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中醫藥“走出去” 企業家們有話說

【歐洲時報特派記者孔帆北京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指出, 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 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 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 而在歐洲, 中醫藥也長期受到關注。 帶著中醫藥如何“走出去”這一問題, 對此, 歐洲時報記者專訪了業內的知名企業家。

西藏奇正藏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雷菊芳認為, 中醫藥走進歐洲, “文化屏障”是主要阻力, 所以要推廣中醫藥文化。 仁和集團董事局主席楊文龍也建議, 把中醫藥作為文化推廣,

更易被接受。 如何讓中醫藥在具有中國范兒的過程中也具有國際范兒, 值得思考。

文化自信和文化“走出去”是今年中國兩會的熱點之一。 中醫藥和京劇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對於這些傳統文化如何更好地“走出去”, 企業家們有切身的經驗和建議。

海外華人是中醫藥“走出去”的助推器

中醫藥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 其“走出去”意義深遠;反過來, 文化走出去, 也將成為中醫藥走出去的“橋樑”。

記者從巴黎來北京參加兩會之前, 不小心崴了腳。 來到北京, 第一時間就是尋找止痛膏藥。 藥房推薦的是“仁和”與“奇正”兩個品牌, 說實話, 價格偏高, 但藥劑師說效果好啊。 為了止痛, 也只好咬牙都買了。 不是為企業做廣告, 用了之後確實感覺療效不錯。

非常巧, 記者在中國兩會採訪時, 要做關於中醫藥“走出去”的專題。 同行推薦的, 居然還是“奇正”與“仁和”。 這兩家企業兩次被推薦, 大大激發了記者的好奇心。

經過幾番周折, 終於約好了全國政協委員、西藏奇正藏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雷菊芳和全國政協委員、仁和集團董事局主席楊文龍。

這兩位, 既是中醫藥行業的企業家, 也是該領域的專家。

上網準備資料, 一看就明白了, 怪不得難約啊, 兩會期間, 中央媒體關於他們的採訪很多, 有的還放在“高端訪談”。 看來, 中醫藥確實是中外關注的熱門話題。

中國全國政協委員、西藏奇正藏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雷菊芳接受歐洲時報專訪。

中醫藥“走出去”就是文化“走出去”

“習近平主席說過, 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 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 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 ”楊文龍對記者說, 中醫藥是中國文化的積澱, 中醫藥走出去, 就是中國文化走出去。

仁和藥業中的“仁”取自《論語》中的“仁者愛人”、“人者仁也”, “和”則出自《禮記》中“禮之用和為貴”。 楊文龍介紹說, 所謂醫者仁心、仁者愛心, 仁和藥業從儒家思想中精煉出“人為本、和為貴”作為企業的使命與價值觀。

自成立以來, 仁和秉承一片赤誠愛人之心, 一絲不苟地把控產品品質,

為使用者提供可信賴的優質藥品。 “這也是中醫藥文化的一部分。 ”

他曾多次來歐洲訪問、交流。 “中國、歐洲歷史、文化不同, 但是其健康理念相通, 中醫藥界同行正在共同努力, 打造中醫藥文化, 並把這種文化弘揚到西方。 ”他認為, 把中醫藥作為文化推廣, 更容易被接受。

“中醫藥走出去, 其實障礙並不太多, 一個是西方民眾的習慣, 這個就需要我們說的文化推廣來助推;另一個就是中醫藥標準的制定, 要讓西方認可我們的標準。 ”楊文龍說, 中醫注重的是方法和調理, 中醫藥注重的是“對症下藥”。 要讓西方承認我們的標準, 還需要時間。

中醫藥“走出去”需要多種方式

記者看到衣著樸素、面帶笑意, 溫和裡透著堅毅, 貌不驚人的雷菊芳委員出來時,與她上市公司董事長的身份很難重合。但是,當她語氣平靜地談起中醫藥文化時,不得不對她肅然起敬。

為了中醫藥“走出去”,雷菊芳多次出國考察。去年,奇正藥業代表團到法國諾曼第大區進行了訪問,並與當地的中醫研究醫療機構簽訂了合作意向。

“中醫走出去需要多種方式。文化就是重要手段之一”雷菊芳說,“法國、歐洲非常崇尚自然。我們基地在西藏,是地球三大極之一,其天然的屬性就讓歐洲同行非常感興趣。還有法國同行本身就喜歡西藏文化。”

她認為,在歐洲沒有承認中醫藥標準之前,中藥可以以食材的形式出現,歐洲民眾經過嘗試之後,瞭解了中藥的益處,就會慢慢接受。

記者在巴黎13區陳氏商場看到一些中藥就是以食材、保健品出現的,主要起調理、補養作用,還比較受歡迎。

雷菊芳說,中醫藥走進歐洲,“文化屏障”是主要的阻力,所以我們要大力推廣中醫藥文化。

在她看來,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如何傳承當地文化中的一些理念、如何實現價值傳承非常重要。

