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日本海軍造出奇葩手榴彈,不僅對盟軍沒殺傷力還被笑掉大牙!

手榴彈是一種具有體積小、品質小、攜帶使用方便等特點的切能攻能防的小型手投彈藥, 是步兵近距離作戰的主要裝備之一, 在一戰和二戰期間經常被使用, 著名的手榴彈有L2A1式、L2A2式和PRB423式等等, 下面我們介紹的是日本二戰末期計畫用來和盟軍搏命的手榴彈, 名叫四式手榴彈。

四式手榴彈是日本在1944年末與1945年初期間研發的一款粗制型手榴彈, 當時日本在二戰的表現呈現全面潰敗的局面, 可是日本軍國主義堅持不投降, 妄想大舉反攻, 贏回勝利, 但是日本的工業基礎被盟軍用飛機轟炸摧毀了, 另外盟軍還在海上進行了封鎖與潛艇作戰, 導致日本原物料日益短缺, 缺乏金屬以大量生產要用來對抗盟軍對日本預計進行的入侵所需的手榴彈, 於是日本根據自己的先進陶瓷技術設計了一種便宜又易於製造的陶或瓷制手榴彈, 也就是未來的四式手榴彈。

四式手榴彈一開始就被日本的海軍所裝備, 擁有赤陶或瓷制的破片型彈身, 是一種形似陶罐的球形, 並有著套上橡皮套的瓶頸以及一個簡單的引信, 引爆器是個夾在5秒長引信上的雷管, 在橡皮塞外的引信另一頭則覆上了火柴頭上的化學物質,

整個頸部以及引信套上了一個橡皮套, 橡皮制的引信套內含一個又小又鬆動、一面塗了觸感粗糙的化學物質的木塊。

四式手榴彈曾經大阿林的裝備在國民義勇戰鬥隊、大日本翼贊壯年團以及準備對抗盟軍對日本列島可能的侵略的等民事防護組織,

前線裝備的部隊有日軍的太平洋艦隊, 曾經參加過硫磺島戰役與沖繩島戰役, 由於四式手榴彈用陶瓷製成, 製作比較粗糙, 根本沒有對盟軍產生什麼危害, 讓日軍大失所望。

二戰結束後, 日本投降, 很多被裝備有四式手榴彈的民事組織都被迫將手榴彈交出來,

被集中銷毀, 就這樣慢慢的退出了歷史舞臺。 這外觀你看著像什麼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