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綏中九門口長城!

九門口長城始建于北齊(西元479-502年), 擴建于明初1381年。 明代以前, 這裡是重要的軍事關口。 九門口長城全長1704米, 是中國萬里長城中唯一的一段水上長城, 其跨河牆長達100多米。 九江河水從城下的九道水門直流而過, “城在山上走, 水在城下流”, 景色壯觀。

九門口屬燕山余脈,群峰簇聚,層巒疊嶂,山勢較高,坡陡崖峭,青龍河從兩山之間流過,旱季河道乾涸,雨季山洪暴漲,眾山之水,匯為一流,水勢湍急,有如“萬壑赴荊門”,石砂轉流,勢不可擋。 明代洪武年間,徐達督軍到山海關一帶修築長城,在這裡為了做到既有高牆抵敵,又可放洪水通過,便在長城河谷處擴建了這九門口。 光緒十八年(西元1892年)路基與六座水門洞被洪水沖毀,光緒三十年(西元1904年)重修。 當年修城者為了保護長城不被洪水沖毀,在橋墩四周及上下游地面上,鋪砌了連片的巨型花崗岩條石,鋪石面積7000平方米,用條石1.2萬多塊。

水門下用一片片條石鋪出的河床,遠遠望去好像一片巨大的板石,故九門口又稱“一片石”。

九門口水上長城西南距山海關15公里, 正南距薑女廟6公里, 北與河北省撫寧縣相毗連, 是明長城的重要關隘, 據文獻記載, 它被稱為“京東首關”,

可見它在長城線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九門口一帶山勢巍峨, 巨石崢嶸, 溝谷深邃, 夏秋群峰疊翠。 長城隨山勢蜿蜒起伏, 逶迤北上, 兩側山谷夾雜花木, 特別是長城和自然景觀的完美結合, 更給九門口增添了色彩。 2002年9月, 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明長城位於綏中縣西南縣界, 全長44公里。

明長城隧道

明代以前, 一片石是一條京--秦之間的交通要道。 到了明洪武十三年, 著名將領徐達奉旨修築九門口段長城, 竣工後,徐達大將軍和設計師們根據九門口所處的險要地理位置,設計開掘出一條從長城內側校軍場,不經九門城關,而秘密直通關外的山中暗道,這條座落在長城下面山體中的暗道全長1027米。

隧道共有兩個出口,一個入口。一個出口直對點將台,一個出口為一片石戰場。一個出口直通關外,洞內有29個大小岩洞,分別為號鐘室、衛生間(茅房)、禁閉室 、中軍室、水牢、存糧庫、伙房、水井房、碾房、兵器室、練功房、炮室、刑具展室、駐軍室、佛室、關公和山神祭拜室等洞室,暗道中既可以屯兵又可由內城突發奇兵至攻城之敵後部如神兵天降,暗道中可以駐紮約2000人,洞內設計了排水系統和通風孔以保證駐紮在洞室中的士兵活動自由,洞內的水井清澈見底水質甘甜清冽,可供2000餘人飲用。

九門口珍禽觀光園

九門口珍禽觀光園位於九門口長城景區內,總占地面積63000平方米,網罩面積48300平方米,觀光園分為三個區:水禽區、飛禽區、自然區,彙集了世界上各地珍禽動物200多餘種。本園足以展出各種珍禽為主的園林觀光園。展現出禽在園、人進園、人禽溶于一體的自然景觀。遊人可以自由觀賞珍禽自由飛翔,人禽合一,人禽共處園林。讓遊人享受人與自然生物和諧的歡樂家園。

竣工後,徐達大將軍和設計師們根據九門口所處的險要地理位置,設計開掘出一條從長城內側校軍場,不經九門城關,而秘密直通關外的山中暗道,這條座落在長城下面山體中的暗道全長1027米。

隧道共有兩個出口,一個入口。一個出口直對點將台,一個出口為一片石戰場。一個出口直通關外,洞內有29個大小岩洞,分別為號鐘室、衛生間(茅房)、禁閉室 、中軍室、水牢、存糧庫、伙房、水井房、碾房、兵器室、練功房、炮室、刑具展室、駐軍室、佛室、關公和山神祭拜室等洞室,暗道中既可以屯兵又可由內城突發奇兵至攻城之敵後部如神兵天降,暗道中可以駐紮約2000人,洞內設計了排水系統和通風孔以保證駐紮在洞室中的士兵活動自由,洞內的水井清澈見底水質甘甜清冽,可供2000餘人飲用。

九門口珍禽觀光園

九門口珍禽觀光園位於九門口長城景區內,總占地面積63000平方米,網罩面積48300平方米,觀光園分為三個區:水禽區、飛禽區、自然區,彙集了世界上各地珍禽動物200多餘種。本園足以展出各種珍禽為主的園林觀光園。展現出禽在園、人進園、人禽溶于一體的自然景觀。遊人可以自由觀賞珍禽自由飛翔,人禽合一,人禽共處園林。讓遊人享受人與自然生物和諧的歡樂家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