藏醫藥在西藏文化中有著非常獨特的地位,是西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雷菊芳將藏醫的文化的精髓,作為奇正藏藥的企業文化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華人對推廣中醫藥起了重要作用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海外工作、居住,通過我們海外華人的引導和示範,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國朋友接受中醫藥文化。”楊文龍說,只有讓他們體會到中醫藥的益處,體會到好的產品,才能夠促進中醫藥“走出去”。

雷菊芳說,在法國考察時,看到當地華人的中醫藥研究協會發展的很好,對推廣中醫藥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法國華人對中醫藥的重視,也影響了當地的民眾,甚至包括一些政要。

2015年,國僑辦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簽署了《關於推進中醫藥海外惠僑計畫的戰略合作協定》,並專門制定了“中醫關懷計畫”,作為海外惠僑工程的重要內容,支援國內中醫院以多種途徑與海外發展成熟的華人醫院開展醫療合作即是一項具體舉措。

按照國僑辦的“中醫關懷計畫”,從2015年起,國僑辦選派國內知名中醫師,通過舉辦海外慰僑義診、健康講座、文化宣傳等活動,在世界各地普及中醫藥醫療保健常識,弘揚中醫文化,惠及了基層僑胞。

這個計畫,也正是看到海外華人弘揚中醫藥的“助推器”作用。

在第40期華僑華人社團負責人研習班——“中醫關懷”亞洲中醫藥組織負責人研習班結業儀式上,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裘援平鼓勵學員們推動各國各地建立中醫藥組織,加強行業自律,擴大交流,增強合作,特別是要共同維護中醫藥在海外的形象,共建海外和諧僑社。

裘援平還希望學員們能夠積極參與“中醫關懷”計畫,讓中醫藥能夠為更廣大的僑胞和當地民眾服務,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中醫藥“走出去”的夢想照進現實

前幾天,記者在“部長通道”“偶遇”了中國國家食藥監總局局長畢井泉,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將做好藥品審批工作,讓國外藥商積極在中國上市。國外藥品在中國上市便利了,中醫藥“走出去”怎麼做呢?然而畢井泉並沒有提到。記者參加了與中醫藥有關的幾次分組會和新聞發佈會,都沒有提到“走出去”的話題。記者提問,得到也只是微笑。

正如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創會副主席、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李振吉分析的那樣,由於較大的文化差異,要西方接受“天人合一”這樣的中醫理論知識很難;歐洲很少有支持中醫藥發展的法律法規;中醫藥的發展會給所在國家的民營醫療機構帶來衝擊和競爭;中醫藥自身的研究和創新較薄弱,在國際化推廣時沒有優勢。所以,中醫藥行業一方面要練好內功,加強中醫藥的資料和療效的研究。

但是,記者也看到,中醫藥“走出去”的夢想正在照進現實。去年,北京市僑辦主任劉春鋒一行考察了位於巴賽隆納招商局的“歐洲中醫藥發展中心”籌備處。中心將設在巴賽隆納政府建設的一個園區,建成後將集中醫藥教育、中醫藥醫療以及文化創意與服務貿易於一體。這是歐中政府層面合作設立的第一家歐洲中醫藥發展中心。在這個計畫中最具里程碑意義的是北京中醫藥大學與巴賽隆納大學醫學院合作建立、歐盟認可的中醫官方碩士學位專案。

在巴黎,在13區副區長陳文雄的努力下,法國衛生部在2010年底承認了他提出的“中醫研究中心”的專案,在當時的中國衛生部部長陳竺和駐法大使趙進軍的支持下,2011年終於在歐洲最大的醫院落地了該項目。在奧朗德以法國總統身份第一次訪華時,便將中醫項目納入了兩國合作的框架設想內。

記者也看到,越來越多歐洲醫生自願前來參加每年一度的中醫學術座談會,從開始的幾十個人與會,到現在會場坐不下。從普通民眾到政府要員,中醫藥的外國“朋友圈”也越來越大。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在德國訪問時就曾經表示,傳統中國醫學博大精深,是中國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一帶一路”倡議為中醫藥走出國門、造福人類提供了難得契機。

貌不驚人的雷菊芳委員出來時,與她上市公司董事長的身份很難重合。但是,當她語氣平靜地談起中醫藥文化時,不得不對她肅然起敬。

為了中醫藥“走出去”,雷菊芳多次出國考察。去年,奇正藥業代表團到法國諾曼第大區進行了訪問,並與當地的中醫研究醫療機構簽訂了合作意向。

“中醫走出去需要多種方式。文化就是重要手段之一”雷菊芳說,“法國、歐洲非常崇尚自然。我們基地在西藏,是地球三大極之一,其天然的屬性就讓歐洲同行非常感興趣。還有法國同行本身就喜歡西藏文化。”

