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二級心理諮詢師考試常考的七種諮詢方法

北京師大教科文中心小編溫馨提示:週末大家就開始考試了, 要提前查好路線和考場。 文章內容略長, 建議大家先收藏或轉發, 以便後續的學習!

國家心理諮詢師資格證各科考試時間

理論:8:30-10:00(二三級)

技能:10:30-12:30(二三級)

綜合:14:00-16:00(二級)

身份證, 准考證

這兩個證件非常重要, 忘帶任何一樣進不了考場。 請準備好考試用具(簽字筆、2B鉛筆、直尺、橡皮等)

及時核對考點

事先去考場看看, 選擇好到達考點的交通路線, 順利按時進入考場。 考試當天還可能出現公交, 地鐵擁擠等現象, 這些都要充分考慮到, 千萬不要因為這些考試遲到哦。 考試前15分鐘憑准考證和身份證入場, 開考30分鐘後遲到考生不得入場。

二級心理諮詢師七種諮詢方法

1.系統脫敏法 (緩慢暴露法)

適應症:恐懼、焦慮

基本原理:

源於沃爾普動物神經症實驗。 讓引起微弱焦慮的剌激, 在求助者面前重複暴露, 同時以全身放鬆予以對抗,

從而使剌激逐漸失去了引起焦慮的作用。 即所謂交互抑制。

工作步驟:

(1)學習放鬆。 每日一次, 20-30分鐘, 一般6-8次學會。

(2)建構焦慮等級。 0[完全放鬆]→100, 級差細且均勻, 可依不同場景建不同等級表,

求助者自建, 每級焦慮小到被能放鬆所拮抗, 這是治療的關鍵。

(3)系統脫敏。 可實物, 可想像。 放鬆→想像→焦慮→放鬆, 逐級迴圈脫敏。

焦慮數不得高於25分, 開始焦慮分數不得超過50分。

2.衝擊療法(快速暴露法, 滿灌療法)

適應症:應激障礙, 焦慮有關的障礙。

基本原理:

持久的暴露在刺激物面前, 驚恐反應終將自行耗盡。 即所謂消退抑制。 分現實衝擊和想像衝擊。

工作步驟:

(1) 篩選治療物件。 體檢。 老幼孕弱, 精神障礙, 心腦血管, 神經系統疾病等。

(2) 簽定協議。

a.對方充分瞭解原理, 方法及效果, 並自願接受這種治療。 b.治療中諮詢師可強制執行下去。 c.諮詢師對治療負責。

(四)家屬執意要求可仃止治療。 出現休克, 暈厥, 通氣過度綜合症立即仃止。

(3) 治療準備。 a.選定刺激物;b.選定治療現場;c.備急救藥。

(4) 實施衝擊治療。 a.正常飲食, 排好大小便, 穿戴寬鬆, 監測血壓。 b.刺激強度超過以往, 要達到極限, 以情緒逆轉為標誌。 c.逆轉後再呈現5-10分鐘, 直至求助者對刺激物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

*治療一般1日一次或間日一次;一次30-60分鐘;通常實施2-4次。

*治療中未出現逆轉, 原因有二:一是刺激強度不夠;二是不適此法。

3.厭惡療法

適應症:改變不良行為及強迫症, 性變態, 精神分裂症等。

基本原理:

原於經典條件反射。 通過附加某種刺激,

使求助者在進行不適行為時同時產生令人厭惡的心理或生理。

反應, 如此反復實施, 使不適行為與厭惡反應建立條件聯繫, 而不得放棄原有不適行為。

工作步驟:

(1)確定靶症狀:症狀具體單一, 動作具體單一。

(2)選用厭惡刺激:要強烈。 a.電刺激, 同心電極。 b.藥物刺激。 c.想像刺激[內隱致敏法]。 安全不拘條件。 d.其它刺激。 憋氣, 羞辱, 強光刺激, 噪音等。

(3)及時施加刺激。 厭惡體驗要于不適應行為緊密聯繫, 時間上同步。

4.模仿法(示範法)

適應症:恐懼等適應行為障礙

基本原理:

行為主義學派, 建立在社會學習論基礎上的一種讓求助者觀察示範者行為及其行為後果, 以引起自己

從事相似行為的治療方法。 有生活示範;象徵性示範;角色扮演;參與示範;內隱示範。

工作步驟:

