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見蠟燭都未撚後,為何確定是太監要作亂?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康熙王朝》?這類電視劇通常能夠一個細節折射出大智慧。 雖然大部分是作者的構想, 並不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事件。

今天說的主角是周培公, 一個家境窮困的人物。 他有一封皇帝早年老師為他寫的推薦信, 其實他拿著這信給皇上, 一定會被任用的。 但是他堅持要靠自己做官。 他沒有錢, 為了換豆腐腦, 萬般無奈, 他就把這信給小女孩寫狀詞了。 最終皇帝還是知道了此事。 周培公與康熙間的君臣之情說不盡。

有一個晚上, 風呼呼地吹, 也沒有月光。 那時吳三桂正舉兵反清, 有位冒充朱三太子的人想與其裡應外合。 大臣都在一起商量對策。 不久, 蠟燭燃盡了, 周培公就吩咐太監拿點蠟燭。

誰知, 太監拿來好幾根蠟燭,

還都未撚!周培公暫態做出判斷:“胡太醫, 當心太監作亂!”

蠟燭未撚, 同太監作亂有什麼關係呢?歷史上, 政變很多時候都會有太監的影子, 他們是離皇帝、宮廷最近的人, 往往他們的一刀才最致命。

周培公斷定是冒充朱三太子的人把太監收買了,

企圖趁夜黑風高偷襲。 所以太監也就做個手腳讓蠟燭不能點亮。

不知道為何不整幾個有撚的蠟燭?混一起不就不會暴露了?

周培公的結果並不怎麼好。 打下江山的是滿人, 但是還是漢人維持天下, 為了天下不顧性命!清朝有不少有名的漢臣都不得善終。

關注一下, 不會迷路!

(青梅煮酒, 閒話古今——阿密特考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