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這一刻,李彥宏用AI開啟未來

文/於斌

十年後, 李彥宏坐在專車上眺望遠方之時, 可能會想起他在2017年百度世界大會上說的話, 感懷人類無人駕駛時代的開啟。

AI時代浪潮下, 誰能否認現在不是未來生活的發端?

在現代工業社會, 傳統汽車行業歷經百餘年發展, 人類中的一部分人終於適應用雙手雙腳駕駛著汽車, 馳騁在路上。 而AI人工智慧發展至今不過60年, 就面臨著顛覆汽車駕駛體驗的契機——無人駕駛時代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離我們更接近過, 更何況無人駕駛時代的發端還有很大的可能性發生在中國。

2017年11月16日, 從06年開始、此後每年一度的百度世界大會在北京召開, 與此前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不同,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沒再高調乘坐自家的無人駕駛汽車來一場“五環之旅”, 而是向與會者調侃:“人們總問我‘你坐無人車上五環有沒有吃到罰單?’我可以告訴大家, 我們確實收到了一張罰單。

我想說的是, 無人駕駛罰單已經來了, 無人車量產還會遠嗎?”

“對無人駕駛, 基本共識是 2020 年可以實現無人駕駛車的量產。 但是作為一個創新者, 百度是不甘心的, 我們希望能夠把這個時間表再提前一些。 百度計畫在 2018 年 7 月底, 與金龍合作率先實現無人駕駛小巴車的小規模量產及試運營, 並在 2019 年與江淮、北汽, 2020 年與奇瑞共同推出無人車。 今天在奧森, 智行者掃地汽車已經搭載上了阿波羅系統。 ”

也就是說, 百度將于明年實現無人車量產!

從“All in AI”到“Bring AI to Life”, 百度堅持將戰略發展重心集中在人工智慧上, 並不斷付諸行動。 當賈躍亭還在夢想造車、爭議不斷時, 李彥宏和他的百度已經拿出百度大腦、Apollo開放平臺、無人駕駛汽車、無人駕駛車量產時間表等等,

將AI技術賦能於我們的生活之中。

Part1

百度員工也許對百度掀起的這場AI浪潮最有發言權。

“所有這一切的背後都是‘百度大腦’的力量。 ”百度AI工程師陸勳說。

“作為最早佈局人工智慧的技術, 百度大腦已建成超大規模的神經網路, 擁有萬億級的參數、千億樣本、千億特徵訓練, 能類比人腦的工作機制。 相比三年前2-3歲孩子的智力水準, 百度大腦如今智商已經有了超前的發展, 在一些能力上甚至超越了人類。 ”

“目前百度大腦已經向廣大開發者、創業者及傳統企業開放了其核心能力和底層技術, 令其在語音、圖像、自然語言處理和使用者畫像領域的進展迅猛。 目前, 百度大腦語音合成日請求量2.5億, 語音辨識率達97%。

陸勳介紹說, “百度目前兩大開放平臺DuerOS與Apollo都在運用百度大腦的核心能力, 這次百度無人駕駛汽車量產的快速推進也得益於百度大腦的快速發展。 ”

就像李彥宏在百度世界大會現場演示的疲勞駕駛監測系統。 “這是一個基於百度大腦的圖像識別技術研發的系統, 通過紅外人臉識別判斷司機是否疲勞駕駛。 當卡車司機被手機干擾轉頭看資訊、犯困打哈欠或者疲憊到眼睛睜不開時, 系統就會及時提醒司機集中精力駕駛。 一旦檢測到司機疲勞到了一定程度, 系統會開始通過播放一些歡快的音樂, 來説明司機提神。 當監測到司機已經重度疲勞駕駛時, 系統還會將司機導航到最近的休息區, 就算司機戴上黑色墨鏡,

也逃不過疲勞駕駛監測系統的‘火眼金睛”。 在未來, 百度無人駕駛還會根據疲勞駕駛監測系統的檢測結果, 接手卡車, 把它自動駕駛至最近的休息區去。 ”

“AI, 可以讓每個人都安全地回家。 ”李彥宏說。

Part2

百度AI開放平臺的開發者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四個月前, 百度對外公佈Apollo 1.0的開放細節以及Apollo開放平臺的整體戰略和開放路線圖, 並揚言讓Apollo做汽車產業界的安卓系統, 甚至比安卓更開放、更強大。 對於想涉足無人駕駛的開發者而言, 這無疑是利好消息, 因為要實現完全的自動駕駛, 調查結果表明需要100輛汽車耗費225年的時間, 進行7×24小時不間斷測試才能實現。 對於很多開發者和創業公司來說, 這無疑是高不可攀的門檻。

四個月後,百度的無人車開到世界大會的會場,觀眾可以隨意上去體驗。按照李彥宏的說法,百度的Apollo開放平臺已經有6000多個開發者正在使用,其中有1700多個合作夥伴加入了Apollo的項目,也有超過100個合作夥伴申請獲取Apollo的開放資料,Apollo已經是一個非常活躍的開放系統。