(1)選擇合適的治療物件。 模仿力強, 年輕, 學齡期最強。

(2)設計示範行為。 有針對性, 示範有感染力, 模仿雙方共同處越多越好。 從易到難, 由簡到繁循序漸進。

(3)強化正確模仿行為。 這是最重要的核心步驟。

5.生物回饋法 (夏皮諾最先用於臨床)

基本原理:

用電子儀器對個體生理功能予以描記, 求助者通過儀器回饋信號瞭解並學習調節自己體內不隨意的內臟機能, 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最早發現內臟反射(植物神經)的是巴甫洛夫。

工作步驟:(以肌電回饋儀為例)還有皮膚電;電腦生物;皮溫生物及其它如磁帶錄音回饋儀。

一、 治療前準備。 治療室環境適宜, 諮詢師應用熟練, 求助者瞭解治療原理, 方法並主動參與。

二、 診室訓練:

(1) 訓練前不飲酒茶等刺激性飲品,餐後30分鐘才可開始訓練。

(2) 臥或坐,身體要有依靠無束縛,自然放鬆,不考慮任何問題。

(3) 安放電極。根據需要安放在額或前臂屈側,清潔皮膚,抹電極膏,求助者自然直視回饋儀。

(4) 測基線值。正常一般在2-4μν之間,可測三次求平均值。

(5) 回饋訓練。預先設定預置值(略低於測得基線值)。在諮詢師語言誘導下身體放鬆,要維持回饋儀信號下降方向變化,每次記錄保持5-10分鐘,供下次參考(可放錄音)。

(6) 每次診室訓練要簡短交流一下訓練體驗及家庭訓練記錄。

(7) 求助者掌握了放鬆技巧後,可做雙向訓練,增強自控能力。

(8) 療程安排。每次30分鐘,第一周1-2次;以後每週可2次,共4-8周。

三、 家庭訓練:脫離回饋儀,意念指導語,重複放鬆體驗,記訓練記錄,每天2-3次,每次20分鐘,以後可增加次數,縮短每次時間。

6.認知行為療法

適應症:一般心理問題,非理性認知引起各種情緒行為障礙。

基本原理:

通過改變思維和行為的方法來改變不良認知,達到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的短程的心理治療方法。

特點:(1)諮詢師與求助者是合作關係;(2)假設認知過程機能障礙造成了痛苦;(3)是針對具體的,結構性的目標問題的一種短期教育性治療;(4)強調改變認知,而使情緒、行為改變;

貝克--雷米認知療法工作步驟:

(1) 建立諮詢關係。諮詢師是診斷者、教育者,求助者是主動的再學習過程。

(2) 確定諮詢目標。分析錯誤觀念及形成錯誤認知的過程。

(3) 確定問題。提問技術,指導談話方向,注意忽略的經驗;自我審查技術,鼓勵反省。

(4) 檢驗表層錯誤。邊緣性錯誤,是外在的理由。a、建議:行為檢驗的建議。b、演示:角色扮演,體驗角色。c、模仿:觀察,想像模仿,行為挑戰認知

(5) 糾正核心錯誤觀念。是最關鍵的基本步驟。

語義分析技術:即一個主—謂—表的句式結構。針對其錯誤的自我概念。

災變祛除:誇大災難性後果,祛除這種誇張性認知。

重新歸因:對非現實性邏輯進行批判,重新客觀歸因。

認知重建:正確使用思維工具,取代非邏輯性認知。

(6) 進一步改變認知。行為矯正技術,行為改變認知,這種行為要同認知過程相聯繫。

(7) 鞏固新觀念。認知的複習,強調自助作業,充分調動求助者內在潛能。

貝克理論重要概念:

(1) 共同感受:即對問題從感知,思維到解決的過程。

(2) 自動化思維:在應用共同感受工具時,忽略了認知過程,形成模糊的習慣思維。

(3) 規則:成長中習得和固定下來的準則。

*貝克認為個體不能正確應用共同感受,不能內省,過分按規則辦事都會造成認知歪曲。

*貝克理論關心的是錯誤認知過程以及產生的錯誤觀念。

貝克總結七種邏輯推理錯誤類型:

