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湖南歷史上什麼時候光棍多?十八十九世紀達峰值

2017年11月11日

家庭男性成員40歲以上未婚比例變化比例達到了最高值。 根據學者研究, 從17世紀晚期以來, 曾氏家族男性未婚成員所占比例大致呈現由低到高, 再由高到低的趨勢, 其中1800-1849年出生的所占比例最高。

這個50年“光棍”峰值是怎麼出現的?雖然曾氏家族作為個案無法說明整個湖南的情況, 但是當時人口的發展或可佐證曾家出現的問題是普遍現象。 18世紀到19世紀初是湖南人口高速增長的時期。 大致在乾隆爺剛登基的時候, 湖南人口急劇增加, 包括長沙、湘鄉在內的湘江中游的河谷、盆地一帶, 又是湖南人口密度較高的地區,

人口壓力最大。 土地稀缺, 無地佃農非常普遍, 辛辛苦苦一年連父母都養不活, 更不用說老婆孩子。 他們無力娶妻生子, 導致“光棍”比例升高。

相對照的, 湘鄉胡氏和長沙王氏未婚男性的比例則以1750年到1799年出生的為峰值, 比曾氏提前了50年。 曾氏家族成員的社會地位要高於胡家和王家, 經濟狀況較好的宗族可以用公產幫助族人, 延緩了貧困化的過程。

1800-1849年出生的男性恰恰是湘軍的主力, 為何他們在婚戀市場上不吃香?他們解甲歸田的時候, 雖然經濟條件大大改善, 但是已過了最佳婚配年齡, 不過他們卻為1850-1899年出生的家族成員創造了婚姻市場的有利條件, 1850-1899年出生的“光棍”比例大幅下降。

溺嬰現象和一夫多妻“製造”了光棍

時間到了民國時期, 婚戀市場對貧寒男性仍不善意, 男性被騙婚現象屢見不鮮。

1932年6月, 湖南大公報報導, 住在長沙河西東區楓樹塘的農民喻有田, 已經36歲了還沒找到老婆, 心裡十分焦急。 經過人的撮合, 娶王氏女為妻, 各種花費加起來為大洋58元。 誰知道, 10天以後老婆以回娘家的名義, 就一去不復返。 喻多處尋找仍未找到下落, 知道上當受騙也只能認栽。

男人找老婆難, 可以從性別比上找到原因。 一般來講, 性別比是以每100位女性所對應的男性數目為計算標準。 在民國時期, 性別比一直居高不下。 1929年內政部對11個省7個特別市人口調查非正式報告中提到, 男女性別比高達134∶100, 1938年有的省份性別比達到了224∶100。 1929-1934年中國8區99處鄉村人口的婚姻狀況所做的統計顯示,

男性未婚者占男性總人口的41.5%, 而女性未婚者占女性總人口的28.7%。 在城市, 未婚男性更是遠遠超過未婚女性。

男女比例失調是如何造成的?當時中國重男輕女現象比較普遍, 生下的女嬰當即溺死, 導致女性缺少和嚴重的光棍問題。

另外, 一夫多妻制也阻礙了女性資源的合理分配。 上層社會男性妻妾成群, 社會中下層難以適時婚配, 甚至被擠出婚姻市場。 在清朝, 1/3以上的貴族過著一夫多妻的生活, 而18、19世紀遼寧農民的一夫多妻率僅為千分之一。 同時, 對婦女再婚持限制態度, 也阻礙了對可婚配女性的再分配, 加劇了光棍現象的發生。

如今商家以光棍為噱頭搞行銷, 脫單不過是戲謔的調侃,

對於明清民國時期的中國男性來說, 卻是無法擺脫的傷痛和宿命。

參考資料:

明清以來湖南地區家族人口未婚狀況的考察(1413-1949)——郭玉峰

《婚姻擠壓下的中國農村男性》——劉利鴿, 靳小怡, (美)費爾德曼

湖南大公報(光碟)——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

作者: 編輯:湯革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