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靠賣樹葉年入2億,微軟跪求合作,這個日本小鎮震驚全世界!

這個小鎮簡直就是一個傳奇。

這裡的老人什麼事不做卻熱衷於撿樹葉,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們靠賣樹葉年賺2億6千萬日元(折合人民幣1400萬)!別的老人靠養老金養老, 他們每年還要繳納稅金, 甚至養老院因為沒人入住面臨倒閉。

這個小鎮更神奇之處還在於他們堅持14年“零垃圾”, 垃圾回收分類“變態”到44種, 誇張的是他們還用廢棄材料建了一個釀酒廠。

這個小鎮就是日本四國德島縣的上勝町。

01這麼美的村莊, 村民全往外面跑?

上勝町擁有日本最著名的梯田, 據說它保持了200年前原有面貌, 並因此成為了日本最美的14座村莊之一。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 它和日本許多偏遠村莊一樣, 也遭遇了人口外流、老齡化的問題, 這裡65歲以上的居民超過了一半, 兩成的人口已經過80歲高齡。

上勝町過去主要以林業和種植桔子為主, 但隨著20世紀60-7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增長, 木材的進口量幾急劇增加, 這裡木材的銷量大幅度下滑, 此時, 橘樹栽培也因為生產過剩而引起價格崩潰, 產業開始走向衰退。

屋漏偏逢連夜雨, 1981年上勝町遭遇了史上最強的寒流, 這股寒流讓支撐著整個村莊經濟的橘子樹全部毀於一旦,

上勝町幾乎到了絕境。

那時候女人們整天無所事事, 街邊小巷說長道短, 男人們借酒消愁, 遊手好閒。 一到下雨天情況更遭, 因下雨幹不了農活, 人們就終日沉迷於酒精, 醉生夢死。 很多當地人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儘早地離開上勝町, 一輩子省吃儉用,

竭盡所能地把孩子送到優質學校進行教育。 在這一片土地, 人們看不到任何希望和未來。

天無絕人之路, 一個外地人的出現改變了這座村莊的命運。

那時, 年僅22歲的橫石大學畢業後被派到上勝町擔任農業經營指導員, 村民們消極的態度讓他心生厭惡, 但與生俱來的挑戰精神激勵著他, 他暗下發誓:一定要把上勝町改造成一個讓當地人引以為傲的地方。

於是, 他開始輔導村裡人轉型, 村民開始種植蔬菜, 可是收效甚微, 村裡的經濟依舊沒什麼起色。 橫石心中產生了一種很強的危機感, 他整天發愁:怎麼才能讓這個死氣沉沉的村莊, 找回以前的活力成為人人嚮往的地方?

1986年, 從未停止探索的橫石迎來了人生的轉捩點。

02料理店吃飯, 竟發現葉子的商機?

某一天, 他去城裡交完貨去料料理店喝酒, 突然聽到對面的一個小女孩對著裝飾在料理上的楓葉驚呼“好美啊!”, 說完還小心翼翼地用餐巾包起來。 橫石心想:這有什麼好驚訝, 我們上勝町這種葉子遍地都是, 都沒人用,說完他靈光一現,對,我們可以賣葉子!

他興沖沖地跑回村裡告訴村民這個好消息,沒想到卻迎來他們一大堆嘲諷,“賣葉子能賺錢,你是在做白日夢吧!撿垃圾是窮人才幹的事!”

面對村民們的質疑,他並沒有灰心喪氣,他堅定地認為這是個好商機,不管怎樣,都要試一試。

於是,他走遍村裡所有的人家,最後找到四位半信半疑的村民,創立了“彩”這個品牌,專門賣上勝町的樹葉。

可生意才開始就遭遇到了重創,葉子根本沒人買,村民喪失了信心。可他還是沒有放棄,在不斷地實驗和探索,終於找到了問題:原來並不是所有的葉子都能用來裝飾料理的,葉子也要分場合和方法。

為此,他走上了一條艱難的探索之路。

03號召全村一起采葉子,年入千萬!

