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北京團河行宮

團河行宮位於大興區西紅門鎮團河北村, 距離南三環15公里。 團河行宮是清代皇帝前往南海子行獵時修建的四所行宮中最豪華的一座。 南海子是元明清三代著名的皇家園囿, 東西長17公里。 南北寬12公里, 總面積210平方公里。

團河行宮地處北京市大興區境內, 距黃村鎮僅3公里。

行宮占地500餘畝, 有各類建築600餘間, 是清王朝在北京地區建造的最大、最宏偉、設施最完備的皇家行宮。 行宮四周土山蜿蜒起伏, 行宮內有著名的璿源堂、涵道齋、清懷堂、漪鑒軒、鏡虹亭、珠源寺、歸雲岫、狎鷗房等團河八景, 還有雲隨亭、翠潤軒、鑒止書屋、禦碑亭、四方亭、大小船塢等著名建築。

團河行宮建於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 是北京地區最大的一座行宮。 行宮中不僅留下了乾隆至光緒六位皇帝和慈禧太后的足跡、墨寶, 而且在《日下舊聞考》、《順天府志》和《天府廣記》等許多史籍中都有詳細的記載。

世事多劫, 經過八國聯軍的搶掠、日本飛機的轟炸、國民黨軍隊的糟蹋以及“文革”時期的破壞, 團河行宮漸成廢墟。

為了保護團河行宮, 市文物局和大興區委、區政府從1985年以來先後多次對團河行宮進行保護修繕。 2001年團河行宮晉升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團河行宮因為近在天子腳下, 所以不僅是皇帝休閒度假、打獵、娛樂之處, 而且還是皇帝理政的地方, 這一點在行宮中實為罕見。 因為團河行宮是乾隆皇帝最後興建的一座建築, 集中了行宮的優點和長處, 因此說團河行宮是研究清代建築、休閒、衣飾和民俗等“行宮文化”的重要載體, 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