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得隴望蜀:為啥劉秀能擊滅赤眉掃平關東統一天下?

得隴望蜀:為啥劉秀能擊滅赤眉掃平關東統一天下?

建武元年(西元25年)十月, 劉秀定都洛陽。 此時的長安, 極度混亂, 赤眉軍擁立傀儡小皇帝劉盆子建立了建世政權,

擁兵三十萬眾, 進逼關中。 更始帝派遣諸將與赤眉軍交戰, 均大敗而歸, 死傷甚重, 震動三輔。 不久, 更始帝向赤眉軍請降, 獲封為長沙王, 後來為赤眉軍縊殺。

劉秀聞綠林、赤眉兩大軍隊發生了火拼, 也派鄧禹西入關中, 以觀時變。 此間, 三輔大饑, 人相食, 城郭皆空, 白骨蔽野, 赤眉數十萬大軍擁在長安, 不日糧草即告匱乏, 只得撤出長安, 西走隴右以補充糧草, 結果, 為割據隴右的隗囂所敗。

此時正是嚴冬, “逢大雪, 坑谷皆滿, 士多凍死”, 赤眉數十萬大軍只得東歸, 再次折回長安, 並擊敗了進駐那裡的鄧禹軍, 迫使其退出長安, 但此時, 赤眉軍也遭受了極大的消耗。

鄧禹的西征軍不利, 劉秀遣馮異前往關中,

代替鄧禹指揮西征大軍。 馮異到後, 鄧禹聯合馮異部與赤眉再戰, 結果再次大敗, 馮異只率少數人棄馬步行才得脫身歸營, 而鄧禹則敗走宜陽。 馮異收攏打散的部下, 堅壁清野, 待機再戰。

不久, 馮異軍與赤眉軍再次大戰於崤底(今澠池西南), 雙方均傾眾而出, 一直大戰到太陽偏西。 在此之前, 馮異提前選精壯之士換上與赤眉軍一樣的裝束, 伏于道路兩側, 此時見雙方皆已力衰, 伏兵殺出, 赤眉大軍驚潰大敗, 被馮異迫降者八萬餘人。 崤底之戰, 使得赤眉軍再遭重創, 加之糧草已盡, 不得已再次轉向東南方, 力圖補充糧草和人馬, 擺脫困境。

早在崤底之戰前, 劉秀鑒於關中大饑, 人相食, 而隗囂的重兵又陳於西方的局面, 料赤眉必向東或南方向運動,

遂遣破奸將軍侯進等屯新安(今澠池東), 建威大將軍耿弇屯宜陽(今宜陽西), 在東、南兩個方向堵截赤眉東歸或南下之路。

不久, 劉秀得知馮異在崤底大破赤眉, 而赤眉軍主力十多萬眾南下走宜陽, 劉秀逐親引大軍馳援宜陽, 與耿弇等人會合, 共同阻擊赤眉南下。 劉秀親率六軍, 于宜陽前線將大軍擺開陣勢, 大司馬吳漢的精兵立最前, 中軍在其後, 驍騎兵和帶甲武士分陳于左右兩側。

赤眉軍兵士疲憊, 糧草缺乏, 士氣低落到了極點, 自崤底失敗後一路從關中折向南, 至宜陽, 迎面撞上劉秀布下的重兵, 兵困糧乏的赤眉軍, 根本無力再戰。 後面又有馮異的大軍, 再回關中已無可能。 在已陷入絕境的情況下,

尚有十幾萬兵馬的赤眉軍, 無奈在宜陽被迫請降, 並向劉秀呈上, 得自更始帝處的傳國玉璽和七尺寶劍。

赤眉軍投降後, 上繳的兵器和甲胄堆放在宜陽的城西, 與旁邊的熊耳山(山名, 在宜陽以東)一樣高。 至此, 起自新莽天鳳五年, 縱橫山東十餘年的赤眉軍, 終被劉秀吞併在血泊之中。

與赤眉軍在關中激戰的同時, 劉秀在關東(即函谷關以東)亦派遣以虎牙將軍蓋延為首的諸將, 對梁王劉永進行東征。 劉永, 西漢梁孝王劉武的八世孫, 其家世代為梁王, 故在梁地素有威名。 王莽攝政時, 其父梁王劉立因結連平帝外家衛氏, 被王莽所殺。

