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申子申不害

申不害(西元前385-前337, 另有資料認為在前420年-前337年), 亦稱申子, 鄭韓時期人物(今河南新鄭)人。 戰國時期法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思想家。 以"術"著稱, 著有《申子》是春秋戰國時期, 百家爭鳴中的代表人物。

韓國滅掉鄭國後, 韓昭侯重用他為丞相, 在韓國主持改革, 他在韓為相19年, "內修政教, 外應諸侯", 幫助韓昭侯推行"法"治、"術"治, 使韓國君主專制得到加強, 國內政局得到穩定, 貴族特權受到限制, 百姓生活漸趨富裕, 史稱"終申子之身, 國治兵強, 無侵韓者。 "十五年間便使韓國強盛起來。

西元前337年, 申不害卒于韓都(今新鄭)。

申不害原是鄭國京邑(今鄭州滎陽東南京襄城)人, 曾為鄭國小吏, 西元前375年(韓哀侯二年), 韓國滅掉鄭國, 遂成為韓人, 並做了韓國的低級官員。

戰國韓國

西元前354年(韓昭侯四年), 素與韓有隙的魏國出兵伐韓, 包圍宅陽(今鄭州市北)。 面對重兵壓境的嚴重局面, 韓昭侯及眾大臣束手無策。 危急關頭, 申不害審時度勢, 建議韓昭侯執圭(古時臣下朝見天子時所執的一種玉器)去見魏惠王。 申不害說:要解國家危難, 最好的辦法是示弱。 今魏國強大, 魯國、宋國、衛國皆去朝見, 您執圭去朝見魏王, 魏王一定會心滿意足, 自大驕狂。 這樣必引起其他諸侯不滿而同情韓國。 是我免於一人之下, 而位於萬人之上也。 夫弱魏之兵, 而重韓之權, 莫如朝魏。

"韓昭侯採納申不害建議, 親自執圭去朝見魏惠王, 表示敬畏之意。 魏惠王果然十分高興, 立即下令撤兵, 並與韓國約為友邦。 申不害亦由此令韓昭侯刮目相看, 逐步成為韓昭侯的重要謀臣, 得以在處理國家事務上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才幹。

申不害

西元前353年,

魏國又起兵伐趙, 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趙成侯派人向齊國和韓國求援。 韓昭侯一時拿不定主意, 就詢問申不害, 應如何應對。 "申不害擔心自己的意見萬一不合國君心意, 不僅於事無補還可能惹火燒身, 便回答說:這是國家大事, 讓我考慮成熟再答覆您吧!隨後, 申不害不露聲色地遊說韓國能言善辯的名臣趙卓和韓晁, 鼓動他們分別向韓昭侯進言, 陳述是否出兵救趙的意見, 自己則暗中觀察韓昭侯的態度, 摸透了韓昭侯的心思。 於是便進諫說應當聯合齊國, 伐魏救趙。 韓昭侯果然十分高興, 即聽從申不害意見, 與齊國一起發兵討魏, 迫使魏軍回師自救, 從而解了趙國之圍。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的故事。

韓昭侯從申不害處理外交事務的卓越表現及其獨到的見解, 發現這位"鄭之賤臣", 原來是難得的治國人才, 於是便力排眾議, 於西元前351年, 破格拜申不害為相, 以求變革圖強。

申不害在韓國變法改革, 第一步就是整頓吏治, 加強君主集權統治。 在韓昭侯的支持下, 首先向挾封地自重的俠氏、公釐和段

申不害

氏三大強族開刀。 果斷收回其特權, 推毀其城堡, 清理其府庫財富充盈國庫, 這不但穩固了韓國的政治局面, 而且使韓國實力大增。 與此同時, 大行"術"治, 整頓官吏隊伍, 對官吏加強考核和監督, "見功而與賞, 因能而授官", 有效提高了國家政權的行政效率, 使韓國顯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局面。 隨後, 他又向韓昭侯建議整肅軍兵, 並主動請命, 自任韓國上將軍, 將貴族私家親兵收編為國家軍隊, 與原有國兵混編, 進行嚴酷的軍事訓練, 使韓國的戰鬥力大為提高。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申不害為富國強兵, 還十分重視土地問題。 他說:"四海之內, 六合之間, 曰'奚貴, 土, 食之本也。 又說:"昔七十九代之君, 法制不一,號令不同,而俱王天下,何也?必當國富而粟多也。"( 《申子·大體編》)因而他極力主張百姓多開荒地,多種糧食。同時,他還重視和鼓勵發展手工業,特別是兵器製造。所以戰國時代,韓國冶鑄業是比較發達的。當時就有"天下之寶劍韓為眾"、"天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的說法。

申不害相韓15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幫助韓昭侯推行"法"治、"術"治,使韓國君主專制得到加強,國內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裕,史稱"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韓國雖然處於強國的包圍之中,卻能相安無事,成為與齊、楚、燕、趙、魏、秦並列的戰國七雄之一。

申不害是早期的法家。法家中有三派:慎到重"勢"、申不害重"術",商鞅重"法"。申不害的學術思想,明顯地受到道家的影響,但他的直接來源是老子還是慎到,不得而知。但他的哲學思想與慎到有極相似之處,他們都遵循老子的大統一哲學。"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申不害認為,自然運行是有規律的,也是不可抗拒的。他認為宇宙間的本質是"靜",其運動規律是"常"。他要求對待一切事情應以"靜"為原則,以"因"為方法,"因"指"因循","隨順"。"貴因"指"隨事而定之","貴靜"的表現就是"無為"。申不害把這些原則用於人事,構成他的社會哲學思想。"無為"主張的淵源即《老子》的"絕聖棄智",申不害的"無為",要求的是君主去除個人作為的"無為",以便聽取臣下的意見。但是,申不害僅僅把這種"靜因無為"的哲學思想用於"權術"之中。

