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什麼要讓小孩讀《弟子規》?《弟子規》講的是什麼?

被稱作儒家啟蒙經典的《弟子規》原名《訓蒙文》, 是清朝康熙年間的著名教育家李毓秀先生所作。

李毓秀, 具體生卒年月不詳(一說生於1647年,

逝世於1729年), 山西絳州(今山西省新絳縣)人, 字子潛, 一生只考中過秀才, 沒用更高功名。 他創辦了私塾“敦複齋”, 畢生致力於教書、講學、著述。 他潛心研讀《大學》、《中庸》等儒家典籍, 並著有《四書證偽》、《四書字類釋義》、《學庸發明》、《讀大學偶記》等, 這些書至今仍保存在北京大學圖書館以及山西省圖書館中。

去世後, 他的牌位被供奉在絳州先賢祠裡供後人緬懷敬仰。 而《訓蒙文》是他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編寫的一本兒童蒙學讀物。

後來, 清朝乾隆年間的學者、大儒賈存仁先生對此作了修訂改編, 並將其改名為《弟子規》。

《弟子規》以《論語·學而》中的“入則孝, 出則悌, 謹而信, 泛愛眾, 而親仁, 行有餘力, 則以學文”為中心思想, 採用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韻文形式, 具體闡述了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和學習上應該恪守的規範。 全書共360句、1080字, 講述了113件事, 是教導孩子盡守本分、克己守禮、約束邪念、保持誠實,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並傳承忠厚家風的最佳啟蒙教材。

《弟子規》淺顯易懂, 通篇押韻, 既朗朗上口,

又極易記誦, 特別是它的核心思想重在教導孩子的言行, 注重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 既有文采, 又非常實用, 因此在清代後期成為廣為流傳的兒童讀本和童蒙讀物, 幾乎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合稱“三百千”)有同等影響。

今天, 《弟子規》仍然是對孩子進行學習指導和品行修養教育的優秀啟蒙讀物, 能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為規範, 並在全國各地甚至海外的中小學校、幼稚園、大學、企事業單位等被廣泛推廣, 被稱為“做人的憲法”。

《弟子規》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孝”, 這是一個人做人處事的根本。 正因為如此, 《弟子規》開篇第一部分即為“入則孝”, 即在家要孝敬父母。

孔子在2500年前就說過:“夫孝, 德之本也, 教之所由生也。 ”也就是說,

孝道是德行的根本, 是一切教育的出發點。 教孩子一定要從孝道教起。 一個懂得孝道的孩子, 他一定會好好學習、積極樂觀地生活, 以後也一定會有一份非常好的工作, 有好的前程, 更會有幸福美滿的人生。

我們為什麼不教孩子學孝呢?為什麼不帶頭學孝呢?

孩子從父母那裡繼承了血脈和家訓, 孩子就是父母的分身。 我們是父母, 但我們也是我們自己父母的分身。 如果一個人不孝敬父母, 他就失去了做人的大根大本。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古語才說:“夫孝, 天之經也, 地之義也。 ”也就是說, 孝敬父母, 是天經地義的事。

無論是孩子, 還是我們成人, 只有做到了孝, 家庭才會是和諧的, 事業才會是順利的, 人生才會是幸福的。

《弟子規》後面的“出則悌, 謹而信, 泛愛眾, 而親仁, 行有餘力, 則以學文”其實都是“孝”的延續, 這些都做好了, 父母就開心了, 就不用擔心孩子了, 就會安享晚年, 那孩子做到這些, 不就是在對父母盡孝嗎?

所以, 在我看來, 《弟子規》就是一部實踐版的《孝經》, 每個人都應該學, 都應該懂,都應該把其中的教誨落實在生活中。

學好《弟子規》,教出好孩子!學好《弟子規》,做好中國人!

都應該懂,都應該把其中的教誨落實在生活中。

學好《弟子規》,教出好孩子!學好《弟子規》,做好中國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