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寒衣節前,我夢見了我的母親 附:寒衣節的來歷

我在一所陌生的大學校園看見了我的母親, 隔著老遠, 我呼喊她, 她沒有聽見。


我很詫異, 母親不是住在老家韋兆嗎, 上了年紀的她, 怎麼一個人跑到一個陌生的大學來了?

她不認識字, 又不會使用手機, 萬一迷了路回不了家怎麼辦?


我急忙向她的方向追趕。 母親的身影比她實際的年齡要年輕許多, 衣服也穿的比平時鮮亮, 完全像一個城市當代人。 她的改變, 讓我很欣喜, 同時又增加了尋找她的難度。

誰把母親帶到這個陌生的大學來了, 這所大學我竟然也沒有來過, 我又是怎麼來到了這所大學?我感到莫名其妙, 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我在午夜醒來, 想著夢裡的事情。 看到妻子發來微信, 說寒衣節就要到了, 讓我寫一篇有關我父母的文章。


哥哥打電話問我, 什麼時候回家燒紙。 我說, 十八號, 陰曆十月一當天。 我給上大學的女兒發短信, 說了一起上墳的事情, 她說, 她也要回家。


--來自粉粉日記

寒衣節


傳統節日


寒衣節, 每年農曆十月初一, 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 民眾稱為鬼頭日, 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 相傳起源于周代。 這一天, 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 謂之送寒衣。 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 還有下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 同時, 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 所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中文名


寒衣節

英文名

Winter clothing festival


別稱

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等

節日時間

十月初一


農曆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們也在農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農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


農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天氣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作"送寒衣"。


後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寒衣節

英文名

Winter clothing festival


別稱

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等

節日時間

十月初一


農曆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們也在農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農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


農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天氣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作"送寒衣"。


後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