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傳說出生就長著牙齒,11歲打死猛虎,宋太宗看不起他卻釀成大禍

綜觀歷史, 每一個朝代都有盛有衰, 正如一個人一樣, 從小到大, 從弱到強, 又有盛到衰, 這個過程誰也阻止不了。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西夏王朝, 200多年興衰史, 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我們今天說的是它如何從小到大, 逐步崛起的!

北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 太宗趙匡義得到了一喜一憂兩個不同的消息, 這兩個消息都和西北黨項人有關。 好消息是夏州李氏割據勢力的首領, 割據銀、夏、綏、靜、宥五州之地的定難軍留後李繼捧在內外交困下率親屬入朝至汴京, 宋朝從而兵不血刃地解決了唐末以來的西北黨項割據勢力,

促進了國家的統一。 壞消息是李繼捧的族弟李繼遷逃出銀州, 在地斤澤一帶起兵反叛。 但宋太宗並沒有把李繼遷這一小股反叛勢力放在眼裡。 在他看來, 西北已經平定, 桀驁不馴的黨項人終於歸順朝廷了。 可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 後來西北的局勢完全超出了他的預料, 黨項人並沒有那麼馴服, 他們在李繼遷的領導下, 在北宋的西北邊僵掀起了一股血雨腥風, 使西北成為黨項人的獨立王國。

李繼遷是黨項人中的英才,他是黨項族首領、銀州防禦史李光儼的兒子, 高祖是唐末鎮壓黃巢起義而戰死的黨項首領拓跋思忠, 曾祖李仁顏曾任唐朝銀州防禦使, 父親李光儼在五代後晉、後周時先後世襲銀州防禦使李繼遷生於宋建隆四年(963年), 據說他生下來的時候就長著牙齒, 長大後勇收有智謀, 是天生的領袖。 傳說李繼遷11歲時, 率領隨眾騎馬打獵, 在山上遇到一隻斑斕猛虎, 眾人都作常害怕, 李繼遷卻不慌不忙,他讓大家都躲到樹叢裡,自己爬上一棵大樹,

連射數箭正種猛虎要害。 這件事在黨項中廣泛傳頌, 李繼遷小小年紀名噪一時,不到20歲就被定難軍節度使李光睿任命為定難軍管內都知蕃落使。 黨項人因為在唐末鎮壓黃集起義有功, 唐朝政府封黨項大首領拓跋思恭為定難軍節度使, 賜姓李。 從此, 黨項人開始雄踞于西北高原.成為名副其實的藩鎮之一。

經過唐、五代、北宋三朝, 黨項已在西北盤踞近百年, 儼然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小朝廷。 到北宋太宗時, 由於繼任的定難軍留後李繼捧不被黨項豪族認可, 在一片反對聲中, 李繼捧無奈只好率親屬移居汴京, 向宋廷獻出了割據多年的銀、夏、綏、宥、靜五州之地。 李繼遷是堅決反對李繼捧獻地歸順的, 可是怎麼逃出城呢?李繼遷想了個好辦法, 他借自己的奶娘去世要出城安葬, 把兵器放在棺材, 率領數十名親信打開城門, 逃出了銀州城, 一直逃到黨項祖先世世代代放牧的發跡之地、夏州東北三百里的地斤澤。 在這裡, 李繼遷開始網羅逃散的黨項部眾, 以過去黨項李氏的恩德及民族復興為號召,

把黨項族的大酋長們都召集到自己的大帳集會, 並拿出高祖拓跋思忠的畫像給大家看, 神情激憤地說道:“我們黨項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 可是宋朝卻想霸佔我們的家鄉.現在是黨項人生死存亡的關頭了, 大家如果沒有忘掉李氏祖先對黨項人的恩惠, 可以跟著我一起為復興黨項而努力嗎?”大家聽了李繼遷的豪言壯語都異常激動, 紛紛表示一定哲死追隨李繼遷, 重新復興黨項族。 李繼遷又採取與黨項大酋長結為親家的辦法, 迎娶他們的女兒, 從而建立了穩固的聯盟, 前來歸附的黨項部眾越來越多, 李繼遷開始了黨項族的復興之路。

