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高檯子保衛戰

高檯子保衛戰遺址位於富錦市興隆崗鎮高檯子村, 高檯子村位於興隆崗鎮政府正北9公里處, 是興隆崗鎮海拔最高的地方, 高檯子由此得名。

現今高檯子村(陳永欣攝)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 日本侵略軍向松花江兩岸大肆入侵, 富錦人民高舉反抗侵略的義旗, 開展了波瀾壯闊的抗日鬥爭。 富錦不但是打擊日偽軍的主要戰場, 而且也是抗日聯軍主要根據地。 其中高檯子村就是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三大根據地之一, 也是其他抗日部隊休整和補充給養的地方。

1916年, 闖關東農民王旭東和郭守義在高檯子漫崗上拓荒農耕, 各自建起了幾處帶有院套的農家大院。 每個院套約有2000多平方米, 院牆土築, 高約3米, 院套內南北各有一排正房, 東西設有廂房。 為防匪患, 在大院四角建起了炮樓。 1932年日本侵略者佔領富錦後, 抗日聯軍便利用這裡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群眾基礎,

建立起了後方根據地。 抗日聯軍以此為依託, 頻頻出擊, 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 高檯子抗日根據地已成為日軍的心腹之患, 必欲除之而後快。 高檯子保衛戰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

1937年8月初, 抗聯獨立師參謀長李景蔭帶領部分部隊來到高檯子籌集給養, 抗聯七軍三師師長景樂亭帶領師部和七團、十團共計500多人正在這裡休整。 日偽軍得到密報後, 立即派出600餘人的隊伍進行討伐。 李景蔭和景樂亭感到這是一個消滅敵人的好機會, 便決定守株待兔, 殲滅來敵, 遂將部隊做了周密部署。 三師和獨立師分別佔據三個大院套, 並在炮樓裡架起老台杆炮, 嚴陣以待。

這天上午8時許, 裝備精良、殺氣騰騰的日偽軍包圍了高檯子村,

將部隊隱藏在苞米地中, 向我軍陣地發起了試探性進攻。 我軍為了誘敵深入, 只用稀稀疏疏的槍聲還擊, 敵軍果然中計, 從隱身苞米地裡蜂擁而出, 瘋狂地向我陣地撲來。 我軍待敵人完全進入火力射程時, 以炮樓為掩護, 互相配合, 用老抬杆炮、步槍交叉射擊, 敵人在我軍的猝然打擊下, 死傷枕籍。 不甘失敗的敵人一次次捲土重來, 我軍堅守陣地, 沉著應戰, 日偽軍先後發起的七、八次進攻, 俱被擊退。 這次戰鬥一直打到天黑, 以敵人死傷100多人告終。

抗聯西征後, 高檯子所有民房在日本侵略者歸屯並戶時摧毀, 其後人遷到富錦市硯山鎮小河子村, 此地便成荒無人煙之地。

1955年硯山鄉新發村(今愛國村)和巨福村在高檯子聯合開荒建點。

1965年興隆人民公社成立後, 高檯子開始進戶。 現高檯子村有91戶, 375人, 是富錦市著名老區村。

作者姓名:田增岐, 副教授, 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 佳木斯作家協會會員, 佳木斯黨史學會會員。 現任富錦市文聯副主席、文學工作者協會主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