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劉邦為何痛恨自己老朋友雍齒?

雍齒簡介

雍齒是劉邦的老鄉, 他跟隨劉邦反抗秦朝的殘暴統治, 是當地的一個豪強。 都是秦末的泗水郡沛縣人, 原本是沛縣的世族大家。 西元前209年, 也就是秦二世剛登基的第一年, 就隨著劉邦起兵公開反對秦朝。 但是雍齒想來看不起劉邦, 就在起兵的第二年, 投靠了魏國, 所以劉邦對雍齒是極為痛恨的。

雍齒

西元前209年, 劉邦率軍攻下了“豐”, 並在蕭何等人幫助下拿下了沛縣, 隨後接連攻下湖陵和方與。 勢力大增的劉邦就以“豐”地為根基發展, 期間還成功抵抗了秦軍的剿滅。 不久劉邦委託雍齒駐守豐地, 自己率主力大軍東下攻城拔寨。 沒想到就在劉邦於東邊浴血奮戰的時候, 雍齒接受了魏國周市的誘降, 豐地以及劉邦等人的家眷盡數落入魏國手中。 劉邦起兵第二年就遭受了事關存亡的大挫, 所以他對雍齒是極為憎恨的。

雍齒投奔魏國後,

幾次被劉邦攻打, 終在一次被打敗了。 雍齒隨魏國軍隊逃亡, 又碰上秦軍, 魏國大敗。 雍齒逃到趙國, 但是趙國在秦軍的圍攻之下, 也是岌岌可危, 項羽率軍解圍, 雍齒就隨著項羽去了。 在後來的楚漢相爭之際, 楚國日漸不敵漢軍, 於是雍齒在幾次反復後又回到劉邦的營中。 劉邦念在雍齒當年的戰功上, 沒有將其殺掉。

待到劉邦成為皇帝後, 他一口氣封了很多同姓的和他喜歡的那些人為侯。 這使得眾人無不議論紛紛, 無奈之下, 劉邦聽從了張良的意見, 封了他最恨的人雍齒為侯。 眾人劍雍齒都被封侯了, 自己的也就不再擔心了, 風波就此平息。

楚漢傳奇雍齒

劉邦在豐澤西策劃了“縱徒起義”開始反抗秦國統治的鬥爭。 陳勝起義向西攻向咸陽,

而劉邦則向北佔領豐城, 因此劉邦的家眷, 跟隨他的的將領家眷便都在豐城。 劉邦後佔領沛縣後, 對外號稱“沛公”。

劉邦十分信任雍齒, 便把守衛豐城的任務交給了雍齒。 但是劉邦在薛城圍剿秦軍時, 豐城發生了政變。 陳勝起義後六國舊族迫不及待地搶回自己的老的地盤, 陳勝部將周市也以興複魏國的想法進行戰鬥。 然而在威逼利誘之下, 雍齒轉而為魏國守豐城。 劉邦就回來攻打雍齒。 後來劉邦得到項梁幫助和自己增加了的不少兵馬, 重新攻打豐城。 最終雍齒隨魏敗走。

當魏被秦軍擊敗後, 雍齒又改投趙將張耳。 後項羽援救趙軍, 雍齒見楚兵力強盛, 又投靠項羽。 而後楚漢相爭形式轉變, 雍齒後來又歸順劉邦。

在劉邦打敗項羽之後, 冊封有功的臣子, 為了大家, 便應張梁的計謀, 冊封了他最討厭的雍齒。 而雍齒也因此被冊封為邡肅侯, 食邑兩千五百戶。 群臣覺得雍齒都能封侯, 大家也就不再疑慮了。 在雍齒當了十二年的邡肅侯之後去世, 死後葬什邡舊址西郊。

劉邦為什麼不殺雍齒

雍齒的家境背景本是世家大族, 所以他就感覺高人一等, 至少是看不起小小的亭長劉邦。 秦二世元年, 因形式所迫隨劉邦起兵反秦, 期間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 這使得劉邦對他很是信任。 不久劉邦為了東下擴充實力, 就將豐地交於雍齒鎮守。

沒想到早就不想在劉邦下麵幹事的雍齒投靠了魏國周市, 當時氣急敗壞的劉邦對他是恨之入骨。 因為雍齒的這一舉動不僅令劉邦家小被囚, 就連他的軍隊也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所以劉邦借著項梁的軍隊, 又攻下了豐地。

落荒而逃的雍齒在外幾處投奔,還跑到了劉邦死對頭項羽營中,但是揣度著項羽敵不過劉邦後,他又跑回了劉邦營中。當時劉邦左右的人也對他痛恨萬分,紛紛想要殺了他。不過說是劉邦看在了雍齒往年的功勞上,並沒有殺他。其實細細想來,劉邦不殺他有這幾原因。首先,劉邦可能真的考慮到了雍齒的戰功,認為功過可以抵消,這樣也可以讓四下的人更願意追隨他。再者,當時劉邦急於應對戰事焦灼的楚漢之爭,他也不願意為了當年的事而分了自己的心,所以暫且放過了雍齒。至於為什麼平定了戰事後還不殺雍齒,是張良進言劉邦巧封雍齒為千戶侯。如此可以平息了當時怨氣嚴重的功臣對於分賞的不滿態度,事實上也就是如此。