但是李繼遷的復興黨項之路並不順利。一開始李繼遷的勢力還很弱小,時常受到宋軍的猛烈打擊。雍熙元年(984年)九月,末朝夏州知州尹憲和都巡檢使曹光實探知李繼遷的藏身地,派遺一支精銳的騎兵前去捉拿他,最後殺了李繼遷的族眾500多人,還抓獲了他的母親和妻子,掠獲了黨項族大量的牛馬等財物。李繼遷急忙逃跑,才沒有被捉住。

但李繼遷並沒有氣餒,他繼續聯絡黨項各部落,不斷壯大自己的勢力。雍熙二年(985年),時機終於來了,銀州黨項首領拓跋遇派人和李繼遷聯絡,願意做內應,攻下銀州城。李繼遷將計就計,派人去見宋朝鎮守銀州的將領曹光實,說自己準備投降。曹光實不知是計,出城受降,結果被李繼遷的伏兵打敗,曹光實也被殺死,李繼遷奪取了銀州城。為了得到與宋朝為敵的遼朝的支持,李繼遷派使臣向遼稱臣,得到了遼的認可,被封為“定難軍節度使”;李繼遷還向遼請婚,遼聖宗把義成公主嫁給他,還賜給他戰馬3000匹。宋朝在與李繼遷的作戰中屢次受挫,只好於淳化二年(991年)封李繼遷為銀州觀察使,賜姓名趙保吉,封李繼遷的弟弟李繼沖為綏州團練使,這樣,李繼遷兵不血刃地取得了銀、綏二州。李繼遷終於邁出了復興黨項的關鍵一步,獲得了穩固的割據地盤。

但是李繼遷並沒有因為獲得了一點小小的勝利就盲日樂觀。他深深地感到,自己率領的黨項人要想獲得更大的發展,必須建立更穩固的地盤。李繼遷佔據的銀、夏等州地處陝北黃土高原,這裡氣候幹早,人口稀少,土地貧瘠,經濟基礎薄弱,並不是一塊稱王稱霸的理想之地。擺在李繼遷面前的難題是,要麼困守在這裡,要麼向外發展,擴大地盤,增加國土和人口,只有這樣,才能和遼、宋這樣的大國相抗衡。可是北方有強大的遼朝,東部、南部有強大的宋朝,以黨項人的實力是很難與之抗衡的,向東、向北、向南發展都受到很大的制約。銀、夏等州處在獲三面臨敵的危險狀態,是坐以待斃?還是努力求生?李繼遷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既然東、北、南三面都沒法發展,那麼西面行不行?李繼遷把目光投向了廣闊的西北地方。突然,李繼遷的眼中顯露出興奮的神情,他不禁仰天長笑起來,連忙下令:“趕緊把各部落首領都召集來,我要宣佈重大的決定。”

李繼遷的兒子李德明、弟弟李繼沖,以及漢族謀士張浦等人來到李繼遷的大帳,都莫名其妙,不知道李繼遷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只聽李繼遷興奮地對大家說:“今天我們黨項人復興的機會到來了,我決定向西拓展黨項人的領土,我們的目標將是這裡。”說著李繼遷把手指向了地圖上西北的一座城鎮,大家順著他的指向一看,只見地圖標明的那座城正是雄踞塞北的重鎮靈州。大家都迷惑地看著李繼遷。李繼遷的兒子李德明問道:“父親,靈州遠在數百里之外,僻處西北,遠離我們黨項的祖居之地,況且那裡現在有宋朝大軍駐紮,我們為什麼要捨棄自己的故鄉去攻打靈州呢?”