更始帝立, 劉永複被冊封為梁王, 據舊地。 後更始政亂, 劉永遂據國起兵, 以其弟劉防為輔國大將軍,

招攬周建等豪傑為將帥, 攻下齊陰、山陰、沛、楚、淮陽、汝南等二十八城, 並遣使, 拜董憲為翼漢大將軍、張歩輔漢大將軍, 與共連兵, 遂專據東方。

更始敗亡之後, 劉永自稱天子, 在睢陽登基。 對於劉秀來說, 近在東方睢陽的劉永, 是對其威脅最大的軍事集團, 劉永所在的睢陽距洛陽近在咫尺, 時刻威脅著京師洛陽的安全。 自建武二年始, 劉秀先後派虎牙將軍蓋延和建威大將軍耿弇, 分別平定了割據睢陽的劉永和青州的張歩, 特別是耿弇與齊王張歩的戰鬥, 極為慘烈, “城中溝塹皆滿, 八九十裡僵屍相屬”。 此間, 劉秀還親征海西王董憲, 大獲全勝。 到建武六年(西元31年)初, 關東基本上為劉秀所定。

自建武元年(西元25年)至建武六年(西元31年)初, 經過近六年的東征西討,劉秀已經基本上控制了除隴右和巴蜀之外的廣大中原之地,基本上統一了中國的東方,與西北隴右的隗囂、西南巴蜀的公孫述形成了鼎足之勢。

建武五年(西元30年)四月,光武帝至長安,告隗囂將派建威大將軍耿弇等七將軍從隴西攻蜀。隗囂反對,並派大將王元率兵據隴坻(今陝西隴縣西北),伐木塞道,阻止漢軍進攻。四月,漢軍沿渭北平原翻隴山,仰攻隴坻,結果大敗。王元跟蹤追擊,幸馬武率精騎斷後,使漢軍得以撤回。

劉秀留耿弇守漆縣(今陝西彬縣),馮異守栒邑(今陝西旬邑東北),祭遵守沂縣(今陝西隴縣南),另調吳漢由洛陽西進,在長安集結兵力。隗囂乘勝派行巡攻栒邑,王元取肝縣,均被擊敗。當時,割據河西的竇融已歸附劉秀,進攻金城(今甘肅蘭州),擊破助隗囂的羌族豪強何封等部,隗囂腹背受敵。隗囂大將馬援也在隗囂反漢時歸附於漢。光武帝給其精騎五千,招降隗囂部屬和羌族豪長,從內部分化瓦解隗囂。隗囂逐上書劉秀,表示親善,企圖以此作為緩兵之計,未遂。即派使向公孫述稱臣。

建武六年(西元31年)春,公孫述立隗囂為朔甯王,出兵援隴。秋,隗囂親率步騎三萬,進攻安定郡(郡治高平,今寧夏固原),進至陰架(今甘肅涇川東)。另派部隊進攻肝縣,企圖奪取關中,被馮異、祭遵分別擊敗。次年春,來歙率軍二千,秘密從番須、回中,襲占略陽,威脅囂所據冀縣。隗囂集中精銳反攻略陽,數月未克。閏四月,劉秀利用隗囂頓兵堅城、士卒疲憊之機,進兵高平第一城,竇融也率河西步騎數萬前來會師。漢軍分路挺進隴山,招降瓦亭守將牛邯等隗囂大將十三人。屬縣十六、軍隊十余萬皆降,略陽圍解。隗囂率殘部逃奔西城。漢軍佔領天水郡。

適值農民軍余部複起,京師騷動,劉秀趕回洛陽。同年十一月,岑彭水灌西城時,隗囂部將王元、行巡、周宗率蜀援軍五千人趕到,從高地反擊,漢軍措手不及,王元等突入西城,迎隗囂入冀。時漢軍補給困難,糧食已盡,各部被迫出隴西。隗囂收拾殘部,一時又奪占隴西數郡。次年正月,隗囂死。部眾擁立其少子隗純為王。

