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斯與趙高合謀害死蒙恬 以至於現在仍有三十萬精銳秦軍去向成謎

提起蒙氏兄弟, 人們也許只是從“蒙筆蔡紙”這四個字裡, 恍惚知道毛筆是一個姓蒙的人發明的, 在這裡筆者要告訴大家, 那個姓蒙的,

就是蒙恬, 而比起北逐匈奴七百里, 讓匈奴在項羽劉邦中原爭霸的時候無力南侵, 並且修築了“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長城, 發明毛筆不過是閒暇之餘的娛樂活動而已。

蒙恬被司馬遷抹黑了。

因為是漢朝的史官, 所以司馬遷黑起大秦的名將來不遺餘力, 以至於修造長城也成了蒙恬的罪狀:蒙恬在當時位高權重, 而秦朝剛剛建立, 人民剛剛脫離戰亂, 需要休養生息, 不去勸阻秦始皇濫用民力, 反而積極地修築長城是有罪的。

可是司馬遷沒有想一想:要不是長城阻礙了匈奴的鐵蹄, 你還能舒舒服服地坐在明堂裡耍筆桿子嗎?

其實修造長城之前, 秦始皇已經統一中原, 開始有能力消除匈奴這個北方宿敵。 於是就派遣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 向北驅逐匈奴。 蒙恬不負所托, 帶領大秦強弩精兵, 打得匈奴潰不成軍, 一直把匈奴向北攆出去了七百里。 蒙恬鎮守北疆十多年, 匈奴不敢南下牧馬, 也讓中原人民有了休養生息的和平環境。

而趙高要害死蒙恬, 除了怕蒙恬支持公子扶蘇奪回帝位, 還因為私仇。

趙高當中車府令(執掌乘輿之官, 也就是司機班班長)的時候犯了大罪, 蒙恬的弟弟蒙毅受秦始皇之命審理, 蒙毅按照法律判了趙高死刑, 但秦始皇居然因為趙高“做事認真”而駁回了死刑判決。 所以說趙高後來能夠興風作浪,

離不開秦始皇的縱容和丞相李斯的袒護(從後來李斯與趙高合謀可見他們早有勾連)。

其實李斯和趙高合謀攛掇秦二世胡亥殺掉蒙恬, 還因為蒙恬這個人太有能耐了, 只要胡亥不瞎, 那麼蒙恬被重用那就是早晚的事情。 而李斯也知道自己在“和蒙恬相比, 誰有本事?誰的功勞更高?誰更謀略深遠而不失誤?天下百姓更擁戴誰?與長子扶蘇的關係誰更好?”這五個方面都不如蒙恬, 才與趙高一起合謀殺害了公子扶蘇和蒙恬。

雖然在殺害蒙恬之前, 不管事的胡亥和炙手可熱的李斯趙高已經派人接過了北方三十萬大軍的指揮權, 但是一直到劉邦項羽先後打進咸陽, 殺子嬰、焚宮室、挖皇陵, 那三十萬大軍一直沒有出現過。

在諸侯滅秦的戰爭中, 大秦最精銳的八十萬大軍一直沒有出戰, 這其中包括尉佗(也就是趙佗)領導的東南方面軍五十萬人, 另外就是北方的長城軍團三十萬人。

尉佗那五十萬找到了——他們據說是受了秦始皇密令,不可輕回中原,在南方建立了南越國,一直到西元前137年(漢武帝建元四年),一百多歲的趙佗才去世,眼看著諸侯滅秦、楚漢爭霸,那五十萬大軍繁衍生息,安享了一百多年太平。

而蒙恬的三十萬大軍,不見史料記載。

試想如果名將蒙恬率領三十萬百戰雄獅回國平叛,項羽和劉邦的骨頭早就被拿去敲鼓了,大秦也不會二世而亡了。

蒙田臨終前的一番話最能證明他是一個正人君子:“自我先人直到子孫,為秦國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統領著三十萬大軍,雖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勢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應守義而死。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不敢辱沒先人的教誨,不敢忘記先主的恩情。”

自古忠臣良將,莫過於此。

尉佗那五十萬找到了——他們據說是受了秦始皇密令,不可輕回中原,在南方建立了南越國,一直到西元前137年(漢武帝建元四年),一百多歲的趙佗才去世,眼看著諸侯滅秦、楚漢爭霸,那五十萬大軍繁衍生息,安享了一百多年太平。

而蒙恬的三十萬大軍,不見史料記載。

試想如果名將蒙恬率領三十萬百戰雄獅回國平叛,項羽和劉邦的骨頭早就被拿去敲鼓了,大秦也不會二世而亡了。

蒙田臨終前的一番話最能證明他是一個正人君子:“自我先人直到子孫,為秦國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統領著三十萬大軍,雖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勢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應守義而死。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不敢辱沒先人的教誨,不敢忘記先主的恩情。”

自古忠臣良將,莫過於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