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張艾嘉:上帝把兒子還給我,我把自由還給兒子!

最有格調的國學微刊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京博國學

今天偶然看到一位朋友轉發的截圖, 朋友對文字內容表示震驚!

我看完對照了一下自己五歲的兒子,

發現牛蛙果然都是別人家的, 差距不是一點點。

我自認為對孩子還算用心, 但對照別人家媽媽做的一切, 卻讓我小小的震驚了一下。 我把這個截圖轉到了媽媽群。 結果引起兩種截然不同觀點的激烈辯論。

贊同者認為這個家長值得敬佩!小小年紀學習到如此多的知識, 以後上學就不累了。 他們認為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這樣做是未雨綢繆, 是贏在起跑線上。

持反者則認為應該0-6歲機械類記憶和強行輸入知識弊大於利, 順應孩子敏感期引導將事半功倍。 成績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孩子的人格培育和習慣培養。

兩種觀點你來我往, 爭論的不可開交。

這是典型的牛蛙和牛媽, 在中產階級焦慮盛行的今天, 具有代表意義但是這樣的成績, 真的值得羡慕麼?

一、讓孩子活成他自己

學齡前的兒童, 過分重視成績和知識的吸收, 往往本末倒置。 如果因此忽視了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性格的培育, 得不償失。

第一種觀點符合應試教育下多數家長的主流觀點。

他們說:“這是為你好!”

是的, 爸爸媽媽們常常說:“這是為你好”。

你要放棄玩鬧時間努力學習, 這是為你好!

你要上數學英語物理化學各個輔導班, 這是為你好!

你不能和那個成績不好的同學玩, 這是為你好!

你不能放棄學習課外興趣班, 這是為你好!

......

無數“為你好”像是一座座沉甸甸的大山,

伴隨孩子走過前半生, 也固定了他們的後半生。

孩子的成績, 在他們眼中比命都重要!

甚至有父親輔導“不聽話”的孩子作業, 不慎失手將孩子打死。

每當聽到這樣的事例, 我的心都很疼, 救救我們的孩子吧!

紀伯倫說:

你的兒女, 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借助你來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

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因此, 請讓孩子活成它自己!

二、健全的人格比成績更重要

過分重視成績, 極端的情況是什麼樣子, 最近這則新聞觸目驚心, 讓我不寒而慄。

11月12日下午, 湖南省沅江市第三中學, 16歲的羅某傑和47歲的班主任鮑方在教師辦公室發生爭執, 羅某傑拿出隨身攜帶的彈簧跳刀刺傷鮑某, 鮑某隨即被送往醫院經搶救無效死亡。

羅某傑成績是班級第一, 鮑老師平時對他很關照, 僅僅因為老師要求他寫一個勵志電影的讀後感, 老師說了句氣話, 讓他不寫就轉班, 他就連砍26刀, 居然還跑去對同班同學鮑方的女兒說:“我把你爸爸殺了!”

殺死江歌的陳世鋒也是一名好學生, 但是他窮凶極惡的連砍江歌十幾刀, 疼死媽媽了。

無論是羅某傑、陳世鋒還是忘恩負義的劉鑫, 都是成年的巨嬰, 在精神世界裡還未真正長大, 他們都缺失了健全的人格。

比成績重要的品格有很多, 父母們都希望孩子勇敢、善良、幸福、快樂, 但是在追名逐利的道路上, 父母們往往忘記了自己的初心, 而當發現問題的時候, 往往追悔莫及。

《無條件養育》的作者艾爾菲·科恩說,教育理念分歧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人性的不同。

我從不否認成績的重要性, 然而健全的人格比成績更重要!

三、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張艾嘉曾說,生孩子是她付出的最大的愛的代價,要承擔一輩子的責任。她熱愛電影,所以以電影界的最高獎項給兒子取名。

“從第一次抱他到懷裡,我就為他計畫出了未來的道路,我要他成為最好的童星”

“我從最細微處開始,衣食住行時時處處刻意培養,他稍有不對就馬上糾正。老公說我不像是在養兒子,像是在組裝電腦,把所有最先進、最頂級的軟體全部塞進去,卻不知硬碟本身能否容納。”

“不能和別的小朋友一樣在地上摸爬滾打,從學會走路開始就得像個紳士,再高興也不許哈哈大笑,只能微笑地表示自己很開心。”

看到兒子被其他同學仰視,被別人誇讚,雖然看出孩子不快樂,但張艾嘉卻認為自己的選擇是對的,——直到一場綁架案的發生。

47歲的時候,9歲的兒子在上學途中遭綁架勒索,被解救出來後就不願意理睬人。

看著失而復得的兒子,張艾嘉再也不想去要求強迫他多麼優秀,她開始用母愛的本能去和她相處。“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他高興。”

由著他去吃喜歡吃的漢堡包;請同學回家一起玩;

穿便宜的穿便宜的T恤和牛仔褲;

不必再把頭髮三七分得細緻、梳得一絲不苟;

也不必每天去練樂器、苦著臉去聽交響樂…

張艾嘉還在節假日帶奧斯卡去旅遊,

不再是去博物館和藝術宮,

而是奧斯卡喜歡的遊樂園等地方.....