李繼遷望著迷惑的眾人,解釋道:“大家不要小看靈州,靈州四塞險固,周圍有賀蘭山和黃河天險,是一塊建都稱霸的絕佳之地。靈州雖然距離銀、夏等黨項祖居之地比較遙遠,但那裡也有黨項部落世代生活,我們正好可以聯合靈、鹽等州的黨項人一起建立霸業。況且靈州是宋朝防禦的薄弱環節. ,雖然有黃河灌溉之利,但宋朝官吏不知利用,每年要從關中等地運送大覺糧食到靈州去,長途運輸,路途艱難,宋朝早已不堪重負。靈州雖然地形險要,易守難攻,但是只要我們截斷靈州糧道,把靈州周圍的城池統統攻取,靈州就變成了一座孤城,城破指日可待。我黨項族奪取靈州後,就不必困守在這沙漠貧膺之地,而是獲得了一塊農牧兼宜、可攻可守的後方基地。靈州周邊沒有強大的敵人,只要我們固守靈州,東與銀、夏等州互相呼應,就會遊刃有餘,進退自如了。靈州西而的河西之地,有不少弱小的割據勢力,比如吐蕃、回鶻、涼州政權以及沙州、瓜州的曹氏政權,都不過是苟延殘喘的無能之輩,只要我們黨項以靈州為基地,向西拓展,西掠吐蕃之健馬,北收回鶻之精兵,河西將盡人我黨項囊中。到時候,我們黨項以靈州為都城,以銀、夏為東翼,河西為側後,開疆擴土,國土富饒,兵員充足,何愁黨項不能復興呢?”

大家聽了李繼遷的分析,都解開了疑惑,覺得非常有道理。統一了黨項內部的意見後,李繼遷開始了三次攻打靈州的艱難之爭。

至道二年(996年),李繼遷按照既定的計畫,開始首次攻打靈州。這次靈州之戰主要是為了截斷靈州糧道,使靈州沒辦法從宋朝得到補給。這一年的年初,宋朝為了加強靈州防禦,命令洛白守榮等護送糧食40萬石到靈州去,並且命白守榮將輜重分為三隊,送糧的民夫自帶弓箭防身,護衛的士卒列成方陣前進,遇到敵人攻打就各自為戰,還命令會州觀察使田紹斌率軍進行支援。但是,當時任陝西轉送副使的大臣盧之瀚卻違抗命令,讓白守榮把三隊並為一隊。導致宋軍的運糧隊從經過靈州南面的浦洛河時,遭到埋伏的李繼遷軍隊的突襲,結果宋軍大敗,40萬石糧食全被李繼遷奪去,這次截糧大戰拉開了宋夏靈州大戰的序幕。李繼遷打敗運糧宋軍後,立即率師直搗靈州。宋太宗聽說糧草被劫,靈州被圍,連忙命令靈州周邊的環、慶等州的軍隊前往救援。靈州守軍將領竇神寶秘密派人到靈州周邊購買糧食,暫時緩解了靈州缺糧的困境,又出兵擊敗了李繼遷的圍城大軍,保全了靈州。

李繼遷首次攻靈之戰並沒有取得成功。卻時刻威脅著宋朝由環、慶等州到靈州運送糧炯的通道。為了改變這種不利局面,宋太宗下令宋軍五路出擊,想一舉消滅李繼遷。至道二年九月,宋太宗命令李繼隆、丁罕、範廷召、王超、張守恩五員大將分別從環州、慶州、延州、夏州、麟州出兵,攻打李繼遷。但宋朝五路大軍缺乏統一指揮和行動,育目冒險進軍,其中李繼隆,丁罕兩軍連李繼遷軍隊的影子都沒見到就收兵回營,張守恩遇到李繼遷的軍隊後.不敢主動出擊,只有範廷召、王超的軍隊打敗了李繼遷的小股部隊,獲得了小勝。這次軍事行動失敗後,宋朝君臣失去了保衛靈州的信心,對李繼遷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股放棄靈州、苟且偷安的思想彌漫開來。負責為靈州運送給養的陝西諸州軍儲、大臣張鑒居然給宋太宗上書說:“靈州這塊地方,孤懸塞外,雖然名義上說是西北軍事要地,但實際上是中原華夏的累贅,朝廷要守住這塊無川之地,必須要竭盡中原的物力來供給,使防守靈州的軍隊疲於奔命。現在不如把靈州賜給李繼遷,讓他知道朝廷的恩德,也可以免除百姓繁重的勞役。”宋太宗雖然還想繼續解靈州之圍,但不久就病逝了。宋真宗繼位後,朝野上下放棄靈州的呼聲更加高漲,連宰相呂端等朝廷重臣也紛紛要求放棄靈州招撫李繼遷,只要李繼遷肯稱臣,什麼條件都可以答應。