她認為,在歐洲沒有承認中醫藥標準之前,中藥可以以食材的形式出現,歐洲民眾經過嘗試之後,瞭解了中藥的益處,就會慢慢接受。

記者在巴黎13區陳氏商場看到一些中藥就是以食材、保健品出現的,主要起調理、補養作用,還比較受歡迎。

雷菊芳說,中醫藥走進歐洲,“文化屏障”是主要的阻力,所以我們要大力推廣中醫藥文化。

在她看來,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如何傳承當地文化中的一些理念、如何實現價值傳承非常重要。

藏醫藥在西藏文化中有著非常獨特的地位,是西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雷菊芳將藏醫的文化的精髓,作為奇正藏藥的企業文化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華人對推廣中醫藥起了重要作用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海外工作、居住,通過我們海外華人的引導和示範,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國朋友接受中醫藥文化。”楊文龍說,只有讓他們體會到中醫藥的益處,體會到好的產品,才能夠促進中醫藥“走出去”。

雷菊芳說,在法國考察時,看到當地華人的中醫藥研究協會發展的很好,對推廣中醫藥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法國華人對中醫藥的重視,也影響了當地的民眾,甚至包括一些政要。

2015年,國僑辦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簽署了《關於推進中醫藥海外惠僑計畫的戰略合作協定》,並專門制定了“中醫關懷計畫”,作為海外惠僑工程的重要內容,支援國內中醫院以多種途徑與海外發展成熟的華人醫院開展醫療合作即是一項具體舉措。

按照國僑辦的“中醫關懷計畫”,從2015年起,國僑辦選派國內知名中醫師,通過舉辦海外慰僑義診、健康講座、文化宣傳等活動,在世界各地普及中醫藥醫療保健常識,弘揚中醫文化,惠及了基層僑胞。

這個計畫,也正是看到海外華人弘揚中醫藥的“助推器”作用。

在第40期華僑華人社團負責人研習班——“中醫關懷”亞洲中醫藥組織負責人研習班結業儀式上,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裘援平鼓勵學員們推動各國各地建立中醫藥組織,加強行業自律,擴大交流,增強合作,特別是要共同維護中醫藥在海外的形象,共建海外和諧僑社。

裘援平還希望學員們能夠積極參與“中醫關懷”計畫,讓中醫藥能夠為更廣大的僑胞和當地民眾服務,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中醫藥“走出去”的夢想照進現實

前幾天,記者在“部長通道”“偶遇”了中國國家食藥監總局局長畢井泉,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將做好藥品審批工作,讓國外藥商積極在中國上市。國外藥品在中國上市便利了,中醫藥“走出去”怎麼做呢?然而畢井泉並沒有提到。記者參加了與中醫藥有關的幾次分組會和新聞發佈會,都沒有提到“走出去”的話題。記者提問,得到也只是微笑。

正如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創會副主席、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李振吉分析的那樣,由於較大的文化差異,要西方接受“天人合一”這樣的中醫理論知識很難;歐洲很少有支持中醫藥發展的法律法規;中醫藥的發展會給所在國家的民營醫療機構帶來衝擊和競爭;中醫藥自身的研究和創新較薄弱,在國際化推廣時沒有優勢。所以,中醫藥行業一方面要練好內功,加強中醫藥的資料和療效的研究。

但是,記者也看到,中醫藥“走出去”的夢想正在照進現實。去年,北京市僑辦主任劉春鋒一行考察了位於巴賽隆納招商局的“歐洲中醫藥發展中心”籌備處。中心將設在巴賽隆納政府建設的一個園區,建成後將集中醫藥教育、中醫藥醫療以及文化創意與服務貿易於一體。這是歐中政府層面合作設立的第一家歐洲中醫藥發展中心。在這個計畫中最具里程碑意義的是北京中醫藥大學與巴賽隆納大學醫學院合作建立、歐盟認可的中醫官方碩士學位專案。

在巴黎,在13區副區長陳文雄的努力下,法國衛生部在2010年底承認了他提出的“中醫研究中心”的專案,在當時的中國衛生部部長陳竺和駐法大使趙進軍的支持下,2011年終於在歐洲最大的醫院落地了該項目。在奧朗德以法國總統身份第一次訪華時,便將中醫項目納入了兩國合作的框架設想內。

記者也看到,越來越多歐洲醫生自願前來參加每年一度的中醫學術座談會,從開始的幾十個人與會,到現在會場坐不下。從普通民眾到政府要員,中醫藥的外國“朋友圈”也越來越大。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在德國訪問時就曾經表示,傳統中國醫學博大精深,是中國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一帶一路”倡議為中醫藥走出國門、造福人類提供了難得契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