在一次埃及旅行的時候,

張艾嘉和奧斯卡一起騎著駱駝,

奧斯卡靠在母親懷裡,突然說了一句“媽媽,謝謝”。

“我讓他成為全校最優秀的學生,他沒有謝謝我;我讓他成為當紅第一童星,他沒有謝謝我;我傾家蕩產去交贖金,他也沒有謝謝我。可就在落日大漠裡,靠在我懷裡的時候,他那麼由衷地感謝我。一句謝謝,頓時讓我覺得所有的榮耀,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我發覺這樣的生活才是兒子真正覺得幸福和滿足的日子。三年的恢復,兒子終於痊癒了。我終於瞭解,為他做太多,反而是害了他。”

“上帝把兒子還給我,我把自由還給兒子!”

致力於研究親子依戀模式的心理學家馬斯塔認為:一個心理健康的兒童並非自動服從母親所有指令的兒童,而是在被要求終止玩耍和被要求清理玩具時候表現出一定程度不服從,但漸漸與母親建立合作的兒童。

如今張艾嘉的兒子出落的氣質出眾、品位不俗,在媽媽愛和自由呵護小長大的奧斯卡,長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張艾嘉也在熱愛的電影事業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朗讀者舞臺上64歲的張艾嘉的驚豔四座

不要再替代孩子做主,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四、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

我一點也不反對在孩子對知識渴望的時候,給足力量支持。嘟嘟媽媽親子閱讀這個公眾號,也一直身體力行提倡親子閱讀,我推薦的許多繪本都可以跟孩子邊玩邊學,啟發思維。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需要我們引導,而不是教導,需要我們適當的説明,而不是牽著鼻子走。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

有眼睛卻發現不了美,

有耳朵卻不會欣賞音樂,

有心靈卻無法理解什麼是真。

不會感動,也不會充滿激情。

而這些能力,其實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家長要做的,只是不去破壞。

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

作為父母,教給孩子比知識更重要的,應該是健全的人格修養,是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的能力,是跌倒了再爬起的勇氣,是慢慢長大的歡喜......

這才是父母留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

《無條件養育》的作者艾爾菲·科恩說,教育理念分歧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人性的不同。

我從不否認成績的重要性, 然而健全的人格比成績更重要!

三、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張艾嘉曾說,生孩子是她付出的最大的愛的代價,要承擔一輩子的責任。她熱愛電影,所以以電影界的最高獎項給兒子取名。

“從第一次抱他到懷裡,我就為他計畫出了未來的道路,我要他成為最好的童星”

“我從最細微處開始,衣食住行時時處處刻意培養,他稍有不對就馬上糾正。老公說我不像是在養兒子,像是在組裝電腦,把所有最先進、最頂級的軟體全部塞進去,卻不知硬碟本身能否容納。”

“不能和別的小朋友一樣在地上摸爬滾打,從學會走路開始就得像個紳士,再高興也不許哈哈大笑,只能微笑地表示自己很開心。”

看到兒子被其他同學仰視,被別人誇讚,雖然看出孩子不快樂,但張艾嘉卻認為自己的選擇是對的,——直到一場綁架案的發生。

47歲的時候,9歲的兒子在上學途中遭綁架勒索,被解救出來後就不願意理睬人。

看著失而復得的兒子,張艾嘉再也不想去要求強迫他多麼優秀,她開始用母愛的本能去和她相處。“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他高興。”

由著他去吃喜歡吃的漢堡包;請同學回家一起玩;

穿便宜的穿便宜的T恤和牛仔褲;

不必再把頭髮三七分得細緻、梳得一絲不苟;

也不必每天去練樂器、苦著臉去聽交響樂…

張艾嘉還在節假日帶奧斯卡去旅遊,

不再是去博物館和藝術宮,

而是奧斯卡喜歡的遊樂園等地方.....

在一次埃及旅行的時候,

張艾嘉和奧斯卡一起騎著駱駝,

奧斯卡靠在母親懷裡,突然說了一句“媽媽,謝謝”。

“我讓他成為全校最優秀的學生,他沒有謝謝我;我讓他成為當紅第一童星,他沒有謝謝我;我傾家蕩產去交贖金,他也沒有謝謝我。可就在落日大漠裡,靠在我懷裡的時候,他那麼由衷地感謝我。一句謝謝,頓時讓我覺得所有的榮耀,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我發覺這樣的生活才是兒子真正覺得幸福和滿足的日子。三年的恢復,兒子終於痊癒了。我終於瞭解,為他做太多,反而是害了他。”

“上帝把兒子還給我,我把自由還給兒子!”

致力於研究親子依戀模式的心理學家馬斯塔認為:一個心理健康的兒童並非自動服從母親所有指令的兒童,而是在被要求終止玩耍和被要求清理玩具時候表現出一定程度不服從,但漸漸與母親建立合作的兒童。

如今張艾嘉的兒子出落的氣質出眾、品位不俗,在媽媽愛和自由呵護小長大的奧斯卡,長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張艾嘉也在熱愛的電影事業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朗讀者舞臺上64歲的張艾嘉的驚豔四座

不要再替代孩子做主,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四、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

我一點也不反對在孩子對知識渴望的時候,給足力量支持。嘟嘟媽媽親子閱讀這個公眾號,也一直身體力行提倡親子閱讀,我推薦的許多繪本都可以跟孩子邊玩邊學,啟發思維。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需要我們引導,而不是教導,需要我們適當的説明,而不是牽著鼻子走。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

有眼睛卻發現不了美,

有耳朵卻不會欣賞音樂,

有心靈卻無法理解什麼是真。

不會感動,也不會充滿激情。

而這些能力,其實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家長要做的,只是不去破壞。

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

作為父母,教給孩子比知識更重要的,應該是健全的人格修養,是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的能力,是跌倒了再爬起的勇氣,是慢慢長大的歡喜......

這才是父母留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