至道三年(997年),李繼遷趁宋太宗去世宋真宗剛剛即位的時機,第二次率兵攻打靈州,這次攻城又以失敗告終。李繼遷被宋朝的河外都巡檢使楊瓊擊敗於靈州西而的合河鎮,李繼遷不得不遣使到京請求歸降,宋真宗正式任命李繼遷為夏州刺史、定難軍節度。宋朝君臣的苟且偷安之舉終於使得李繼遷羽翼漸豐,成為宋朝西北的大患。

兩次攻打靈州的失敗,使李繼遷看到了宋朝強大的國力,但他奪取靈州的決心並沒有改變。李繼遷認識到靈州之所以難以攻取,是因為靈州的兵力還比較強大,周圍還有很多宋軍的重要堡壘,要想奪取靈州,只能循序漸進,一步步地進行蠶食,先把靈州周圍的宋軍據點全部拔去,再斷絕靈州通向外界的一切退路,到那時候,靈州就變成了一座孤城,就算再堅固,也會有攻破的一天。

咸平元年(998年),李繼遷不斷掃清靈州週邊的軍事要地,控制交通要道。盡力爭取靈州附近黨項熟戶歸順。咸平三年九月,宋朝新任命的靈州知州、隴州刺史李守恩,度支郎中陳緯等押送糧響到靈州,路過環州北面的荒原時,遭到李繼遷大軍的伏擊,李守恩、陳緯戰死,而負責援助糧運的宋將王榮也被擊敗。宋朝運往靈州的糧炯再次被李繼遷奪取,使得運糧之道再次斷絕,靈州的處境更加險惡。咸平四年(1001年)九月,李繼遷向靈州河外的懷遠鎮、定州等地發動進攻,定州、保靜等靈州河外五城以及清遠軍等宋軍據點全被攻佔,靈州成了一座孤城。

危難之際,宋真宗任命自己的得力大臣裴濟到靈州擔任知州,同時派兵部尚書張齊賢為徑、原、環、慶等州安撫經略使,準備對李繼遷採取強硬的軍事手段,但為時已晚。新任命的靈州知州裴濟,字仲博,祖籍山西聞喜.是唐朝宰相裴耀卿的第八世孫。裴濟性格剛毅,作戰勇猛,深受宋太宗趙匡義的寵愛。在太宗征伐北漢和遼的戰役中,裴濟身先士卒表現出眾,被太宗寄子重任。被任命為靈州知州後,裴濟率領軍民進行屯田,利用黃河水進行農業灌溉,得到了靈州百姓的信賴。但襲濟的任命還是沒能改變靈州被攻陷的命運。

咸平四年年底,宋朝君臣商量怎樣解決靈州危難的處境,朝臣們再次主張棄守靈州。知制浩楊億認為:“靈州已無法堅守,現在的形勢是守城有大害,棄城有大利。”兵部尚書張齊賢也說:“靈州當前的局勢已經無法挽回,只能準備在蕭關一帶建一座城寨,把靈州軍民安置在那裡。”宰相李沉也說:”如果李繼遷不死,那麼靈州一定會陷落到敵人的手裡,宋朝中一片棄守靈州的投降言論。只有時任陝西轉運使的劉綜認為如果棄守靈州,那正中李繼遷的下懷,宋朝將永無寧日。他主張在靈州南部的浦洛河建軍城,用來援助靈州。但宋真宗還是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最後總算決定派馬步軍都虞侯工超為西面部署,環慶路部署張凝為副將,率領6萬宋軍援救靈州,但遠水解不了近渴,為時已太晚了。