所以到後來,原本和劉邦是不兩立的雍齒投靠到劉邦帳下,不殺就算了,最後還被封了侯。一方面是這雍齒的確運氣極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劉邦此人的確心胸寬廣,他的眼界要比常人比項羽高,所以最後的皇帝是他當的。

張良計封雍齒

在經歷了四年(西元前206年到西元前202年)之久的楚漢戰爭後,漢軍終於在劉邦及其眾位文武人才的帶領下擊敗了原來強盛的楚軍,成了當時中原唯一的霸主。劉邦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中國第二個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而他手下的開國功臣也需要一個個接受封賞。

不過劉邦由底層的百姓沖到了皇帝寶座上,自然會被勝利沖昏了,他封了自己喜歡的像蕭何、張良還有同姓的那些人為侯,卻忘了還有一大幫同樣戰功卓越的人等著封賞。看著高祖劉邦這樣的對待,不免心生抱怨之情,一個個聚在一起討論劉邦的過失和不厚道之處。劉邦站在高高的洛陽南宮上,看到橋下的一眾將領們常常紮堆討論,心裡不免虛的慌。於是招來了張良問話。

劉邦問張良:下面的那些將領們 整日紮堆討論到底幹什麼呢?已經是留侯的張良就是反問道:難懂皇上不知道啊,他們就是在討論謀反呀。劉邦就不悅道:天下才剛剛平定,哪裡還經得起折騰。張良就解釋說,現下皇帝你之所以能夠坐上皇位,靠的就是這些人的幫助。但是等你坐上皇位後,首先封賞的是蕭何、曹參這些你的老朋友,然後又誅殺了一些你所仇恨的人。所以他們就計算著各自的功勞,算出天下不夠分賞了,又計算著自己的過失會不會招來殺身之禍,最後就聚在一起討論反叛了。

已經憂心忡忡的劉邦就問張良該怎麼辦,張良就問他現在最痛恨誰,劉邦回答是雍齒。於是張良就獻計劉邦封賞雍齒為候給文武群臣們看。這樣他們就會認為皇帝連自己最為痛恨的人都會封賞,那他們的功勞自然是不會忘記了劉邦依著張良的計策行事,果然奏效。

落荒而逃的雍齒在外幾處投奔,還跑到了劉邦死對頭項羽營中,但是揣度著項羽敵不過劉邦後,他又跑回了劉邦營中。當時劉邦左右的人也對他痛恨萬分,紛紛想要殺了他。不過說是劉邦看在了雍齒往年的功勞上,並沒有殺他。其實細細想來,劉邦不殺他有這幾原因。首先,劉邦可能真的考慮到了雍齒的戰功,認為功過可以抵消,這樣也可以讓四下的人更願意追隨他。再者,當時劉邦急於應對戰事焦灼的楚漢之爭,他也不願意為了當年的事而分了自己的心,所以暫且放過了雍齒。至於為什麼平定了戰事後還不殺雍齒,是張良進言劉邦巧封雍齒為千戶侯。如此可以平息了當時怨氣嚴重的功臣對於分賞的不滿態度,事實上也就是如此。

所以到後來,原本和劉邦是不兩立的雍齒投靠到劉邦帳下,不殺就算了,最後還被封了侯。一方面是這雍齒的確運氣極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劉邦此人的確心胸寬廣,他的眼界要比常人比項羽高,所以最後的皇帝是他當的。

張良計封雍齒

在經歷了四年(西元前206年到西元前202年)之久的楚漢戰爭後,漢軍終於在劉邦及其眾位文武人才的帶領下擊敗了原來強盛的楚軍,成了當時中原唯一的霸主。劉邦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中國第二個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而他手下的開國功臣也需要一個個接受封賞。

不過劉邦由底層的百姓沖到了皇帝寶座上,自然會被勝利沖昏了,他封了自己喜歡的像蕭何、張良還有同姓的那些人為侯,卻忘了還有一大幫同樣戰功卓越的人等著封賞。看著高祖劉邦這樣的對待,不免心生抱怨之情,一個個聚在一起討論劉邦的過失和不厚道之處。劉邦站在高高的洛陽南宮上,看到橋下的一眾將領們常常紮堆討論,心裡不免虛的慌。於是招來了張良問話。

劉邦問張良:下面的那些將領們 整日紮堆討論到底幹什麼呢?已經是留侯的張良就是反問道:難懂皇上不知道啊,他們就是在討論謀反呀。劉邦就不悅道:天下才剛剛平定,哪裡還經得起折騰。張良就解釋說,現下皇帝你之所以能夠坐上皇位,靠的就是這些人的幫助。但是等你坐上皇位後,首先封賞的是蕭何、曹參這些你的老朋友,然後又誅殺了一些你所仇恨的人。所以他們就計算著各自的功勞,算出天下不夠分賞了,又計算著自己的過失會不會招來殺身之禍,最後就聚在一起討論反叛了。

已經憂心忡忡的劉邦就問張良該怎麼辦,張良就問他現在最痛恨誰,劉邦回答是雍齒。於是張良就獻計劉邦封賞雍齒為候給文武群臣們看。這樣他們就會認為皇帝連自己最為痛恨的人都會封賞,那他們的功勞自然是不會忘記了劉邦依著張良的計策行事,果然奏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