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龐涓和孫臏:緣何同門師兄弟最終卻變成了仇人

他是魏國著名的大將, 曾經率領軍隊北拔邯鄲, 西圍定陽, 他的軍隊曾經橫行天下。 但是他心胸狹窄, 容不下比自己有才華的人, 並且還加害了自己的同門師兄孫臏。 究竟是什麼樣的功利促使他這麼做?他的心理到底出現了什麼樣的轉變?

說起魏國時期的大將龐涓,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龐涓曾經執掌魏國兵權, 率領魏武卒橫行天下, 北拔邯鄲, 西圍定陽, 攻打周邊小國, 攻無不克, 戰無不勝, 就連當時的齊國都曾在他手下吃了敗仗。 如此功高蓋世的一名大將, 卻因為無法容忍自己的同門師兄孫臏而對其進行迫害,

最還自己落得個身死名裂的下場。 其中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 能讓龐涓置同門友情不顧, 加害孫臏?這事還得從龐涓讀書的時候開始說起。

龐涓打小家裡就窮,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龐涓一早就學會了吃苦耐勞。 跟周總理一樣,

他時刻提醒自己要為魏國之崛起而讀書。 古代是沒有義務教育的, 要讀書識字學習知識, 就得自找門路, 進入民間教育機構深造。 龐涓比較幸運, 進入了鬼穀子的門下學習。 鬼穀子可是當時大名鼎鼎的教授, 滿肚子墨水, 為人比較隨和, 也不擺名人的架子。 但是鬼穀子的民辦學校紮根於大山深處, 一般人還真找不著, 即使找著了, 也受不了那個苦。 龐涓可不一樣, 從小鍛煉出來的吃苦品格, 一進學校就不走了, 跟孫臏做了師兄弟, 一起跟著鬼教授學習。 不過, 說起來, 龐涓和孫臏可是師兄弟, 論起年紀來, 龐涓還得叫孫臏一聲大師兄。

孫臏同學是齊國人, 他的來頭可不小啊!孫臏的老祖宗可是赫赫有名的孫武, 《孫子兵法》的作家。

不過孫臏為人很低調, 沒把這個當成炫耀的資本, 跟龐涓也很合得來。 鬼教授一共就這倆學生, 雖然他倆人一個是平頭百姓, 一個是名人之後, 但是經過朝夕相處, 龐涓和孫臏逐漸好得跟親兄弟似的, 恨不得兩個人穿一條褲衩了。 為了增進感情, 他倆乾脆殺雞燒香, 拜了把子, 孫臏當大哥, 龐涓當了小弟。

龐涓同學還是比較刻苦的, 但是天資不足, 比起孫臏來差了不止兩條街。 好在他比較勤奮, 還不至於落後太多, 但長此以往龐涓心裡也不太舒服, 你想啊, 自己在抄書的時候, 孫臏師兄可能在睡大覺呢, 長此以往, 龐涓心裡難免有些羡慕嫉妒恨。

突然有一天, 魏國國君魏惠王公開招聘人才, 一經錄取, 待遇豐厚。 龐涓正好厭倦了山中清苦的日子, 於是打算去報考公務員, 好歹謀個一官半職糊口。 但是孫臏覺得自己學業尚未精熟, 就跟龐涓說, 師弟你放心去吧, 教授我會好好照顧的!龐涓心裡也不是滋味, 跟大哥孫臏發誓:“咱們兄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等我發達了, 一定把師兄接過去,