“Apollo是一個大的共用生態,它能夠説明我們從資料、框架和演算法技術層面迅速搭建一套整車的自動駕駛環境。理論上來講,從一輛普通的汽車到改裝成一輛具有自動駕駛能力的車,我們大約僅需3天時間就能全部搞定。” Apollo開放平臺開發者孔偉說。

“除了自動駕駛,百度AI開放平臺也是世界上最全面的AI技術開放平臺,百總共分為4層:在基礎層,是AI演算法、大資料、大計算能力。感知層,包括語音、圖像、視頻、AR/VR等技術。認知層,有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及用戶畫像等。在平臺層,基礎層、感知層、認知層的技術會平臺化,這些都通過百度AI開放平臺ai.baidu.com開放,與開發者共用。”

“百度AI開放平臺借助百度大腦的背後賦能,在完整性、開放性、前瞻性和發展性方面均領跑業界。在實際應用層面,開發者們已經借助平臺開發了大量落地應用系統:手語翻譯系統、人臉識別秒速完成圖書借閱系統、人工智慧樂高玩具…大量的開發者借助百度AI開放平臺實現自己的奇思妙想。” 孔偉說。

Part3

百度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用戶們當然會最先享受到百度大腦帶來的人工智慧便利。

百度語音辨識技術、自然語言理解技術、使用者畫像技術、圖像識別技術等百度大腦最基本的技術正在不斷地改變每個百度用戶的生活。“使用的人越來越多,大家平時使用的各種各樣的移動App、電器以及設備,背後很可能就是百度大腦的能力在起作用。”李彥宏感慨。目前,百度已經開放了80多項百度大腦的能力,百度大腦被內外部產品調用的次數達到每天2188億次。

而這每天的2188億次涉及到的正是用戶的方方面面。

例如語音辨識。去年MIT Technology Review(《MIT科技評論》)雜誌,把百度的Deep Speech 2評為“2016改變世界十大突破技術”,這就是百度的語音辨識引擎,它已經到了第二代。這樣的一個技術把語音辨識的準確度做到了97%的準確率,本屆百度世界大會甚至直接通過百度語音辨識來實現“現場速記”,準確率達到95%。

目前百度語音辨識技術在各個領域上都有著豐富的應用:輸入法、導航、翻譯……幫助成千上萬用戶提高工作與生活效率。

其他如人臉識別技術隨著iPhone X的熱潮已經人盡皆知,百度在人臉識別領域的應用也在世界處於前列;用戶畫像助力新聞推薦、廣告精准投放;百度圖像識別搜索……大量基於百度大腦衍生的功能應用不斷出現,未來也會不斷地改變人們的生活,提升用戶的各種使用體驗。

Part4

最後,助力百度將百度大腦附能各個生活領域的合作廠商們也將得到不斷的“智慧升級”。

就像李彥宏在本次百度世界大會透露的,明年7月底,百度將與金龍合作率先實現無人駕駛小巴車的小規模量產及試運營,並在2019年與江淮、北汽,2020年與奇瑞共同推出無人車。這本身就是百度大腦賦能傳統汽車製造企業的一次“升級”,這除了給予百度更多的鮮花和掌聲外,也將助力合作的車企實現自身品牌產品的昇華;

當然,更多廠商選擇與百度合作。像百度與英偉達(Nvidia)之間的合作,在於研發晶片級的AI與自動駕駛計算方案,這種適用與自動駕駛計算場景的晶片,將擁有更強大的圖形處理和計算能力,其更小巧的體型,也更適整車廠所採用;

百度還簽約國內多家Tier1供應商,聯合研發自動駕駛量產專用的BCU(Baidu Computing Unit)平臺,推出BCU-MLOC(基於高精度地圖和定位的自動駕駛方案)和BCU-MLOP(在BCU-MLOC的基礎上增加了Perception感知功能)的自動駕駛方案。所有這些合作,都將聯動Apollo開放平臺,將不斷強化的自動駕駛軟體能力封裝到這些硬體中,最終落地于整車。另一方面,也一如這次為百度月臺的奇瑞汽車、一汽集團所期待的那樣,與互聯網公司甚至是更多同行的合作,可以讓傳統整車廠在車聯網、AI與自動駕駛、智慧交通等技術應用變革的浪潮中,能抓住一次機會,面對一輪技術狂瀾乃至可能出現的行業洗牌,競逐並成就領先的地位;

接下來,Apollo還將與雄安新區在智慧交通領域合作,在百度AI的協助下,未來的雄安很可能是一個沒有擁堵,出行效率極高,沒有各種各樣的身份認證和煩瑣程式的智慧城市。

寫在最後

李彥宏說:過去“百度更懂中文”,今天“百度更懂你”,相信在百度大腦的強大賦能下,百度的AI戰略會走的更遠。至於未來具體應用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四個月後,百度的無人車開到世界大會的會場,觀眾可以隨意上去體驗。按照李彥宏的說法,百度的Apollo開放平臺已經有6000多個開發者正在使用,其中有1700多個合作夥伴加入了Apollo的項目,也有超過100個合作夥伴申請獲取Apollo的開放資料,Apollo已經是一個非常活躍的開放系統。

