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段祺瑞衝冠一怒為兄弟,丟了江山只求頤養天年

民國九年五月, 吳佩孚從南方前線撤回直隸, 明確提出罷黜徐樹錚, 段祺瑞堅決不接受。 隨即, 張作霖、曹琨等人也通電公佈徐樹錚的六大罪狀, 均要求罷黜徐樹錚。 歷史何其相似, 漢朝初年漢景帝接受晁錯削藩的建議, 激起了劉姓諸侯王的強烈反抗。 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爆發叛亂, 就是以誅殺晁錯作為藉口。 漢景帝權衡利弊之下, 腰斬晁錯斷了諸侯造反的口實, 又派遣名將周亞夫才平定叛亂。 現在, 段祺瑞遇到了極其類似的狀況。 段祺瑞作為北洋時期的傳奇人物, 先在李鴻章的賞識下公費到德國留學,

回國後歸到袁世凱的帳下。 袁世凱也是慧眼識珠, 對段祺瑞拉攏有加。 段祺瑞也一路平步青雲, 成了袁世凱的左膀右臂, 有北洋之虎的稱號。

徐樹錚和段祺瑞的相遇也是那個時代豪傑的風雲際會。 他和徐樹錚既有古代所謂的“君臣之誼”,

也有知己間的兄弟之情。 甚至在段祺瑞心中, 後者的感情遠大於前者。 徐樹錚出身書香世家, 十三歲就考中秀才, 有神童之稱。 生逢亂世, 他也有一番建功立業的抱負, 離家出走後投軍, 結果鬱鬱不得志, 而遇到段祺瑞後, 兩人卻一見如故, 很快就成了推心置腹之交。 徐樹錚也是個狠角色, 出手很辣, 用計不留情, 剛愎自用, 當初跟著段祺瑞來到黎元洪的地盤, 趁黎元洪送別之際, 直接拿槍頂在黎元洪腰上, 硬生生地把他劫持到了北京, 進而控制了黎元洪麾下的湖北地盤。

為了徐樹錚, 段祺瑞甚至當面頂撞袁世凱。 徐樹錚恃才傲物, 得罪了不少人, 袁世凱明白這個人的才能, 也防備著他, 就趁機和段祺瑞說:“徐樹錚盛氣淩人, 給他挪個地方吧。 ”想借機把徐樹錚調離陸軍部。 不料段祺瑞當即表態:“你是大總統, 想撤誰就撤誰, 不如把我這個陸軍總長一起撤了吧。 ”袁世凱氣得不行, 但段祺瑞勢力威望擺在那裡, 又正值用人之際。 只好勉強咽下了這口氣。 徐樹錚也確實有濟世之才,

當時袁世凱稱帝后盡失人心, 反對之聲一片。 袁世凱就想重修啟用段祺瑞, 借助段祺瑞的威望壓制內部的反對之聲。 徐樹錚馬上對段祺瑞說:“取天下的時候到了, 以蔡鍔的護國軍壓迫袁世凱, 再以倒袁為條件, 在其中取利, 取袁世凱而代之。 ”

以當時的形勢,

這是有很大的成功的可能的。 但老段真是個講情義的漢子, 再加上袁世凱對段祺瑞使苦肉計, 拉著他的袖子, 拜託他。 他更是不忍心, 以舊情難卻的理由拒絕了徐樹錚的提議。 袁世凱死後, 段祺瑞成了北洋集團的大當家。 徐樹錚的才能也得到了當時的大軍閥張作霖的賞識, 趁著和段祺瑞合作, 張作霖就想把徐樹錚給挖過來, 於是對他親信有加, 委以重任。 可惜徐樹錚和段祺瑞早已結下生死之交, 慢慢地把持了奉系的軍隊糧餉, 進而把持了一些張作霖的軍隊, 張作霖當即大怒, 立馬扣押了徐樹錚, 甚至動了殺心。