建武七年(西元32年)八月,耿弇、寇恂攻破高平第一城。十月,來歙、蓋延攻破落門,王元隻身逃奔公孫述,隗純等投降。此戰歷時四年,隴西始平定。

平隴戰後,劉秀即從南、北兩個方向,對益州的公孫述展開攻勢。

建武十一年(西元35年)三月,大司馬吳漢率荊州兵六萬,馬五千匹,于荊門與岑彭會合,沿長江西上入蜀;來歙、蓋延率諸軍自隴西南下攻河池入蜀。南線岑彭軍溯江西上,攻克荊門,俘程訊,斬任滿,田戎退守江州(今重慶市嘉陵江北岸),彭遂由三峽,長驅直入江關。沿途郡縣降附,大軍直迫江州。

同年六月,北路來歙軍大敗王元、環安軍,攻破下辨(今甘肅成縣西北)、河池,挺進蜀中。公孫述派人刺殺來歙,劉秀乃派將軍劉尚繼續率軍南下。江州城固糧多,不易攻破,岑彭遂留兵圍困,自率主力直指墊江(今四川合川),攻破平曲(今四川合川東)。

公孫述令延岑、呂鮪、王元、公孫恢率軍拒守廣漢(郡治樟潼,今屬四川)、資中(今四川資陽),另派侯丹率二萬人拒守黃石(今四川涪陵東北橫石灘)。岑彭留臧宮于平曲,拒蜀兵主力延岑,而自率軍折回江州,溯江西上,襲破黃石,倍道兼程二千餘裡,迂回岷江中游,佔領武陽(今四川彭山東),進擊廣都(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東北岸)。公孫述派人刺殺岑彭。劉秀命吳漢率兵三萬趕到前線,接替岑彭指揮。

建武十二年(西元36年)一月,吳漢敗蜀軍於魚腹津(今四川眉山之岷江渡口),進圍武陽,殲滅蜀援軍五千餘人。西上再破廣都,逼近成都。吳漢求勝心切,率二萬步騎進攻成都,兵敗。吳漢隨即改變戰術,乘夜秘撤到錦江南岸與副將劉尚合兵,並力對敵,轉敗為勝。

此後,吳漢根據劉秀敵疲再攻的戰術,與蜀軍戰于成都、廣都之間,殲滅公孫述大量有生力量,兵臨成都城下。十一月,臧宮攻克繁(今四川彭縣西北)、郫(今四川郫縣)與吳漢會師,合圍成都。公孫述招募五千敢死士交延岑指揮,準備決戰。

延岑在市橋(今四川成都市南郊)大敗吳漢。吳漢隱蔽精銳,示弱誘敵。公孫述貿然出擊,蜀軍大敗,公孫述重傷死。延岑見大勢已去,率成都守軍投降。

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十二年(西元36年),劉秀登基後,用了十二年的時間,終於克定天下,使得自新莽末年以來,四分五裂、戰火連年的中國再次歸於一統。

(本篇完)

經過近六年的東征西討,劉秀已經基本上控制了除隴右和巴蜀之外的廣大中原之地,基本上統一了中國的東方,與西北隴右的隗囂、西南巴蜀的公孫述形成了鼎足之勢。

建武五年(西元30年)四月,光武帝至長安,告隗囂將派建威大將軍耿弇等七將軍從隴西攻蜀。隗囂反對,並派大將王元率兵據隴坻(今陝西隴縣西北),伐木塞道,阻止漢軍進攻。四月,漢軍沿渭北平原翻隴山,仰攻隴坻,結果大敗。王元跟蹤追擊,幸馬武率精騎斷後,使漢軍得以撤回。

劉秀留耿弇守漆縣(今陝西彬縣),馮異守栒邑(今陝西旬邑東北),祭遵守沂縣(今陝西隴縣南),另調吳漢由洛陽西進,在長安集結兵力。隗囂乘勝派行巡攻栒邑,王元取肝縣,均被擊敗。當時,割據河西的竇融已歸附劉秀,進攻金城(今甘肅蘭州),擊破助隗囂的羌族豪強何封等部,隗囂腹背受敵。隗囂大將馬援也在隗囂反漢時歸附於漢。光武帝給其精騎五千,招降隗囂部屬和羌族豪長,從內部分化瓦解隗囂。隗囂逐上書劉秀,表示親善,企圖以此作為緩兵之計,未遂。即派使向公孫述稱臣。