我們一起建功立業。 如果有一天我違背了這個誓言, 就讓亂箭射死!”直到這裡, 龐涓還是非常敬重這個大哥的, 兩個人的兄弟情誼看起來牢不可破。

龐涓下了山, 順利通過了選拔, 見到了主考官魏王。 龐涓同學好歹跟著鬼教授學習了三年兵法, 對於魏王問他的面試題目, 龐涓答起來得心應手, 直把魏王說的眉開眼笑, 心裡樂開了花。 最後, 按照慣例, 魏王讓龐涓說一下自己的競聘感言, 龐涓面色一正, 慨然說道:“如果我當上了魏王的大將軍, 那麼一統天下是遲早的事情, 其他六國在我眼裡就是幾隻螞蟻而已。 我說向東他們不敢向西, 我說向西, 他們不敢向東。 我想打就打, 想贏就贏, 魏國成為霸主那是遲早的事情。 到時候魏國一統天下,千秋萬代!”魏王聽了十分受用,覺得龐涓這個人志向高遠,而且有真才實學,還就真的把龐涓提升為大將軍,成了軍隊的一把手。 龐涓當上了大將軍,還真就像他給魏王說的那樣,東征西討,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龐大將軍一時被魏國百姓爭相傳頌,成為魏國的大英雄,好像他帶著魏國軍隊一走一過,就能踏平敵人似的。不得不說,受人追捧這種感覺是十分美妙的,龐大將軍當然也不例外。這種感覺深深地存在他的腦海裡,他也漸漸習慣了受人敬仰的感覺。

不過,他突然想起當初給自己的大哥孫臏許下的誓言。正當他在考慮是不是該抽個空,把自己的大師兄接過來的時候,孫臏卻突然出現在他的眼前。原來,有個魏國的使臣發現了孫臏的才能,於是向魏王大力推薦,魏王於是派人把孫臏請下山來。孫臏來到魏國後,腦子裡想的全是自己的拜把子兄弟,於是剛一到魏國就風塵僕僕地去看望龐涓。

龐涓剛見到自己的大哥,先是感到驚訝,然後覺得十分高興,畢竟多少年沒見了。但再仔細一想,冷汗差點流下來了。龐涓對自己有多少斤兩是再清楚不過了,以前就跟孫臏有不小的差距,現在孫臏在自己下山後又跟著教授身邊深造,恐怕自己坐火箭都追不上了孫臏了。如果讓孫臏來執掌兵權,那麼自己只能退居二線了……一想到這,龐涓的心裡頓時陰沉下來,現在自己可是各國最年輕的軍委主席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自己一揮臂間,數十萬大軍齊動,摧枯拉朽,萬人敬仰,這是多麼令人陶醉的事情啊!龐大將軍也暗下決心,一定不能讓大哥孫臏搶了自己的位置!於是表面上表示對師兄孫臏的到來十分歡迎,並熱切地把他留在自己的府裡生活,暗地裡卻留了個心眼,對孫臏加強了提防。

第二天上朝的時候,魏王對孫臏十分欣賞:“我聽說先生得到了孫子先生的獨家兵法,才華非凡。我幾乎是每天都想著先生能夠來到魏國幫助我,現在您終於來了,我真是太高興了。”接著,魏王又問龐涓:“你師兄才能超群,我想讓他做你的副手,你們師兄弟一起掌握兵權,為我魏國建立萬世功勳,你看如何?”真是害怕什麼來什麼啊!龐涓靈機一動,表現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說:“我大哥雖然才華橫溢,即使當大將軍也綽綽有餘。但是畢竟沒有什麼功勞,一下子就當我的副手恐怕不能服眾。不如先當個客卿,等立下功勳之後再提拔,到那個時候別說當個副手,就是讓我退位讓賢,我也絕不皺眉!”這話讓魏王十分滿意,對龐涓的人品也大加讚賞。孫臏聽了更是感動,什麼叫兄弟,這就是好兄弟!

不過,客卿這個職位,說白了就是一個掛職的。龐涓見自己的計謀生效,十分得意,也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向大哥討教兵法謀略。到底是半路出家的,在孫臏眼中很簡單的問題,能把龐涓問得憋紅了臉,龐涓感到很慚愧,但同時又慶倖,幸虧沒讓孫臏掌權,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啊!