靈州知州裴濟見李繼遷率大軍把靈州圍得水泄不通,連忙率領全城軍民口夜堅守。城外,黨項大軍好像大海一般,把靈州這座孤城圍得像驚濤駭浪中的孤島,似乎片刻都會沉沒。望著靈州城外敵軍連綿不絕的營帳,裴濟不禁連聲歎息,知道靈州已經守不住了。連續多日堅守在城牆上,裴濟面色慘自,形容枯槁,但他仍以頑強的毅力堅持著。一旁的將士們勸他下城休息一會吧。這裡我們守著就好。裴濟長歎道:“宋朝諸臣無能,文臣誤國,武官怕死,可惜我看不見大宋收復靈州的一天了。靈州四塞險固,土地富饒,朝廷不能遣將守之,將它拱手送給李繼遷這個賊寇,黨項據有此地,就像猛虎插上雙翅,蛟龍潛人深淵,必然會成為大宋的心腹大患,從今以後,西北一帶再也不是大宋的國土了。”眾人勸道:“大人,事己至此儘快請朝廷發兵救援才是,或許還有一線生機。”裴濟歎了一口氣說:“現在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說著,他抽出佩劍,往袍子下擺一劃,只聽“嘶”的一聲,袍子被扯下一塊。裴濟又用刀刺破手指,在_上面寫了八個血紅的大字:“靈州急矣,請速救援!”寫完後,把血書交給一個心腹將校,說道:“你速速喬裝出城,把此信送到朝廷。告訴皇上,我裴濟生是大宋人,死是大宋鬼,誓與靈州共存亡!”

就在裴濟日夜盼望朝廷救兵的時候,宋真宗派遣的王超率領的救援大軍卻行動遲緩,到了環州就徘徊不進,離靈州還有數百里之遙。裴濟在黨項軍的日夜圍攻下,又堅守了數天之久,但救援大軍的影子仍未著到。在震天的呐喊聲中,李繼遷的大軍終於突破了靈州的城防,潮水般地湧人了靈州城。城裡火光四起,殺聲震天,裝濟鎮定地穿戴好自己的官服,率領僅有的兒名隨從,英勇地沖向敵陣,戰死在靈州的土地上。

正如裴濟所預料的那樣,李繼遷佔領靈州後,立即把靈州改名為西平府,開始大建宮室,設立百官,將它作為黨項建國的都城經營。從此,夏州李氏由唐末以來名義上屬內地王朝的藩鎮割據勢力,正式向自立的地方割據政權轉化,這塊土地也由此翻開西夏王朝輝煌的一頁。

但是李繼遷的復興黨項之路並不順利。一開始李繼遷的勢力還很弱小,時常受到宋軍的猛烈打擊。雍熙元年(984年)九月,末朝夏州知州尹憲和都巡檢使曹光實探知李繼遷的藏身地,派遺一支精銳的騎兵前去捉拿他,最後殺了李繼遷的族眾500多人,還抓獲了他的母親和妻子,掠獲了黨項族大量的牛馬等財物。李繼遷急忙逃跑,才沒有被捉住。

但李繼遷並沒有氣餒,他繼續聯絡黨項各部落,不斷壯大自己的勢力。雍熙二年(985年),時機終於來了,銀州黨項首領拓跋遇派人和李繼遷聯絡,願意做內應,攻下銀州城。李繼遷將計就計,派人去見宋朝鎮守銀州的將領曹光實,說自己準備投降。曹光實不知是計,出城受降,結果被李繼遷的伏兵打敗,曹光實也被殺死,李繼遷奪取了銀州城。為了得到與宋朝為敵的遼朝的支持,李繼遷派使臣向遼稱臣,得到了遼的認可,被封為“定難軍節度使”;李繼遷還向遼請婚,遼聖宗把義成公主嫁給他,還賜給他戰馬3000匹。宋朝在與李繼遷的作戰中屢次受挫,只好於淳化二年(991年)封李繼遷為銀州觀察使,賜姓名趙保吉,封李繼遷的弟弟李繼沖為綏州團練使,這樣,李繼遷兵不血刃地取得了銀、綏二州。李繼遷終於邁出了復興黨項的關鍵一步,獲得了穩固的割據地盤。