橫石本想試著採訪料亭(料亭是日本的私家料理餐廳,只接熟客的高級會所)的師傅,但屢遭拒絕。後來,他就自己掏錢去料亭吃飯,師傅才願意告訴他。每次採訪時,他都會非常用心地拍照做筆記,回去後再和村民分享。

為了瞭解每種葉子的商業知識及技術,他用了兩年時間,吃遍了全國所有的料亭,花光了家裡所有的錢,才研究出什麼樣的樹葉在料亭最受歡迎,同時和料亭的老闆建立了深厚的關係。

銷路有了,橫石又開始死磕品質,他要求相同種類的葉子的顏色和大小全都要一模一樣。

他還將每種樹葉出貨的最佳時節做成檔案,以保證每次都是給料亭送季節性的葉子。

因為出眾的品質,彩的名氣越來越越大,訂單增多,四位元大嬸根本忙不過來,為此,橫石號召全村的人去採摘葉子,從此,一群老人上山采葉子成為上勝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為了傳遞資訊,橫石還專門為他們開發了一款適合老人們試用的軟體,並給阿婆們安裝了電腦或平板。就連微軟和日本最大的移動運營商Docomo都來尋求合作機會。

葉子這份事業的美妙之處還在與:它根本不需耗費什麼體力,無論年女老少都可以參與,從事葉子生意的200位老人平均年齡70歲,最年長者超過了90歲。

如今,日本80%料理亭的點綴花葉都來自上勝町,甚至出口美國、法國、義大利。

老人們都忙著賺錢,導致這裡的養老院因沒人住而面臨倒閉,別的地方的老人都靠養老金生活,他們卻每年還要繳納稅金。

然而,上勝町創造的創奇才剛剛開始。

04堅持14年“零垃圾”,立志成為第一個“零廢棄”村莊!

日子不用愁了,村民們還下定決心做一件更有意義的事。2003年,他們成為日本第一個喊出“零垃圾”宣言的村莊,立志在2020年之前實現“零廢棄”的目標。

眾所周知日本是將垃圾分類做到最極致的國家,他們一般將垃圾分成5-10種,而上勝町更為“變態”,他們將垃圾分成44種,是日本垃圾分類最細的地方。

塑膠瓶要把蓋子擰下來,腰封拆下,瓶體、瓶蓋、腰封都要分開放置;

玻璃瓶必須洗乾淨再放到回收點,不僅瓶蓋和瓶身,有色和無色玻璃瓶都要分開;

報紙、紙箱、傳單和雜誌等紙製品絕對不放在一處,都由不同的回收箱來分裝。

上勝町在2000年關閉了村內的2座垃圾焚燒站,也沒有垃圾車來托運垃圾,所有的回收品都是村民自發運往到集散中心。

當你到集散中心時絕對會大吃一驚,在那裡你看到的不是垃圾,而是整理得乾乾淨淨的物資,這些物資如果有需要可以隨時帶回家。

當地還有一個kuru-kuru店鋪,居民可以在這裡免費交換使用過的東西,kuru-kuru也會利用廢棄物製作袋子、衣服和玩具進行售賣。

鎮上甚至還建了一個零廢棄學院,是一個專門培訓和宣傳垃圾分類的學校,也會舉行許多宣傳零浪費、零垃圾的活動。

現在小鎮垃圾回收已達到80%,僅20%的垃圾會被填埋,已經非常接近零廢棄的目標了。而且環境狀況的改善也帶動了其它產業的發展。

上勝町當地有很多溫泉,優美的環境吸引了很多顧客來這裡泡溫泉,就連這裡的賓館都是使用生物燃料取暖,不僅節省了成本,還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更誇張的是:最近,上勝町用廢棄材料建了一座微型釀酒廠,從外觀至內部都體現了這座小鎮的“零垃圾”精神。

外部這面獨特且引人注目的牆全由廢棄房屋的窗戶構成;

酒吧內的傢俱、牆面、地板都使用了二手材料;

廢棄的空瓶成為了吊燈,報紙再利用成為了報紙。

上勝町的每一處都體現了村民愛環保的精神。

以往暮氣沉沉的小鎮再度充滿了活力,不但有大量外出的人返回,還吸引了許多城市裡的年輕人來此工作或定居。建立樹葉公司“彩”、提倡“零垃圾”精神,它不僅給當地人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更為後代留下了這片綠水青山,造福了人類。

來源 | 品牌觀察報

都沒人用,說完他靈光一現,對,我們可以賣葉子!

他興沖沖地跑回村裡告訴村民這個好消息,沒想到卻迎來他們一大堆嘲諷,“賣葉子能賺錢,你是在做白日夢吧!撿垃圾是窮人才幹的事!”

面對村民們的質疑,他並沒有灰心喪氣,他堅定地認為這是個好商機,不管怎樣,都要試一試。

於是,他走遍村裡所有的人家,最後找到四位半信半疑的村民,創立了“彩”這個品牌,專門賣上勝町的樹葉。

可生意才開始就遭遇到了重創,葉子根本沒人買,村民喪失了信心。可他還是沒有放棄,在不斷地實驗和探索,終於找到了問題:原來並不是所有的葉子都能用來裝飾料理的,葉子也要分場合和方法。

為此,他走上了一條艱難的探索之路。

03號召全村一起采葉子,年入千萬!