(1) 主觀推斷:大部分情況是想糟糕的事情。

(2) 選擇性概括:片面,細節形成結論。

(3) 過渡引申概括:偶爾事件得出極端信念,並應用到其它場景中。

(4) 誇大縮小:感知意義與事件總是誇大或縮小。

(5) 個性化:總是將外部事件與自己聯繫起來。

(6) 貼標籤:根據一個缺點定義一人的全部和本質。

(7) 極端思維:非白即黑方式看待人和事物。

讓求助者能確認歪曲的和功能失調的思維,學會把想法和現實中發生的事區分開來

貝克五種認知治療技術:

(1) 識別自動性思維:首先發掘識別自動化思維過程。提問,自我演示,模仿。

(2) 識別認知性錯誤:概念,邏輯推理上的錯誤。

(3) 真實性驗證:這是認知治療的核心,鼓勵驗證自己的觀念。

(4) 去中心化:總認為別人在關注自己,受想像中觀眾的約束。

(5) 憂鬱或焦慮水準的監控:知道情緒的波動是一個有開始,高峰,消退,的過程。

雷米認知理論中心—邊緣模型

認為錯誤的自我概念是以群集方式表現的,其中主要觀念支配著次要觀念,最主要是要解決中心的

深層的主要錯誤觀念。但治療手段則應從邊緣入手,逐步靠近中心。雷米理論強調錯誤觀念的存在狀態。

梅肯鮑姆認知行為矯正技術(CBM)

基本理論:

關注自我言語表達的改變。他認為自我陳述在很大程度上是與別人的陳述一樣能夠影響個體行為。

行為改變要經歷一系列仲介過程。在內部言語;認知結構;行為結果的相互作用中交織地走過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我觀察:學會對自己認知,思維到行為的反省。察覺消積的內部對話。

第二階段:開始新的內部對話。以此為新行為嚮導,同時影響新的認知結構。

第三階段:學習新技能:學習有效的現實生活中的技能。

工作步驟:

(1) 想像—想像引起焦慮的情境。

(2) 評價—評價焦慮水準。

(3) 察覺—察覺引發焦慮的認知。

(4) 檢驗—重新自我陳述,檢查想法。

(5) 重估—重新評估檢驗後的焦慮水準。

工作應對技能 壓力接種訓練—三階段模型

(1) 概念階段:用社會交互觀念建立一種工作關係,察覺內部陳述與不良行為相互影響。

(2) 技能獲得和複述階段:應對壓力技能和新的自我陳述。

(3) 應用和完成階段:治療情境遷移到現實生活中。

7.求助者中心療法

基本理論: 求助者中心療法是建立在人本主義哲學基礎上的.羅傑斯的基本假設:

(一) 對人的看法:

1、 人有自我實現的傾向。認為實現傾向是機體的內驅力。

2、 人擁有有機體的評價過程,人對事物經驗的評價與自我實現相協調。

3、 人是可以信任的。人的積極面是與生俱來的,消極面是對挫折、不利環境的防禦。因此,他認為,人有很大潛能,理解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引導自我成長,有自愈能力。

(二) 自我理論(人格理論)

闡述了人格結構、形成、發展、異化和心理障礙的產生原因。

1、 經驗:指人的主觀世界,主觀感受的現象場。

2、 自我概念:來自大量的自我經驗和體驗,決定著人的行為,這是人本主義的核心。

3、 價值的條件化:是指有機體評價過程的條件化。

有機體生物傾向性評價

價值評價過程 他人評價為基礎

價值的條件化

內化他人價值規範的指導

4、 心理失調與治療

自我概念與經驗的不協調,是心理失調的主要原因。治療的實質,就是讓兩者之間和諧,更加相信有機體的評價,達到人格重建。

諮詢目標(諮詢結果)

1、 自我變得較為開放,坦然接受有機體的評價,不再歪曲,根據價值條件化來取捨。

2、 自我變得較為協調,自我概念與經驗的衝突減少,以真我面對自己。

3、 更加信任自己,不再依賴他人評價來確認自我,使自己更加自信。

4、 更加適應了,自由接納自我經驗,內外更加統一、和諧。

5、 願意生命的過程成為一個變化的過程,不再刻板追求一種僵化的不變,而是認識到生命是發展的。

諮詢技術(以諮詢關係為導向,其首要責任在於求助者)