有一天,魏王打算考一下這倆師兄弟,於是讓他倆比一下排兵佈陣。龐涓擺的陣形,孫臏都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於是隨口就能舉一反三。而孫臏擺的陣形,卻把龐涓看得一頭霧水。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龐涓厚著臉皮跟孫臏請教,孫臏一五一十地把陣法的奧秘全部告訴了龐涓。龐涓又在魏王面前把孫臏的話重複了一遍。魏王對兩個人大加讚賞,稱讚兩個人是魏國的“雙傑”。不過,經過這件事情,更讓龐涓看清楚了自己跟孫臏之間的差距,也讓龐涓狠下心來,除去孫臏。

在龐涓的授意下,龐涓的一個小弟丁乙假冒孫臏在齊國的故人,為孫臏帶來一封龐涓偽造的家信。信的大致內容是家族裡的長輩都死了,小輩也沒幾個了,孫家人丁單薄,你孫臏還是趕緊回到齊國為家族開枝散葉吧!孫臏看了相當難受,回信說自己已經是魏國的官員了,等告老還鄉再回齊國。龐涓拿到孫臏的回信,仿照筆跡把孫臏的信給塗改了,說我孫臏在魏國做官都是礙于師弟的面子,自己是身在魏營心在齊國啊!龐涓隨後把這封信交給魏王,魏王大怒,讓人給孫臏刺面,並砍去孫臏的雙腳。

成了廢人的孫臏對自己已經微乎其微了,想到這裡,龐涓才算稍微放下了心。但孫臏這個人是絕對不能留的,龐涓打算主動示好,讓孫臏放鬆警惕,然後套出《孫子兵法》十三篇的內容,然後把他餓死。果然是無毒不丈夫啊,可惜功敗垂成,最後得知真相的孫臏靠著裝瘋賣傻逃脫龐涓的毒手,被田忌救去齊國,成了齊國的軍師。

再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在正面的較量中,龐大將軍先是中了孫臏的圍魏救韓之計,又中了增兵減灶之計,最後被齊軍亂箭射死。這還真應了當初“亂箭射死”的誓言,看來,龐涓對師兄孫臏還是有說話算話的時候啊!

好端端的一個魏國大將軍,最後落得如此下場,真讓人唏噓不已。如果龐涓能夠與孫臏和睦相處,共同為魏國效力,即使自己退居副手,也不至於落得個千古駡名。正如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價的那樣:龐涓以害人始,而終以害已終。龐涓這個人空有大將軍的才能,卻沒有大將軍的氣量,搗鬼使壞有效,但畢竟有限,龐涓給後人的啟發,我們應當牢記。

到時候魏國一統天下,千秋萬代!”魏王聽了十分受用,覺得龐涓這個人志向高遠,而且有真才實學,還就真的把龐涓提升為大將軍,成了軍隊的一把手。 龐涓當上了大將軍,還真就像他給魏王說的那樣,東征西討,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龐大將軍一時被魏國百姓爭相傳頌,成為魏國的大英雄,好像他帶著魏國軍隊一走一過,就能踏平敵人似的。不得不說,受人追捧這種感覺是十分美妙的,龐大將軍當然也不例外。這種感覺深深地存在他的腦海裡,他也漸漸習慣了受人敬仰的感覺。

不過,他突然想起當初給自己的大哥孫臏許下的誓言。正當他在考慮是不是該抽個空,把自己的大師兄接過來的時候,孫臏卻突然出現在他的眼前。原來,有個魏國的使臣發現了孫臏的才能,於是向魏王大力推薦,魏王於是派人把孫臏請下山來。孫臏來到魏國後,腦子裡想的全是自己的拜把子兄弟,於是剛一到魏國就風塵僕僕地去看望龐涓。

龐涓剛見到自己的大哥,先是感到驚訝,然後覺得十分高興,畢竟多少年沒見了。但再仔細一想,冷汗差點流下來了。龐涓對自己有多少斤兩是再清楚不過了,以前就跟孫臏有不小的差距,現在孫臏在自己下山後又跟著教授身邊深造,恐怕自己坐火箭都追不上了孫臏了。如果讓孫臏來執掌兵權,那麼自己只能退居二線了……一想到這,龐涓的心裡頓時陰沉下來,現在自己可是各國最年輕的軍委主席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自己一揮臂間,數十萬大軍齊動,摧枯拉朽,萬人敬仰,這是多麼令人陶醉的事情啊!龐大將軍也暗下決心,一定不能讓大哥孫臏搶了自己的位置!於是表面上表示對師兄孫臏的到來十分歡迎,並熱切地把他留在自己的府裡生活,暗地裡卻留了個心眼,對孫臏加強了提防。

