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文化周原」張化龍被瓦解的起義

發生在 1907年的扶風張化龍起義, 是寶雞近代史上一次頗具聲勢的農民起義。 這次起義帶動了整個關中地區抗路捐、反雜稅、反鹽斤加價的農民運動, 使陝西革命形成星火燎原之勢, 並與南方孫中山、黃興、徐錫麟等革命黨人發動的起義遙相呼應。

鮮為人知的是, 張化龍起義最終失敗, 是由於一個間諜的打入……

話說 1900年, 八國聯軍借義和團事件發動侵華戰爭, 逼迫清政府簽訂《辛丑合約》, 索賠四億五千萬兩白銀, 這就是著名的“庚子賠款”。 為了支付賠款, 清政府加劇了對人民的搜刮。 1901年 12月, 陝西當局規定每斤鹽加征四文,

稱為“鹽斤加價”。 1902年鳳翔府設立官鹽總局, 各地分局和當地惡紳勾結, 開辦鹽店, 壟斷專營之權, 哄抬鹽價, 民眾深受其害。

扶風縣的官鹽由一個叫馬臨太的惡紳包攬。 這馬臨太在家族中排行十四, 人稱“馬十四”, 仗著他哥有點勢力, 橫行鄉里, 他定的鹽價比鄰縣武功要高十四文。 扶風百姓無奈, 就去外縣購鹽。 “馬十四”的意思, 你必須買我的, 否則我咋掙錢?派“鹽勇”分路設卡阻攔, 遇有外購者, 即強行沒收人家的鹽畜車輛, 還要乘機勒索一下, 致使許多人家都吃不上鹽, 民憤極大。

這種官商勾結、盤剝百姓的行為, 惹惱了當地一位名叫張化龍的義士。 張化龍是扶風絳中村人, 出身武術世家, 曾中過武秀才, 其人行俠仗義,

遠近聞名。 1906年 2月, 張化龍與結拜兄弟李化虎等人用雞毛信聯絡, 在青龍廟前聚集農民六七千人, 肩扛農具, 敲鑼打鼓, 齊赴縣城, 高喊“減鹽價, 殺惡紳, 要進城見縣官”, 否則, 便交了農具, 不種莊稼了。 縣官緊閉城門, 派人出城談判。 張化龍代表民意提出條件:一, 停路捐;二, 減鹽價;三, 清算惡紳帳目。 縣官見眾怒難犯, 就口頭允諾接受條件, 民眾遂解散而去。

民眾回去後, 縣官並沒履行諾言。 這年 9月, “馬十四”又抬高鹽價, 還打死了一名去外地買鹽的農民。 死者家屬奔走呼號, 張化龍聞悉義憤填膺, 馬上召集了數百人去找“馬十四”算帳。 “馬十四”得信嚇得先逃跑了, 憤怒的群眾搗毀了鹽庫, 又放火燒了馬家酒坊、染坊和藥鋪。

事後, 扶風縣衙派兵抓捕了李化虎、帥大旗等四名舉事首領,

張化龍逃脫。 1907年 2月 5日, 正逢趕集日, 張化龍秘密率領數百人, 跟隨趕集的人混進縣城, 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劫獄行動, 成功地營救出李化虎等四人。 隨即, 張化龍等人在青龍廟揭竿起義, 提出“打倒清王朝, 趕走西洋人”的革命口號, 紮營青龍廟, 招兵買馬, 一時間聚眾達七八千人。

鳳翔知府尹昌齡得知張化龍起義, 急奏上司。 上司派軍隊來縣上“征剿”。 義軍乘官軍立足未穩, 發起突然襲擊, 一舉擊潰官軍, 使之退守西安。 義軍隨即撤離扶風縣, 轉移至太白山九陽宮安營紮寨, 準備憑山據守, 作長期鬥爭的打算。