但是李繼遷並沒有因為獲得了一點小小的勝利就盲日樂觀。他深深地感到,自己率領的黨項人要想獲得更大的發展,必須建立更穩固的地盤。李繼遷佔據的銀、夏等州地處陝北黃土高原,這裡氣候幹早,人口稀少,土地貧瘠,經濟基礎薄弱,並不是一塊稱王稱霸的理想之地。擺在李繼遷面前的難題是,要麼困守在這裡,要麼向外發展,擴大地盤,增加國土和人口,只有這樣,才能和遼、宋這樣的大國相抗衡。可是北方有強大的遼朝,東部、南部有強大的宋朝,以黨項人的實力是很難與之抗衡的,向東、向北、向南發展都受到很大的制約。銀、夏等州處在獲三面臨敵的危險狀態,是坐以待斃?還是努力求生?李繼遷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既然東、北、南三面都沒法發展,那麼西面行不行?李繼遷把目光投向了廣闊的西北地方。突然,李繼遷的眼中顯露出興奮的神情,他不禁仰天長笑起來,連忙下令:“趕緊把各部落首領都召集來,我要宣佈重大的決定。”

李繼遷的兒子李德明、弟弟李繼沖,以及漢族謀士張浦等人來到李繼遷的大帳,都莫名其妙,不知道李繼遷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只聽李繼遷興奮地對大家說:“今天我們黨項人復興的機會到來了,我決定向西拓展黨項人的領土,我們的目標將是這裡。”說著李繼遷把手指向了地圖上西北的一座城鎮,大家順著他的指向一看,只見地圖標明的那座城正是雄踞塞北的重鎮靈州。大家都迷惑地看著李繼遷。李繼遷的兒子李德明問道:“父親,靈州遠在數百里之外,僻處西北,遠離我們黨項的祖居之地,況且那裡現在有宋朝大軍駐紮,我們為什麼要捨棄自己的故鄉去攻打靈州呢?”

李繼遷望著迷惑的眾人,解釋道:“大家不要小看靈州,靈州四塞險固,周圍有賀蘭山和黃河天險,是一塊建都稱霸的絕佳之地。靈州雖然距離銀、夏等黨項祖居之地比較遙遠,但那裡也有黨項部落世代生活,我們正好可以聯合靈、鹽等州的黨項人一起建立霸業。況且靈州是宋朝防禦的薄弱環節. ,雖然有黃河灌溉之利,但宋朝官吏不知利用,每年要從關中等地運送大覺糧食到靈州去,長途運輸,路途艱難,宋朝早已不堪重負。靈州雖然地形險要,易守難攻,但是只要我們截斷靈州糧道,把靈州周圍的城池統統攻取,靈州就變成了一座孤城,城破指日可待。我黨項族奪取靈州後,就不必困守在這沙漠貧膺之地,而是獲得了一塊農牧兼宜、可攻可守的後方基地。靈州周邊沒有強大的敵人,只要我們固守靈州,東與銀、夏等州互相呼應,就會遊刃有餘,進退自如了。靈州西而的河西之地,有不少弱小的割據勢力,比如吐蕃、回鶻、涼州政權以及沙州、瓜州的曹氏政權,都不過是苟延殘喘的無能之輩,只要我們黨項以靈州為基地,向西拓展,西掠吐蕃之健馬,北收回鶻之精兵,河西將盡人我黨項囊中。到時候,我們黨項以靈州為都城,以銀、夏為東翼,河西為側後,開疆擴土,國土富饒,兵員充足,何愁黨項不能復興呢?”

大家聽了李繼遷的分析,都解開了疑惑,覺得非常有道理。統一了黨項內部的意見後,李繼遷開始了三次攻打靈州的艱難之爭。

至道二年(996年),李繼遷按照既定的計畫,開始首次攻打靈州。這次靈州之戰主要是為了截斷靈州糧道,使靈州沒辦法從宋朝得到補給。這一年的年初,宋朝為了加強靈州防禦,命令洛白守榮等護送糧食40萬石到靈州去,並且命白守榮將輜重分為三隊,送糧的民夫自帶弓箭防身,護衛的士卒列成方陣前進,遇到敵人攻打就各自為戰,還命令會州觀察使田紹斌率軍進行支援。但是,當時任陝西轉送副使的大臣盧之瀚卻違抗命令,讓白守榮把三隊並為一隊。導致宋軍的運糧隊從經過靈州南面的浦洛河時,遭到埋伏的李繼遷軍隊的突襲,結果宋軍大敗,40萬石糧食全被李繼遷奪去,這次截糧大戰拉開了宋夏靈州大戰的序幕。李繼遷打敗運糧宋軍後,立即率師直搗靈州。宋太宗聽說糧草被劫,靈州被圍,連忙命令靈州周邊的環、慶等州的軍隊前往救援。靈州守軍將領竇神寶秘密派人到靈州周邊購買糧食,暫時緩解了靈州缺糧的困境,又出兵擊敗了李繼遷的圍城大軍,保全了靈州。

