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溢奶、乳☆禁☆頭皸裂、奶少……母乳餵養最常見的問題,全都有了!

1、 溢奶是怎麼回事, 經常溢奶的寶寶怎麼餵養?

發生原因:①小嬰兒胃容量較小, 呈水準位置, 且具有賁門括約肌鬆弛、幽門括約肌發育較好等消化道的解剖生理特點,

使6月齡內的小嬰兒常常出現溢奶;②餵養方法不當導致吞入氣體過多或過度餵養亦可發生溢奶。

緩解方法:溢奶很難完全避免, 緩解溢奶的主要方法是“拍嗝”。

餵奶後宜將嬰兒頭靠在母親肩上豎直抱起, 輕拍背部, 可幫助排出吞入空氣而預防溢奶。

嬰兒睡眠時宜右側臥位, 可預防睡眠時溢奶而致窒息。

若嬰兒溢奶嚴重且頻繁經指導後溢奶症狀無改善, 或體重增長不良, 應及時轉診。

2、 乳頭內陷或皸裂的媽媽如何堅持母乳餵養?

乳頭內陷需要產前或產後做簡單的乳頭護理:

每日用清水(忌用肥皂或酒精之類)擦洗、擠、捏乳頭

母親亦可用乳頭矯正器矯正乳頭內陷

母親應學會“乳房餵養”而不是“乳頭餵養”,

大部分嬰兒仍可從扁平或內陷乳頭吸吮乳汁。

【小貼士】每次哺乳後可擠出少許乳汁均勻地塗在乳頭上, 乳汁中豐富的蛋白質和抑菌物質對乳頭表皮有保護作用, 可防止乳頭皸裂及感染。

3、 母乳性黃疸應該怎麼辦?

母乳性黃疸是指純母乳餵養的健康足月兒或近足月兒生後2周後發生的黃疸。

母乳性黃疸嬰兒一般體格生長良好, 無任何臨床症狀, 無需治療, 黃疸可自然消退, 應繼續母乳餵養。

若黃疸明顯, 累及四肢及手足心, 應及時就醫。 如果血清膽紅素水準大於15-20mg/ml, 且無其它病理情況, 建議停喂母乳3天, 待黃疸減輕後, 可恢復母乳餵養。

停喂母乳期間, 母親應定時擠奶, 維持泌乳, 嬰兒可暫時用配方奶替代餵養。 再次喂母乳時, 黃疸可有反復, 但不會達到原有程度。

4、 奶水少的媽咪如何增加泌乳量?

抓住產後1小時的關鍵:增加母乳泌乳量, 孩子出生後一定要在生後1個小時內與孩子早接觸(即肌膚相接), 早開奶, 讓孩子早吸吮。

按需哺乳須做到:只要孩子想吃就讓他吃,

做到出生3個月內孩子應頻繁吸吮, 每日不少於8次, 可使母親乳頭得到足夠的刺激, 促進乳汁分泌。

哺乳須注意:每次吃奶前做熱敷乳房, 從外側邊緣向乳暈方向輕拍或按摩乳房, 有促進乳房血液迴圈、乳房感覺神經的傳導和泌乳作用時儘量排空乳房。

採取正確的餵奶姿勢:當孩子吸吮產生的“射乳反射” 可使孩子短時間內獲得大量乳汁;每次哺乳時應強調喂空一側乳房, 再喂另一側, 下次哺乳則從未喂空的一側乳房開始。

保持身心愉快:當然你身心愉快、保證充足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營養:哺乳期階段你需要額外增加大約500千卡/日的熱量, 同時保證每天穀類食物、動物性食品(增加魚、禽、蛋、瘦肉和海產品的攝入)、蔬菜、水果的充足攝入量,

做到食品多樣化, 多喝一些湯水, 這些措施都可以增加泌乳量。

哺乳禁忌:當然在此期間也需要禁忌煙酒、濃茶和咖啡的攝入。

5、 哪些情況不宜堅持母乳餵養?

母親正接受化療或放射治療、患活動期肺結核且未經有效治療、患乙型肝炎且新生兒出生時未接種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HIV感染、乳房上有皰疹、吸毒等情況下, 不宜母乳餵養。

母親患其他傳染性疾病或服用藥物時,應諮詢醫生,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可以哺乳。

6、 母乳如何保存

根據衛生部有關母乳宣傳的小冊子:

室溫:19~26℃時4小時

冷藏: 單門冰箱24小時 雙門冰箱 不宜母乳餵養。

母親患其他傳染性疾病或服用藥物時,應諮詢醫生,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可以哺乳。

6、 母乳如何保存

根據衛生部有關母乳宣傳的小冊子:

室溫:19~26℃時4小時

冷藏: 單門冰箱24小時 雙門冰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