據扶風地方誌記載, 鳳翔知府尹昌齡見“圍剿”不成, 就密遣其弟尹昌宏混入義軍, 這尹昌宏是名落第的秀才,

胸中有些文墨, 能言善辯, 化名叫“許先生”, 很快博得張化龍對他的信任, 任命他為軍師。 “許先生”這個“臥底”, 施展兩面派伎倆, 在山上挑撥離間, 先使張化龍與另一個頭領昝化雄不和, 昝化雄一怒之下, 帶著自己的人馬離開了隊伍。 張化龍也不以為意。

年關將到, 有些義軍戰士想家了, “許先生”乘機散佈“父母在, 不遠遊, 游必有方”的言論, 煽動義軍回家過年。 張化龍見士兵思歸心切, 就問“許先生”如何處理, “許先生”說可以放假, 一旁的李化虎問:“出事咋辦?”“許先生”蠻有把握地說:“眼下, 官府都忙於準備過年, 趁機放假無妨。 ”心大如鬥的張化龍不知是計, 竟然宣佈放假, 約定於春節後重聚九陽宮。 於是義軍紛紛下山回家。 “許先生”立即密報扶風縣衙, 扶風縣衙出動人馬, 四鄉搜捕, 逮捕了李化虎、帥大旗等六名頭領。 張化龍得到風聲, 先藏在杏林鎮西坡村外甥家, 後轉移到秦家台秦黑狗家。 不料走漏了消息, 第二天晚上, 大批官軍包圍秦家, 逼其交出張化龍。 正當危急關頭, 張化龍從藏身的地窖裡走出來說:“我是張化龍,好漢做事好漢當,不要連累了秦家人。”遂被捕。據傳,當時正值隆冬,大雪紛飛,張化龍手戴鐵鍊立於囚車之上,雙目如炬,高唱秦腔《秦瓊起解》,悲蒼幽婉,聲震四方,其用意在告訴逃難在外的兄弟,遠走高飛。

除夕之夜,岐山、眉縣、武功及扶風一帶遍傳雞毛傳帖,帖上說:“大年初一不過,救出張化龍。” 1907年 2月 13日,正是農曆正月初一, 10萬餘民眾又扛著農具包圍扶風縣城,高呼“還我張化龍,砍殺馬十四”,怒吼聲震天動地。知府尹昌齡站在城頭勸解:“大家先回去過年,對張化龍等人,本府無權殺傷,將奏上憲祈求予以赦免,不多日即可放回。”民眾受騙回家。初三日晚,張化龍被秘密殺害於縣城小西門洞中。

1910年,為悼念張化龍,邑人在絳中村公路旁豎立一石碑。碑今存陝西省博物館。

尹昌齡派間諜打入起義軍內部,最終分化並瓦解了起義力量,運用的是“離間”手段。《三十六計·敗戰計·反間計》雲:“疑中之疑。比之自內,不自失也。”意思是說:在疑陣中再布疑陣,使敵內部自生矛盾,我方就可萬無一失。更通俗一點說,就是巧妙地利用敵人的間諜反過來為我所用。在戰爭中,雙方使用間諜是十分常見的。《孫子兵法》就特別強調間諜的作用,認為將帥打仗必須事先瞭解敵方的情況。要準確掌握敵方的情況,不可靠鬼神,不可靠經驗,“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這裡的“人”,就是間諜。《孫子兵法》專門有一篇《用間篇》,指出有五種間諜,利用敵方鄉里的普通人作間諜,叫因間;收買敵方官吏作間諜,叫內間;收買或利用敵方派來的間諜為我所用,叫反間;故意製造和洩露假情況給敵方間諜,叫死間;派人去敵方偵察,再回來報告情況,叫生間。唐代杜牧解釋反間計特別清楚,他說:“敵有間來窺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賂誘之,反為我用;或佯為不覺,示以偽情而縱之,則敵人之間,反為我用也。”就是要充分地利用“反間”來達到獲取情報、擾亂敵人的目的。因為很多間諜都是為錢財所驅使,誰給他錢,他就為誰賣命。所以收買敵人間諜的主要手段,就是“厚賂誘之”。

