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孩子讀史就像看高人下棋,這才是打開《史記》的正確姿勢

讀史就像看高人下棋, 他們每走一步都留下來一些歷史的印記, 這就構成了一個棋譜的殘局。 熟讀這種殘局, 我們就能下棋了;熟讀歷史, 我們對人間的這些不同的挑戰, 就能做到心中有數。

《史記》是中國古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被視為君臣士人的必修教科書, 即使在現當代, 也有重大影響。

其以各朝各代治亂興衰為線索, 在記錄歷史的同時, 分析帝王人臣的品德善惡, 治國理政的政策得失, 總結王朝更替的經驗教訓。 載史明鑒之同時, 《史記》仍不乏文學色彩與哲思光芒, 其中無數驚世醒人的歷代往事與振聾發聵的名言警句, 使人過目難忘, 品味不盡。 它可以怡情, 可以增智, 可以導正, 可以借鑒, 是人生不可多得之良言。

據說曾國藩曾多次研讀過《史記》, 對之愛不釋手, 他曾經評價說:“竊以為先哲經世之書, 莫善於《史記》。 ” 能這樣評價, 是因為這部書不光講道理, 還通權變, 即“窮物之理、執聖之權”。

《史記》的文學性與抒情性

對中學生提高閱讀水準有重要意義

《史記》中有相當一部分作品的寫法類似今天的小說, 如《項羽本紀》《高祖本紀》《廉頗藺相如列傳》《田單列傳》《荊軻列傳》《淮陰侯列傳》等等, 它們都是詳細地敘述故事、生動地描寫情節場面、繪聲繪色地為作品人物設計個性化的語言。

我們細讀一下項羽失敗後的東城之戰與垓下自刎;讀讀李廣失敗被俘後的匹馬逃回, 憑著這些細節, 我們稱項羽為“戰神”, 稱李廣為“飛將軍”, 誰能說不合適?這就是司馬遷如椽大筆的描寫工夫,

是《史記》文學藝術的巨大成功。 青少年多閱讀這樣千古傳誦的作品, 不僅會對歷史進行深刻的瞭解, 也在不斷地潛移默化中, 逐步提高作文及閱讀的水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