李繼遷首次攻靈之戰並沒有取得成功。卻時刻威脅著宋朝由環、慶等州到靈州運送糧炯的通道。為了改變這種不利局面,宋太宗下令宋軍五路出擊,想一舉消滅李繼遷。至道二年九月,宋太宗命令李繼隆、丁罕、範廷召、王超、張守恩五員大將分別從環州、慶州、延州、夏州、麟州出兵,攻打李繼遷。但宋朝五路大軍缺乏統一指揮和行動,育目冒險進軍,其中李繼隆,丁罕兩軍連李繼遷軍隊的影子都沒見到就收兵回營,張守恩遇到李繼遷的軍隊後.不敢主動出擊,只有範廷召、王超的軍隊打敗了李繼遷的小股部隊,獲得了小勝。這次軍事行動失敗後,宋朝君臣失去了保衛靈州的信心,對李繼遷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股放棄靈州、苟且偷安的思想彌漫開來。負責為靈州運送給養的陝西諸州軍儲、大臣張鑒居然給宋太宗上書說:“靈州這塊地方,孤懸塞外,雖然名義上說是西北軍事要地,但實際上是中原華夏的累贅,朝廷要守住這塊無川之地,必須要竭盡中原的物力來供給,使防守靈州的軍隊疲於奔命。現在不如把靈州賜給李繼遷,讓他知道朝廷的恩德,也可以免除百姓繁重的勞役。”宋太宗雖然還想繼續解靈州之圍,但不久就病逝了。宋真宗繼位後,朝野上下放棄靈州的呼聲更加高漲,連宰相呂端等朝廷重臣也紛紛要求放棄靈州招撫李繼遷,只要李繼遷肯稱臣,什麼條件都可以答應。

至道三年(997年),李繼遷趁宋太宗去世宋真宗剛剛即位的時機,第二次率兵攻打靈州,這次攻城又以失敗告終。李繼遷被宋朝的河外都巡檢使楊瓊擊敗於靈州西而的合河鎮,李繼遷不得不遣使到京請求歸降,宋真宗正式任命李繼遷為夏州刺史、定難軍節度。宋朝君臣的苟且偷安之舉終於使得李繼遷羽翼漸豐,成為宋朝西北的大患。

兩次攻打靈州的失敗,使李繼遷看到了宋朝強大的國力,但他奪取靈州的決心並沒有改變。李繼遷認識到靈州之所以難以攻取,是因為靈州的兵力還比較強大,周圍還有很多宋軍的重要堡壘,要想奪取靈州,只能循序漸進,一步步地進行蠶食,先把靈州周圍的宋軍據點全部拔去,再斷絕靈州通向外界的一切退路,到那時候,靈州就變成了一座孤城,就算再堅固,也會有攻破的一天。

咸平元年(998年),李繼遷不斷掃清靈州週邊的軍事要地,控制交通要道。盡力爭取靈州附近黨項熟戶歸順。咸平三年九月,宋朝新任命的靈州知州、隴州刺史李守恩,度支郎中陳緯等押送糧響到靈州,路過環州北面的荒原時,遭到李繼遷大軍的伏擊,李守恩、陳緯戰死,而負責援助糧運的宋將王榮也被擊敗。宋朝運往靈州的糧炯再次被李繼遷奪取,使得運糧之道再次斷絕,靈州的處境更加險惡。咸平四年(1001年)九月,李繼遷向靈州河外的懷遠鎮、定州等地發動進攻,定州、保靜等靈州河外五城以及清遠軍等宋軍據點全被攻佔,靈州成了一座孤城。