《三十六計·按語》舉了好幾個例子來證明反間計的成效。戰國時,齊國田單守即墨,想除掉燕將樂毅,用的是挑撥離間的手段,散佈樂毅沒攻下即墨,是想在齊地稱王,現在齊人還未服從他,所以他暫緩攻打即墨,齊國怕的是燕國調換樂毅。燕王果然中計,以騎劫代替樂毅,樂毅只好逃到趙國去了。齊人大喜,田單以火牛陣大破燕軍。楚漢相爭時,劉邦謀士陳平也是用離間之計使項羽疏遠了軍師範增。

我們可以看出,本戰例具備“反間計”中“分化離間”的要素,但不具備敵人間諜為我利用的“反間”特點,因為義軍首領張化龍並未識破對方的間諜身份,也就更不可能在間諜身上實施反間之計了。(巨侃)

張化龍從藏身的地窖裡走出來說:“我是張化龍,好漢做事好漢當,不要連累了秦家人。”遂被捕。據傳,當時正值隆冬,大雪紛飛,張化龍手戴鐵鍊立於囚車之上,雙目如炬,高唱秦腔《秦瓊起解》,悲蒼幽婉,聲震四方,其用意在告訴逃難在外的兄弟,遠走高飛。

除夕之夜,岐山、眉縣、武功及扶風一帶遍傳雞毛傳帖,帖上說:“大年初一不過,救出張化龍。” 1907年 2月 13日,正是農曆正月初一, 10萬餘民眾又扛著農具包圍扶風縣城,高呼“還我張化龍,砍殺馬十四”,怒吼聲震天動地。知府尹昌齡站在城頭勸解:“大家先回去過年,對張化龍等人,本府無權殺傷,將奏上憲祈求予以赦免,不多日即可放回。”民眾受騙回家。初三日晚,張化龍被秘密殺害於縣城小西門洞中。

1910年,為悼念張化龍,邑人在絳中村公路旁豎立一石碑。碑今存陝西省博物館。

尹昌齡派間諜打入起義軍內部,最終分化並瓦解了起義力量,運用的是“離間”手段。《三十六計·敗戰計·反間計》雲:“疑中之疑。比之自內,不自失也。”意思是說:在疑陣中再布疑陣,使敵內部自生矛盾,我方就可萬無一失。更通俗一點說,就是巧妙地利用敵人的間諜反過來為我所用。在戰爭中,雙方使用間諜是十分常見的。《孫子兵法》就特別強調間諜的作用,認為將帥打仗必須事先瞭解敵方的情況。要準確掌握敵方的情況,不可靠鬼神,不可靠經驗,“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這裡的“人”,就是間諜。《孫子兵法》專門有一篇《用間篇》,指出有五種間諜,利用敵方鄉里的普通人作間諜,叫因間;收買敵方官吏作間諜,叫內間;收買或利用敵方派來的間諜為我所用,叫反間;故意製造和洩露假情況給敵方間諜,叫死間;派人去敵方偵察,再回來報告情況,叫生間。唐代杜牧解釋反間計特別清楚,他說:“敵有間來窺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賂誘之,反為我用;或佯為不覺,示以偽情而縱之,則敵人之間,反為我用也。”就是要充分地利用“反間”來達到獲取情報、擾亂敵人的目的。因為很多間諜都是為錢財所驅使,誰給他錢,他就為誰賣命。所以收買敵人間諜的主要手段,就是“厚賂誘之”。

《三十六計·按語》舉了好幾個例子來證明反間計的成效。戰國時,齊國田單守即墨,想除掉燕將樂毅,用的是挑撥離間的手段,散佈樂毅沒攻下即墨,是想在齊地稱王,現在齊人還未服從他,所以他暫緩攻打即墨,齊國怕的是燕國調換樂毅。燕王果然中計,以騎劫代替樂毅,樂毅只好逃到趙國去了。齊人大喜,田單以火牛陣大破燕軍。楚漢相爭時,劉邦謀士陳平也是用離間之計使項羽疏遠了軍師範增。

我們可以看出,本戰例具備“反間計”中“分化離間”的要素,但不具備敵人間諜為我利用的“反間”特點,因為義軍首領張化龍並未識破對方的間諜身份,也就更不可能在間諜身上實施反間之計了。(巨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