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嶽飛背上的字究竟是誰刺上去的

說起古代的愛國故事來,就不得不提“岳母刺字”,傳說岳母為讓岳飛全意地報效國家,在他出征前特地刺了“精忠報國”以激勵他要為國殺敵。 但這只是民間傳說的歷史。 有學者考證,岳飛背上的字並不是岳母刺上去的。

岳母在岳飛背上刺“精忠報國”之事歷來被人稱道,但是有史學家卻認為岳母並沒有給岳飛刺字,所刺之字也不是“精忠報國”而是“盡忠 ”。

難道岳母刺字和“精忠報國”都是後人口誤造成的?《宋史· 》有記載,當嶽飛入獄之初,秦檜等密議讓何鑄審訊。 岳飛義正詞嚴, 力陳抗金軍功,愛國何罪之有?並當著何鑄面“裂裳以背示鑄, ‘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裡”。

浩然正氣,令何鑄汗顏詞窮。 足以 “盡忠報國”才是嶽飛背上所刺之字,那又是誰為嶽飛刺字的呢?

查閱史書,嶽飛背上的字到底是何人所刺,並沒有詳細的記載,但是民間卻有很多的說法。

一說是岳母請人刺字,激勵嶽飛報效國家。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遊彪認為,岳飛的母親姚氏是一個農家婦女,識字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不可能親手在嶽飛背上刺上“盡忠報國”四個字。 但極有可能的是, 他母親為了鼓勵他放心去戰場打仗,請人在嶽飛背上刺的。

一說嶽飛背上刺字的是宋朝兵制使然。 據說宋朝實行募兵制, 為了加強對士兵的管理和控制, 要求“刺字為兵”。 岳飛于宣和四年入伍,背部刺字大約就是此時所為。 但游彪教授認為通過分析宋代的兵制,可以推斷他背上的字不是因為他當兵才刺的。 據古書零星記載,一般是取“松煙墨”, 入管針(類似于管狀針頭)畫字於身,直刺肌膚,塗以藥酒即成。 但嶽飛刺字的內容和部位,都與宋代士兵刺字的規定不相符 。

宋代士兵刺字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各自所屬部隊的番號,不會是其他內容。 這樣使得士兵不能隨心所欲地流動和逃跑。 刺字的部位一般是在手臂、手心、手背或者是虎口上。 而且給士兵刺字的目的是防止士兵逃跑和犯法,便於管理和控制,所以才會選擇刺在手心手背這些相對明顯的地方。 如果像嶽飛那樣刺在背上,太隱蔽了,根本沒有任何標識作用。 所以這也說明嶽飛背部的“盡忠報國”不符合“刺字為兵”的募兵制度。

“盡忠報國”何時又成為精忠報國呢? “盡忠報國”為什麼後來誤傳成為了“精忠報國”?這也許和宋高宗有關。 岳飛在對抗金兵的時候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了表彰他的功績,宋高宗御賜了“精忠嶽飛”四個字給嶽飛,並且讓手下人做成了面寫有“精忠嶽飛”的旗幟。 以後凡是嶽飛出征的時候,都會帶上這面寫有“精忠嶽飛”的大旗幟。 到了明清以後,“盡忠報國”就變成了“精忠報國”,這實際上是明清人的誤解。

還有人說歷史上根本沒有“盡忠報國”或“精忠報國”刺字這件事情,因為岳母刺字不見於岳飛孫子岳珂編寫的《金陀粹編》。

而且宋史也是元末才編寫成的,其可信度還有讓人質疑的地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