建武六年(西元31年)春,公孫述立隗囂為朔甯王,出兵援隴。秋,隗囂親率步騎三萬,進攻安定郡(郡治高平,今寧夏固原),進至陰架(今甘肅涇川東)。另派部隊進攻肝縣,企圖奪取關中,被馮異、祭遵分別擊敗。次年春,來歙率軍二千,秘密從番須、回中,襲占略陽,威脅囂所據冀縣。隗囂集中精銳反攻略陽,數月未克。閏四月,劉秀利用隗囂頓兵堅城、士卒疲憊之機,進兵高平第一城,竇融也率河西步騎數萬前來會師。漢軍分路挺進隴山,招降瓦亭守將牛邯等隗囂大將十三人。屬縣十六、軍隊十余萬皆降,略陽圍解。隗囂率殘部逃奔西城。漢軍佔領天水郡。

適值農民軍余部複起,京師騷動,劉秀趕回洛陽。同年十一月,岑彭水灌西城時,隗囂部將王元、行巡、周宗率蜀援軍五千人趕到,從高地反擊,漢軍措手不及,王元等突入西城,迎隗囂入冀。時漢軍補給困難,糧食已盡,各部被迫出隴西。隗囂收拾殘部,一時又奪占隴西數郡。次年正月,隗囂死。部眾擁立其少子隗純為王。

建武七年(西元32年)八月,耿弇、寇恂攻破高平第一城。十月,來歙、蓋延攻破落門,王元隻身逃奔公孫述,隗純等投降。此戰歷時四年,隴西始平定。

平隴戰後,劉秀即從南、北兩個方向,對益州的公孫述展開攻勢。

建武十一年(西元35年)三月,大司馬吳漢率荊州兵六萬,馬五千匹,于荊門與岑彭會合,沿長江西上入蜀;來歙、蓋延率諸軍自隴西南下攻河池入蜀。南線岑彭軍溯江西上,攻克荊門,俘程訊,斬任滿,田戎退守江州(今重慶市嘉陵江北岸),彭遂由三峽,長驅直入江關。沿途郡縣降附,大軍直迫江州。

同年六月,北路來歙軍大敗王元、環安軍,攻破下辨(今甘肅成縣西北)、河池,挺進蜀中。公孫述派人刺殺來歙,劉秀乃派將軍劉尚繼續率軍南下。江州城固糧多,不易攻破,岑彭遂留兵圍困,自率主力直指墊江(今四川合川),攻破平曲(今四川合川東)。

公孫述令延岑、呂鮪、王元、公孫恢率軍拒守廣漢(郡治樟潼,今屬四川)、資中(今四川資陽),另派侯丹率二萬人拒守黃石(今四川涪陵東北橫石灘)。岑彭留臧宮于平曲,拒蜀兵主力延岑,而自率軍折回江州,溯江西上,襲破黃石,倍道兼程二千餘裡,迂回岷江中游,佔領武陽(今四川彭山東),進擊廣都(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東北岸)。公孫述派人刺殺岑彭。劉秀命吳漢率兵三萬趕到前線,接替岑彭指揮。

建武十二年(西元36年)一月,吳漢敗蜀軍於魚腹津(今四川眉山之岷江渡口),進圍武陽,殲滅蜀援軍五千餘人。西上再破廣都,逼近成都。吳漢求勝心切,率二萬步騎進攻成都,兵敗。吳漢隨即改變戰術,乘夜秘撤到錦江南岸與副將劉尚合兵,並力對敵,轉敗為勝。

此後,吳漢根據劉秀敵疲再攻的戰術,與蜀軍戰于成都、廣都之間,殲滅公孫述大量有生力量,兵臨成都城下。十一月,臧宮攻克繁(今四川彭縣西北)、郫(今四川郫縣)與吳漢會師,合圍成都。公孫述招募五千敢死士交延岑指揮,準備決戰。

延岑在市橋(今四川成都市南郊)大敗吳漢。吳漢隱蔽精銳,示弱誘敵。公孫述貿然出擊,蜀軍大敗,公孫述重傷死。延岑見大勢已去,率成都守軍投降。

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十二年(西元36年),劉秀登基後,用了十二年的時間,終於克定天下,使得自新莽末年以來,四分五裂、戰火連年的中國再次歸於一統。

(本篇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