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與王勃齊名,因服丹中毒而自殺,有一句詩極為有名

歡迎收看《盛唐風流》第四期, 我是柏舟。

這兩天說了王勃、駱賓王, 自然不能落下“初唐四傑”中的其他兩位。 今天, 柏舟就給大家說說其中一位我們現代人可能不太熟悉的人物——盧照鄰。

說起來, 這位詩人的命運, 可能是“初唐四傑”中最為悲慘的, 比之26歲早夭的王勃還慘一些。

似乎唐朝有名的詩人少年時候都一個樣——少而聰慧, 博學能文, 盧照鄰也不例外。

盧照鄰的生卒年已經不可考證了, 其未經科舉便被鄧王李元裕看中, 納入府中做典簽(唐初的典簽主要是掌書冊簿疏, 類似于現代的文書工作)。 也許天資沒有王勃那般驚人, 但也極為不凡。

據《朝野僉載》記載, 鄧王府“有書十二車, 照鄰總披覽, 略能記憶”。 因為工作之便, 盧照鄰得以博覽群書, 增養學問。 由此可見, 此時的盧照鄰年歲應該不大, 估摸在二十左右。

鄧王李元茂曾對賓客介紹, 說盧照鄰:“此吾之相如也。

”用的正是西漢梁孝王以司馬相如這樣的才子做幕僚的典故。

在王府中做了近十年後, 他調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 外出做官了。

當然, 在王府中當職位的盧照鄰其實還是有一腔懷才不遇的憤懣。

不然也不會寫出《長安古意》這般控訴權貴、又直抒胸臆的作品了。

其中有一句詩怕是現代哪怕沒聽過他名字的人也耳熟能詳, 正是:

得成比目何辭死, 願作鴛鴦不羨仙。

不過後來人, 多是化用“只羨鴛鴦不羨仙”這句了。

武則天上臺之後, 鄧王謀反失敗, 這位也被株連, 因為《長安古意》中一句:“梁家畫閣中天起, 漢帝金莖雲外直。 ”得罪了唐朝著名小心眼——武三思, 而被捕入獄。

幸虧有友人相救, 才得以倖免。

最慘的是, 出獄後, 盧照鄰得了風疾。

按照孫思邈的給唐太宗風疾下的定義來看, 所謂的風疾乃“癱風者, 半身不遂, 重風者, 失禁不語, 偏風者, 口眼歪斜”。

估計就是小兒麻痹症。

說起來也奇怪, 在《舊唐書》、《新唐書》中的盧照鄰傳都未曾有記載盧照鄰找孫思邈一事, 反倒是《舊唐書·孫思邈傳》有記載:患了風症之後, 他便居住在長安太白山附近, 找到了隱居城中的孫思邈, 以師資奉上, 詢問了不少關於養生、岐黃杏林之學的道理。

很顯然, 孫思邈對於盧照鄰的病症也沒有辦法, 所以盧照鄰只得向山中的道士求助, 史載其:“以服餌為事”。


簡單來說, 就是吃方士煉的丹藥治病。

古代方士煉的丹藥那是真能吃死人的, 反正盧照鄰的病情愈加嚴重, 到後來更是手不能動, 腳不能行。

這讓盧照鄰愈加絕望, 最終拖著殘病的身軀, 投入了潁水。

也許真的是“詩人的傷痛是文學的財富”, 在這個時期的盧照鄰筆下寫出的詩文, 到達了其人生的頂峰。

諸君最喜歡“初唐四傑中的哪一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