危難之際,宋真宗任命自己的得力大臣裴濟到靈州擔任知州,同時派兵部尚書張齊賢為徑、原、環、慶等州安撫經略使,準備對李繼遷採取強硬的軍事手段,但為時已晚。新任命的靈州知州裴濟,字仲博,祖籍山西聞喜.是唐朝宰相裴耀卿的第八世孫。裴濟性格剛毅,作戰勇猛,深受宋太宗趙匡義的寵愛。在太宗征伐北漢和遼的戰役中,裴濟身先士卒表現出眾,被太宗寄子重任。被任命為靈州知州後,裴濟率領軍民進行屯田,利用黃河水進行農業灌溉,得到了靈州百姓的信賴。但襲濟的任命還是沒能改變靈州被攻陷的命運。

咸平四年年底,宋朝君臣商量怎樣解決靈州危難的處境,朝臣們再次主張棄守靈州。知制浩楊億認為:“靈州已無法堅守,現在的形勢是守城有大害,棄城有大利。”兵部尚書張齊賢也說:“靈州當前的局勢已經無法挽回,只能準備在蕭關一帶建一座城寨,把靈州軍民安置在那裡。”宰相李沉也說:”如果李繼遷不死,那麼靈州一定會陷落到敵人的手裡,宋朝中一片棄守靈州的投降言論。只有時任陝西轉運使的劉綜認為如果棄守靈州,那正中李繼遷的下懷,宋朝將永無寧日。他主張在靈州南部的浦洛河建軍城,用來援助靈州。但宋真宗還是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最後總算決定派馬步軍都虞侯工超為西面部署,環慶路部署張凝為副將,率領6萬宋軍援救靈州,但遠水解不了近渴,為時已太晚了。

靈州知州裴濟見李繼遷率大軍把靈州圍得水泄不通,連忙率領全城軍民口夜堅守。城外,黨項大軍好像大海一般,把靈州這座孤城圍得像驚濤駭浪中的孤島,似乎片刻都會沉沒。望著靈州城外敵軍連綿不絕的營帳,裴濟不禁連聲歎息,知道靈州已經守不住了。連續多日堅守在城牆上,裴濟面色慘自,形容枯槁,但他仍以頑強的毅力堅持著。一旁的將士們勸他下城休息一會吧。這裡我們守著就好。裴濟長歎道:“宋朝諸臣無能,文臣誤國,武官怕死,可惜我看不見大宋收復靈州的一天了。靈州四塞險固,土地富饒,朝廷不能遣將守之,將它拱手送給李繼遷這個賊寇,黨項據有此地,就像猛虎插上雙翅,蛟龍潛人深淵,必然會成為大宋的心腹大患,從今以後,西北一帶再也不是大宋的國土了。”眾人勸道:“大人,事己至此儘快請朝廷發兵救援才是,或許還有一線生機。”裴濟歎了一口氣說:“現在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說著,他抽出佩劍,往袍子下擺一劃,只聽“嘶”的一聲,袍子被扯下一塊。裴濟又用刀刺破手指,在_上面寫了八個血紅的大字:“靈州急矣,請速救援!”寫完後,把血書交給一個心腹將校,說道:“你速速喬裝出城,把此信送到朝廷。告訴皇上,我裴濟生是大宋人,死是大宋鬼,誓與靈州共存亡!”

就在裴濟日夜盼望朝廷救兵的時候,宋真宗派遣的王超率領的救援大軍卻行動遲緩,到了環州就徘徊不進,離靈州還有數百里之遙。裴濟在黨項軍的日夜圍攻下,又堅守了數天之久,但救援大軍的影子仍未著到。在震天的呐喊聲中,李繼遷的大軍終於突破了靈州的城防,潮水般地湧人了靈州城。城裡火光四起,殺聲震天,裝濟鎮定地穿戴好自己的官服,率領僅有的兒名隨從,英勇地沖向敵陣,戰死在靈州的土地上。

正如裴濟所預料的那樣,李繼遷佔領靈州後,立即把靈州改名為西平府,開始大建宮室,設立百官,將它作為黨項建國的都城經營。從此,夏州李氏由唐末以來名義上屬內地王朝的藩鎮割據勢力,正式向自立的地方割據政權轉化,這塊土地也由此翻開西夏王朝輝煌的一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