第二天上朝的時候,魏王對孫臏十分欣賞:“我聽說先生得到了孫子先生的獨家兵法,才華非凡。我幾乎是每天都想著先生能夠來到魏國幫助我,現在您終於來了,我真是太高興了。”接著,魏王又問龐涓:“你師兄才能超群,我想讓他做你的副手,你們師兄弟一起掌握兵權,為我魏國建立萬世功勳,你看如何?”真是害怕什麼來什麼啊!龐涓靈機一動,表現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說:“我大哥雖然才華橫溢,即使當大將軍也綽綽有餘。但是畢竟沒有什麼功勞,一下子就當我的副手恐怕不能服眾。不如先當個客卿,等立下功勳之後再提拔,到那個時候別說當個副手,就是讓我退位讓賢,我也絕不皺眉!”這話讓魏王十分滿意,對龐涓的人品也大加讚賞。孫臏聽了更是感動,什麼叫兄弟,這就是好兄弟!

不過,客卿這個職位,說白了就是一個掛職的。龐涓見自己的計謀生效,十分得意,也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向大哥討教兵法謀略。到底是半路出家的,在孫臏眼中很簡單的問題,能把龐涓問得憋紅了臉,龐涓感到很慚愧,但同時又慶倖,幸虧沒讓孫臏掌權,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啊!

有一天,魏王打算考一下這倆師兄弟,於是讓他倆比一下排兵佈陣。龐涓擺的陣形,孫臏都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於是隨口就能舉一反三。而孫臏擺的陣形,卻把龐涓看得一頭霧水。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龐涓厚著臉皮跟孫臏請教,孫臏一五一十地把陣法的奧秘全部告訴了龐涓。龐涓又在魏王面前把孫臏的話重複了一遍。魏王對兩個人大加讚賞,稱讚兩個人是魏國的“雙傑”。不過,經過這件事情,更讓龐涓看清楚了自己跟孫臏之間的差距,也讓龐涓狠下心來,除去孫臏。

在龐涓的授意下,龐涓的一個小弟丁乙假冒孫臏在齊國的故人,為孫臏帶來一封龐涓偽造的家信。信的大致內容是家族裡的長輩都死了,小輩也沒幾個了,孫家人丁單薄,你孫臏還是趕緊回到齊國為家族開枝散葉吧!孫臏看了相當難受,回信說自己已經是魏國的官員了,等告老還鄉再回齊國。龐涓拿到孫臏的回信,仿照筆跡把孫臏的信給塗改了,說我孫臏在魏國做官都是礙于師弟的面子,自己是身在魏營心在齊國啊!龐涓隨後把這封信交給魏王,魏王大怒,讓人給孫臏刺面,並砍去孫臏的雙腳。

成了廢人的孫臏對自己已經微乎其微了,想到這裡,龐涓才算稍微放下了心。但孫臏這個人是絕對不能留的,龐涓打算主動示好,讓孫臏放鬆警惕,然後套出《孫子兵法》十三篇的內容,然後把他餓死。果然是無毒不丈夫啊,可惜功敗垂成,最後得知真相的孫臏靠著裝瘋賣傻逃脫龐涓的毒手,被田忌救去齊國,成了齊國的軍師。

再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在正面的較量中,龐大將軍先是中了孫臏的圍魏救韓之計,又中了增兵減灶之計,最後被齊軍亂箭射死。這還真應了當初“亂箭射死”的誓言,看來,龐涓對師兄孫臏還是有說話算話的時候啊!

好端端的一個魏國大將軍,最後落得如此下場,真讓人唏噓不已。如果龐涓能夠與孫臏和睦相處,共同為魏國效力,即使自己退居副手,也不至於落得個千古駡名。正如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價的那樣:龐涓以害人始,而終以害已終。龐涓這個人空有大將軍的才能,卻沒有大將軍的氣量,搗鬼使壞有效,但畢竟有限,龐涓給後人的啟發,我們應當牢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