(一) 強調關係是根本

諮詢師的態度、個性、諮詢關係是首要決定因素,理論技能作為次要因素。其三方面要點:

1、 雙方是心理意義上的接觸。

2、 求助者是焦慮的、具有攻擊性的,處於不一致狀態,諮詢師是內部整合的、處於一致的狀態。

3、 諮詢師對求助者積極共情,努力交流,無條件接受、無條件關注是最基本的。

(二) 三種技術

1、 促進設身處地的理解技術,包括關注、言語和非言語交流、沉默。

2、 坦誠交流(艾根的説明技巧系統)

1) 並不固定角色,與生活中一樣坦率。

2) 自發性,表現自由、自信、並不為角色所羈絆。

3) 無防禦反應,面對不一致狀態的求助者,要進一步理解,無條件接受。

4) 一致性,所思、所想、所為的一致性。

5) 自我的交流,自我袒露,通過言語的線索瞭解真實的自我。

3、 表達無條件積極關注。(接受、尊重、關心、珍視)

艾根認為,尊重是一個高水準諮詢師的最高價值觀。諮詢師表達尊重,具有四種行為,五種態度。

態度: 1)表現出對其人性的發展潛力上的尊重

2)表示自己能與他們一起努力

3)承認並幫助他們發展其獨特性

4)相信求助者有自我導向的潛力

5)相信求助者能夠做出改變

行為: 1)對求助者問題和情感表示關注

2)把求助者作為值得坦誠的人相待

3)準確共情,站在求助者的思考框架理解

4)培養求助者的潛力態度通過行為而起作用。

佩特森諮詢過程的七階段

1、 求助者對個人經驗持僵化和疏遠態度,不能主動求助,認為問題都是外在因素所致。

2、 求助者開始有所動階段,但仍不能承擔問題的責任,個人感受與自我的關係認識是模糊的。

3、 求助者能夠流暢、自由表達客觀的自我,但還不能有情感的投入,很少承認當前的感受。

4、 求助者能夠自由表達個人情感,但表達當前情感仍有顧慮。

5、 求助者能夠自由表達當時的個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

6、 求助者能夠完全接受過去被阻礙、被否認的情感,自我與情感變得協調一致。

7、 求助者不需要諮詢師的説明,可繼續自由的表達自己。

北京師大教科文中心專注教師資格證、教師考編、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園長證、高起專、專升本、考研、心理諮詢師考試輔導,在這裡遇見更好的自己,下載官方學習APP:北師大教師資格證,圓你教師夢想

二、 診室訓練:

(1) 訓練前不飲酒茶等刺激性飲品,餐後30分鐘才可開始訓練。

(2) 臥或坐,身體要有依靠無束縛,自然放鬆,不考慮任何問題。

(3) 安放電極。根據需要安放在額或前臂屈側,清潔皮膚,抹電極膏,求助者自然直視回饋儀。

(4) 測基線值。正常一般在2-4μν之間,可測三次求平均值。

(5) 回饋訓練。預先設定預置值(略低於測得基線值)。在諮詢師語言誘導下身體放鬆,要維持回饋儀信號下降方向變化,每次記錄保持5-10分鐘,供下次參考(可放錄音)。

(6) 每次診室訓練要簡短交流一下訓練體驗及家庭訓練記錄。

(7) 求助者掌握了放鬆技巧後,可做雙向訓練,增強自控能力。

(8) 療程安排。每次30分鐘,第一周1-2次;以後每週可2次,共4-8周。

三、 家庭訓練:脫離回饋儀,意念指導語,重複放鬆體驗,記訓練記錄,每天2-3次,每次20分鐘,以後可增加次數,縮短每次時間。

6.認知行為療法

適應症:一般心理問題,非理性認知引起各種情緒行為障礙。

基本原理:

通過改變思維和行為的方法來改變不良認知,達到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的短程的心理治療方法。

特點:(1)諮詢師與求助者是合作關係;(2)假設認知過程機能障礙造成了痛苦;(3)是針對具體的,結構性的目標問題的一種短期教育性治療;(4)強調改變認知,而使情緒、行為改變;

貝克--雷米認知療法工作步驟:

(1) 建立諮詢關係。諮詢師是診斷者、教育者,求助者是主動的再學習過程。

(2) 確定諮詢目標。分析錯誤觀念及形成錯誤認知的過程。

(3) 確定問題。提問技術,指導談話方向,注意忽略的經驗;自我審查技術,鼓勵反省。

(4) 檢驗表層錯誤。邊緣性錯誤,是外在的理由。a、建議:行為檢驗的建議。b、演示:角色扮演,體驗角色。c、模仿:觀察,想像模仿,行為挑戰認知

(5) 糾正核心錯誤觀念。是最關鍵的基本步驟。

語義分析技術:即一個主—謂—表的句式結構。針對其錯誤的自我概念。

災變祛除:誇大災難性後果,祛除這種誇張性認知。

重新歸因:對非現實性邏輯進行批判,重新客觀歸因。

認知重建:正確使用思維工具,取代非邏輯性認知。

(6) 進一步改變認知。行為矯正技術,行為改變認知,這種行為要同認知過程相聯繫。

(7) 鞏固新觀念。認知的複習,強調自助作業,充分調動求助者內在潛能。

貝克理論重要概念:

(1) 共同感受:即對問題從感知,思維到解決的過程。

(2) 自動化思維:在應用共同感受工具時,忽略了認知過程,形成模糊的習慣思維。

(3) 規則:成長中習得和固定下來的準則。

*貝克認為個體不能正確應用共同感受,不能內省,過分按規則辦事都會造成認知歪曲。

*貝克理論關心的是錯誤認知過程以及產生的錯誤觀念。

貝克總結七種邏輯推理錯誤類型:

(1) 主觀推斷:大部分情況是想糟糕的事情。

(2) 選擇性概括:片面,細節形成結論。

(3) 過渡引申概括:偶爾事件得出極端信念,並應用到其它場景中。

(4) 誇大縮小:感知意義與事件總是誇大或縮小。

(5) 個性化:總是將外部事件與自己聯繫起來。

(6) 貼標籤:根據一個缺點定義一人的全部和本質。

(7) 極端思維:非白即黑方式看待人和事物。

讓求助者能確認歪曲的和功能失調的思維,學會把想法和現實中發生的事區分開來

貝克五種認知治療技術:

(1) 識別自動性思維:首先發掘識別自動化思維過程。提問,自我演示,模仿。

(2) 識別認知性錯誤:概念,邏輯推理上的錯誤。

(3) 真實性驗證:這是認知治療的核心,鼓勵驗證自己的觀念。

(4) 去中心化:總認為別人在關注自己,受想像中觀眾的約束。

(5) 憂鬱或焦慮水準的監控:知道情緒的波動是一個有開始,高峰,消退,的過程。

雷米認知理論中心—邊緣模型

認為錯誤的自我概念是以群集方式表現的,其中主要觀念支配著次要觀念,最主要是要解決中心的

深層的主要錯誤觀念。但治療手段則應從邊緣入手,逐步靠近中心。雷米理論強調錯誤觀念的存在狀態。

梅肯鮑姆認知行為矯正技術(CBM)

基本理論:

關注自我言語表達的改變。他認為自我陳述在很大程度上是與別人的陳述一樣能夠影響個體行為。

行為改變要經歷一系列仲介過程。在內部言語;認知結構;行為結果的相互作用中交織地走過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我觀察:學會對自己認知,思維到行為的反省。察覺消積的內部對話。

第二階段:開始新的內部對話。以此為新行為嚮導,同時影響新的認知結構。

第三階段:學習新技能:學習有效的現實生活中的技能。

工作步驟:

(1) 想像—想像引起焦慮的情境。

(2) 評價—評價焦慮水準。

(3) 察覺—察覺引發焦慮的認知。

(4) 檢驗—重新自我陳述,檢查想法。

(5) 重估—重新評估檢驗後的焦慮水準。

工作應對技能 壓力接種訓練—三階段模型

(1) 概念階段:用社會交互觀念建立一種工作關係,察覺內部陳述與不良行為相互影響。

(2) 技能獲得和複述階段:應對壓力技能和新的自我陳述。

(3) 應用和完成階段:治療情境遷移到現實生活中。

7.求助者中心療法

基本理論: 求助者中心療法是建立在人本主義哲學基礎上的.羅傑斯的基本假設:

(一) 對人的看法:

1、 人有自我實現的傾向。認為實現傾向是機體的內驅力。

2、 人擁有有機體的評價過程,人對事物經驗的評價與自我實現相協調。

3、 人是可以信任的。人的積極面是與生俱來的,消極面是對挫折、不利環境的防禦。因此,他認為,人有很大潛能,理解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引導自我成長,有自愈能力。

(二) 自我理論(人格理論)

闡述了人格結構、形成、發展、異化和心理障礙的產生原因。

1、 經驗:指人的主觀世界,主觀感受的現象場。

2、 自我概念:來自大量的自我經驗和體驗,決定著人的行為,這是人本主義的核心。

3、 價值的條件化:是指有機體評價過程的條件化。

有機體生物傾向性評價

價值評價過程 他人評價為基礎

價值的條件化

內化他人價值規範的指導

4、 心理失調與治療

自我概念與經驗的不協調,是心理失調的主要原因。治療的實質,就是讓兩者之間和諧,更加相信有機體的評價,達到人格重建。

諮詢目標(諮詢結果)

1、 自我變得較為開放,坦然接受有機體的評價,不再歪曲,根據價值條件化來取捨。

2、 自我變得較為協調,自我概念與經驗的衝突減少,以真我面對自己。

3、 更加信任自己,不再依賴他人評價來確認自我,使自己更加自信。

4、 更加適應了,自由接納自我經驗,內外更加統一、和諧。

5、 願意生命的過程成為一個變化的過程,不再刻板追求一種僵化的不變,而是認識到生命是發展的。

諮詢技術(以諮詢關係為導向,其首要責任在於求助者)

(一) 強調關係是根本

諮詢師的態度、個性、諮詢關係是首要決定因素,理論技能作為次要因素。其三方面要點:

1、 雙方是心理意義上的接觸。

2、 求助者是焦慮的、具有攻擊性的,處於不一致狀態,諮詢師是內部整合的、處於一致的狀態。

3、 諮詢師對求助者積極共情,努力交流,無條件接受、無條件關注是最基本的。

(二) 三種技術

1、 促進設身處地的理解技術,包括關注、言語和非言語交流、沉默。

2、 坦誠交流(艾根的説明技巧系統)

1) 並不固定角色,與生活中一樣坦率。

2) 自發性,表現自由、自信、並不為角色所羈絆。

3) 無防禦反應,面對不一致狀態的求助者,要進一步理解,無條件接受。

4) 一致性,所思、所想、所為的一致性。

5) 自我的交流,自我袒露,通過言語的線索瞭解真實的自我。

3、 表達無條件積極關注。(接受、尊重、關心、珍視)

艾根認為,尊重是一個高水準諮詢師的最高價值觀。諮詢師表達尊重,具有四種行為,五種態度。

態度: 1)表現出對其人性的發展潛力上的尊重

2)表示自己能與他們一起努力

3)承認並幫助他們發展其獨特性

4)相信求助者有自我導向的潛力

5)相信求助者能夠做出改變

行為: 1)對求助者問題和情感表示關注

2)把求助者作為值得坦誠的人相待

3)準確共情,站在求助者的思考框架理解

4)培養求助者的潛力態度通過行為而起作用。

佩特森諮詢過程的七階段

1、 求助者對個人經驗持僵化和疏遠態度,不能主動求助,認為問題都是外在因素所致。

2、 求助者開始有所動階段,但仍不能承擔問題的責任,個人感受與自我的關係認識是模糊的。

3、 求助者能夠流暢、自由表達客觀的自我,但還不能有情感的投入,很少承認當前的感受。

4、 求助者能夠自由表達個人情感,但表達當前情感仍有顧慮。

5、 求助者能夠自由表達當時的個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

6、 求助者能夠完全接受過去被阻礙、被否認的情感,自我與情感變得協調一致。

7、 求助者不需要諮詢師的説明,可繼續自由的表達自己。

北京師大教科文中心專注教師資格證、教師考編、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園長證、高起專、專升本、考研、心理諮詢師考試輔導,在這裡遇見更好的自己,下載官方學習APP:北師大教師資格證,圓你教師夢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