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千年古鎮鹿角的變遷:洞庭湖區古老集鎮的縮影

西元803年, 唐代大文學家韓愈貶官連州陽山令, 乘舟路過洞庭湖中時, 遠遠望見一山嘴突兀湖心, 形如雄鹿之角, 脫口而出:“此鹿角也。

”於是, 鹿角便成了這裡的地名。

鹿角西臨洞庭湖, 北距岳陽市25公里, 現屬岳陽縣榮家灣鎮。 歷史上的鹿角曾是洞庭湖區最繁華的集鎮之一。 早在隋唐時期, 鹿角就是著名的陶器產地, 產品通過水路源源不斷銷往周邊地區。 南宋時期, 鹿角有陶窯數百座, 陶業工人達四千多人。 一些大型的陶窯, 一座窯需數十人同時操作。 規模如此宏大的古窯群, 曾讓考古學家驚歎不已。 不難想像當年的鹿角是何等繁華。 今鹿角沿湖一帶十多公里長的地段, 分佈著大批古窯群遺跡。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來, 考古學家在這裡採集了壺、罐、缽、碗、碟等大量文物。 鹿角因此被列為全國六大古窯城之一。 1983年鹿角窯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明清時期,

鹿角是洞庭湖區土特產的大圩場, 商業非常發達。 史籍記載, 鹿角在繁盛年代曾有“錢碼頭”之稱, 錢莊、當鋪、布莊、旅館、酒坊等店鋪上百家, 形成了三條街道。 因魚產豐富, 鹿角又有“魚碼頭”之稱, 民間甚至有“鹿角街無魚, 洞庭湖無水”的說法。 由於地處洞庭湖與湘江黃金水道要塞, 又是重要的避風港, 碼頭上經常漁舟商船雲集, 桅杆林立。 一到夜晚, 漁火舟燈形成壯觀的水上街市。 因為是重要的水路驛站, 明朝成化年間, 朝廷在此設立了巡檢司。 清朝乾隆四十年(1755年)以後, 巴陵縣(今岳陽市)派主簿常駐鹿角, 故史籍中有“巴陵分縣”之說。

然而, 這個曾經“商賈往來不息”的“水驛重鎮”, 後來卻走向了衰落。

戰爭的摧殘是鹿角衰落的第一個原因。 鹿角控扼洞庭湖與湘江水道, 是歷史上的軍事要地。 南宋時期, 朝廷派嶽飛鎮壓洞庭湖區的楊麼起義軍, 這裡是主戰場之一。 鹿角附近的營盤嶺、點將台、牛皋嶺、校軍場等遺跡, 就是當年嶽飛及其部將牛皋的駐營地和練兵點將之處。 楊麼被嶽飛部將牛皋擒斬後,

當地百姓將他的屍體安葬在鹿角黃龍山, 現山上留有楊麼洞、楊麼墳等遺跡。 考古學家認為, 歷史上鹿角輝煌的陶器業, 就是因為這次戰亂, 大部分陶窯被毀, 從此一蹶不振。 民國初期, 南北軍閥在鹿角展開激戰, 鹿角變成一片廢墟。 1939年9月, 第一次湘北會戰, 日本侵略軍在鹿角登陸, 房屋幾乎被燒光, 鹿角再一次被摧毀。

水災的肆虐是鹿角衰落的第二個原因。 唐代詩人元稹在《鹿角鎮》一詩中描述:“去年湖水滿, 此地覆行舟。 萬怪吹高浪, 千人死亂流。 ”可見鹿角在古代就飽受水患之苦。 近代以來, 由於泥沙淤積和人工圍墾, 導致洞庭湖嚴重萎縮, 調洪蓄水功能減弱, 洪澇災害更加頻繁。 1954年的一場大水, 將整個鹿角全部淹沒。

2000年, 鹿角再次被淹。 實際上, 今天的鹿角早已經不是舊日的鹿角。 現在的鹿角是被洪水逼退到數百米外的高地重建的, 過去的那個鹿角只剩下了一片裸露的洲灘。

漁業資源的枯竭是鹿角衰落的第三個原因。 昔日的“魚碼頭”, 如今已很少看到漁船。 由於過度捕撈,洞庭湖的魚越來越少,漁民靠捕魚已無法維持生計。據說上個世紀70年代,這裡還有數百條漁船,但現在漁民都已經上岸另謀生路,真正的漁民幾乎沒有了。漁民被迫上岸其實他們自己砸了自己的飯碗。為了捕到更多的魚,漁民不惜採用電擊、布迷魂陣等極端方式捕撈,通常大魚小魚被一網打盡,最終形成了洞庭湖漁業資源接近枯竭的局面。不過,近年來政府每年春季對洞庭湖進行為期3個月的禁漁,這種局面據說有所改善。

水陸交通的變遷是鹿角衰落的第四個原因。在古代,鹿角是洞庭湖與湘江黃金水道的要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由此形成了繁華集鎮。但現在,隨著鐵路、公路的迅速發展,水路交通的作用已大大減弱,鹿角差不多成了被遺忘的角落。鹿角的境遇其實是洞庭湖區眾多古老集鎮的縮影。有關研究資料稱,古代洞庭湖區由於水上交通方便,形成的集鎮星羅棋佈,但隨著湖區地理的變遷,許多集鎮都已經“地望不詳,無從考究”。鹿角幾度重生,頑強地存續千年,已屬不易。

1949年之後,鹿角曾為岳陽縣所轄建制鎮,但2015年鄉鎮區劃調整中,整體併入了鄰近的榮家灣鎮。如今,走在鹿角不太寬敞的街道上,給人的感覺是平常而又平常,絲毫體會不到這座千年古鎮曾經有過的輝煌。

由於過度捕撈,洞庭湖的魚越來越少,漁民靠捕魚已無法維持生計。據說上個世紀70年代,這裡還有數百條漁船,但現在漁民都已經上岸另謀生路,真正的漁民幾乎沒有了。漁民被迫上岸其實他們自己砸了自己的飯碗。為了捕到更多的魚,漁民不惜採用電擊、布迷魂陣等極端方式捕撈,通常大魚小魚被一網打盡,最終形成了洞庭湖漁業資源接近枯竭的局面。不過,近年來政府每年春季對洞庭湖進行為期3個月的禁漁,這種局面據說有所改善。

水陸交通的變遷是鹿角衰落的第四個原因。在古代,鹿角是洞庭湖與湘江黃金水道的要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由此形成了繁華集鎮。但現在,隨著鐵路、公路的迅速發展,水路交通的作用已大大減弱,鹿角差不多成了被遺忘的角落。鹿角的境遇其實是洞庭湖區眾多古老集鎮的縮影。有關研究資料稱,古代洞庭湖區由於水上交通方便,形成的集鎮星羅棋佈,但隨著湖區地理的變遷,許多集鎮都已經“地望不詳,無從考究”。鹿角幾度重生,頑強地存續千年,已屬不易。

1949年之後,鹿角曾為岳陽縣所轄建制鎮,但2015年鄉鎮區劃調整中,整體併入了鄰近的榮家灣鎮。如今,走在鹿角不太寬敞的街道上,給人的感覺是平常而又平常,絲毫體會不到這座千年古鎮曾經有過的輝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