為了完善這種方法,他進一步發揮《老子》"柔弱勝剛強"的思想,要求君主"示弱",決不是指君主無所作為,只是君主決策前的一種姿態。在關鍵時刻,申子要求君主獨攬一切,決斷一切。申不害的哲學思想,是君主哲學,是政治哲學。這種哲學由道家的"天道無為"演化發展來,是他的法家"權術"思想的基礎。

申不害反對立法行私。認為國君既要掌握駕馭群臣的"術",又要做到正直無私,這樣臣下才能忠於職守。然而,《戰國策》中卻記述了這樣一件事:申不害私下請求韓昭侯給自己的堂兄封一個官職,韓昭侯不同意,申不害面露怨色。韓昭侯說:"這可是從你那裡學到的治國之策啊!你常教寡人要按功勞大小授以官職等級,如今又請求為沒有建立功業的兄弟封官,我是答應你的請求而拋棄你的學說呢?還是推行你的主張而拒絕你的請求呢?"申不害慌忙請罪,對韓昭侯說:"君王真是賢明君主,請您懲罰我吧!"

申不害

申不害在韓國實行以"術"為主的法制,經過15年改革,加強了君主集權,使韓國"國治兵強",政治局面比較穩定,國力也有所增強。但實行這種政策也產生了另一個後果,即"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術"取決於君主本人的才能,君主本人比較正確,有能力,國家就會比較興旺;相反,國家就會陷入混亂,老百姓就會遭殃。正因為申不害與韓昭侯用"術"有餘,定法不足,"不擅其法,不一其憲令",因此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韓國的問題。韓昭侯一死,韓國很快又衰落了。但申不害重"術"的法制思想卻為歷代封建帝王加強君主集權提供了理論和經驗,也為一些人搞陰謀詭計開了先河。

法制不一,號令不同,而俱王天下,何也?必當國富而粟多也。"( 《申子·大體編》)因而他極力主張百姓多開荒地,多種糧食。同時,他還重視和鼓勵發展手工業,特別是兵器製造。所以戰國時代,韓國冶鑄業是比較發達的。當時就有"天下之寶劍韓為眾"、"天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的說法。

申不害相韓15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幫助韓昭侯推行"法"治、"術"治,使韓國君主專制得到加強,國內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裕,史稱"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韓國雖然處於強國的包圍之中,卻能相安無事,成為與齊、楚、燕、趙、魏、秦並列的戰國七雄之一。

申不害是早期的法家。法家中有三派:慎到重"勢"、申不害重"術",商鞅重"法"。申不害的學術思想,明顯地受到道家的影響,但他的直接來源是老子還是慎到,不得而知。但他的哲學思想與慎到有極相似之處,他們都遵循老子的大統一哲學。"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申不害認為,自然運行是有規律的,也是不可抗拒的。他認為宇宙間的本質是"靜",其運動規律是"常"。他要求對待一切事情應以"靜"為原則,以"因"為方法,"因"指"因循","隨順"。"貴因"指"隨事而定之","貴靜"的表現就是"無為"。申不害把這些原則用於人事,構成他的社會哲學思想。"無為"主張的淵源即《老子》的"絕聖棄智",申不害的"無為",要求的是君主去除個人作為的"無為",以便聽取臣下的意見。但是,申不害僅僅把這種"靜因無為"的哲學思想用於"權術"之中。

為了完善這種方法,他進一步發揮《老子》"柔弱勝剛強"的思想,要求君主"示弱",決不是指君主無所作為,只是君主決策前的一種姿態。在關鍵時刻,申子要求君主獨攬一切,決斷一切。申不害的哲學思想,是君主哲學,是政治哲學。這種哲學由道家的"天道無為"演化發展來,是他的法家"權術"思想的基礎。

申不害反對立法行私。認為國君既要掌握駕馭群臣的"術",又要做到正直無私,這樣臣下才能忠於職守。然而,《戰國策》中卻記述了這樣一件事:申不害私下請求韓昭侯給自己的堂兄封一個官職,韓昭侯不同意,申不害面露怨色。韓昭侯說:"這可是從你那裡學到的治國之策啊!你常教寡人要按功勞大小授以官職等級,如今又請求為沒有建立功業的兄弟封官,我是答應你的請求而拋棄你的學說呢?還是推行你的主張而拒絕你的請求呢?"申不害慌忙請罪,對韓昭侯說:"君王真是賢明君主,請您懲罰我吧!"

申不害

申不害在韓國實行以"術"為主的法制,經過15年改革,加強了君主集權,使韓國"國治兵強",政治局面比較穩定,國力也有所增強。但實行這種政策也產生了另一個後果,即"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術"取決於君主本人的才能,君主本人比較正確,有能力,國家就會比較興旺;相反,國家就會陷入混亂,老百姓就會遭殃。正因為申不害與韓昭侯用"術"有餘,定法不足,"不擅其法,不一其憲令",因此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韓國的問題。韓昭侯一死,韓國很快又衰落了。但申不害重"術"的法制思想卻為歷代封建帝王加強君主集權提供了理論和經驗,也為一些人搞陰謀詭計開了先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