期的大事小事,一邊爭先恐後的收拾髒亂的飯桌。勤勞的人民從不把樂於助人當作贏得他人讚美的工具,更是種深深住在骨子裡的善良與淳樸。

故鄉的民風是悠揚的挽歌,縈繞耳際。

圖/鄧洪攝影

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到未來。這方樂土孕育著無數生靈。這個音樂盒的搖曳多姿背後,是我無數個夜晚,閉上雙眼就想去觸及的旋律,也是中華大地上傲然挺立的寶地。

滇北鎖鑰在呐喊!

大概因為這裡是最富民的農莊,它毫不遜色的表達了家鄉山多平地少的地形。可又不僅僅是秀美的自然讓我心潮澎湃。相比之下,親切和藹的村民,好像擁有神奇的魔力,可以讓一個大約三歲的小女孩,放下對待所有陌生人兒的膽怯,沒有都市的冷漠與孤傲之感。當我眨巴著眼睛,疑惑的望向一個個從門前經過的大人,他們每個都會駐足於我面前,要麼咧著嘴逗我玩,要麼投給我一個溫暖的懷抱和明朗的笑容。如沐春風如吮甘露,如照暖陽。更不用說每個開朗活潑的兒童,無論年齡相差或大或小,總會融洽地相聚一團。在此刻回首,我只記得那時的我總在疑問,為什麼只有在這個地方才能擁有處處是家人的溫暖?這個謎團現在似乎早已有了答案……每逢哪戶人家辦喜事和喪事,全村的婦女個個積極參與,當作自家的必要勞作般對待。在隆冬中,捋起衣袖,奮力清洗,放任鍋碗瓢盆在水中碰撞。一邊說笑著近期的大事小事,一邊爭先恐後的收拾髒亂的飯桌。勤勞的人民從不把樂於助人當作贏得他人讚美的工具,更是種深深住在骨子裡的善良與淳樸。

故鄉的民風是悠揚的挽歌,縈繞耳際。

圖/鄧洪攝影

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到未來。這方樂土孕育著無數生靈。這個音樂盒的搖曳多姿背後,是我無數個夜晚,閉上雙眼就想去觸及的旋律,也是中華大地上傲然挺立的寶地。

滇北鎖鑰在呐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