段祺瑞一聽說,當即表態:“張作霖一個馬賊出身,還敢扣押要員?要是傷了徐樹錚,我親自帶兵打到山海關去。”張作霖權衡之下,忍著氣放了徐樹錚。徐樹錚回去之後就計畫刺殺張作霖,想幫助段祺瑞控制東北。他把張作霖誘騙到官邸準備暗殺掉,不料正撞上段祺瑞也在,他就彙報了自己的計畫。段祺瑞這個人重情義,他對張作霖下不去手,當即板起臉訓斥張作霖說:“你不回你的東北,來北京幹什麼?”張作霖一愣,瞥見徐樹錚一臉殺氣,當即明白過來,立刻開溜了。徐樹錚大呼不妙,卻也無可奈何。

張作霖脫險後馬上聯合曹琨、吳佩孚向段祺瑞宣戰,但礙于段祺瑞的名望只打出“清君側”的口號,要求罷黜徐樹錚。段祺瑞大怒:“我如果連自己的手下也保護不了,還有誰願意跟著我?明知打不過也要打,為了兄弟,打敗了也值!”當真是衝冠一怒為兄弟,段祺瑞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倉促應戰,直皖戰爭中輸得慘不忍睹,只得宣告下野。徐樹錚哭著跪在地上,說:“都是樹錚之過,才害了您,萬死莫贖。”段祺瑞倒看得透徹,“他們哪裡只是想趕走你一個人,不過找一個藉口罷了,你又有什麼罪過呢?”

之後,徐樹錚被懸賞通緝,只能四處流亡,但他仍不死心,聯合了好幾個省的督軍準備再幫助段祺瑞掌權。他不顧危險潛回在馮玉祥控制下的北京,去見段祺瑞。結果在回來的途中被馮軍抓獲,因為舅舅陸建章的原因,徐樹錚被槍殺。段祺瑞聽到消息後失聲痛哭,老淚縱橫。當年兵敗如山倒,丟了江山,他要淡然處之,現在卻是心如刀絞,傷心之下,遠離廟堂,閉門養老,後來在上海壽終正寢,他這一生波瀾壯闊,是成也情義,敗也情義,成也樹錚,敗也樹錚。

段祺瑞一聽說,當即表態:“張作霖一個馬賊出身,還敢扣押要員?要是傷了徐樹錚,我親自帶兵打到山海關去。”張作霖權衡之下,忍著氣放了徐樹錚。徐樹錚回去之後就計畫刺殺張作霖,想幫助段祺瑞控制東北。他把張作霖誘騙到官邸準備暗殺掉,不料正撞上段祺瑞也在,他就彙報了自己的計畫。段祺瑞這個人重情義,他對張作霖下不去手,當即板起臉訓斥張作霖說:“你不回你的東北,來北京幹什麼?”張作霖一愣,瞥見徐樹錚一臉殺氣,當即明白過來,立刻開溜了。徐樹錚大呼不妙,卻也無可奈何。

張作霖脫險後馬上聯合曹琨、吳佩孚向段祺瑞宣戰,但礙于段祺瑞的名望只打出“清君側”的口號,要求罷黜徐樹錚。段祺瑞大怒:“我如果連自己的手下也保護不了,還有誰願意跟著我?明知打不過也要打,為了兄弟,打敗了也值!”當真是衝冠一怒為兄弟,段祺瑞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倉促應戰,直皖戰爭中輸得慘不忍睹,只得宣告下野。徐樹錚哭著跪在地上,說:“都是樹錚之過,才害了您,萬死莫贖。”段祺瑞倒看得透徹,“他們哪裡只是想趕走你一個人,不過找一個藉口罷了,你又有什麼罪過呢?”

之後,徐樹錚被懸賞通緝,只能四處流亡,但他仍不死心,聯合了好幾個省的督軍準備再幫助段祺瑞掌權。他不顧危險潛回在馮玉祥控制下的北京,去見段祺瑞。結果在回來的途中被馮軍抓獲,因為舅舅陸建章的原因,徐樹錚被槍殺。段祺瑞聽到消息後失聲痛哭,老淚縱橫。當年兵敗如山倒,丟了江山,他要淡然處之,現在卻是心如刀絞,傷心之下,遠離廟堂,閉門養老,後來在上海壽終正寢,他這一生波瀾壯闊,是成也情義,敗也情義,成也樹錚,敗也樹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