“Apollo是一個大的共用生態,它能夠説明我們從資料、框架和演算法技術層面迅速搭建一套整車的自動駕駛環境。理論上來講,從一輛普通的汽車到改裝成一輛具有自動駕駛能力的車,我們大約僅需3天時間就能全部搞定。” Apollo開放平臺開發者孔偉說。

“除了自動駕駛,百度AI開放平臺也是世界上最全面的AI技術開放平臺,百總共分為4層:在基礎層,是AI演算法、大資料、大計算能力。感知層,包括語音、圖像、視頻、AR/VR等技術。認知層,有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及用戶畫像等。在平臺層,基礎層、感知層、認知層的技術會平臺化,這些都通過百度AI開放平臺ai.baidu.com開放,與開發者共用。”

“百度AI開放平臺借助百度大腦的背後賦能,在完整性、開放性、前瞻性和發展性方面均領跑業界。在實際應用層面,開發者們已經借助平臺開發了大量落地應用系統:手語翻譯系統、人臉識別秒速完成圖書借閱系統、人工智慧樂高玩具…大量的開發者借助百度AI開放平臺實現自己的奇思妙想。” 孔偉說。

Part3

百度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用戶們當然會最先享受到百度大腦帶來的人工智慧便利。

百度語音辨識技術、自然語言理解技術、使用者畫像技術、圖像識別技術等百度大腦最基本的技術正在不斷地改變每個百度用戶的生活。“使用的人越來越多,大家平時使用的各種各樣的移動App、電器以及設備,背後很可能就是百度大腦的能力在起作用。”李彥宏感慨。目前,百度已經開放了80多項百度大腦的能力,百度大腦被內外部產品調用的次數達到每天2188億次。

而這每天的2188億次涉及到的正是用戶的方方面面。

例如語音辨識。去年MIT Technology Review(《MIT科技評論》)雜誌,把百度的Deep Speech 2評為“2016改變世界十大突破技術”,這就是百度的語音辨識引擎,它已經到了第二代。這樣的一個技術把語音辨識的準確度做到了97%的準確率,本屆百度世界大會甚至直接通過百度語音辨識來實現“現場速記”,準確率達到95%。

目前百度語音辨識技術在各個領域上都有著豐富的應用:輸入法、導航、翻譯……幫助成千上萬用戶提高工作與生活效率。

其他如人臉識別技術隨著iPhone X的熱潮已經人盡皆知,百度在人臉識別領域的應用也在世界處於前列;用戶畫像助力新聞推薦、廣告精准投放;百度圖像識別搜索……大量基於百度大腦衍生的功能應用不斷出現,未來也會不斷地改變人們的生活,提升用戶的各種使用體驗。

Part4

最後,助力百度將百度大腦附能各個生活領域的合作廠商們也將得到不斷的“智慧升級”。

就像李彥宏在本次百度世界大會透露的,明年7月底,百度將與金龍合作率先實現無人駕駛小巴車的小規模量產及試運營,並在2019年與江淮、北汽,2020年與奇瑞共同推出無人車。這本身就是百度大腦賦能傳統汽車製造企業的一次“升級”,這除了給予百度更多的鮮花和掌聲外,也將助力合作的車企實現自身品牌產品的昇華;

當然,更多廠商選擇與百度合作。像百度與英偉達(Nvidia)之間的合作,在於研發晶片級的AI與自動駕駛計算方案,這種適用與自動駕駛計算場景的晶片,將擁有更強大的圖形處理和計算能力,其更小巧的體型,也更適整車廠所採用;

百度還簽約國內多家Tier1供應商,聯合研發自動駕駛量產專用的BCU(Baidu Computing Unit)平臺,推出BCU-MLOC(基於高精度地圖和定位的自動駕駛方案)和BCU-MLOP(在BCU-MLOC的基礎上增加了Perception感知功能)的自動駕駛方案。所有這些合作,都將聯動Apollo開放平臺,將不斷強化的自動駕駛軟體能力封裝到這些硬體中,最終落地于整車。另一方面,也一如這次為百度月臺的奇瑞汽車、一汽集團所期待的那樣,與互聯網公司甚至是更多同行的合作,可以讓傳統整車廠在車聯網、AI與自動駕駛、智慧交通等技術應用變革的浪潮中,能抓住一次機會,面對一輪技術狂瀾乃至可能出現的行業洗牌,競逐並成就領先的地位;

接下來,Apollo還將與雄安新區在智慧交通領域合作,在百度AI的協助下,未來的雄安很可能是一個沒有擁堵,出行效率極高,沒有各種各樣的身份認證和煩瑣程式的智慧城市。

寫在最後

李彥宏說:過去“百度更懂中文”,今天“百度更懂你”,相信在百度大腦的強大賦能下,百度的AI戰略會走的更遠。至於未來具體應用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