橫石本想試著採訪料亭(料亭是日本的私家料理餐廳,只接熟客的高級會所)的師傅,但屢遭拒絕。後來,他就自己掏錢去料亭吃飯,師傅才願意告訴他。每次採訪時,他都會非常用心地拍照做筆記,回去後再和村民分享。

為了瞭解每種葉子的商業知識及技術,他用了兩年時間,吃遍了全國所有的料亭,花光了家裡所有的錢,才研究出什麼樣的樹葉在料亭最受歡迎,同時和料亭的老闆建立了深厚的關係。

銷路有了,橫石又開始死磕品質,他要求相同種類的葉子的顏色和大小全都要一模一樣。

他還將每種樹葉出貨的最佳時節做成檔案,以保證每次都是給料亭送季節性的葉子。

因為出眾的品質,彩的名氣越來越越大,訂單增多,四位元大嬸根本忙不過來,為此,橫石號召全村的人去採摘葉子,從此,一群老人上山采葉子成為上勝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為了傳遞資訊,橫石還專門為他們開發了一款適合老人們試用的軟體,並給阿婆們安裝了電腦或平板。就連微軟和日本最大的移動運營商Docomo都來尋求合作機會。

葉子這份事業的美妙之處還在與:它根本不需耗費什麼體力,無論年女老少都可以參與,從事葉子生意的200位老人平均年齡70歲,最年長者超過了90歲。

如今,日本80%料理亭的點綴花葉都來自上勝町,甚至出口美國、法國、義大利。

老人們都忙著賺錢,導致這裡的養老院因沒人住而面臨倒閉,別的地方的老人都靠養老金生活,他們卻每年還要繳納稅金。

然而,上勝町創造的創奇才剛剛開始。

04堅持14年“零垃圾”,立志成為第一個“零廢棄”村莊!

日子不用愁了,村民們還下定決心做一件更有意義的事。2003年,他們成為日本第一個喊出“零垃圾”宣言的村莊,立志在2020年之前實現“零廢棄”的目標。

眾所周知日本是將垃圾分類做到最極致的國家,他們一般將垃圾分成5-10種,而上勝町更為“變態”,他們將垃圾分成44種,是日本垃圾分類最細的地方。

塑膠瓶要把蓋子擰下來,腰封拆下,瓶體、瓶蓋、腰封都要分開放置;

玻璃瓶必須洗乾淨再放到回收點,不僅瓶蓋和瓶身,有色和無色玻璃瓶都要分開;

報紙、紙箱、傳單和雜誌等紙製品絕對不放在一處,都由不同的回收箱來分裝。

上勝町在2000年關閉了村內的2座垃圾焚燒站,也沒有垃圾車來托運垃圾,所有的回收品都是村民自發運往到集散中心。

當你到集散中心時絕對會大吃一驚,在那裡你看到的不是垃圾,而是整理得乾乾淨淨的物資,這些物資如果有需要可以隨時帶回家。

當地還有一個kuru-kuru店鋪,居民可以在這裡免費交換使用過的東西,kuru-kuru也會利用廢棄物製作袋子、衣服和玩具進行售賣。

鎮上甚至還建了一個零廢棄學院,是一個專門培訓和宣傳垃圾分類的學校,也會舉行許多宣傳零浪費、零垃圾的活動。

現在小鎮垃圾回收已達到80%,僅20%的垃圾會被填埋,已經非常接近零廢棄的目標了。而且環境狀況的改善也帶動了其它產業的發展。

上勝町當地有很多溫泉,優美的環境吸引了很多顧客來這裡泡溫泉,就連這裡的賓館都是使用生物燃料取暖,不僅節省了成本,還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更誇張的是:最近,上勝町用廢棄材料建了一座微型釀酒廠,從外觀至內部都體現了這座小鎮的“零垃圾”精神。

外部這面獨特且引人注目的牆全由廢棄房屋的窗戶構成;

酒吧內的傢俱、牆面、地板都使用了二手材料;

廢棄的空瓶成為了吊燈,報紙再利用成為了報紙。

上勝町的每一處都體現了村民愛環保的精神。

以往暮氣沉沉的小鎮再度充滿了活力,不但有大量外出的人返回,還吸引了許多城市裡的年輕人來此工作或定居。建立樹葉公司“彩”、提倡“零垃圾”精神,它不僅給當地人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更為後代留下了這片綠水青山,造福了人類。

來源 | 品牌觀察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